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和体外存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had used a specific anti-Thy 1.1 antibody binding method and a nylonmembrane sieve method to isolate and purify retinal ganglion cells from neonatal rat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ectal extract on these purified cells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solated retinal cell suspension with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trograde-prelabelled with Fast Blue were seeded on culture dishes coated with the specific anti-Thy 1.1 antibody for 30 minutes before nonadherent cells were removed. The percentage purity of the adherent retinal ganglion cells determined microscopically to be 95%. However, the percentage purity of the Fast Blue-labell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covered using the nylon membrane of pore size 15 microns was only 60 +/- 5%. Retinal ganglion cells purified by both methods could survive and grow into large, active neurons with neurite outgrowths in the presence of tectal extract. A MTT colorimetric microassay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survival growth activity of these purifi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fter culture for 24 hour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ptical density ratio (+Te/-Te) of th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purified by anti-Thy 1.1 antibody binding method was 12.3 (0.111/0.009) and by the nylon membrane method was 6.4 (0.102/0.016), and the optical density ratio of the non-purified retinal cells was 3.8 (0.095/0.025), p less than 0.01 for all 3 sets of results.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the absence of other cells, the purifie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esponded specifically to the trophic activity in tectal extract, the purer the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nd the clearer the effect.  相似文献   

2.
从进化谈细菌细胞间的群体感应信号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L  Yang L  Duan KM 《遗传》2012,34(1):33-40
传统观念认为细菌是一种个体的、非社会性的生物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菌可以产生化学信号并通过它们实现细菌间信息传递。细菌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Quorum sensing,QS)调节着个体细胞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其表现出类似多细胞的群体行为。文章以近年来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为基础,在了解细菌间的信息传递系统的基础上,从进化角度讨论了QS系统的遗传产生过程,探讨了细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菌间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受到了环境中的营养物质的水平、温度、pH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者推测细菌信号传递系统的进化是受到环境条件以及基因交换、所在微生物群体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也许有别于动植物这类的高等生物的进化过程。这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也就暗示:从长远来看,信息传递系统中的偷机者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暂时存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用PI和FDA两种不同染料, 通过FACS来检测细胞的存活,表明两种不同染料所得结果均能正确反映细胞存活的情况,而且两者的结果是一致和稳定的。并讨论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FACS检测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群体效应信号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细胞通过分泌可溶性小分子控制群体行为,获得生存优势的行为称为群体效应(Quorum sensing)。单细胞微生物利用群体效应获得多细胞生物的功能,从而提高自身在环境中的竞争力。信号分子是微生物发挥群体效应、进行信息交流的关键因子。信号分子普遍存在于各类微生物群体中,其结构、性质与功能存在巨大的种属差异,对信号分子进行全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利用微生物群体效应。本文主要对群体效应信号分子在种类、结构、来源以及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2007,19(4):437-437
2007年7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Immunology网络版在线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调节CD4+T细胞存活和自身免疫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臧敬五教授研究组经长期合作研究后发现:在机体外周免疫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菌细胞与细胞间的通讯系统,即细菌通过分泌扩散性小分子信号感知细菌群体的密度,从而引起一组特定基因在转录水平协调表达。大量研究已表明,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细菌多种生理行为和过程,以及与真核宿主(寄主)的互作。参与群体感应调控的信号分子多种多样,QS系统所调控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甚至菌株专化性。通过聚焦同一细菌中由多个QS系统组成的信号网络,综合评述了不同QS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全局调控基因表达,以及QS系统如何通过与其它全局调控系统整合精细调节细菌的社会行为以及环境适应性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郑良宏 《生理学报》2006,58(4):390-390
第六届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Chinese Symposium on Ca Signaling”(简称CSCS)作为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http://www.bsc.org.crdcrdnav2.asp)的“卫星会议”于2006年5月22日在青岛召开。原名“全国钙与细胞功能暨细胞信号转导专题学术会议”自1999年在徐州召开第五次会议后,因故中断了7年。本次CSCS会议拥有自己独立的征文、会议程序和论文集。本次CSCS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http://www.pku.edu.cn)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承办。周专(北京大学)任本次CSCS会议主任,崔宗杰(北京师范大学)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8.
郑良宏 《生理通讯》2006,25(3):84-85
第六届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Chinese Symposium on Ca Signaling”(简称CSCS)作为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htto://www.bsc.org.cn/cn/nav2.asp)的“卫星会议”于2006年5月22日青岛召开。原名“全国钙与细胞功能暨细胞信号转导专题学术会议”自1999年在徐州召开第五次会议后因故中断了7年。本次CSCS会议拥有自己独立的征、会议程序和论集。本次CSCS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http://www.pku.edu.cn)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承办。周专(北京大学)任本次CSCS会议主任,崔宗杰(北京师范大学)任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全国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ChineseSymposiumonCaSignaling”(简称CSCS)作为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http://www.bsc.org.cn/cn/nav2.asp)的“卫星会议”于2006年5月22日青岛召开。原名“全国钙与细胞功能暨细胞信号转导专题学术会议”自1999年在徐州召开第五次会  相似文献   

10.
过表达Nogo-C对PC12细胞存活及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C12细胞为神经元细胞模型,研究Nogo-C对神经元细胞存活及增殖的作用。在PC12细胞中转染过表达Nogo-C,使用G418药物筛选以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利用Hoechst33342染色、细胞计数、MTT以及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检测Nogo-C对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Hoechst33342染色未观察到表达Nogo-C的细胞发生明显凋亡;(2)细胞计数及MTT实验观察到转染Nogo-C后的PC12细胞生长增殖活性明显降低;(3)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正常PC12细胞G1期的百分数为(37.8±7.9)%,S期为(50.4±8.5)%,而转染Nogo-C的PC12细胞G1期为(76.8±4.1)%,S期为(14.7±1.7)%,提示转染Nogo-C的PC12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4)没有获得稳定表达Nogo-C的PC12细胞模型。实验证明,过表达Nogo-C通过使PC12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而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但是并不引起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自噬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噬是亚细胞膜结构发生动态变化并经溶酶体介导对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的过程.通过平衡细胞合成和分解代谢,自噬稳定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存活.然而,过度自噬可导致细胞发生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自噬与凋亡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对自噬的过程及其在细胞存活和死亡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CED-4是线虫细胞凋亡信号通路上的信号接头分子,具有信号接头和活化CED-3的功能,它的同源类似物Apaf-1在哺乳动物细胞凋亡过程中也具有信 号接头分子的作用,可寡聚化并与caspases-9,Bcl-xL形成三元复合传递细胞凋亡信号。  相似文献   

13.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在食物中毒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机制和食物腐败变质中起主要作用,QS影响致病菌的细胞被膜形成和致病性。文中通过深入了解食源性致病菌的QS信号分子,综述了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产生的信号分子类型,同时介绍了检测QS信号分子的不同技术,并根据QS机制在食品中的影响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为监控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群体感应(QS)是细菌根据种群密度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协调群体行为的机制。除具有种特异性的信号分子AI-1外,近年来发现一类新的信号分子AI-2在调控细菌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AI-2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已被确定,其产生依赖于一种称为LuxS的蛋白。目前认为AI-2在细菌种间交流中起通用信号分子(universalsignal)的作用。了解细菌的QS调控过程以及种间细胞交流的新机制,有助于对细菌病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索离体实验中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有无促进耳蜗听觉传入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存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取成年大鼠嗅球和新生大鼠蜗轴组织块进行OECs与SGCs的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OECs。实验分OECs与SGCs共培养组和SGCs单独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和SGCs生长状态,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OECs,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III-tubulin标记SGCs。为了研究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前者促进后者存活的可能机制,共培养组中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500pg/mL)和BDNF抗体(IgY型,50μg/mL),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处理的共培养组,然后检查各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OECs贴壁培养7d后形成一细胞单层,在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SGCs在OECs形成的细胞单层的表面生长,并伸出长突起,呈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在培养的前6天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两组中的SGCs都较接种前减少,但共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明显高于SGCs单独培养组(P0.01);单独培养组的SGCs数量在培养的第6天出现大幅度减少,在培养的第9天几乎没有生长;共培养组的SGCs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共培养中加入BDNF对OECs促进SGCs存活无明显影响,而加入BDNF抗体(IgY)后存活的SGCs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OECs与SGCs共培养能够促进新生大鼠SGCs存活和突起生长,延长存活时间,OECs分泌BDNF可能是促进SGCs存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强、细胞内钾的降低,从而促使多蛋白低聚物固有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称之为炎症复合体),最终导致细胞死亡。Laure Gurcel等人发现气单胞溶菌素触发炎症复合体介导的caspase-1的激活,进而激活甾醇调节因子结合蛋白SREBP-1和SREBP-2,上调脂质发生基因表达,促进细胞膜修复从而延长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65%的骨髓产生的B细胞是自身反应性的,它们大部分在骨髓中被克隆删除了。但有些B细胞通过免疫无力的方式逃脱了这种克隆删除到达外周,产生抗自身的抗体。研究表明,在鼠和人类中,B细胞存活时间过长是引发自身性免疫病的原因之一。B细胞的过度活化将导致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产生和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但B细胞的活化不足将使B细胞数量大大减少,抗原应答能力降低,从而使适应性免疫应答失衡。细胞因子和其他信号分子对B细胞稳态的调节是十分严密的,它们或调节B细胞的发育、成熟和分化,或调节B细胞向外周的迁移,或通过调节B细胞周期而使B细胞停留在特定时期,从而使B细胞避免凋亡,或通过调节抗凋亡蛋白或凋亡蛋白而决定B细胞的生存或死亡。本文就细胞因子、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等信号分子对B细胞稳态的调节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与细胞内信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细胞凋亡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基本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近年来颇受重视。同细胞的其它生物学现象(如增殖、分化、恶性转化)一样,诱导凋亡的细胞外刺激必须通过细胞内信号的传递,而激发自主死亡程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依赖菌群密度的细菌交流系统。在探究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机制中,对QS信号分子的鉴别和检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对生命科学、药学等领域涉及细菌等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高效检测和作用机制解析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在总结不同类型细菌QS信号分子来源和结构的基础上,对QS信号分子的光电检测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对光电传感检测的敏感介质、传感界面、传感机制及测试效果进行探讨,同时关注了将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应用于细菌QS信号分子原位监测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细胞凋亡信号的传递途径及其调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皱缩、染色体边缘化、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目前公认的细胞凋亡指标包括形态学上光镜、电镜观察,DNA电泳的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术测定亚G_1峰等。但这些关于凋亡的研究仅限于明确是否存在凋亡,而无法解释凋亡的发生机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关于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FasL和TNF诱导的细胞凋亡。这种细胞凋亡可在刺激后1—2h内发生,而且去除细胞核后,胞浆的凋亡改变可在无核的情况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