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磷营养盐影响海水浮游硅藻种群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氮磷营养盐对近岸海洋硅藻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可能对海水 游硅藻组成有着明显的影响,氮磷营养盐浓度越高,氮磷化离Redfield比越远,硅藻种类越少,Shannon指数越低,这一结果在对虾养殖池浮游植物的观测中得到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河南南湾水库浮游硅藻的种群结构与水质污染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辛晓云 《生态学杂志》2003,22(5):125-126
通过对南湾水库6个采样点浮游硅藻分析,该水库硅藻61个种及种下分类单元。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及硅藻优势种生态谱分析,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水质属清洁-轻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滩涂夏季底栖硅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上海市夏季滩涂底栖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的情况。样品于2005年8月从7个站点中采集,经处理、镜检观察,从中鉴定出硅藻98个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和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7目10科31属。舟形藻属(Navicula)最多,共发现15个分类单位;其次为菱形藻属(Nitzschia),有10个分类单位。其中Cyclotella meneghiniana,Gyrosigma spencerii,Surirella ovata为优势种,Fragilaria capucina,Gyrosigma attenuatum,Naicula acceptata等为常见种,Melosira italica,Coscinodiscus wittianus,Navicula pygmaea等只在个别站点采到。数量分析表明,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为7.0×106-28.5×106 cells m-2,平均为17.39×106cellsm-2,在径流入海口处硅藻数量相对较多,其中淡水种比海生种多,这主要是因为长江口近岸河口水域是多种水系相混合的水体,淡水入海带来较多的淡水种类。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2004年对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硅藻门植物研究的结果,共发现155个分类单位,包括113种39变种3变型,分别隶属于2纲6目9科26属,其中中国新记录2种2变种1变型共计5个分类单位,初步分析了七星河湿地硅藻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生态类型,大部分的硅藻属于普生种类,同时出现了一些喜酸种类如:Eunotia pectinalis var. ventralis(Ehr.)Hust., Tabellaria flocculosa(Roth) Kütz.,Gomphonema augur Ehr.,Navicula subtilissima Cl.等,还有少量的嗜碱性种类出现。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兴凯湖地区管壳缝目硅藻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自黑龙江省兴凯湖区域的管壳缝目 (Aulonoraphidinales)硅藻 4科 6属 30种 14变种 2变型 ,其中 2种 4变种1变型为中国新记录。初步分析了不同生境下的管壳缝目植物的种类组成。为黑龙江省兴凯湖硅藻资源的调查提供最基本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2002年春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2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53个样品,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31个硅藻属的80个种和变种;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有17个种,斜纹藻属(Pleurosigma),有8个种和变种;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为3.48×10^3cells·L-1,占28.54%;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1.43×10^3cells·L-1,占16.98%;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0.71×10^3cells·L-1,占9.85%.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1230E断面的站位,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31~32°N断面的站位.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0.43×10^3~23.3×10^3cells·L-1,平均4.61×10^3cells·L-1;在123°E、30.5°N的DDl5站位,无论表层还是中层,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表层,1.85×10^4cells·L-1;中层,2.33×10^4cells·L-1).从水平分布看,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从垂直分布看,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相似文献   

7.
2007 年1 月对升金湖中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和鉴定,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升金湖域中浮游藻类的分布及优势种的组成、浮游藻类多样性分布.优势种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和直链藻.并利用多种多样性评价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整个湖泊污染程度较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8.
巢湖微囊藻和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道贵  谢平  周琼  杨华 《生态科学》2006,25(1):8-12
2002年10月进行了巢湖微囊藻和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现象。白天上层水中的微囊藻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水中,夜晚逐渐下沉使得下层水中的密度相对高于上层水。微囊藻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和pH等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存在较大的差异。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白天在下层水(1.5m和2.5m)中的密度较高,夜晚则倾向于在上层水(0m和0.5m)中活动。相反,卵形盘肠溞白天在上层水中密度较高,象鼻溞则在11:00和15:00时各水层中的密度显著高于夜晚。汤匙华哲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白天倾向于在下层水中活动,夜晚则逐渐迁移到上层水中。许水蚤在夜晚和凌晨3:00时各水层中的密度显著高于白天。中华窄腹剑水蚤昼夜垂直变化不明显。微囊藻与短尾秀体溞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象鼻溞和卵形盘肠溞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王伴月 《化石》2014,(3):22-27
正197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李传夔先生收集到产自山东省临朐县解家河中中新世(现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硅藻土层中两件很漂亮的标本。一件是带有毛、须印痕的近于完整的骨架,保存有大部分牙齿。另一件仅保存了前半身的骨骼,头骨上保存有完整的齿列。这两件标本所共有的、独特的特点是:(1)它们具有松鼠型的下颌骨(即角突向后延伸,与下颌骨水平部约在同一垂直面上);(2)它们的颊齿很特别:上、下颌均具四枚颊齿(一枚前臼齿和三枚臼齿),而且四枚颊齿冠面都只有两条近于平行的横脊。这种类型的颊齿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地区硅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包文美  王全喜 《植物研究》1992,12(2):125-143
  相似文献   

11.
松花江哈尔滨段水域位于哈尔滨市区境内,其中水生生物与水生动物等资源相对丰富。我们于2005年5-9月对松花江哈尔滨段不同断面设定4个采样点,鉴定硅藻植物87个分类单位。对硅藻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统计与分析,为今后松花江哈尔滨段水域的资源调查和环境的生物监测提供了基础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硅藻     
王伟 《生物学杂志》1997,(1):14-14,20
硅藻王伟(厦门大学生物系,厦门361005)1702年,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hoek,1632—1703年)首先在显微镜下看到了硅藻。但正式命名(1788)的第一种硅藻是BacilariaparadoxaGmelin,国际著名的硅藻期刊《B...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硅藻基因组结构、基因克隆与定序、基因定位与遗传图谱构建、基因表达与调控以及系统发生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4.
华山是我国名山之一。这里的植物以前很少有人研究,藻类方面,至今未见有人报道。1976年至1982年作者对该地区进行了多次调查采集,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硅藻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具有由无定形氧化硅组成的坚硬细胞壁(硅壳).硅壳具有精致的形态和结构,且随硅藻种类和生长条件不同而千变万化.目前估算的硅藻种类超过200 000种,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对光子结构、化学生物传感器、新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开发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硅藻形态形成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推动硅质材料的仿生合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不了同温度(10℃~30℃)对硅藻(Nitzschia laevis)合成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影响,对不同温度下的发酵过程进行动力学特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EPA合成的变温培养方法:延滞期及对数期初期温度控制在25℃,从对数期中期开始在20℃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此变温培养进行发酵,EPA的含量和产量分别达到了6.00%和291.60 mg·L-1,较采用单一温度(25℃)发酵的最大值分别提高了24.07%和18.81%。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仅报道属于中心纲硅藻的二新种和一新变种以及对菱形小环藻Cyclotella rhomboideo—elliptica Skuja(1937)特征的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19.
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硅藻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仅报道属于中心纲硅藻的二新种和一新变种以及对菱形小环藻Cyclotella rhomboideo-elliptica Skuja(1937)特征的补充和修改。 1.罗兹直链藻西藏变种 (新变种) Melosira roeseana var.xizang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