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眼动测量方法,对字频为4*10^-3至1.6*10^-5范围内笔画数为4至14的常用汉字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汉字识别时间与笔画数无关,而是存在识别时间随字频减小而增大的字频效应,  相似文献   

2.
韦敏  孙复川 《生理学报》1997,49(1):7-12
本工作用不同运动图形分别同时刺激家兔左右眼,通过检测正常及单侧前庭迷路损伤后家兔的OKN反应,证明在这种刺激情况下,正常家兔的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为进一步探讨交替OKN的控制机制及控制部位建立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用运动文字的阅读眼动实验来研究运动图像识别与眼动控制的关系,并与一般OKN眼动及一般正常阅读进行对比,探讨了速度及位置信息处理与内容信息处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眼动是Saccades眼动与注视停顿;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眼动中没有注视停顿,而是快、慢交替的OKN眼动,在其慢相期间即运动文字与视网膜相对静止期间采集内容信息进行处理,慢相期间既处理文字内容信息又处理运动速度信息,说明对运动速度与内容信息的处理是并行的.(2)在运动文字运动速度高达80°/s以上时,已不能阅读甚至不能识别单字意义,但仍可产生OKN眼动;这一方面证实阅读速度的受限不在于眼球运动的跟踪能力,而在于高级识别中枢的解码速度,另一方面也说明OKN眼动不是在识别后才产生,而是进行运动图象识别的必要条件.(3)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速度不低于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速度.本文的结果还证实OKN眼动的快相眼动有别于Foveating Saccades.  相似文献   

4.
视觉图像辨认眼动中的Top-down信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图像辨认过程中,眼球不是均匀地扫描全幅图像,而是通过一系列快速的眼球跳动来改变注视点位置,有选择地通过注视停顿来采集图象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实验对不同图像刺激时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与分析,发现:(1)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眼动注视停顿主要集中在图像中几何特征之处,亦即与周围不同的奇异点上;(2)对复杂图象刺激,眼动注视点位置决定于受试者的已有概念模型及其兴趣所在;(3)对中文单字进行辩认时,其眼动模式也是取决于受试者对该单字的知识(也即概念模型)。以上结果提示,视觉图象辨认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处理方式才完成.由中枢控制眼球运动,将注视点落到中枢决定的图形奇点上来,通过注视停顿对中枢认为的关键信息之处进行抽提,以实现辨认。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只取决于输入的图像信息,也不必对目标图像的每个象素进行处理,而只需对图象中少量的关键信息部位进行重点的检测和处理,从而提高了图象信息处理的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5.
无眼动条件下中文阅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了计算机控制的中文阅读材料的不同显示方式,并对各种阅读过程中的徙动波形进行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眼动的阅读速度较正常有眼动高,分别为853字/分和640字/分。通过固定窗口显示方式和知动窗口显示方式条件下中文阅读的比较,排除了强迫阅读的因素,说明有无眼动是产生阅读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在有眼动的情况下,除了saccade抑制影响阅读和识别外,主要的因素在于高级中枢对位置信号的处理,眼动的驱动控制及运动过程影响了高级中枢对阅读内容和识别内容的解码速率。无眼动阅读的速度主要受到高级中枢解码速率和记忆的影响,而不是周边视觉系统的限制。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无眼动的情况下,周边信息对阅读不仅不起帮助作用,反而起到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民航飞行驾驶员和乘务员视眼动功能试验和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结果的特征,并探讨视眼动功能试验和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运用于民航飞行人员日常体检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美国EDI公司的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对我国40名民航飞行驾驶员和40名乘务员,进行视眼动功能试验(包括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和扫视跟踪试验)和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庭眼动反射试验结果与视眼动功能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且与视眼动功能试验相比前庭眼动反射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技术有高频、宽频和操作方法简便等优点,适合应用到民航飞行人员的年度体检中,对民航飞行人员的前庭功能状态进行初步评定.  相似文献   

7.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探查视觉大细胞系统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研究以24名大学生正常阅读者作为被试,通过调控汉字材料的空间频率和时间频率区分出大细胞通路敏感刺激和正常视觉刺激两种条件,并采用整体/部件字形判断任务来比较在不同视觉条件下,被试加工汉字整体和部件信息的过程,记录反应时和错误率.结果表明,在大细胞条件下,被试对整字信息的判断要显著快于对部件的判断,即出现整体优先效应.而在正常视觉条件下,整体和部件判断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同时,在大细胞条件下,被试进行部件判断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整体判断,在正常视觉条件下两者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视觉大细胞通路促进了汉字整体信息的加工.  相似文献   

8.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伴RBD的PD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强直型,病程更长,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更重,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损害更突出。RB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主要涉及脑桥被盖部、蓝斑/蓝斑下区复合体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的紊乱。诊断RBD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及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的监测结果。治疗上除了积极干预PD外,应对患者及其床伴采取保护措施;当患者的异常睡眠行为对其造成严重的困扰并具有危险性时,需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根据心理物理实验和电生理实验的结果,选用对非零视差有选择性反应的视差敏感复杂细胞来检测视差信息,并把所提取的视差信息直接投射到聚散式眼动细胞(vergencecel)以控制聚散式眼动。同时,综合考虑了复杂细胞编码范围的限制、近细胞和远细胞的相位关系以及跳跃式眼动后增强效应(post-saccadicenhancement)等因素。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心理物理实验结果定性地符合  相似文献   

10.
曹洋  孙复川 《生理学报》1997,49(6):632-638
研究视动震颤眼动系统在同时包含两个二维运动的复合运动条纹刺激下的反应特性,并探讨两种子条纹运动方向的夹角和运动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复合运动条纹引起了双重交替OKN反应,即KON交替地跟踪合成运动和分别运动;在跟踪分别运动中,又是交替地跟踪两种子条纹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视觉图像辨认眼动中的Top-down信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图像辨认过程中,眼球不是均匀地扫描全幅图像,而是通过一系列快速的眼球跳动来改变注视点位置,有选择地通过注视停顿来采集图象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实验对不同图像刺激时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与分析,发现:(1)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眼动注视停顿主要集中在图像中几何特征之处,亦即与周围不同的奇异点上;(2)对复杂图象刺激,眼动注视点位置决定于受试者的已有概念模型及其兴趣所在;(3)对中文单字进行辩认时,其眼动模式也是取决于受试者对该单字的知识(也即概念模型)。以上结果提示,视觉图象辨认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处理方式才完成.由中枢控制眼球运动,将注视点落到中枢决定的图形奇点上来,通过注视停顿对中枢认为的关键信息之处进行抽提,以实现辨认。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只取决于输入的图像信息,也不必对目标图像的每个象素进行处理,而只需对图象中少量的关键信息部位进行重点的检测和处理,从而提高了图象信息处理的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12.
西藏巨柏核型的图象自动分析与识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图象自动分析和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植物染色体自动分析CHROMHUK软件系统,并首次对西藏巨柏进行了核型自动分析,抽取了染色体多个特征多数: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相对体密度和次缢痕相对长度.对247个巨柏体细胞进行多参数数据统计和分析,并设置95°.置信判别区域和树分类判别.实现了染色体自动配对和分类,并由计算机直接输出染色体的组型图和核型模式图.分析结果表明:巨柏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按Levan的分类标准,其核型公式为2n=4m(SC)+16m+2sm.据Stabbins分类为1A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初步探讨了中药对光鉴别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认为,该法是一种简便易行、快速准确的中药性状鉴别传统方法,应当得到重视,加以发掘、继承、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名患有腹泻或肠炎的患者和10名健康者做了肠道五种优势菌群的检测,应用模式识别对两组菌群检测值进行分析。结果,图形上两组清楚地分为两处,有明显的分界线。表明,5种菌群数值在两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经评估,可知该方法平均诊断预报能力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朝鲜族与汉族中4种舌的运动能力的表型分布及其遗传方式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本文研究了吉林省延吉市大、中、小学生样本1846例(朝鲜族976人,汉族879人)的卷舌、折舌、扭知和三叶舌运动。结果表明,这些运动能力没有民族差别;性别差异仅在扭舌中出现,这种由于女性的学习扭舌能力比男性强造成的。家系分析结果表明,卷舌能力显性遗传,折舌和扭舌为隐性遗传,三叶舌的遗传方式是不规则显性遗传(外显不全),且外显率很低。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胚乳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猕猴桃及硬毛猕猴桃的胚乳培养在MS+Zeatin 3 ppm+2,4-D0.5ppm+CH 400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MS+Zeatin 1 ppm+CH 400ppm的分化培养基上产生胚状体和长成完整小植株。细胞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经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发育成苗。猕猴桃胚乳属于细胞型胚乳,它的这种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的发生方式,也不同于常见的胚状体发生于愈伤组织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