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泽泻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2.
中国芸香科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7,7(3):11-5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21属52种2变种芸香科(Rut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研究,其中对6属6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具沟孔,是花粉单类型的科之一。根据萌发孔的数目和外壁纹饰特点,本文将芸香科的花粉分为具3孔沟和4-6孔沟两个花粉类型,并根据各属花粉形态特征,作出了花粉形态分属检索表。此外,本文还对花椒(Zanthoxylum L.)和Fagara两属的合并问题及花椒与吴茱萸(Evodia Scop.)两属之间的亲缘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席以珍 《植物研究》1988,8(3):23-42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分布于我国的4属30种柽柳科植物花粉形态。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柽柳属的代表种, Tamarix elongata外壁内部的超微结构。本科花粉为三沟, 少数属种为三拟孔沟。根据扫描电镜观察, 柽柳属花粉外壁表面具粗网状纹饰和细网状纹饰, 以及界于这两个类型之间的过渡类型。水柏枝属外壁表面具粗网状纹饰, 细网状纹饰, 小穿孔以及小的蠕虫状突起。红沙属和枇杷柴属均为细网状纹饰。 本科柽柳属花粉与杨柳科中柳属的花粉特征较相似, 本文提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刘炳仑 《植物研究》1985,5(4):23-62
本文对我国18属91种3变种马鞭草科(Verbenaceae)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地观察研究。其中对15属27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为花粉多类型的科之一。根据萌发孔的数目、特征和纹饰特点,本文将马鞭草科分为9个花粉类型:1.具疣3沟花粉类型;2.具刺3沟花粉类型;3.具细网8沟花粉类型;4.具模糊颗粒-细网3沟花粉类型;5.具网3沟花粉类型;6.具散沟(6-8条)花粉类型;7.具3孔花粉类型;3.具细网3沟花粉类型,4.具模糊颗粒一细网3沟花粉类型,5.具网3沟花粉类型,6.具散沟(6-8条)花粉类型,7.具3孔花粉类型,8.具3孔沟花粉类型,9.具3(4)孔沟花粉类型。  相似文献   

5.
中国木犀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研究国产的木犀科花粉共11属、26种。根据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本科花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第一类型为花粉粒较大,外壁网状纹饰粗;第二类型为花粉粒较小,外壁网状纹饰细。从花粉形态特征看本科花粉第一类型类似于金缕梅科的蜡瓣花属 Corylopsis;第一类型类似于金缕梅科的金缕梅属 Hamamclis 和木属Loropetalum。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产杜英科3属28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对其中15种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杜英科花粉属于小型花粉,3孔沟,沟达极区,内孔横长,在光学显微镜下外壁光滑,外壁内外层分层不明显,两层近相等,3属很难区分;在扫描电镜下,杜英属花粉外壁纹饰分为颗粒状、皱网状和穴状或穴网状三种类型,猴欢喜属花粉外壁纹饰仅有皱网状一种类型,两届难以区别;而文丁果届具有明显的网状纹饰,与另外两属有明显区别。在本科中花粉演化趋势之一可能是向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在花粉形态上与椴树科区别明显,支持将杜共科作为独立的科。同时,花粉形态特征还显示了与大风子科、红树科等的部分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对湖北省泽泻科、水鳖科、眼子菜科及茨藻科11属29种1变种1变型植物(另加采于湛江的软骨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泽泻科植物花粉具多个圆形萌发孔,外壁表面为小刺状纹饰;茨藻科植物花粉具远极单槽,表面为绉波状纹饰;眼子菜科及本文研究的水鳖科植物花粉均无萌发孔,分别具网状和小刺状饰纹饰。1.茨藻科植物花粉最原始,泽泻科花粉较进化,眼子菜科花粉较水鳖科花粉进化;2.泽泻属与泽苔草属花粉较慈姑属花粉原始;3.鞘叶眼子菜亚屈花粉较眼子菜亚属的花粉处于更高演化阶段;4.多孔茨藻花粉在该科中最原始。本文工作尚对易变形水生植物花粉形态研究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稀为小刺状纹饰,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覆盖层厚。水雍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表现了从小刺状向网状的过渡。该科花粉为远极单沟,覆盖层厚,具小刺等特征反映了其与水鳖科和泽泻目花蔺科的密切联系,而该科花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则与茨藻目植物接近。这一结果支持将水雍科从茨藻目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目处理的观点。此外,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大小、纹饰类型、网眼大小与深浅等方面的差异对种级分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苦苣苔科异片苣苔属、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等3个特有属中3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植物的花粉形状比较一致,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表明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观察到两种类型的花粉外壁纹饰:细网状纹饰、粗网状纹饰;异片苣苔属具粗网状纹饰,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具细网状纹饰。还讨论了一些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系统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杉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席以珍 《植物研究》1986,6(3):127-144
杉科(Taxodiaceac)是裸子植物的重要科之一。全科共有10属16种。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本科7属10种植物花粉,并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中5个属代表种的外壁内部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五加科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21个属、34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 每一个属均选择1至2个代表种进行电镜扫描。从花粉学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各属间的亲缘关系, 分类位置、以及分属的界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些蔷薇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燕  陈俊愉 《植物研究》1991,11(3):69-76
本文通过对中国原产的蔷薇属植物中的6个种和3个月季品种的花粉,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对花粉形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有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及通过花粉形态来鉴定月季品种及其倍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探索和揭示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和维持机制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 但综合物种、系统进化和功能属性等方面的多样性海拔格局研究很少。该文以关帝山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 综合物种、谱系和功能α和β多样性指数, 旨在初步探讨关帝山森林群落多样性海拔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1 409-2 150 m), 关帝山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谱系多样性指数(PD)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海拔1 800 m以上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 总β多样性(βtotal)和更替(βrepl)上升趋势明显, 而丰富度差异(βrich)则逐渐下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物种、谱系和功能多样性海拔格局差异较大。随着海拔的升高, 草本植物S和物种多样性指数(H′)上升趋势高于木本植物。影响草本植物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子, 而影响木本植物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过程。随着海拔的升高, 木本植物βtotal上升趋势要比草本植物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 木本植物βreplβrich分别表现出单峰格局和“U”形格局, 而草本植物βreplβrich则分别表现出单调递增和单调递减的格局。随着环境差异和地理距离的增加, 群落间物种、谱系和功能β多样性显著增加。环境差异(环境过滤)对木本植物的β多样性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而环境差异(环境过滤)和地理距离(扩散限制)共同作用于草本植物的β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马骊  孙万仓 《植物学报》2017,52(5):568-578
为探明β-1,3-葡聚糖酶基因(β-1,3-glucanase)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抵御低温胁迫能力的作用,通过蛋白质谱分析得到β-1,3-葡聚糖酶蛋白,采用RT-PCR技术克隆白菜型冬油菜(B.rapa)陇油6号和天油4号β-1,3-葡聚糖酶的c DNA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半定量PCR检测β-1,3-葡聚糖酶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长度为1 032 bp的陇油6号β-1,3-葡聚糖酶基因开放阅读框,编码34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8.102k Da,理论等电点为6.63,其与菜心(B.rapa subsp.chinensis)和甘蓝型油菜(B.napus)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3.94%。该基因编码的酶是一个主要由α-螺旋组成的亲水性稳定蛋白,含有1个信号肽,存在2个跨膜结构域。该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保守序列属于植物的糖基水解酶家族17特有的保守结构域。β-1,3-葡聚糖酶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4°C时该基因上调表达,继续低温(–4°C)胁迫处理,该基因上调表达至峰值,至–8°C时其表达下调。研究表明从白菜型冬油菜中克隆的β-1,3-glucanase在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抗寒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波文比(β)是陆面过程中的重要参数, 影响着地表和大气间的能量交换, 明确β的空间变异规律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对地表能量平衡和气候间反馈关系的预测。该研究收集了在中国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开展的用涡度相关法(EC)测量地表能量平衡的公开发表文献, 构建了β和气象环境因子数据库, 分析了β在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异、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结果: (1)所有生态系统β平均值为0.95 ± 0.64, 变异系数67%, 偏度1.58, 峰度3.07, 整体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β平均值最高为灌木生态系统(1.26), 最低为湿地生态系统(0.49)。(2) β在生态系统类型间差异显著: 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β无显著差异, 灌木生态系统β >草地生态系统 β >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 β, 农田生态系统β介于草地生态系统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之间。(3) β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不随经度和海拔变化。纬度每增加1°,β增加0.038。(4) β随着年降水量(MAP)、年平均气温(MAT)、净辐射(Rn)、当年降水量(PPT)、当年平均气温(Ta)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而降低。(5)不同生态系统中β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 草地、森林和灌木生态系统的β对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变化较为敏感, 而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β与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均无显著相关关系。(6) MAPRnβ变化的直接影响因素, LAI通过影响Rn间接影响β。结果表明了植被类型与气候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 能量分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降水, 叶面积对能量分配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枝条分布数量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杨  董利虎  李凤日 《生态学杂志》2016,27(7):2172-2180
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12块样地65株人工红松解析木的955个枝解析数据,以Poisson回归模型和负二项回归模型作为备选模型,构建了人工红松二级枝条数量分布模型,并采用AIC、Pseudo-R2、均方根误差(RMSE)和Vuong检验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每轮一级枝条分布数量集中在3~5个,均值为4个,一级枝条分布数量与人工红松自身的枝条属性相关.一级标准枝上二级枝条分布的离散程度较大,利用全部子回归技术构建二级枝条分布数量模型,最终选择以负二项回归模型为基础的E(Y)=exp(β0+β1lnRDINC+β2RDINC2+β3HT/DBH+β4CL+β5DBH)作为二级枝条分布数量最优预测模型(β为参数;RDINC为相对着枝深度;HT为树高;DBH为胸径;CL为冠长).最优模型的Pseudo-R2为0.79,平均偏差接近于0,平均绝对偏差<7.对于所建立的模型,lnRDINCCLDBH的参数为正值,RDINC2HT/DBH的为负值,随着RDINC增大,在树冠内二级枝条分布数量存在最大值.总的来说,所建立的人工红松二级枝条分布数量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6.4%,可以很好地预估该研究区域人工红松二级枝条分布数量,为以后枝条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旋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炳仑  张金谈 《植物研究》1983,3(2):130-152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6属46种2变种的旋花科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本科的花粉为多类型。3沟为基本的萌发孔类型。根据萌发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本科花粉可分为3沟、4-11沟、散沟和散孔4个类型。根据孢粉学资料、本文对菟丝子属(Cuscuta)在旋花科中的分类位置及其本科萌发孔的演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78-1979年, 在福建省福鼎县的油桐枝条上发现一种假尾孢菌, 经人工培养及致病性的试验, 证明了它有病原性, 与已知真菌的Pseudo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Deighton有别, 故鉴定为新种, 命名为福鼎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fudlinga Huang, sp.nov.该新种分生孢子特别小, 大小为12-30×1.6-2.1μ。模式标本存于福建林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