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疗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干预,包括Bobath技术和核心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干预,包括手功能、手眼协调能力、进食、如厕、更衣及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及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GMFM评分、F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DQ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DQ评分增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试验组在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应充分重视脑瘫的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D区和E区的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Rivermead活动指数、Berg平衡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步行足长、步速明显增加,步宽明显减小(P0.05),且观察组患儿步行足长、步速大于对照组,步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GMFM-88 D区、GMFM-88 E区得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控制功能、步态以及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tDCS治疗。采用采用关节活动度量角器测定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 ,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评估患儿的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采用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定双手精细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评估患儿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状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差异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A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MQ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FM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双上肢精细操作能力、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和患侧上肢肘关节肌张力,对精细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50例予CIMT。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步行速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68%),步行速度评分[(61.25±7.94)vs.46.12±8.5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8.76±8.92)vs.47.95 9.16]、运动功能评分[(85.14±4.68)vs.52.39 9.64]、患者满意度(94%vs.78%)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94%vs.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通过运用Alberta婴幼儿运动量表评估并且治疗脑瘫高危儿,探讨婴幼儿早期运动发育的评价方法。方法: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儿保康复科普通门诊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脑瘫高危儿中选取24例脑瘫高危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通过量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对照组仅进行康复随访,评估三个月后患儿运动发育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三个月后,两组Alberta分值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Alberta分值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指导评估、治疗脑瘫高危儿,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及运动功能、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加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评估疗效。根据患者的下肢Brunnstrom分级改善幅度,评价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 %,高于对照组的84.62 %(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均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GSES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21年8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TKA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主动组(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组(被动运动训练),各为33例和32例。对比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平衡能力、疼痛情况、膝关节功能情况、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标准(KS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视觉疼痛模拟法(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主动组BI、BBS、KSS评分高于被动组,VAS评分低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均下降后升高(P<0.05),主动组术后3 d AROM、PROM高于被动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主动组高于被动组(P<0.05)。结论:与被动运动训练相比,主动运动训练应用于TKA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效果均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被动运动训练(CPM)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运动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老年TK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PM治疗。于训练前1d,训练后第1d、3d、7d及14d记录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和膝关节功能(HSS)功能评分。采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训练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100d,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患者首次独立活动情况。结果:训练后第3d,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H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第7d及14 d,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SS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3d、7d及14d,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1β及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法分析发现观察组首次独立活动平均时间69d,短于对照组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对改善老年患者肿胀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有明显优势,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1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79,接受等速肌力训练)和观察组(n=79,对照组基础上接受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步行步态功能。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2周后,两组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 肌张力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12周后,两组步速、步频、步长、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MOTOmed下肢运动训练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以及步行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而指导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骨折块情况、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软组织情况与体质。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度、踝关节背伸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记录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使用克氏针张力带11例,Herbert螺钉10例,解剖锁定钢板7例,解剖复合钢板6例,1/3管型钢板6例。骨折块较小、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患者主要应用克氏针张力带;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主要应用解剖锁定钢板;软组织条件不佳或受损的患者主要应用Herbert螺钉或1/3管型钢板;超重或肥胖患者主要应用解剖复合钢板;瘦弱患者主要应用1/3管型钢板。末次随访时,5种内固定方式患者的踝关节背伸度、踝关节跖屈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5种内固定方式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内固定方式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虽存在差异,但最终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骨科收治的儿童肘部骨折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康复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了研究组(给予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和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每组各61例。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和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各项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优良率组间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M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促进儿童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是临床实际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CP患儿13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则给予CST,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爬行能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爬行能力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评分均分别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ST对SCP患儿的爬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应用此种训练措施强化患儿的运动功能,从而促进其获得更好的预后,值得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脑瘫)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脑瘫患儿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两组康复观察3个月,记录智力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 %,高于对照组的83.6 %(P<0.05)。两组康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F波振幅高于康复前(P<0.05),阈值低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在脑瘫患儿的应用能促进改善智力及肢体功能,重建患儿的肌电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右美托咪定滴鼻与水合氯醛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在脑瘫患儿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60例脑瘫患儿,按照就诊号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分为单纯组和复合组,每组各80例。单纯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生理盐水口服(0.1 mL/kg),复合组给予口服水合氯醛50 mg/kg+右美托咪定(2μg/kg)滴鼻,采用密歇根大学小儿镇静评分(UMSS)评价镇静效果、镇静成功率,检测和比较两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及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时间与父母分离时间等。结果:给药前,两组U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15 min、30 min,复合组UMS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组(P0.05);给药30 min时,复合组镇静成功率为98.8%,单纯组为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药前后HR、SpO_2、R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入睡、苏醒、检查时间及与父母分离时间长于复合组(P0.05)。结论:水合氯醛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在脑瘫患儿MRI检查中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右美托咪定滴鼻。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较深麻醉下拔管对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2017年8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脑瘫患儿89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把患儿分为观察组49例与对照组40例。所有患儿都给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与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维持中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对照组吸入七氟烷进行较深麻醉下拔管,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躁动情况。结果:两组的麻醉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 % (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显著高于术前1 d (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 Vs)、舒张末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blood flow velocity,Vd)都显著高于术前1 d (P<0.05),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深麻醉下拔管在脑瘫患儿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应用能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且不影响麻醉效果,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大脑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