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白氨酸分别和三种稀土硝酸盐在有机溶剂中首次合成了三种相应的1:2型固体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RE(Leu)_2(NO_3)_3·2H_2O(RE=Ce,Nd,Sm;Leu=DL-α-Leucine)。并通过X—粉晶衍射、红外光谱、TG—DTG和电导等对其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许飞  王传宽 《生态学报》2015,35(10):3233-3243
揭示树干维持呼吸(RM)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调控因子有助于理解树木碳代谢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构建森林碳循环机理模型。采用红外气体分析法原位测定东北东部山区4个针叶树种(红松、红皮云杉、樟子松和兴安落叶松)的春、秋季节RM日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秋季和春季4个树种RM日变化多随树干温度(TW)而变化,但RM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以及日变化幅度因树种和季节而异。TW解释了RM(除春季樟子松外)变异性的50%以上,但RM对TW响应滞后1.5 h(春季樟子松为3 h)。将RM标准化到TW为10℃(R10)时发现,秋季R10波动在0.54μmol CO2m-2s-1(兴安落叶松)—0.78μmol CO2m-2s-1(红皮云杉)之间,而春季R10则波动在0.87μmol CO2m-2s-1(红松)—1.10μmol CO2m-2s-1(樟子松)之间,前者平均低于后者约40%。然而,各树种秋季和春季RM的Q10值差异不显著(P0.05),波动在1.52(樟子松)—1.82(红皮云杉)之间。秋季和春季所有树种的R10与树木胸径(DBH)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Q10与DBH则多呈负相关关系(P0.05),表明DBH可作为估测这些针叶树种RM的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3.
籽粒簇生稻Cgr320为一类水稻突变材料,其性状表现为2~3朵颖花(籽粒)簇生在水稻主穗轴或枝梗顶部。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簇生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用Cgr320作父本分别与武运粳24和93-11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F2分离群体,对亲本、F1和F2群体的簇生性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gr320其他农艺性状与普通栽培稻差异不显著。簇生性状在F1植株表现为野生型,在F2群体中出现严重偏离孟德尔(3∶1)遗传分离,卡方测验值X2(3∶1)为7.71和144.87。随机选取第1、2、3、4、5、6、7、8、9、10、11和12染色体上RM493、RM3762、RM1338、RM3217、RM249、RM20155、RM3325、RM22418、RM6797、RM1146、RM7557和RM27706等12对微卫星标记对武运粳24/Cgr320 22个F2隐性(簇生)单株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12个标记所扩增的22个F2隐性单株基因型都极显著偏向武运粳24,卡方检验值X2(1∶2∶1)大于X2(0.05,2)临界值5.991,控制cgr320簇生性状基因存在严重偏分离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必将误导我们判定控制籽粒簇生基因所在的连锁群。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基因定位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由于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的特殊环境,使得生态系统呼吸(RE)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然而对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尺度上的RE动态特征及驱动机制的研究相对薄弱。以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高寒湿地2004—2016年的CO2通量排放动态及影响机制,对预测高寒湿地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湿地在2004—2016年的月平均RE表现为单峰变化趋势,在8月达到峰值;年RE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P<0.05),年RE均值为(608.9±65.6) g C m-2 a-1;生长季RE约是非生长季RE的2.7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生长季RE(r~2=0.66,P=0.001)、非生长季RE(r~2=0.47,P=0.01)与全年RE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月尺度上,分类回归树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温度是月RE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暗示高寒湿地的土壤呼吸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碳排放至关重要。在年际尺度上,生长季积温与生长季RE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生长季降水(PP...  相似文献   

5.
两株具有芘降解功能的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凯  刘娟  李欣  凌婉婷 《生态学报》2014,34(4):853-861
从植物体内筛选具有多环芳烃(PAHs)降解功能的内生细菌并定殖于植物体,有望有效地去除植物体内PAHs,从而减低植物污染风险。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受PAHs污染的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出2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内生细菌BJ03和BJ05,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将2株菌分别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库克氏菌属(Kocuria sp.)。并研究了2株内生细菌对芘的降解能力及环境条件对其降解芘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J03和BJ05在以浓度为50 mg/L的芘为唯一碳源生长时,于30℃、150 r/min摇床培养15 d后,对芘的降解率分别为65.0%和53.3%。2株菌在pH值(6.0—9.0)、温度(25—40℃)和盐浓度(NaCl含量为0—15 g/L)条件下生长良好,且皆为好氧生长,通气量越大,菌株生长越旺盛,对芘的降解能力越强。添加C、N源可有效促进菌株BJ03和BJ05的生长,加速其对芘的降解速率。当外加C源为蔗糖、N源为酵母膏时,2株菌在30℃摇床培养4 d后,对芘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1.1%和55.3%。2株菌的细胞表面疏水率最大分别为93.7%和43.9%,对四环素和利福平敏感,而对其它多种抗生素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从杉木林土壤中筛选到5株高效解酚菌(F2、F3、F4、F7、F15),结果表明,F4、Fd,F2、F155d能将600rng·L-1的阿魏酸降解完,F7的降解率为91.3%;F4、F3、F2、F7d,F15、4d能将600mg·L-1的对羟基苯甲酸完全降解;5株解酚菌对邻香草醛的降解能力较弱,除F25d能将300mg·L-1的邻香草醛完全降解外,其余4株5d的降解率为83%~96%.同时发现,F4能抑制杉苗生长,而其余4株则能在不同条件下促进杉苗生长,将5种菌按等比例混合使用,在土壤添加酚酸的情况下,仍能促进菌根苗Z和非菌根苗生长,杉木苗干重增长率为8.9%~168%.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体外培养的牛白细胞对放射性同位素氚标记的E.coli 112 LPS(简称E.coli 112~3H—LPS)的吸收和降解。实验证实:S型~3H—LPS (Smooth)比R型~3H—LPS(Rough)更容易被牛白细胞吸收和降解,同时也发现经抗LPS IgG调理的S—LPS可大量的被细胞吸收。用HCl—Hexane提取反应物中~3H—Fatty Acid,用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实验(Petrom Ether:Ether:Aciti 70:30:2)分析~3H—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从LPS中至少降解出2种~3H—Fatty Acid,Rf值分别为0.6和0.3,说明牛白细胞含有一种或几种能够降解LPS的酶。  相似文献   

8.
施甲基对硫磷7.5、15和22.5kg·hm-2(a.i.)时,韭菜中最终平均农药残留量为0.633、1.270和1.901mg·kg-1,自然降解率分别为98.94%、96.44%和96.04%.施用高效农药残留降解菌剂能显著地降低农药残留的含量,施用75kg·hm-2降解菌剂时,韭菜与土壤中平均农药残留量分别为0.269、0.099mg·kg-1,与不施菌对照相比,能使农药进一步降低78.82%和98.68%.降解率随着菌剂用量增加而升高,当用量超过75kg·hm-2时降解率不再提高.菌剂施用时间以施药后3d为最好.  相似文献   

9.
文心兰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植物名称:文心兰(Oncidium Gower Ramsey)。材料类别:茎尖、花穗。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和RM培养基。(1)茎尖培养的培养基为液体的MS培养基,每升加NAA0.2mg,椰子汁100ml;(2)花穗培养的培养基为固体的MS培养基 BA3mg/L;(3)原球体(protocorm-liko bodies)诱导培养基为固体的RM  相似文献   

10.
与盾叶薯蓣细胞共生培养的内生真菌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分离到一株与盾叶薯蓣细胞共生培养的内生真菌(RE0105)。测定了该菌ITS1-5.8S rDNA—ITS2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RE0105与Libertella属形成一个类群,具有较近亲缘关系。该真菌能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的代谢产物——薯蓣皂苷元。对RE0105培养特性研究表明:富含有机营养的培养基有利于其生长;盾叶薯蓣细胞提取物可明显刺激其生长;20μmol/L生长素NAA和2,4-D能够促进RE0105的生长。200μmol/L细胞分裂素KT和BA对RE0105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生长素相比,细胞分裂素对RE0105生长的刺激作用较小。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木糖和NH4NO3是RE0105生长的良好C源和无机N源,但NH4Cl和(NH4)2SO4对该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显著影响其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水稻平作栽培与蚯蚓无法共存的难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水稻垄作栽培养殖蚯蚓的技术模式,并探究了水稻垄作栽培与养殖蚯蚓结合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计常规水稻垄作栽培(CK)、水稻垄作放养蚯蚓20 g·m-2(RE1)、40 g·m-2(RE2)和60 g·m-2(RE3)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水稻垄作养殖稻蚯蚓模式下植株地上部生长特性、根系生长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RE3、RE2和RE1处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孕穗期至成熟期增幅分别为10.81%~13.70%、9.14%~12.44%和7.23%~8.82%,叶面积指数增幅分别为8.39%~14.40%、6.33%~10.94%和7.02%~10.34%;水稻垄作养殖蚯蚓模式增加了水稻根系干物质量、根冠比、根数和根体积,降低了齐穗后剑叶叶片丙二醛含量,提高了剑叶SOD和POD活性,维持抽穗后剑叶SPAD值和根系伤流液在较高水平,减缓了剑叶叶片衰老,有效提高了抽穗后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为水稻产量稳产及增产奠定基础。研究还发现,水稻垄作养殖蚯蚓模式中,RE2和RE3处理的水稻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特性整体均优于RE1处理。  相似文献   

12.
带叶兜兰的无菌播种和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1植物名称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hirsutissimumPfitz)。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RE(Arditti1982);(2)VW;(3)1/4MS;(4)MS;(5)RE+活性炭2g·L-1;(6)RE;(7)RE+活性炭2g·L-1;(8)花宝1号(美国Haponex公司产品,N∶P∶K=7∶6∶19)2.5g·L-1。原球茎增殖和分化成苗培养基:(9)RE+6-BA2.0mg·L-1(单位下同)+NAA0.2;(10)RE+活性炭2g·L-1+6-BA2.0+NAA0.2;(11)花宝1号1.5g·L-1+花宝2号(美国Haponex公司产品,N∶P∶K=20∶20∶20)1.5g·L-1+活性炭2g·L-1+6-BA2.0+NAA0.2。生根壮苗培养基:(12)RE+NAA1.0+活…  相似文献   

13.
王俊云 《生物技术》2002,12(2):34-34
用不同浓度的混合稀土Re(NO3)2处理红花幼苗,测定稀土元素(RE)对红花幼苗生长及其部分酶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RE对红花幼苗生长的影响是适宜浓度起促进,氏于适宜浓度作用不明显,高于适宜浓度有抑制作用;RE能提高幼苗地上部分淀粉酶,酯酶和过氧化的酶的活性,特别是淀粉酶的活力增强显著,但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水稻紫色柱头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dh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通过组织培养和连续自交得到的一个具有红色籽粒和紫色柱头,遗传上稳定的籼稻材料。抽穗期在rdh与3个无色柱头品种蜀恢527、蜀恢368和蜀恢168之间分别做正反交,结果显示F1群体在柱头颜色上正反交之间没有明显区别,全部是紫色的。F2群体发生分离成为两组,一组具有紫色柱头,另一组具有无色柱头。每一个F2群体的紫色柱头对无色柱头均适合3:1的比例,表明rdh紫色柱头性状的遗传是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的。组合rdh/蜀恢527 F2分离群体中40个具有紫色柱头的显性单株和284个具有无色柱头的隐性单株构成定位群体。从两个亲本rdh和蜀恢527提取的基因组DNA,用涵盖水稻整个基因组的252对微卫星标记作引物扩增片段。结果发现有78对微卫星标记在两亲本之间具有多态性。然后用这78对标记作引物,扩增亲本、F1、F2显性单株和F2隐性单株、,结果显示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的RM276、RM253以及RM111与rdh紫色柱头基因有连锁关系。再用RM276、RM253以及RM111作引物扩增剩余的全部具有无色柱头的隐性单株。结果表明:在RM276的扩增产物中,有20个单交换和2个双交换;在RM253中有2个单交换:在RM111中有3个单交换。因此,rdh紫色柱头基因被定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根据公式P=(h+2b)/2n,计算得到微卫星标记RM276,RM253和RM111与rdh紫色柱头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是4.2cM、0.35cM以及0.53cM。根据已经发表的RM276、RM253和RM111在第6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及计算得到的rdh与RM276、RM253和RM111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部分连锁图谱,并暂时将这个紫色柱头基因命名为Ps-4。  相似文献   

15.
姚晓云  王嘉宇 《植物学报》2016,51(6):757-763
以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实验材料,对12个粳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29个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布于除第8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LOD值介于2.50–16.47之间,加性效应值为–132.69–471.85,单个QTL贡献率为10.36%–73.24%。在第6染色体RM508–RM253区域检测到1个蒸煮营养食味品质多效性QTL簇,其中q AC6表型贡献率最大,解释73.24%的表型变异;在第10染色体PM166–RM258区域检测到2个与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QTLs,分别是控制口感的q CTS10和综合评分的q CCS10。此外,检测到15个与RVA特征谱相关的QTLs,在第6染色体RM253–RM402区域检测到3个与RVA谱特征值相关的QTLs,表型贡献率均大于12%。这些定位结果将为粳稻蒸煮食味相关品质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976年Klausmeier等报道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能降解TNT(2、4、6—三硝基甲苯),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1979年我们筛选到一  相似文献   

17.
节杆菌9—2能彻底降解5a一△16一3β一羟基一孕甾烯一20一酮一3β一醋酸酯(I)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它的培养基质中添加钴离子可抑制甾核的进一步降解,从而积累中间产物△1,4-雄甾二烯-3,17一二酮(VI),  相似文献   

18.
从芽鞘有紫线和无紫线的杂交组合中发现6个组合的F。代紫线有无比例为13:3,以无紫线且为不育系的亲本XNA为母本对组合XNA/21A150进行回交,BF,代的分离比例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水稻芽鞘紫线表达受抑制基因,和反抑制基因A『(f)的影响,,抑制芽鞘紫线C_A_P_系统中的P基因,Ai(t)抑制,基因。以BF1构建了Ai(t)基因的定位群体,SSR分析表明:Ai(t)基因与RM335、RM295、RM287、RM21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8cM、10.2cM、13.9cM、26.1cM。  相似文献   

19.
王虎  吴玲玲  周立辉  胡妍妍  马小魁 《生态学报》2014,34(11):2907-2915
从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鉴定得到两株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高效石油降解菌A.sp 1和A.sp 2,分别从盐浓度、pH值、氮源、磷源和接种量等因素进行研究以确定其最佳石油降解条件,并进一步通过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方法分析其在最佳条件下对原油组分的不同降解性能。结果显示:A.sp 1在盐浓度为1%、pH值为6—7、磷源为KH2PO4和K2HPO4、氮源为尿素和接种量为4%的条件下,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A.sp 2在盐浓度为1%、pH值为7—9、磷源为KH2PO4和K2HPO4、氮源为硝酸铵和接种量为8%的条件下,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7%。G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A.sp 1对石油烃类C21—C25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菌株A.sp 2对石油烃类C20—C30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王亚如  陈乐  房玮  张盼月  吴彦  张光明  王洪杰  付川 《生态学报》2022,42(24):10214-10225
为研究湿地沉水植物腐败分解对水体的污染状况,选择典型沉水植物金鱼藻(暖季植物)和菹草(冷季植物)进行了为期60 d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和菹草凋落物分解规律相似,0—15 d快速分解,15—60 d缓慢分解,60 d凋落物失重率分别达到60.43%和66.72%。菹草的有机物释放量明显高于金鱼藻,N和P释放量相反,分解释放的N主要是NH4+-N和有机氮。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解析出一种类色氨酸物质C2和3种类腐殖质物质C1、C3、C4,易降解的类色氨酸有机物先增加后减少,难降解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有机物逐渐增加。EEMs和四种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百分比表明,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0—15 d以易降解有机物为主,15—60 d以难降解有机物为主。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释放的DOM含量及特性不同,整体上呈低腐殖化特征,可能是水中难降解DOM的一个重要来源。植物凋落物的分解促进了沉积物中微生物的丰富度,降低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参与分解的主要微生物包括4 d时的Pseudomonas属(26%—35%)、15 d和30 d时的Malikia属(>8%)和Bacillus属(2.6%—9%),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逐渐增加,如Flavobacterium属;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受营养物质可利用性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植物凋落物分解对水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0—15 d,N和P释放量增加暂时导致了水质恶化;15—60 d,N和P释放量降低,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逐渐增加,可能会加剧水体甚至是沉积物的腐殖化程度。因此,在植物衰亡期应及时打捞或者做好植物平衡收割管理,避免因植物大量腐败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