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裂褶菌深层培养及多糖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层培养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产生多糖,对产多糖的适宜培养基,最佳时间,高产菌株进行了研究。从南京灵谷寺及南京大学校园生长的裂褶菌子实体分离到3株产多糖的裂褶菌菌株,编号南大835,南大843,南大853。对南大843用6种不同培养基进行深层培养,测定和比较了多糖和菌丝产量,其结果表明黄豆粉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是适于裂褶菌合成多糖的培养基,能培养出密集、白色、均匀的菌球和丰富的多糖。其组成为(g/L):葡萄糖30,黄豆粉5,酵母膏2,KH_2PO_4 1,MgSO_4·7H_2O0.5。pH5.5。最适发酵条件:pH5—5.5,温度26—28℃,振速:100—110次/分,当pH降至4.9—4.7,残糖量在1%以下,5—6天可终止发酵。在培养6天的浓缩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后大量白色粘稠、纤维状的多糖被沉淀下来。在上述发酵条件下,3个菌株比较结果,南大853能明显提高多糖产量,6天的培养液中多糖量可达5.5—6g/L,南大843和南大835分别是5g/L和2.8g/L。 相似文献
2.
裂褶菌及裂褶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裂褶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食药兼用真菌,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裂褶菌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综述了裂褶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药用价值、栽培现状以及裂褶菌多糖的化学分析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裂褶菌和裂褶菌多糖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交设计优化裂褶菌发酵全液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进行了裂褶菌发酵全液中裂褶菌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多糖提取的因素依次是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三个因素的最佳组合是A4B2C3,即料水比为1∶3,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全液中多糖的最大得率达到3.65 g/L。 相似文献
4.
5.
裂褶菌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其性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裂褶菌菌丝体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脱蛋白,逆向流水透析,得胞内多糖粗品,经SephadexA-50,SephadexG-200柱层析纯化,得胞内多糖纯吕,称SPG。纯度经纸层析、SephadexG-200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SPG为单一均匀组分。SPG水解物经纸层析、薄层层分析证实它是由葡萄糖组成的一种葡聚糖结构,SPG的部分水解、酶解、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6.
裂褶菌多糖的构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裂褶菌中提取一水溶性多糖Sci.气相色谱,高碘酸盐氧比,甲基化分析等确定它为葡聚糖.1-3糖苷键构成其主链,平均三分之一的主链残基在6位带有分枝,红外光谱和三氧化铬氧化表明Scl全部残基为β构型,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酸碱浓度状态下,检查糖链与刚果红形成络合物的能力以及Scl水溶液的粘度和旋光值.推测低温近中性Scl主要呈单股螺旋构象.升温或提高酸碱浓度导致有规则的螺旋构象转变成无规则的线团.高碘酸盐氧化去掉分枝则多股螺旋比例在构象中增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探讨裂褶菌多糖的两种固体发酵方法及其大孔树脂纯化。[方法]设计了以玉米、大米为基料的两种固体发酵培养基培养裂褶菌,通过热水提取法(料液比1∶30,80℃,12 h)提取裂褶菌多糖,并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筛选盐类、核酸、蛋白质、色素吸附率最高的大孔树脂。[结果]28℃培养35 d,裂褶菌在米饭固体培养基(RSM)生长深度近20%,在玉米固体培养基(CSM)的生长深度达到100%;玉米发酵物、米饭发酵物的裂褶菌多糖提取率分别为4.8%、5.9%(以发酵物湿重计);在上样流速3 BV/h(1 BV=2 L)、上样体积10 L条件下,6种型号的大孔树脂中,树脂SA-210纯化效果最佳,盐类、核酸、蛋白质等杂质的吸附率分别为84.18%、98.02%、96.81%。[结论]裂褶菌在CSM生长深度是在RSM上的5倍,玉米固体培养基比米饭固体培养基更适合裂褶菌的生长;树脂SA-210对盐类、核酸、蛋白质等杂质具有较强吸附能力,吸附率均高于80%,且吸附效果稳定,适用于裂褶菌多糖的纯化。 相似文献
9.
以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发酵生产的培养物为研究对象,经过活性炭脱色、Sevag法脱杂蛋白、乙醇沉淀得粗多糖,再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裂褶多糖纯品.通过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法测得其平均分子质量为436kDa;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13C核磁共振等方法表征其化学结构,推测其结构为具有(1→6)分支的β-〔1-3)-D-葡聚糖:其组成重复单元应该含有3个主链糖基和一个单糖分支,主链的取代发生在C-1和C-3之间,即为1→3糖苷键;分支发生在C-1和C-6之间,即为1→6糖苷键,其中分支点在主链糖基的C-6上. 相似文献
10.
11.
凤尾菇和裂褶菌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双重营养缺陷型的裂褶菌单核体突变菌株的原生质体经过灭活处理后作为供体与同样带有营养缺陷型标记的风尾菇单核体原生质体融合,得到大量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多核体和双核体融合子.这些融合子主要显示了供体菌株的特性,数次转接后,有的融合子从多核体转变成双核体,有的融合子完全恢复了供体亲本双核体的遗传特性,同时获得了一些有意义值得继续探讨的新的生理特性,如菌丝体在木屑 皮以及废棉培养料上生长速度较快,在平板培养基和木屑培养料上均较早较快地形成原基和子实体等.结果表明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是一种效率较高的融合方式,可以作为食用菌育种的一种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等观察蓝藻类的地木耳,看到了一些特殊结构:1.藻体内部结构如海绵状,表面凸凹不平;2.由念珠状细胞组成的藻丝长短不一,弯曲折迥,有的堆积成团,有的分枝,有的排成环状;3.念珠状细胞壁分5层,最表层细波纹状,与相邻壁镶嵌连接;4.念珠状细胞为典型原核细胞,四周散布着类囊体,中央是拟核区,细胞质中分布着结构颗粒,多角体等,类囊体表面附有核糖核蛋白体和胆藻体,有的有明显液泡和腔穴;5.异形胞有厚的外套,这是正常壁外附加的包被,可称之为“细胞套”,它包括一层电子密集层和电子疏层,在极端形成半球形的“节球”,其间有孔与相邻细胞相通,流通物质有孔塞控制流向、流量;6.缢裂式繁殖,缢裂方向及位置各不相同,故出现细胞堆积现象。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AS 5.391产纤维二糖脱氢酶的条件。该酶是诱导酶,棉花是最好的诱导底物。培养基中加入琥珀酸钠缓冲液和土温80利于酶的合成。而木素相关物质黎芦醇或愈创木酚对酶的生成没有影响。该酶在pH3.5~10.5和45℃以下保持稳定,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45。Zn(2+)和Ag+对该酶活性有很大的抑制作用,而叠氮化钠和氰化钾对酶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地木耳挂袋法监测大气SO_2污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地木耳和碱片同步监测了白银地区某冶炼厂及其四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经地木耳含硫量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地木耳含硫量与大气二氧化硫污染浓度之间有密切相关性。利用地木耳挂袋法监测大气SO_2污染具有可比性强、容污量大、布点灵活,经济方便等优点,适宜于大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统一监测大气SO_2污染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多型炭角菌的培养及多糖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多型炭角菌在4%葡萄糖,1%蛋白胨,250mL三角瓶装培养液80mL,pH6.5,25℃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好,发酵终点为168小时。正交试验得到K+, Mg2+,Ca2+, Zn2+, Fe2+, Mn2+和Cu2+等金属离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15%, 0.03%, 0.05%, 0.0015%, 0.001%, 0.00005%和 0.0002%。对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得到2种粗多糖:X-1(水溶性多糖)和X-2(碱溶性多糖);从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X-3。经Sephadex G-100和 Sep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收集、合并的单一峰位部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纸层析均呈现为单一斑点。多糖酸水解后均能与茚三酮显色,蛋白质组成分析表明其分子中富含16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对地木耳和葛仙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地木耳为一种耐干旱的陆生念珠藻 ,葛仙米则是水生念珠藻 ,由于对各自生境的适应 ,二者在对盐胁迫的反应上可能会有差异。为了阐明这种差异 ,研究了不同盐度胁迫下它们的光合活性、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高盐胁迫下地木耳和葛仙米的光合活性均降低 ;在 0 .8mol·L- 1 的盐浓度下胁迫 48和 96h后 ,地木耳仍可检测到微弱的光合活性 ,而在葛仙米中已检测不到。地木耳中脯氨酸升高 ;可溶性糖含量升高 ,增幅为87%— 2 0 0 % ;质膜透性比对照略有增加 ,但不同盐度之间差别不大。葛仙米中脯氨酸含量降低 ;可溶性糖含量在NaCl小于 0 .4mol·L- 1 时随盐度的升高而升高 ,增幅为 1 0 0 %— 1 0 0 0 % ,当高于 0 .4mol·L- 1 时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 ;质膜透性随盐度增加而增加 ,在盐浓度为 0 .6和 0 .8mol·L- 1 时 ,均达 90 %以上。结果表明 ,地木耳比葛仙米更能耐受盐度胁迫 ;可溶性糖在地木耳和葛仙米抵抗盐胁迫中有重要作用 ,而脯氨酸在葛仙米抗盐胁迫中可能不作为相容溶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