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介绍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oma selic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在病虫脂肪体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描述了病毒粒子的形成和包被,包含体的沉积过程以及相伴随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2.
3.
栗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Lefebure)属卷叶蛾属,危害10多种果树和林木花卉。1989年我们从四川大学校园内自然罹病死亡的大量栗黄枯叶蛾幼虫中,分离到一种栗黄枯叶蛾病原物。经纯化后,通过感染试验,涂片染色,电镜形态观察,超微结构研究,组织病理研究等,确认 该病原物为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4.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结构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昆虫杆状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属,多粒包埋型。在扫描电镜下,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下一,平均直径为1.4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约为394×56nm,经SDM-PAGE分析,病毒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30.5kD,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由19条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在88-17kD之间。多角体富含Glu、Val、Leu、而Cys、Met、和His含量较少。其酸碱氨基酸之比为1.26。病毒核酸为一环状DNA,长度约为38μm,经HindⅢ、PstⅠ、EcoRⅠ和BglⅠ单酶切以及BamHⅠ+HindⅢ、BamHⅠ+PstⅠ、BamHⅠ+BgIⅠ和Xhol+EcoRⅠ双酶切分析,DNA总分子量约为71.6×10 ̄6Daltons。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DNA中分离出多角体蛋白基因 ,将该扩增片段克隆到转移载体pBacPAK8中 ,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OAc。将该质粒DNA与线性化的Bm 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传染BmN细胞 ,得到了能形成多角体且不产生蓝色空斑的重组病毒hp BmNPV。纯化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并对多角体蛋白、病毒核酸及多角体病毒颗粒进行分析 ,发现AcMNPV的多角体蛋白能在家蚕细胞中大量表达且能在细胞内识别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并组装成多角体颗粒 ;病毒基因组DNA因部分交换 ,其酶切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电镜观察发现经AcMNPV多角体蛋白包装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大小为1 2 μm~ 2 9μm ,明显小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颗粒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滞留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湿性粉剂防治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效果为86.2%。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的滞留,结果表明:施用病毒杀虫剂1、3、5、7天和两个月后都可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1993年9月上旬从河南封丘棉田采集的露水,PH为7.98,病毒多角体在露水中保存3天,其生物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免疫反应检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以纯化后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及克隆得到了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D3。同时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Eo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获得重组多角体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鉴定,该抗体可与EoNPV的多角体蛋白特异性结合。利用制备EoNPV多角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间接ELISA测定EoNPV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ocu)定位在2.3kb的BamHl—H片段上,用xho1、sma1、HindIII和PstI构建了H片段的物理图谱,并测定了两端636bp序列。在5’端发现了杆状病毒ocu基因共有的典型特征,即:ATG起始区;启动子区(14bp保守序列);TATA box和CATA box区等。单一xhoI位点在ATG上游-15bp处,适于作为构建ocu基因转移载体的插入位点。在这一基因5’端序列中发现了五个反转重复单元CGAGC GCTCG,讨论了这一单元在杆状病毒ocu基因高效表达中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iNPV)蛋白质特性,用反复调等电点法,从AciNPV的多角体蛋白中分离到A,B两种蛋白,Sepharose 6B柱层析和超离心沉降分析表明,两者均为一个峰纯,沉降系数(S20w)分别为4.9和8.9,对A蛋白进行了16种氨基酸组成分析,Glu、Asp和Leu含量高于其它氨基酸,不含Cys,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分析表明,用两倍体积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制备的多角体蛋白,与提纯的多角体A、B蛋白之间无差异,多角体蛋白结构多肽由6种组成,分子量在12500—54000道尔顿范围内,其中32000是多角体蛋白的主要多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和核衣壳蛋白分别由19和7个多肽组成,分子量范围分别在89000~13000和34000~13000之间,间接试验结果表明,在AciNPV中有碱性蛋白酶活性存在。 相似文献
10.
害虫的无形杀手--核型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界中存在一类非常独特的微生物 ,它们可能匿藏于田野、森林、河流、空气 ,甚至混在我们的食物中 ,对于我们人类以及大多数生物 ,可能无法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但是对于昆虫或者害虫来说 ,却是无形的致命杀手 ,它们就是受到科学家密切关注的核型多角病毒。烟青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的扫描电镜照片核型多角体病毒就象人类的艾滋病毒一样可以让感染的害虫罹患不治之症。这种病毒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大量的多角体蛋白聚在一起构成实心的几微米大小的多面体 ,叫做多角体 ,多角体的里面包藏着许多可以致病的病毒粒子。多角体蛋白在自然界中非… 相似文献
11.
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学的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超薄切片、冰冻断裂、扫描电镜等技术,对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侵染后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侵染72—120小时后,宿主中肠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板层小体、溶酶体等均有明显的病变。同时,在中肠细胞表面有病毒粒子吸附外,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亦有倒塌肿胀等病症表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利用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处于不同培养基及不同培养时间的Bs484细胞的部分感染效果和特征。结果表明,细胞培养基的类型和细胞传代后的时间对病毒感染率和多角体产量以及其它感染特征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经过比较,处于Grace培养基组的传你后三天的Bs484细胞是一个理想BsNPV感染受试系统。同时发现,健康的油桐尺蠖血淋巴具有提高细胞活性及病毒感染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鉴定李崇荣,彭辉银,周显明,陈新文,谢天恩(贵州省铜仁地区林科所,铜仁554300)(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11)关键词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柏毒蛾(Parocene... 相似文献
14.
在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上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进行了空斑测定。用此方法测定了BsNPV的感染力,并将所得的结果与其TCID_(50)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在测定病毒感染力时敏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蓖麻蚕(Attacus ricini)是我国特有蚕种,以其核多角体病毒(ArNPV)为载体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基因工程表达系统,我们建立了ArNPV基因库,并亚克隆了含多角体蛋白(Ph)基因DNA片段。对该1.1kb全长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确定ArNPV Ph结构基因全长735bp,与苜蓿尺蠖NPV(AcNPV)、家蚕NPV(BmNPV)同源性分别为76%和81%,ArNPV 5'端调控结构Rohrmann box与各类NPV的Ph基因相似,但3'下游序列几无同源,显示了ArNPV Ph基因结构的特征性。同时,我们还对Ph基因启动子的其它结构特点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定位与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2)P]-dATP标记含AcNPV DNA的EcoRI-I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探针,在35℃条件下对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多角体蛋白基因进行了定位,将其分别定位在BamH Ⅰ-A,Bgl Ⅰ-A,Bgl Ⅱ-F,EocR Ⅰ-R,Hind Ⅲ-A,Kpn Ⅰ-Ⅰ,Pst Ⅰ-D,Xba Ⅰ-A(或B),Xho Ⅰ-F和G片段上,并以M13mp18为载体,克隆了Kpn Ⅰ-Ⅰ片段。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Heliothisspp)核型多角体病毒四个分离株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态结构、生物活性、结构多肽、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核酸同源性等方面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四个分离株(两个SNPV分离株:HaS、HzS,和两个MNPV分离株:HaM1、HaM2)进行了比较研究。它们对中国棉铃虫二龄末三龄初幼虫的LD50佰依次为361、387、2633、3560PIBs/克饲料,当感染剂过为5×l03PIBs/克饲料时,其LT50值依次为4.6、4.9、6.4和6.6天。两个SNPV分离株的生物活性显著高于两个MNPV分离株。经SDS-PAGE分析,四个分离株多角体蛋白均为一条带,两个MNPV分离株结构多肽均具有相同的迁移率,两个SNPV分离株的结构多肽图谱也颇相似,但SNPV与MNPV分离株之间带型相差较大。各分离株基出组经BamHI、EcoRI、HindⅢ和XbaI消化后,得到的内切酶图谱表现为两个NMPV分离株一致,两个SNPV分离株也很相似,而SNPV与MNPV分离株之间相差很大。严格条件杂交结果表明:两个SNPV分离株的基因组有较高的同源性,而SNPV与MNPV基因组之间的同源性极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VHA 273毒株多角体蛋白质某些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柏春 《Virologica Sinica》1990,(3)
从VHA273病毒感染中国棉铃虫的典型病虫尸抽提纯化多角体。经碱解释放的多角体蛋白,用超速离心,Sepharose 6B柱层析纯化,多种方法鉴定其纯度。SDS-PAGE测出多角体蛋白亚基分子量MW=28,000±500d。等电聚焦电泳测出7条电泳带,其主带p15.78±0.02,次带p15.3S-6.25。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富含酸性氨基酸。Niles兰染脂蛋白、甲苯胺兰染糖蛋白结果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19.
红棕灰夜蛾 Sarcopolia illoba(Butler)是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苏联、日本、朝鲜、印度等地。幼虫多食性,为害烟草、甘蓝、马铃薯、甜莱、大豆、豌豆、菜豆等作物。1984年在哈尔滨大豆田中,从该虫幼虫自然死虫体内分离出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我们对该病毒的形态学进行了观察。这种病毒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并对12种夜蛾科害虫:迹幽夜蛾(Discestra stigmosa)、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黄地老虎(Scotia segetum)、小地老虎(S.ipsilon)、银纹夜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