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接到王德宝先生仙逝的消息时 ,我感到深深的悲痛。我和他共事多年 ,195 9年我从有机所回到生化所时 ,分配到了王先生的组里。有一段时间 ,我和他共处一室 ,王先生给我讲他在美国的生活和他回国时的困难。他是一位很和蔼可亲的人 ,我生气的时候 ,他常常对我说“别着急嘛” ,使我平静下来。他也是一位很耐心的人 ,如果他对我们的实验结果有不同看法 ,他会平静地与我们讨论。我至今仍能快乐和感激地回忆起我和王先生共事的那段时光 ,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196 6年我回柏林后 ,我被洪堡大学医学系微生物研究所录取 ,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根据当时的…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和孢粉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徐仁教授是我的导师,于1992年不幸病故.先生逝世,我深感悲痛,谨以此文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怀念. 先生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古植物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十几年来,我受先生的教诲,终生难忘.他不仅教我如何做学问,而且教我如何做人. 1978年,当我报考徐仁教授的研究生时,大有自不量力之嫌,加之我以前与先生从不相识.初试完毕,先生阅卷后很高兴,并约我到他家里谈话.在书房里初次见面,先生十分和蔼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凌晨,是我一生中最难忘和悲痛的时刻,我的老师,著名的动物学和鱼类学家施白南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是一个还有知觉的人,本能地随着同志们赶到医院,走近床沿掀开被子一看,那慈祥的面孔和昨天见到他时一样,但确实停止了呼吸,当我意识到他再也不会和我讲一句话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已快三个月了,痛犹在心。他的遗物、字迹还常出现在我的案旁;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如在眼前!施老是在1950年,当我还是学生时,从西部博物馆请来省立教育学院生物系当系主任的。事隔两年院系调整,我毕业留校,…  相似文献   

5.
张保信先生是公元1932年8月生的,和我同岁。是我二十多年的虫友.记得第一次碰到他是1961年夏天的晚上.我和当时来台采集昆虫的白水隆博士(现为日本九州大学荣誉教授),在台北怀宁街的三时庄旅馆聊天时,他和另-一个人加入,而白水教授介绍得知他是这次和白水教授一起去采集的张保信先生.  相似文献   

6.
陈宜张 《生理学报》2008,60(2):309-310
2007年9月,中秋节前,我到建国路张香桐先生家去看望他。下午三点钟到他家,因为张先生平时都在书房里和我们谈话,他的家人带我到书房间坐下,告诉我,张先生午睡刚起来,走路有点气喘。我就走到张先生的寝室,看到他坐在椅子上,起身和我打招呼、握手,我发现他讲话时有点气喘,谈了没有多久,我看他讲话比较累,就告辞了。张先生起来送我,他慢慢地走出来,  相似文献   

7.
何淑舫 《生理学报》2008,60(2):307-308
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个多月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尤其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更是想念他.因为每年春节我们都去给他拜年,这是多年的惯例,今年却没有了,心中感到空落落的.于是我取出去年春节与他的合影,张先生微笑着坐在我们当中,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健康而慈祥,由此引起了我对很多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我在国医堂出诊时,一位外地患者跟我说:20余年来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总是出现左侧偏头痛、胁肋部胀痛。我说:"让我检查一下你的头、胁肋和下肢吧。"我摸了一下他的胆经(侧头部、胁肋部和下肢外侧中线),发现有很多硬的条索,就对他说:"您这是足少阳胆经不通造成的。"我给他做了点穴按摩  相似文献   

9.
徐科 《生命科学》1999,11(6):282-283,277
编者按今年是前苏联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诞辰1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生理学界的大师,上海生理学会及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联合组织了座谈会。有近30位生理学、药理学教授出席,张香桐教授出席会议并讲了话。本文是徐科教授在会上的发言,并转载了对我国年轻科技工作者有重大影响的巴甫洛夫“致青年们的信”。现在,对年轻科技工作者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伊·彼·巴甫洛夫()是世界知名的俄国生理学家。他对消化和大脑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曾对我国生理学的发展有过较为重要的影响,如在中匡生理学会成立的早期,…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教师,我长期以来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授知识.早年读我国古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时,印象很深.他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宣传德育,当时是指封建主义的伦理纲常.授业是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解惑是解答疑难问题.这是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教师的基本任务.在二十世纪的今天,虽然时代变了,所宣传的德育的内容变了,但我总还以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并没有变.而且,在今天的高等学校里,在有专人管德育、大班上课的情况下,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传授知识.近年来,我从报纸和杂志上看到在讨论教学改革时,不断提到智力开发、智能培养等问题.他们提倡高等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智能放在第一位,而把传授知识放在第二位,这顿时使我的视野开阔了,耳目为之一新.现在借此机会,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宗洛同志是我最早相识国内科学家中的一位,他一生为人和致学的高贵风格,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是我最敬爱的老友,又是我学习的榜样。经过林彪和“四人邦”迫害科学事业和科学工作者之后,我们之间久隔音信,终于在1976年4月在上海再见了面。其后,1978年3月本来一道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但各区代表团住所不同,没有取得联系,无法约晤。同年6月我去上海开会时,去他家中访问,但他已住进医院动手术,医生要求尽量减少与外面接触,我为了不使他受干扰,没有强求见面,10月我又到上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 60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代表大会期间 ,我和邹承鲁先生等几个人一起散步时 ,他的一个六十年代的研究生对我说 :“严格地说 ,你和邹先生的过去的关系不能算是师生关系 ,只有正式做过他的研究生的人 ,才可以称为他的学生。”我一下子楞住了 ,我称邹先生为我的老师 ,完全出于对他尊敬、感激之情。现在电视台上 ,无论碰到什么人 ,都尊称他一声老师 ,老师的名称用滥了。学术界 ,也确有这样一些人 ,喜欢攀龙附凤 ,只要是名人 ,那怕是搭上一点八辈子的关系 ,就可称他为自己的恩师 ,尊敬有加 ;而自己的真正的老师 ,或是对那些…  相似文献   

14.
许根俊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2-185
王应睐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我们的研究所 ,远远地离去了。可是每当我走进生化大楼 ,我就听到他的稳重而又带着匆忙的脚步声 ,听到他那略带福建口音的呼唤声。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他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事实。在他最后的日子里 ,我去华东医院看他 ,当我退出他的病房时 ,他两次召我回去 ,似乎有什么话要交待 ,可是我两次回到他的身边 ,他却发不出声音。我递去铅笔 ,他那颤抖的手 ,却写不出一个字来 ,这成了我的终身遗憾。1 95 7年 ,我来到生理生化所。当时 ,中国的大学里还没有生化系 ,国外生物化学也大都是依附在生理系或化学系 ,…  相似文献   

15.
我的老朋友 目前广播记者登珠峰到达的最高记录保持者,是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高级记者,张小平。六年前他挂职到西藏,任的官职是西藏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三年到期时,又被西藏最高领导给留下来了。 在他的办公室,别人都称他张局长,而我是可以叫他老张的人。我们不仅是同事,而且兴趣、脾气相似,相投,是在同事中不可多得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大美的震撼     
1846年的春天,对于梭罗来讲,最触动他的不是飞速发展的经济与蕴藏着大把金钱的无处不在的商机,而是瓦尔登湖边积雪的消退与燕鹀的鸣叫.面对披着春装的绝美的自然大地,他禁不住发自内心地呼喊道:"大自然是我最美的新娘."也就是从瓦尔登湖边开始,他教人们重新看待和认识自然——这人类永恒的家园. 在梭罗去世后的第五年,沿着瓦尔登湖一路向西南,经过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俄亥俄州后,在印第安纳州,从威斯康星大学退学的约翰·缪尔,正开始步入他的"荒野大学",踏上一路南下直达佛罗里达的1000英里的旅程.百余年漫漫而过,当我在盛夏爬上大兴安岭西坡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瞭望塔,眺望那一望无际仿佛长满天涯的森林时,仿佛仍能看到他们两人的身影,一个徘徊在瓦尔登湖畔,一个徜徉在加利福尼亚山间,虽都是踽踽独行,背影却那么坚定,那么让人向往……梦里几度向往的纯粹原始的自然大地,此刻我终于站在你面前.  相似文献   

17.
张镜如 《生理学报》2008,60(2):303-304
1961年夏,学校为贯彻"高教60条",派我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的学部委员张香桐研究员那边学习神经电生理学。我带着徐丰彦教授的介绍信面见导师,他约我下周面谈。面谈时,导师问我想做什么课题,我讲,想做小脑的植物性神经功能。他微笑讲:你大概是受某国生理学家的影响才这样想的。他接着说:在进化过程中,小脑是随动物肢体运动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敬爱的导师陈孟勤教授突然离我们而去,这不禁令我感到十分悲痛和怅然若失,因为我从此失去了导师的教导和指引,同时我国生理学界也失去了一位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者和长辈。春节前我带学生去看望他,当时尽管他身体已很羸弱,但仍能和我们谈笑,并关心和询问我的研究和系里的工作。我们当时还和他的家人商量在今年五一节他生日时给他庆祝90大寿,没有想到他很快就驾鹤西去,节前一晤竟是永别!  相似文献   

19.
凯利.穆利斯     
王虹 《遗传》2006,28(6):639-640
"我感谢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在我还能够尽情享受生活的年龄及时地把诺贝尔奖授予给我."这是凯利·穆利斯在1993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所讲的一段话,当时他49岁,因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PCR技术),使DNA片段的复制由生物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的方法而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0.
李巍 《遗传》2008,30(7)
问:我朋友18岁时开始患有牛皮癣,他父亲在四十岁之后出现牛皮癣,其叔叔也是在中年时开始患牛皮癣。请问他与没有患牛皮癣的人结婚所生小孩是否也会患牛皮癣?几率是多大?男女有差别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