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室内饲养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传统人工饲料饲养技术的基础上 ,对棉铃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饲养器材和操作方法进行了简化和改进。将产于纱布上的卵经消毒晾干后 ,直接放于塑料保鲜袋中孵化。初孵幼虫用毛笔移入特制的带盖 1 0孔饲养盒 ,每孔 1头 ,孔径和高度为 2 5cm× 1 8cm ,接虫前每孔加人工饲料 4~ 5g ,接虫后加盖 ,直至化蛹。幼虫化蛹后用培养皿收集 ,直接放于成虫饲养笼中 ,任其羽化、交配和产卵。采用这一改进饲养技术 ,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等均有显著提高 ,棉铃虫的病害明显减少 ,同时节约饲养成本约 5 0 %。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和烟青虫的酯酶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近年来,同工酶的电泳技术在昆虫种群分化的研究上已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的信息已广泛被应用到探讨昆虫种间的亲缘关系(Ayala,1970;Saul等,1977)、种或亚种的差异(Trebatoski和Haynes,1969;Harrison和Vawter 1977;Mahon等,1976)、种群结构、种下分化(Ayala,1975;Bartlett,1981)以及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Stock和Amman,1980;Jacobson和Hsiao,1983)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力求建立一种准确鉴定室内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烟青虫H.assulta(Guenée)及其杂交种的分子技术,探讨棉铃虫和烟青虫杂交的可能。【方法】室内暗期设置0.5 lx黑光灯和白炽灯,测定不同配对模式下3日龄处女棉铃虫和烟青虫的杂交率;筛选可区分室内建立的棉铃虫、烟青虫及杂交种家族的微卫星位点;于架设有黑光灯的温室内释放棉铃虫和烟青虫混合种群,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子代微卫星位点大小。【结果】两种蛾类在任何一种配对模式下均可杂交,混合种群处理杂交率为2.92%,且均为烟青虫雌蛾与棉铃虫雄蛾配对交配;黑光灯、白炽灯和黑暗条件下杂交率无显著性差异;筛选出的Har SSR1、Har SSR9和Har SSR10在两种蛾类上的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不一样;两年温室实验共鉴定360头子代,混合种群中未检测到杂交后代。【结论】交配笼中棉铃虫和烟青虫能进行种间杂交,弱光不能提高二者杂交率;混合种群处理只发现一种杂交配对模式,说明了棉铃虫雄蛾的交配竞争能力更强;成功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室内建立的棉铃虫、烟青虫及杂种家族,提供了一种简单准确的分子鉴定手段;两年温室实验未检测到杂交种,说明2种蛾类之间存在着交配前生殖隔离机制。  相似文献   

4.
贵阳地区烟草田烟青虫和棉铃虫幼虫天敌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念昭 《昆虫知识》2001,38(4):301-303
烤烟上的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棉铃虫H .armigera是烤烟生长期的主要食叶害虫。分布贵州各烟区。每年 5月上旬末开始在烟地混发 ,取食烤烟心叶、嫩叶 ,严重影响烤烟的生长及产量和质量。关于两害虫幼虫的天敌种类 ,贵州仅有的记录是棉铃虫齿唇姬峰Campo letischlorideae。作者于 1 999年烤烟生长季节 ,在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分场及贵阳地区的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修文县的烟地里采集到两种害虫的幼虫于室内饲养 ,以了解其天敌种类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饲养…  相似文献   

5.
雄性棉铃虫和烟青虫对雌性信息素的触角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触角电位图(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比较研究了二近缘种棉铃虫、烟青虫对其性信息素主要成分Z—11—16:Ald、Z—9—16:Ald的触角电生理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对Z—11—16:Ald,棉铃虫和烟青虫均有明显的EAG反应,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但棉铃虫比烟青虫的反应较强;对Z—9—16:Ald,烟青虫有很强的EAG反应,棉铃虫的反应则很弱;对Z—11—16:Ald和Z—9—16:Ald以97:3和7:93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棉铃虫、烟青虫均有EAG反应,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动物学报49(6):795~799,2003]。  相似文献   

6.
凹甲陆龟Manouria impressa(Gunther)为濒危珍贵物种。国外分布泰国、缅甸、越南、马来半岛等山区。我国宗愉、马积藩(1974)及赵秀壁(1986)分别报道在海南海口市和湖南邵阳市曾各得1只,1989年6月9日本所自市场购得1只活体凹甲陆龟,体重2460克,背甲长24厘米,背甲宽17厘米,壳高11.5厘米,前肢长11.5厘米,后肢长12.5厘米。盾片同心环纹模糊,缘盾半透明状,系老年雌龟。经饲养15个月,于1990年9月5日死亡。现将观察情况报道于后:1食性文献记载,陆龟类是草食性。我们先后用米饭、馒头、瘦猪肉、白菜叶、软浆叶、莴笋叶、蕹菜、大米、嫩玉米粒、金鱼…  相似文献   

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19-523
本文研究了油棕最有效的授粉昆虫油棕象甲Elaeidobius kamerunicus Faust的成虫交配、产卵行为,并对交配和产卵过程中发生的多种行为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油棕象甲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可以划分为交配前、交配、交配后三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会发生多次插入授精。油棕象甲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要43733 s,其中授精前的抱对时间平均为2233 s,交配过程中每次授精插入时间平均为533 s,配后保护时间平均为8567 s。油棕象甲的卵为单产,在一朵油棕雄花内一般只产1粒卵,产卵前雌虫用喙在雄花上制造产卵孔,同时用触角辅助完成。观察油棕象甲幼虫取食和蜕皮等行为。  相似文献   

8.
1983年1月得到一只短耳鸮(Asio f.flammeus),在办公室内饲养观察了三个月,现整理报道如下。 一、 形态 短耳鸮的一对耳突较短,比头上其它羽毛约突出10毫米左右。安静时耳突竖立,受惊或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青虫H. assulta属于可同域发生的近缘种昆虫,通过产生比例相反的两种性信息素化合物——顺9-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六碳烯醛维持种间生殖隔离。本研究应用外源不饱和脂肪醇及乙酸酯在棉铃虫和烟青虫性信息素腺体进行在体转化,利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转化产物,从酶学角度探讨了上述两近缘种昆虫性信息素腺体组分差异的形成原因。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昆虫信息素腺体表皮伯醇氧化酶对外源顺9-十六碳烯醇、顺11-十六碳烯醇和反10-十六碳烯醇无催化专一性,说明末端氧化过程对于醛类性信息素组分特定比例的形成不起作用。棉铃虫性信息素腺体组织具有较高的乙酸酯酶活性,可水解外源乙酸酯,但烟青虫性信息素腺体乙酸酯酶活性很低。这些发现对于进一步了解两种昆虫的生殖隔离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杀虫威对棉铃虫、烟青虫、菜青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表明 ,新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杀虫威对鳞翅目害虫棉铃虫、菜青虫、烟青虫防治效果优良。杀虫威 2 0 %EC在河南防治 2代棉铃虫使用剂量 1 0g (a.i.) 667m2 药后 2~ 7d ,校正防效为90 65 %~ 97 72 % ,在山东药后 3~ 5d ,防效为 85 1 7%~ 91 2 3 % ,7 5g (a .i.) 667m2 相应药效两地分别为 88 41 %~ 95 2 7%和 81 40 %~ 85 61 % ;防治 3代棉铃虫使用剂量 2 0g (a.i.) 667m2 药后 2~ 5d ,防效两地分别为 83 93 %~ 86 1 5 %和 85 5 3 %~ 88 2 9% ,1 5g (a .i.) 667m2 相应药效分别为 77 66%~80 2 3 %和 78 5 0 %~ 83 75 %。防治烟青虫使用剂量 1 0g (a.i.) 667m2 药后 3~ 7d校正防效为 85 5 7%~ 88 2 9% ,7 5g (a .i.) 667m2 相应药效为 81 5 1 %~ 86 1 1 %。防治菜青虫使用剂量 7 5~ 1 0g (a .i.) 667m2 药后 3~ 7d防效为 87 5 0 %~ 96 1 1 %。  相似文献   

11.
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棉铃虫和烟青虫成虫对单色光的反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从333毫微米到656毫微米的波长范围内,棉铃虫和烟青虫成虫对于13种单色光的趋光特性极其相似。根据波长选择实验获得的反应曲线有三个峰,最高峰值波长均为333毫微米。对于这种波长的反应数量比对365毫微米多出2.5—3.4倍。甚至当365毫微米的辐射强度升高为333毫微米的2倍时也不能缩小这种差异。选择特性不因羽化后的天数增加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用于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分类鉴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明媛  李重九 《昆虫知识》1999,36(5):266-269
本文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并与亚洲玉米螟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棉铃虫与烟青虫幼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分与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与玉米螟相比,这二者之间的差异明显小于它们与玉米螟的差异,其表现与三者之间自然的系统发育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2005年7月~2006年7月,对12只采自桓仁县的桓仁滑蜥Schincella huanrensis进行室内饲养及观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在室内饲养条件下, 乌龟发情、交配和产卵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室内饲养红棕象甲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成虫交配、产卵行为,描述在交配和产卵过程中发生的多种行为。红棕象甲整日均可见其交配行为,但在暗光周期开始0.5h左右明显有一个交配高峰期。其交配持续时间、交配几率不受虫体大小的影响。在无外界因子干扰的条件下,交配持续时间均可达1min。红棕象甲卵为单产,一处1粒,主要是通过口喙蛀孔辅助完成;观察红棕象甲幼虫、蛹的行为,例如取食、争斗、蜕皮、做茧等行为。且随着低龄幼虫向高龄幼虫的过渡,幼虫的取食和钻蛀行为从棕榈植物中心向外围扩散。通过摇动或震动茧后红棕象甲在其中表现的行为,并结合茧的颜色和质地可准确判断茧中存在的3种虫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常规人工饲养技术及饲养流程。1~3龄幼虫用养虫罐群体饲养,4龄至化蛹用24孔养虫盒单头饲养。成虫饲喂10%蜂蜜水,在成虫产卵笼中把卵产在脱脂纱布上。饲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成虫所处空间的湿度、卵和蛹表面的消毒,以及饲养器具和材料的消毒和灭菌、饲养环境光周期等技术要点。本文还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饲养技术与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套简便、实用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常规人工饲养技术及饲养流程。1~3龄幼虫用养虫罐群体饲养,4龄至化蛹用24孔养虫盒单头饲养。成虫饲喂10%蜂蜜水,在成虫产卵笼中把卵产在脱脂纱布上。饲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成虫所处空间的湿度、卵和蛹表面的消毒,以及饲养器具和材料的消毒和灭菌、饲养环境光周期等技术要点。本文还对人工饲养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生理学技术,以两个食性有差异的近缘种棉铃虫和烟青虫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6龄幼虫下颚上两对栓锥感器对刺激取食素和抑食素的感受机理.结果表明:(ⅰ)两种幼虫栓锥感器对蔗糖和印楝素敏感的细胞均主要分布在侧栓锥感器,对肌醇敏感的细胞主要分布于中栓锥感器;(ⅱ)烟青虫幼虫中栓锥感器对肌醇刺激的反应敏感性强于棉铃虫;(ⅲ)在测试的6种抑食素中,仅印楝素在两种昆虫的侧栓锥感器上可诱导高的神经脉冲;(ⅳ)抑食素对刺激取食素引发栓锥感器神经脉冲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于棉铃虫,辣椒素对蔗糖引发脉冲的抑制率最大,番茄苷对肌醇引发脉冲的抑制率最大,棉酚对蔗糖和肌醇引发脉冲的抑制率均为最小;对于烟青虫,单宁、棉酚和番茄苷对蔗糖引发脉冲均有较大的抑制率,棉酚对肌醇引发脉冲的抑制率最大,烟碱对蔗糖和肌醇引发脉冲的抑制率均为最小.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RAPD技术对生活于辣椒,烟草和番茄3种不同寄主上的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种群,并以烟草烟青虫(H.assulta)为外群进行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处理内个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均小于处理间最小的遗传距离,烟青虫的遗传距离为0.177-0.346,棉铃虫的辣椒种群为0.289-0.404,烟草种群为0.396-0.505,番茄种群为0.329-0.382,采用UPDGA法进行聚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各处理成聚的遗传距离为:烟青虫是0.334,棉铃虫的辣椒种群是0.372,烟草种群是0.463,番茄种群是0.360。各处理均首先成聚,棉铃虫与烟青虫成聚的遗传距离(0.703),稍大于棉铃虫各种群的成聚值(0.639)。上述结果表明,棉铃虫不同寄主种群已经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马立名 《昆虫知识》1996,33(5):270-272
宿主背部螨数超过腹部,育幼巢螨数最多,旧巢螨数亦多,新巢最少。育幼鼠螨指数最高,旧巢内的鼠螨指数亦高,新巢内者最代,宿主死后8小时内多数螨离开尸体,24小时几乎全部离开尸体。多数螨在阴暗处可活5天,最多10天。多数螨在烈日下2小时内死亡,3小时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