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三维重建方法对人类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局在性分布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用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胚胎标本8例,胎龄20-26周,在获取标本1-4小时内,对标本进行灌流固定。其中2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取出三叉圣经节,石蜡包埋、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其余6例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开颅、找出三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各选2例分别注入DiI结晶体、在37℃恒温箱内保存3个月,取出标本、明胶包埋、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用三位重建技术制作三维立体图片。结果:(1)眼神经的节细胞分布于神经节的前内侧、下颌神经的节细胞在神经节的后外侧、上颌神经的节细胞位于眼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2)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节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结论:三叉神经节细胞在神经节内由前内侧向后外侧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顺序排列;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之间存在少量的重叠现象;三维重建图片结果显示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的起始细胞存在明显的局在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三叉神经中脑核位置及细胞形态特征。方法:本研究选用罗非鱼15只(雌雄不限),体长15~20 cm,浸入140 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脑和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罗非鱼三叉神经中脑核的位置、细胞形态分布。结果:(1)罗非鱼的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后交联水平。(2)三叉神经中脑核的下行纤维与运动核之间存在突触联系。(3)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细胞形态为圆形或卵圆形。结论:罗非鱼的三叉神经中脑核位于中脑后交联的高度,其接受走行于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内的感觉纤维并发出的下行纤维与运动核形成突出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生物胞素法观察罗非鱼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特征.方法:本实验用罗非鱼,15只(性别不限),体长12~16 cm,动物浸入140 mg/L三卡因间氨苯酸乙脂甲磺酸盐{tricaine methanesulfonate (MS222)}溶液中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暴露神经,通过生物胞素(Biocytin)结晶追踪技术研究定位硬骨鱼类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形态及细胞分布.结果:①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腹侧和背侧两组细胞群.②三叉神经根注入列中两组细胞群都能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下颌神经注入列中被标记的细胞以背侧群为主.上颌神经及眼神经注入列中两群细胞都没有发现被标记细胞,但上颌神经组中能观察到神经终末及突触联系.结论:硬骨鱼类罗非鱼的三叉神经运动核分为两组细胞群.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走行于下颌神经内.  相似文献   

4.
张衡  张敏 《生理学报》1989,41(6):602-607
实验家兔31只,在手术麻醉恢复后分别有对照地观察电流,谷氨酸钠,利多卡因作用于三叉神经起始核、终止核和脊束核的不同平面时对呼吸的影响。因兔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呈纵向长条形,故对脊束核分别选其头端(A,2.3mm)中点(AP,0mm)和尾端(P,1.9mm)三个点刺激和观察。引导并记录膈神经放电及其积分曲线,呼出气CO_2分压曲线和血压曲线。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 结果表明,电刺激和微量注射谷氨酸钠于脊束核和终止核,有明显加强呼吸的作用,但以同样的刺激作用于起始核,呼吸增强作用相对要小得多。微量注射利多卡因于起始核和终止核使呼吸减弱,但注射于脊束核,使呼吸加强,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工作的结论是对三叉神经脊束核和终止核的刺激可以引起明显的呼吸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随胎龄增长变化发育规律.方法:取19-32周人胚胎三叉神经节,光镜观察,细胞计数,图像分析仪测量三叉神经节细胞面积、周长、直径.结果:随着胎龄增长三叉神经节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变化,直径随胎龄增长而增大,面积和周长明显增大.结论: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形态发育在7-8个月(32周)时达成年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运用电子显微超微结构技术及特殊染色,对比观察二者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大体分布及形态一致,与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相比,成人最突出的特点是节细胞大,核仁清晰,居中。电镜下节细胞的细胞器较丰富,发育完善。且成人三又神经节神细胞明暗区别明显。结论t三叉神经节细胞结构与功能完善是在成年之后,成人三又神经节细胞存在明暗两类细胞。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HE 染色,运用电子显微超微结构技术及特殊染色,对 比观察二者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胚胎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大体分布及形态一致,与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相比,成人最突出的 特点是节细胞大,核仁清晰,居中。电镜下节细胞的细胞器较丰富,发育完善。且成人三叉神经节神细胞明暗区别明显。结论:三 叉神经节细胞结构与功能完善是在成年之后,成人三叉神经节细胞存在明暗两类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分布。方法首先采用免疫荧光三重标记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神经元核蛋白以观察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的分布;接着注射四甲基罗达明人下颌舌骨肌神经逆行标记三叉神经运动核开口神经元,再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神经元核蛋白以观察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开口神经元区和闭口神经元区内的分布差异。结果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仅在三叉神经运动核背外侧部分布,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在整个三叉神经运动核内分布;开口神经元区未观察到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结论闭口神经元接受I、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支配,开口神经元仅仅接受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纤维支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丘脑外侧核(LHA)-伏隔核(NAcc)orexin-A神经和功能通路构成及该通路对胃运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逆行追踪组和胃运动组:逆行追踪组大鼠采用逆行追踪技术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下丘脑外侧核-伏隔核间是否存在orexin-A神经通路;胃运动组大鼠通过在体胃运动研究,观察伏隔核内微量注射不同浓度orexin-A对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的影响,以及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后,大鼠胃运动的变化及机制。结果:荧光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下丘脑外侧核内有荧光金和orexin-A双重标记的神经元。胃运动研究结果显示:伏隔核内微量注射orexin-A,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显著增加,并呈现显著剂量依赖关系(P0.05),伏隔核预先微量注射SB-334867,可反转该效应(P0.05)。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大鼠胃运动幅度和频率显著增强(P0.05)。同样,伏隔核内微量注射SB-334867,再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电刺激导致的胃运动增强效应显著减弱(P0.05)。结论:下丘脑外侧核-伏隔核存在orexin-A神经和功能通路,该通路可能通过orexin-A受体介导参与胃动力和能量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RC orexin-A对胃传入信息以及胃运动的调控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外放电记录方法,鉴定ARC orexin胃牵张敏感神经元(Gastric distention sensitive neurons,GD),并探讨ARC内orexin-A对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机制;采用ARC微量注射orexin-A和及其受体阻断剂SB334867,观察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的改变。结果:大鼠ARC共记录到149个GD神经元,其中GD-E神经元91个,GD-I神经元58个。ARC微量注射orexin-A,62个(62/91,68.1%)GD-E神经元兴奋性显著增加,其放电频率由4.27±0.58 Hz增加到8.46±0.95 Hz(P0.01);39个(39/58,67.2%)GD-I神经元兴奋性也显著增强,其放电频率由4.02±0.53 Hz增加到5.43±0.57 Hz(P0.05)。然而,ARC给予大鼠orexin-A受体拮抗剂SB334867,再给予orexin-A,orexin-A兴奋效应完全被阻断(P0.05)。胃运动实验结果显示:在ARC注射不同浓度orexin-A,大约5 min后,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P0.05~0.01)。ARC注射SB334867,可完全消除orexin-A对大鼠胃运动的兴奋效应(P0.05)。结论:ARC orexin-A对大鼠GD神经元和胃运动有调控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调控Orexin A受体活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科经MVD治疗的TN患者,分析其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TN患者中,单纯静脉压迫所致TN患者13例,单纯动脉压迫所致TN患者60例,混合性血管压迫所致TN患者46例。单纯静脉压迫患者术后1天、3月、1年、3年的缓解率分别为84.6%、76.9%、69.2%、61.5%。单纯动脉压迫患者为88.3%、85.0%、83.3%、70.0%。混合型压迫患者为93.5%、93.5%、91.3%、87.0%。A组患者术后1年、3年缓解率低于C组患者(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术后1天、3月、1年缓解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C组术后3年缓解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单纯静脉压迫TN患者MVD术后缓解率较单纯动脉压迫TN患者及混合性压迫TN患者低,混合性压迫TN患者长期缓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研究急诊科住院患者的尿路感染及其所致脓毒症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病房及急诊ICU收治住院的106名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结合出院诊断及新版脓毒症诊断标准再评估,分为"尿脓毒症组"(n=45)和"非脓毒症组"(n=61),收集和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病原学分类及特征。结果:1)尿脓毒症组上尿路感染、泌尿系统梗阻以及上尿路梗阻并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42,P=0.011,P=0.035)。2)尿脓毒症组白细胞计数(P=0.002)、C反应蛋白(P0.001)、降钙素原(P=0.028)、肌酐(P0.001)、D-二聚体(P0.001)、APACHE II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P0.001)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而血清白蛋白(P0.001)、血小板(P0.001)计数、Glasgow评分(P0.001)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3)尿脓毒症组急性肾脏功能障碍(28/45,62.22%)发生率最高,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次之(25/45,55.56%)。中段尿培养中以屎肠球菌占比最高(11/40,27.5%),其次为大肠埃希菌(8/40,20%)。结论:上尿路感染与泌尿系统梗阻是发生尿脓毒症的危险因素,相较于非脓毒症患者,尿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肌酐、D-二聚体、APACHE II评分水平更高,白蛋白、血小板及Glasgow评分更低,肾功能障碍与凝血功能障碍在尿脓毒症患者中更多见。临床需对中段尿培养肠球菌阳性的患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眼神经注入DiI研究小鼠三叉神经节的形态学结构。方法:小鼠10只,体重25—30克,雌雄不拘,进行灌注固定后,在外科显微镜下开颅并确认三叉神经节和眼神经,分别于双侧眼神经植入DiI染色晶体。37℃恒温箱放置3个月,待DiI染色晶体扩散后,取出植入DiI染色晶体的眼神经和三叉神经节,再根据神经走向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DiI染色晶体在三又神经节内的分布。结果:眼神经离三叉神经节约1cm处植入DiI染色晶体后,应用荧光显微镜明视野观察,均可见到高密度标记的眼神经纤维,行向后内,穿经眶上裂入颅。逐步靠近三叉神经节外上方,并进入三叉神经节内,眼神经标记的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的前内侧。在三叉神经节内可见到DiI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平行致密排列,并被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分隔成群或簇。神经节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大小不一,部分节细胞呈蜂窝状排列。亦可见神经元的突起,有的呈螺旋状连于胞体,有的呈线状连于胞体,并可见到双极神经元。结论:小鼠经眼神经注入DiI后,三叉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排列循序跟其他动物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CSFP)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证实为CSFP的患者553例作为实验组及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3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随访信息,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结局。结果:CSFP组男性、吸烟、高运动量、高血压、服药患者比例、脑血管病发生率、心脏事件死亡率、冠状动脉狭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SFP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37)。慢血流组发生脑血管事件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血流(HR=5.85,95%可信区间2.00-17.15,P0.01)和年龄(HR=1.07,95%可信区,1.03-1.11,P0.01)为发生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血流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狭窄及因心脏事件死亡者显著升高,冠状动脉慢血流及年龄为发生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国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分化及发育过程。方法:取水囊引产18-36周国人胎儿三叉神经节,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8-20周胎儿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排列紧密,胞质少,可见到数量不多的线粒体,且其内几乎看不到嵴,其它细胞器少。25周时,线粒体嵴变长,粗面内质网雏形出现,有纵形小管出现;27周时可观察到成熟的高尔基复合体,32周后,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发育趋于成熟。到33周电镜下可见溶酶体;36周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结构和功能基本完善。结论: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细胞发育过程中随胎龄增加,其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32~36周(8~9月)是细胞的分化发育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