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硅对重金属镉胁迫下白骨壤幼苗酚类代谢影响,探讨硅对白骨壤耐受重金属胁迫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镉胁迫(Cd 0.5 mg·L-1)下,随着外源硅的增加,叶片和根系丙二醛含量降低,但Si 50 mg·L-1处理中各器官总酚含量最高,硅对各器官单宁含量影响不显著;高浓度镉(Cd 5 mg·L-1)导致白骨壤叶片和根系膜脂过氧化,使得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外源硅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白骨壤叶片和根系丙二醛积累,Si 100mg·L-1显著增加了各器官中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根系丙二醛含量与根系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叶片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硅显著刺激高镉胁迫下白骨壤植物组织中酚类物质代谢,增加根系和叶片的抗氧化性,进而增加白骨壤对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Caradja)是红树林的主要害虫,主要为害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在深圳市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每年发生2~3代,其幼虫附着于叶片背面,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薄薄的上表皮,给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3.
以两种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 (L.) Blanco)幼苗为材料,在梯度海面高程的野外人工平台上开展了为期1a的淹水胁迫实验。3座平台作为重复,每座设置8个梯度,相邻梯度间高度相差10cm,幼苗立地基质平面的海面高程320~390cm。实验1a后测定1a幼苗的生长状况及与一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小高程生境对两种幼苗茎的纵向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白骨壤幼苗茎生长高度是桐花树的7.5倍。与白骨壤相比,桐花树幼苗有较高的叶片保存率。白骨壤幼苗生物量在各器官分配为:茎〉根〉叶,3个器官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56.7%,25.7%和17.6%;桐花树则为:叶〉根〉茎,3个器官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49.6%,33.0%和17.4%。小高程生境对白骨壤幼苗全株生物量有较强的促进效果,桐花树幼苗则在中等高程生境中有较大生物量。在任一高程组,桐花树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大于白骨壤幼苗,但两种幼苗叶绿素a/b比值差异不显著。无论在叶片还是根系中,桐花树幼苗的活性氧清除酶类活性均高于白骨壤幼苗,表明在相同高程生境中桐花树幼苗比白骨壤幼苗面临更大的困难。综合实验结果和野外观察,可看出白骨壤耐淹水能力高于桐花树;仅从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考虑,可确定北部湾沿海白骨壤造林滩面高程不宜低于平均海面30cm,桐花树不应低于当地平均海面。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红树植物的重金属抗性机制,对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幼苗进行不同浓度Hg2+(1、5、10、50、100 mg·L-1)的胁迫实验,测定并分析了Hg2+胁迫对白骨壤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高浓度(≥150 mg·L-1)Hg2+胁迫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低于中低浓度胁迫,且高浓度胁迫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在48 h后快速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含量随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气孔导度在不同浓度胁迫下反应不同,低浓度Hg2+对白骨壤幼苗光合的影响可能是气孔因素,中高浓度Hg2+对白骨壤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主要是非气孔因素.低浓度Hg2+胁迫,白骨壤幼苗叶片SOD、POD活性升高,表现了一定的抗逆性,而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基本在100 mg·L-1 Hg2+胁迫下活性达到最低值.说明Hg2+可以抑制白骨壤叶片的光合活性,高浓度Hg2+胁迫削弱了白骨壤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植物极易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5.
三种泌盐红树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叶勇  卢昌义  胡宏友  谭凤仪 《生态学报》2004,24(11):2444-2450
在盐度 0、5、15、2 5和 35 (% )下种植泌盐红树植物老鼠 (Acanthus ilicifolius)、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的繁殖体 ,以繁殖体萌发、幼苗生长、叶片泌盐量、叶片组织液盐含量和蒸腾蒸发量为指标 ,比较其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盐度提高对胎生种类桐花树和白骨壤的萌根速率无显著影响 ,但高盐度明显抑制非胎生种类老鼠的萌根。白骨壤的萌苗率不受盐度影响 ,但 2 5以上的盐度导致桐花树和老鼠的萌苗率下降。在盐度范围 5~ 35内 ,白骨壤幼苗的茎高生长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少 ,但减少量比桐花树小 ,而老鼠的减少量最大。老鼠因盐度提高而导致的叶片长度的减少量最大。在盐度提高的情况下 3种植物均具有泌盐量增加的效应 ,在任一盐度下泌盐能力的顺序均为白骨壤 >桐花树 >老鼠。淡水培养时 ,3种红树植物的叶片组织液盐含量 (约 2 % )均高于环境盐度 0。在盐度范围 5~ 35内 ,白骨壤的叶片组织液盐含量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 (4 .3%~ 5 .0 % ) ,桐花树的变化范围为 2 .4 %~ 4 .5 % ,老鼠 2 .3%~ 5 .3%。淡水培养时 ,3种植物的蒸腾蒸发量类似 ,但盐性条件下白骨壤的蒸腾蒸发量显著高于桐花树和老鼠。随着盐度的增加 ,老鼠的蒸腾蒸发量下降最多。这些结果均表  相似文献   

6.
白骨壤对石油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雪峰  陈桂珠  许夏玲 《生态学报》2005,25(5):1095-1100
研究了4种不同剂量的石油处理对红树植物白骨壤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根系活力与生物量、茎高和茎径生长量、存活率、萌发幼苗数、幼苗高度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 0 mg剂量的伊朗轻质原油处理对白骨壤没有不利影响,30 0 mg、6 0 0 mg剂量的伊朗轻质原油处理有促进白骨壤生长的作用,12 0 0 mg剂量的伊朗轻质原油处理植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且出现较多的个体死亡现象。白骨壤对石油污染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但大剂量能引起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7.
人工污水对白骨壤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探讨了3种不同浓度污水对白骨壤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与植株生物量、茎径和茎高生长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浓度和5倍浓度污水对植株无不良影响,并可促进植株生长;10倍浓度污水对植株各生理生态指标有显着影响,但植株最终可维持正常生长。研究表明,白骨壤对污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引进的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是否对本土红树植物白骨壤林(Avicennia marina)造成入侵风险。通过野外种植实验, 将1年生拉关木苗种植在成熟白骨壤林的林内和林缘, 每月观察记录并测量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 白骨壤林内和林缘的1年生拉关木苗的月均苗高增量变化趋势相似, 均表现为夏季高, 冬季低; 月均基径增量表现为林内低于林缘, 且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白骨壤林内和林缘的拉关木苗野外种植13个月后的苗高增量仅为14.1 cm和13.5 cm, 基径增量仅为1.0 mm和1.5 mm, 叶片数增量均为负值, 分别为-0.4片和-0.7片, 可见外来种拉关木苗在厦门海沧湾的白骨壤林内及林缘生长速度缓慢, 不具有速生快长特性, 因此, 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只有在其适宜生长的环境才能表现出速生的特性。种植13个月后, 白骨壤林内和林缘拉关木苗的存活率仅为4.7%和5.3%。表明由于光照强度、低温等环境因子的限制, 引进种拉关木小苗很难通过自然扩散在厦门本土红树植物白骨壤林内自然更新生长。  相似文献   

9.
广西北仑河口区新造高程约220 cm 的潮间带裸滩,移植白骨壤与茳芏、沟叶结缕草、芦苇和南水葱四种盐沼草进行混种,研究盐沼草-红树混种减轻污损动物对人工红树林危害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沟叶结缕草和茳芏可快速生长和扩展,缓流、促淤能力高于长势较差的南水葱和芦苇。在盐沼和白骨壤上发现19种污损动物,其中潮间藤壶、白条地藤壶、黑口滨螺和粗糙滨螺为优势种。茳芏和沟叶结缕草受污损程度较南水葱和芦苇轻。四种盐沼草受污损程度均低于白骨壤。白骨壤+茳芏、白骨壤+沟叶结缕草混种均可有效减轻污损动物对白骨壤苗木危害,这两类树-草混种处理区苗木的高度、叶数、枝数、枝下高和存活率等指标均较其他处理区好。初步判断“盐沼草-红树林协同生态修复体系”对于营造人工红树林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杜钦  李丽凤 《生态学报》2018,38(17):6055-6062
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是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较具代表性的两种植物,通过对10龄无瓣海桑纯林、10龄白骨壤纯林、6龄无瓣海桑纯林和6龄白骨壤纯林的调查分析发现:1)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根系水平分布的半径和地下根系垂直深度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0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水平分布半径分别为30.6 m和3.85 m,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水平分布半径为9.47 m和2.23 m; 10龄和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的地下根系分布深度分别为60 cm和40 cm; 2)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地表呼吸根系密度、高度、基径的分布范围会随其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根系密度、高度和基径总体表现为由树冠向外逐渐减小; 3)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植株地下根系主要分别于0—20 cm表层,地下根系密度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多,具体如10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根系分布深度为60 cm,其中76.3%和77.6%根系分布于0—20 cm深度; 6龄无瓣海桑和白骨壤根系分布深度为40 cm,其中91.9%和91.6%根系集中于0—20 cm土层。这些结果能为进一步理解红树林的促淤保滩功能提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七种阔叶常绿植物叶片的生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史刚荣 《广西植物》2004,24(4):334-338,F005
对 7种常绿阔叶植物叶片的解剖学特征的观察结果表明 ,它们的叶片在结构上均表现出典型的旱生特点 :异面叶 ,上表皮细胞较厚且排列紧密 ,具发达的角质膜 ,无气孔器分布 ,下表皮细胞较小 ,气孔器密度较大 ;栅栏组织细胞层数较多 ,排列紧密 ,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极其疏松 ,并形成通气组织 ;中脉及其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越冬叶和越夏叶在解剖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前者在角质膜 ,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等方面比后者厚 ,而在气孔密度和输导组织方面则比后者略有减少或不发达。这些差异 (发育可塑性 )是常绿阔叶植物适应冬、夏季截然不同的两种生境 (生境的时间异质性 )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墨兰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对墨兰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墨兰叶片表面具较厚的角质层。气孔多为四轮列型,分布在下表皮,叶肉没有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的分化,但叶尖部和叶中部中脉附近的叶肉细胞常伸长,类似栅栏组织细胞,平行脉,外韧型维管束,在假鳞茎中,维管束散生在基本组织中,根具根被,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花被各部分基本结构均相似,唇瓣和合蕊柱的表皮为腺表皮,具花柱道,三心皮雌蕊,一室,侧膜胎座,四合花粉,表面无纹饰,蒴果。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野苹果为材料,对不同居群及不同树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叶片属于异面叶,由上表皮、栅栏组织、叶脉、海绵组织和下表皮组成;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叶片厚度及细胞排列方式有差异,巩留、额敏及托里的野苹果栅栏组织增厚,且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增大;新源的野苹果叶片及栅栏组织较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偏低;不同树龄新疆野苹果叶片厚度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变薄的趋势,多年生野苹果及野苹果“树王”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层数最少,厚度较薄。这些结果暗示新疆野苹果通过各部分结构的协调生长来保证光合作用效率,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以及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状况。本研究为新疆野苹果原位保护、保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自然越冬条件下茶树〔Camellia sinensis(Linn.)O.Ktze.〕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和解剖结构变化,以种植于南京的茶树品种'龙井长叶'('Longjingchangye')的10年生植株为研究对象,对自然越冬期间(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3月31日)其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及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然越冬期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时间推移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则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2013年1月15日达到其各自的最低值或最高值.与入冬前相比,越冬后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略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及SOD、CAT和POD活性均略升高.自然越冬期间,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随时间推移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上表皮和栅栏组织厚度在2013年2月15日达到最低值,而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则在2013年1月30日达到最低值;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呈波动变化趋势.与入冬前相比,入冬后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显著降低,而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略降低.研究结果显示:自然越冬条件下,茶树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为了减轻低温对其机体的伤害可通过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合成及提高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来调解越冬期间的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5.
沉香叶解剖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唐为萍  陈树思 《广西植物》2005,25(3):229-232,i005
通过石蜡切片法,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沉香叶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沉香叶为典型的异面叶,但具有许多旱生特征。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的形状不规则的表皮细胞组成,细胞外壁角质膜较厚,上表皮角质膜较下表皮的厚3.48μm,下表皮上零星分布着单细胞表皮毛,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仅分布在下表皮上,微下陷;叶肉组织发达,其间分布着较多的长方晶体,其长轴与表皮垂直;栅栏组织由1~2层圆柱形细胞组成,其外层细胞转化为异细胞,栅栏组织∶海面组织为1∶3.5,下表皮内具有1~2层由异细胞组成的下皮层;主脉发达,有异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具内生韧皮部;叶内具有发达的木质部外纤维。以上特征反映出植物结构与环境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白刺花叶片生态解剖特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海拔梯度上(1 650~1 950 m)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叶片进行生态解剖学研究.观测指标包括叶片形态特征(叶长宽比、叶面积、叶片厚度)、解剖结构(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P)、海绵组织厚度(S)、P/S比值、表皮角质膜厚度)及叶表皮特征(气孔器密度和面积、表皮细胞密度和面积、表皮毛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白刺花叶片面积为0.144~0.208 cm2,叶总厚度为171.58~195.83 μm;叶肉组织分化明显,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分别为69.83~82.42和62.00~ 80.67 μm,P/S的比值为1.14~1.01,上下表皮厚度分别为14.03~15.33和13.88~16.17 μm,上下角质膜厚度分别为2.66~4.56和2.76~2.02 μm;气孔密度为13.71~15.02个·mm-2,其面积为249.86~280.43 μm2;表皮细胞密度为160.54~178.43个·mm-2,其面积为557.43~626.85 μm2;表皮毛长度为186.51~260.99 μm,其密度为18.29~32.27个·mm-2.随海拔升高叶面积、叶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气孔器面积、表皮细胞面积以及表皮毛密度呈增加趋势,而角质膜厚度、表皮细胞密度和表皮毛长度则呈减小趋势;叶长宽比、P/S的比值、表皮厚度与气孔器密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的叶解剖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运用结构植物学方法,以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2年生苗为材料,进行全光照处理和遮荫处理下叶结构观察比较。结果显示,长期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新生叶的表皮细胞变薄,栅栏组织变得稀疏,层数有减少趋势,海绵组织更加疏松;多脉青冈的叶角质层退化。表明长期的弱光照下,2种树种的新生叶叶结构产生了适廊性的变化,其适应程度可以推测植物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弱和进化潜力,研究结果对预测园林树种的光适应能力和结构进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聂江力  孟令宁 《植物研究》2010,30(1):126-128
应用徒手切片法对金银忍冬叶进行了解剖学的初步研究,旨在为其解剖学、分类学及生药学的研究提供相应基础。结果表明:金银忍冬叶为异面叶,上下表皮细胞各一列,上表皮没有气孔,下表皮气孔分布的气孔指数为14.3%~25%,多为不定式气孔,栅栏组织为1层,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内含草酸钙簇晶,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形成角质层,皮层有厚角组织,主脉为外韧维管束等。上述特征说明金银忍冬叶的解剖结构与其生理功能及生态环境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运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扫描等方法对菠萝蜜叶和花进行解剖学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菠萝蜜的叶是典型的异面叶;表皮细胞的角质层较厚,叶肉有2~4层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发达,在叶肉和叶脉中还有较多含单宁的薄壁细胞,叶脉的木质部非常发达;说明了菠萝蜜的叶具有较强的耐旱和抗虫能力。花小,单性,花粉粒小而量多,风媒传粉;三孔花粉粒。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In Oxalis , epidermal cells on both the adaxial and abaxial surface of the leaf concentrated light within the leaf by a lens mechanism. Focal lengths of epidermal cells were estimated using two methods: they were calculated from radius of curvature measurements taken from individual epidermal cells, and were measured directly in agarose replicas of the leaf surface. In the three species of Oxalis examined, light that was incident upon the adaxial leaf surface wa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palisade, whereas light that was incident upon the abaxial leaf surface was concentrated within the spongy mesophyll. Using sensiometric analysis, theoretically maximal focal intesifications were measured in leaf replicas at the focal maximum and at intermediate posi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mid-region of the palisade and spongy mesophyll tissues. Focal intensifications ranged from 2.2 to 10.4 times incident light at the focal maximum, and 1.3 to 4.5 in the palisade or spongy mesophyll layers. Elimination of epidermal focussing, by covering the leaf surface with a thin layer of mineral oil, strongly affect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curve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10–40% in the initial (F0) and variable fluorescence (Fv).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that the chloroplasts were adapted to their light microenvironment within the leaf and that focussing by the epidermis channelled light to a population of chloroplasts that were adapted to high lig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