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分析了205尾分布于中国的4种2龄鲚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结果显示,这4种鱼类的矢耳石都具有翼叶和基叶,但无后基叶和副基叶,中央突也不明显。背侧有脊突,叶形晶状突呈小三角形,仅限于腹侧。主凹槽明显,直管状,后端封闭。4种鱼矢耳石长轴长为体长的1.68%~2.82%,矢耳石重为体重的0.26‰~1.71‰;不论绝对重量或面积,均以七丝鲚和凤鲚的最大,刀鲚的次之,短颌鲚的最小,显现出与在海水中生活的时间呈正相关性。刀鲚和短颌鲚的矢耳石较轻薄,单位面积均重1.22~1.40mg/mm2;七丝鲚和凤鲚的较厚重,单位面积均重约1.86mg/mm2。矢耳石的长轴、短轴和单位重量等的变异系数,均要小于其体长特别是体重的变异系数,矢耳石形态的稳定性显著优于其身体形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描述了6种鲤科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并利用耳石形态的测量性状,对其种类特征进行了判别分析。其中,对张氏(卜夕又鱼)、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宜昌鳅(鱼它)和鲫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异鳔鳅(鱼它)的判别正确率为90.91%,6种鱼类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了99.1%,说明了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可以用于鉴别种类。三个区域鲫群体的平均判别正确率为68.9%,显示三个区域鲫群体的耳石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长江口鮻矢耳石形态特征及其质量与年龄的关系,2017年2—6月从长江口水域采集鮻358尾,解剖并提取耳石324对,并对其形态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鮻矢耳石具有基叶和翼叶,中央听沟明显,矢耳石的大小和形状随个体生长变化明显,矢耳石由边缘规则的圆润瓜子状渐变为褊窄的叶片状,边缘波浪状突起逐渐变多.矢耳石平均密度为1.52 mg·mm-2,平均矩形趋近率为0.68,耳石长占其体长的0.021%~0.047%,耳石宽占其体长的0.009%~0.021%,耳石质量占其体质量的0.045‰~0.731‰.鮻矢耳石长(OL)、宽(OW)、质量(OM)均与体长呈显著相关,耳石宽与耳石质量函数关系式的决定系数(R^2)最高(0.928).耳石质量与体长(BL)最佳拟合方程为幂函数:OM=0.0009BL1.8737(R2=0.967);耳石质量与年龄(A)以及体长与年龄的最佳拟合方程为多项式:OM=2.9262A^2+4.8437A+2.1894(R^2=0.847);BL=-3.2248A^2+102.54A+38.373(R^2=0.858),矢耳石质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用耳石质量与年龄关系估算的年龄与从耳石上直接读取的年龄无显著差异,矢耳石质量可以作为鉴定鮻年龄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长江安徽江段刀鲚耳石的形态特征和尝试识别不同群体,研究选用基于地标点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手段,对不同年份采于长江安徽安庆、铜陵江段长颌鲚和短颌鲚2种生态表型的5个群体刀鲚矢耳石形态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基于12个地标点,将其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经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使其耳石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地标点中多为Ⅱ类地标点,其贡献率为69.48%,说明Ⅱ类地标点是耳石形态差异的主要来源。5个群体刀鲚判别分析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5.6%,表明这些刀鲚群体耳石形态的差异总体显著。这种差异显著性尤其存在于长颌鲚与短颌鲚生态表型间及长颌鲚和短颌鲚不同群体间,显示出刀鲚不同生态表型分化及其群体间差异性已可体现在耳石的形态特征上。上述发现可为长江十年禁渔前后安徽江段刀鲚群体组成和群体差异性的客观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浙江近海鲵属鱼类物种组成, 对采自舟山和温州近海共计411尾鲵鱼样品进行形态学测定, 并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片段探讨其序列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 浙江近海的鲵属鱼类为少鳞鲵和中国鲵, 两种鲵鱼形态特征鲜明, 鱼鳔形态差异明显。所测得的少鳞鲵和中国鲵COⅠ基因片段长度均为600 bp, 平均GC含量分别为46.6%和49.9%。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K2P), 少鳞鲵和中国鲵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2和0.000, 两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11。采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 中国鲵先和邵氏鲵聚为一支, 然后与少鳞鲵聚为一支, 再与其他鲵属鱼类聚类。研究结果明确了浙江沿海鲵属鱼类的物种组成, 并为探讨少鳞鲵和中国鲵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基于COⅠ基因的鲵属鱼类物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耳石形态的鱚属鱼类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9个耳石形状指标对我国鱚属鱼类少鳞鱚、多鳞鱚及斑鱚共78个个体的矢耳石形态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同时对3个群体的74个少鳞鱚矢耳石形态进行了判别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少鳞鱚与多鳞鱚矢耳石的9个形状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反映耳石长、短轴差异程度的第1主成分与反映耳石三维特征的第2主成分解释了85.943%的形态差异;9个指标在种间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6%,种内判别分析中的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2%。研究表明形状指标法可以作为中国鱚属鱼类鉴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Can条属鱼类和黑龙江流域Can条属鱼类的初步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n条属(Hemiculter)Can类是一种繁殖得很快、生活力很强的鱼类,在我国各种水体中都能生存。Can条虽然是一种小型鱼,但由于产量很大,在今后大力发展淡水渔业,扩大生产对象的情况下,它也可成为一种很有价值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8.
中国荞麦属果实形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产荞麦属Fagopyrum Mill.8种1变种的果实形态和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些种类的果实可分为3类:(1)果实三棱锥状,表面不光滑,无光泽,具皱纹网状纹饰,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苦荞麦、金荞麦。(2)果实卵圆三棱锥状,表面光滑,有光泽,具条纹纹饰,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荞麦、长柄野荞麦、线叶野荞麦。(3)果实卵圆三棱锥状,表面光滑,有光泽,具大量的瘤状颗粒和少数模糊的细条纹纹饰,此种类型的植物有硬枝野荞麦、细柄野荞麦、小野荞麦、疏穗小野荞麦。研究结果认为金荞麦与栽培种苦荞麦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9.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4):759-765
硬骨鱼类的矢耳石在物种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常常被用来进行鱼类的分类研究13。例如, 张国华等通过形态的观察与描述对鲤科鱼类的耳石进行了区分4; 潘晓哲等采用耳石形状指数方法对 属鱼类进行了鉴别5; 王英俊用傅里叶方法研究了多种鱼类耳石, 并记录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异6。因为耳石坚硬不易被消化, 所以在水生动物的食性研究中, 利用耳石进行胃含物内种类鉴定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准确性。此类研究也并不鲜见, 如张波等对黄海重要饵料鱼类的耳石形态做了较为详细的描述7, Fitch, et al.依据鲸类胃含物中的鱼类耳石形态鉴定了捕食鱼类的种类进而对其食性进行了研究8。另外, 不同生活环境能够导致耳石生长和形态的差异, 这也使其成为了群体差异研究的有效手段912。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12种饵料鱼类耳石大小与体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 选择12种常见的饵料鱼类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每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形态大小(包括耳石的长度、宽度、长半径和短半径)的关系, 并建立回归方程, 旨在为深入研究高营养级鱼类的摄食生态和食物网营养动力学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 12种饵料鱼类的体长与体重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 回归系数b值在2.871-3.371, 平均值为3.1590.110 (95% CL), b值最小的鱼种是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 最大的是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经检验, Liza haematocheilus和箭鱼衔Callionymus sagitta的b值与3无显著差异(P0.05), 属等速生长; 李氏鱼衔Callionymus richardsonii和六丝钝尾虾虎鱼的b值显著小于3 (P0.05), 属负异速生长; 其余8种鱼类的b值均大于3 (P0.05), 为正异速生长。方差分析表明, 12种鱼类的体长与耳石各个形态参数的回归关系均极显著(P0.01)。在所有48个回归方程中, 有37个方程的决定系数R2值大于0.8, 拟合效果较好; 有9个回归方程的R2值在0.7-0.8; 其余2个回归方程的R2值小于0.7, 拟合效果略差。其中, 各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的是六丝钝尾虾虎鱼, 其R2值均接近于1。通过比较同种鱼类各个回归方程的R2值可知, 在这12种饵料鱼类中, 多数鱼种体长与耳石长度和宽度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体长与耳石半径的拟合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通过测量耳石的长度和宽度来推算饵料鱼类的体长等形态参数。另一方面, 由于多数鱼类的耳石比较脆, 尤其是耳石的两端更容易破损, 因此与耳石长度相比, 耳石宽度与体长的回归方程更加适合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DNA条形码的中国鲚属物种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50尾刀鲚Coilia nasus、湖鲚C.nasus taihuensis、短颌鲚C.brachygnathus、七丝鲚C.grayii及凤鲚C.mystus个体的COⅠ基因DNA条形码序列变异。结果显示,150条COⅠ基因条形码序列包含63种单倍型,单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100bp和600bp附近。刀鲚、短颌鲚和湖鲚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253%~0.557%之间,显著低于COⅠ基因DNA条形码鉴别不同物种2%的遗传距离阈值,表明这3个群体应为同一物种。但是凤鲚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5.08%,大于2%的鉴别阈值,显示凤鲚两群体可能达到了种或亚种级差异水平。以日本鳀Engraulisjaponicus为外群,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显示,刀鲚、湖鲚和短颌鲚群体聚在一起,未能各自形成单系;凤鲚根据地理分布聚为两支;七丝鲚则聚成单系。研究表明COⅠ基因条形码技术可用于我国鲚属物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4种中国脊翅叶蝉,其中包括1新种──杨氏脊翅叶蝉Paraboloponayangisp.n.,并报道了其中2个已知种的新分布地。文中还列有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存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采自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南部、福建南部东山湾和福建东部宁德三都湾裸鞘花水母1新属——拟长管水母属Dipurenella gen.nov.和3新种,即刺胞海帽水母Halitiara knides sp.nov.,东山拟长管水母Dipurenella dongshanensis sp.nov.和粗管外肋水母Ectopleura crassocanalis sp.nov.。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进行比较。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短角瘿蚊属记述 (双翅目:瘿蚊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双翅目瘿蚊科短角瘿蚊属4种,其中郑氏短角瘿蚊Anarete zhengi sp.nov.(模式产地:内蒙古固阳县)为新种,短须短角瘿纹A.coracina (Zetterstedt)(分布:内蒙古)和鸢尾短角瘿蚊A.iridis (Cockerell)(分布:陕西,青海)为中国新纪录种。文中给出了短角瘿蚊属中国种类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部国3种沟顶叶蝉,其中包括1新种和1中国新记录种,即:双突沟顶叶蝉Bhatic biconjugara,sp.n.,萨摩沟顶叶蝉Bhatia satsumensis(Matsumura),new rec.和绿沟顶叶蝉B.olivacea(Melichar)。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山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室  相似文献   

16.
报告采自长尾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 Richardson上之鳞盘虫属1新种:粗管鳞盘虫Diplectanum robusti-tubum sp.nov.,它以交接器之结构、后吸器中央大钩及联结片形态之差异而区别于D.curvivagina Yamaguti,1968。  相似文献   

17.
点盾盲蝽属中国种类记述(半翅目,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Deraeocorinae点盾盲蝽属AlloeotomusFieber中国种类 ;共记载 5个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突肩点盾盲蝽A .humeralissp.nov.,云南点盾盲蝽A .yunnanensissp .nov.)和 1个新异名 (A .kerzhneriQi&Nonnaizab =A .montanusQi&Nonnaizab,syn.nov .)。新种模式标本均存于天津南开大学生物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中国蚜虫1新属——丁化长管蚜属Chitinosiphum,模式种为丁化长管蚜C.abdomenigrum,sp.nov.,其寄主为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产地为中国陕西。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中国襟属TogoperlaKlapálek昆虫6种,其中包括3新种,即无色襟虫责Togoperlanoncoloris,sp.nov.;全黑襟虫责Togoperlatotanigra,sp.nov.和三角襟虫责Togoperlatriangulata,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ZU)和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NW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