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的环境适应性教学也即环境生物学,它以受人类干扰的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室内实验、生物模拟等技术为研究方法,从生态环境切入,研究自然的保护,以促进人类对自然的合理利用,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促进人、生物、环境的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然而,人们担心,人口增长、污染加剧、资源衰竭将会进一步导致生态危机。于是,人口、资源环境及其发展关系,就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1986年12月8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该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提出:“目前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完全可能对地区性和全球性安全构成威胁。”他认为,保护环境应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针时应注意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阎顺 《植物生态学报》2002,26(Z1):82-87
近 2 0 0 0年以来 ,天山北麓的气候有冷暖干湿波动 ,但总体干旱的基本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植被在森林的上下界限、平原河谷林的发育程度、平原低地草甸的面积上 ,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山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平原生态系统相对不稳定。尤其是平原河流和湖泊抗干扰性极差 ,容易发生改变 ,同时也引起局地小气候及生物群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平原地区的水系变化很大 ,河流流量减少、流程缩短、尾闾湖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扇缘溢出带北移等成为普遍现象。天山北麓是自然绿洲发育比较好的地带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绿洲大多为人工绿洲取代 ,自然绿洲功能弱化 ,基本失去了改善荒漠环境、生物栖息地、保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该区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为活动 ,早期以狩猎、牧业活动为主 ;中期以牧业为主 ,农业为辅 ;后期以农业为主 ,牧业为辅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相当长的时间。清朝以来 ,尤其是解放后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急剧加强 ,成为近代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主要表现在对水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系列水系、植被、沙漠变化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早巳不是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人类不断改造过的物质环境。它既反映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性质,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此,现在的环境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利用、改造环境扩大社会的自然环境以适应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历史。”目前,环境问题堆积如山,环境保护工作千头万绪,作为环境科学研究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应该是:以人类活动为  相似文献   

5.
德国环境教育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雅滨 《生物学通报》2000,35(10):30-30
1998年秋 ,我作为“自然之友”教师小组成员之一 ,应德国汉堡市“拯救我们的未来”(SAVEOURFU TURE)环保基金会的邀请 ,到德国汉堡市参观中小学环境教育。在那 1 2天中接触到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一切 ,给我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1 学校环境教育德国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环境课 ,但在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语言、艺术等课程中都有可能渗透环境教育 ,这并不是教育部门的规定 ,而是依任课教师的个人兴趣。在我听的几节生物课中 ,就有关于水的讨论和修建河堤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讨论。德国是世界绿色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教师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6.
以GIS为平台,使用5 km×5 km栅格单元为基本单位,选择土地覆被、地形起伏度、气候适宜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等自然因子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对天山北坡不同地区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探讨,揭示了天山北坡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人居环境指数(HEI)介于10.72—80.19之间,地形起伏度、水文条件以及土地沙化适宜度为天山北坡城市群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限制因素,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整体呈现“屋脊式”空间结构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乌鲁木齐市-奎屯市为中轴线逐渐向两侧递减的态势,并出现以石河子市、奎屯市为“双核心式”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一般适宜区域分布面积最广,占天山北坡城市群总面积的39.79%;比较适宜区次之,占25.2%,分布着研究区43.87%的人口;然后是临界适宜区,占18%;不适宜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10.8%;高度适宜区最小,仅为研究区总面积的6.19%。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环境审美既受到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物本能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文化发展的影响。环境审美的生物学基础认为能够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就是美的,由此形成了栖息地理论、瞭望—庇护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其特点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文化对于人类环境审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于生物学基础的调整和改变;2)文化的变化导致环境审美情趣的变化;3)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个体和小群体的美感体验存在差异。生物学基础和文化发展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二者总是综合起来共同影响人们的环境审美,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必须同时重视二者的作用,才能设计出具有“家园感”的环境作品。  相似文献   

8.
蒋德仁 《生命世界》2009,(4):99-10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编排了“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三节内容。教材编写是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结构层次为线索展开,主要内容有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陛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质敏感性是区域生态功能的本底,也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和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基础。因环境地质敏感性涉及因素众多、且多源异构数据较难融合,当前基于环境地质敏感性的大尺度区划研究较少。通过集成地质、地理和专题数据,在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浅层地下水质量、地下水调蓄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11个单项环境地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归并为土地环境、地质灾害和地下水环境3个环境地质子系统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完成综合环境地质敏感性评价。以地质地貌分区为主要依据,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一级环境地质敏感区和16个环境地质敏感性亚区。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地质区划与地质构造及分区、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与人为因素存在较强的空间重合;综合环境地质敏感性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宏观格局;华北平原区主要受地面沉降和地下水环境敏感性影响,人类活动作用显著;华北山区主要受重力型地质灾害影响,内蒙古高原区主要受沙化和局地泥石流灾害影响,区域尺度以自然因素驱动为主,局部人类活动影响显著。针对综合环境地质敏感性区划结果,需要统筹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地貌...  相似文献   

10.
马嘉   《生物信息学》2019,26(10):60-65
20世纪60年代,环境教育作为公害问题和自然环境破坏的解决对策被日本社会接受,经过60年的发展环境教育的内容已涵盖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范畴。以日本山原国立公园为例,从政策制度、生态旅游和生物保护3方面出发,对国立公园的环境教育和自然体验活动进行解读。总结得出山原国立公园以居民团体和企业为中心,在当地政府和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自然观察体验等基于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以日本环境省直属山原野生生物保护中心为主导,开展外来物种驱除、珍稀动植物保护等生物保护工作,面向当地居民、学生和游客开展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进行环境承载力理论与量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并从“容量”、“阈值”和“能力”三方面介绍了环境承载力定义,指出了环境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用于环境承载力定量化研究的指数评价法、承载率评价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模型最优化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德国的赫尔巴特说过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 ,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前苏联的马卡连科也曾说过 :“道德教育应当走在生理成熟的前面 ,至少应保持同步。”可见在生态学教学中 ,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使学生形成不同于前人的崭新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对于提高全社会公民的生态意识 ,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1 从人类的发展过程 ,看生态伦理道德形成的必然性在远古 ,人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自然 ,只能被动地服从它。基于对自然的无知及生存的艰难 ,人类在显得异常高大和神圣的自然面前产生了“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孟本 《生态学报》2003,23(9):1910-1914
“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是我国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术语之一,但同时也是较有争议的术语之一。据分析,它在我国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初是从俄文“зкотоп”和英文“ecotope”翻译而来。但是“生态环境”这一汉语名词目前已经基本脱离了“母体”,与“зкотоп”和“ecotope”的联系很少。我国已经普遍将“生态环境”与“ecological environment”作为汉英、英汉双向对照名词。以生物为主体,“生态环境”可以定义为“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的综合”。以人类为主体,它是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子的综合”。这一名词可以作为生态学的规范名词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魏翠英 《生物学通报》2002,37(5):J001-J001
1 什么是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 ,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 ,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管理包括以下 4个方面 :1)管理由生产和生活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包括 :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及噪声、震动、恶臭、放射性、电磁波污染等 ;交通运输排放的污染物及噪声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化学品 ,如农药、化肥、药品、其他有毒化学品 ;生活排放物 ,如烟尘、污水、垃圾等。 2 )管理由建设和开发引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1世纪人类将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也将面临更多的难题,如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天然资源和能源耗竭,人口膨胀,食品短缺等,这些难题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环境问题有关。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俩个方面:一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变化或恶化,如短期的、长期的或周期性的灾害性气候,生境多样性的大量损失等;二是由于人口剧增和科技发展对环境资源利用提出了更多的或更广的要求,如对资源的利用从陆地扩展到水体,从地球扩展到宇宙空间等。有待于研究的植物需要适应的环境条件的范围大大扩大了。这样就涉及一个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即生物对环境…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有效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实 《生物学通报》2002,37(6):31-32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WCS中提出 :“人类对生物圈利用的管理是为了现代人类有可能持续的获得最大利益 ,与此同时要对未来人类的需要保存其潜力。”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基因、纷繁多彩的生态系统 ,体现了生物间及其生存环境间复杂的相互关系 ,也是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的标志。很大程度上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建立在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 ,因此作为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明确保护生物资源和自然历史与文物遗产的主旨并合理持续利用 ,以促进人类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繁荣。1 合理开发生物多样性资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我…  相似文献   

17.
《遗传》2001,(1)
为了探讨环境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影响及基因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人类生存质量,中国遗传学会《遗传》编辑部与广东省遗传学会将于2001年5月在人类最佳居住城市珠海举办“遗传与环境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珠海市环保局、市教委协办,会议的主题是“生命·遗传·环境·教育”。欢迎遗传学、卫生学、环境科学及有关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参加会议。1征文范围 (1)遗传、环境与健康;(2)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3)基因工程在环保中的应用:(4)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5)理化诱变育种;(6)环境诱变因素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7)遗传学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普遍重视、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发展、人类环境意识的逐渐觉醒以及传统大众旅游业的生态化,生态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运而生。由于生态旅游尊重自然与文化的异质性,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为当地社区居民谋富,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19.
科学界对“生物圈2号”褒贬不一,但这一尝试的最重要意义是使人类知道,大自然系统难以被人工完全模拟。海洋馆尝试为海洋生物提供一个人工环境,可以类比为“海洋2号”。它告诉人们:大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人类对它的认识永远是冰山一角。这对走入21世纪开发海洋的人类,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调查     
夏虹 《生物学通报》2003,38(8):44-45
环境教育是当今生物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环境教育并自觉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许多教师面临的难题。近年来 ,我在实施环境教育中 ,注重以教材为依据 ,选取恰当的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方面的知识时 ,我联系实际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水资源调查”,并设计了下面一组可供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内容。1 研究水体在你们居住的地区选择一个较大的重要水体 (某一水库或河流 )。回答下列问题以确定该水体的重要性。该水体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