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鲸类的困境     
鲸是世界上个体最大,声音最响亮的水栖哺乳动物,体形颇似鱼,故俗称鲸鱼。根据有无牙齿可分为两大类——齿鲸类和须鲸类。鲸的经活价值很大:皮可制革,肉可食,脂肪可制成机械油、肥皂、蜡烛等,骨可作骨粉,内脏可作维生素制剂。早先,世界上鲸类资源相当丰富,近一百年来由于几个鱼业大国的滥捕滥猎,这类世界上珍贵的哺乳动物正频临灭绝境地。它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相似文献   

2.
铁线蕨的形态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的形态构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对引进我国的一种大型淡水养殖螺类——福寿螺(大瓶螺)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进行了描述,其中内部构造部分为国内首次系统报道,并附有形态解剖图。在解剖中我们发现,福寿螺有一些特殊的结构:(1)栉状鳃着生于外套腔的右侧,这与所属的中腹足目及瓶螺科的特征(鳃位于外套腔的左侧)明显不同。(2)胃的内壁有许多列隆起,其上有磨状齿,用以磨碎食物;胃腔凹面的底部有一呈倒U型的胃楯。(3)大动脉的基部膨大成副心脏,这在腹足纲动物中很少见。(4)雄性生殖器有前列腺囊,囊内的前列腺呈细丝状,长可达70毫米。  相似文献   

4.
蝗虫是农牧业的大害虫,种类很多,在我国已知约600种左右。常见而体形较大的有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棉蝗、日本黄脊蝗和长夹蝗等。它们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基本构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在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海面上,人们偶而会看到腾空升起一股股白色雾柱,像银柱倒垂,似喷泉吐水。这是什么?它就是巨鲸浮出水面换气时所喷出的气体和所夹带的小水滴。凡见过鲸的人都知道,它的样子很像鱼,所以俗称鲸鱼。其实它不是鱼,而是兽,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它像人一样,用肺呼吸空气。它有两个桨状胸鳍,这是它的前肢,一般就叫它鳍肢。这前肢与陆生兽的前肢相比,面貌全非了,可是内部的骨骼却和人手臂的骨骼基本相似。还有,它是胎生的,幼体靠母兽的乳汁哺育长大。它的体温是恒定的,这是兽类的另一基本特征。鲸类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鲸目。它包括三个亚目,  相似文献   

6.
我们研究发现,南海拥有丰富的鲸类资源,搁浅情形也较常见,但相关救助体系还未建立,亟需社会各界形成合力。萌丫的故事2019年6月6日傍晚,一头约3米长的雌性短肢领航鲸出现在海南三亚崖州湾水域并最终搁浅。附近村民发现后立刻报警,并协力将其送回大海。不幸的是,第二天下午这头领航鲸再次搁浅,而且奄奄一息。  相似文献   

7.
黄海须鲸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海产须鲸类过去研究甚少,作者于1955—1963年从事捕鲸技术工作,曾长期对黄海产须鲸类进行观察研究,近年来又作了一些调查。黄海区所产须鲸类据以往捕获纪录有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 Borowski、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长须鲸B.physalus Linnaeus、鳁鲸B.borealis Lesson、小鳁鲸B.acutorostrata Lac(?)p(?)de、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等3科7种。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实际观察研究,现就所获5种须鲸的形态、生态、分布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珊  杨光 《动物学杂志》2002,37(5):83-86
简要介绍了mtDNA的PCR直接测序、微卫星microsatellite DNA分型、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析等DNA分子标记技术在鲸类遗传变异、种群结构、进化历史、个体识别、亲缘鉴定及系统分类等保护遗传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大锐  项敏 《化石》2005,(4):25-27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就要属鲸类了。它们的体长可以达到几十米,体重达数十吨以上,出没在世界各大洋中。体形最大的要数蓝鲸,它可以长到近40米,体重达120吨,要比任何一种恐龙都要大。鲸类家族有八十多个种类,属于大型哺乳动物。鲸类彼此之间的体形和外观都有极大的差异,使得人们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海鲸类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近海鲸类的资源分布过去未曾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调查,除黄海产的须鲸类和长江的白鱀豚近年作了些深入研究外,其余只有一些简单报道和记载。本文是作者在接受中国海洋珍稀哺乳动物调查任务后,根据多年来的调查资料,并参考有关文献,经过整理、分析而写成。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现代蓝鲸是没有牙齿的巨物。它通过一个称作鲸须的梳状结构过滤海水取食。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隶属于须鲸亚目的蓝鲸或其它须鲸类,是从古代有齿鲸类历经数百万年进化而来,但缺乏翔实的化石证据说明从有牙齿到鲸须的长期过渡。一名加拿大古生物学家现已鉴定出一个鲜为人知的古鲸类型,因具有有缝隙的牙齿,故有助于阐明这一  相似文献   

12.
建在理想之地弗里代港口鲸类博物馆,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北部的圣胡安岛上,于1979年7月建成,是世界上第一个供作鲸类学教育和研究的博物馆。建馆刚开始,曾有人感到惊奇,并提出:“为什么鲸类博物馆要设立在圣胡安县内,这一偏僻的弗里代港口小镇上,而不建在人口众多、离华盛顿仅有两个小时水路的西雅图呢?”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在鲸类系统学研究中的进展。分子生物学证据支持鲸目与有蹄类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支持鲸类的单系起源,但鲸类不同类群(须鲸类、抹香鲸类及不包括抹香鲸类的齿鲸类)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仍存在争议。抹香鲸类到底与须鲸类还是与其它齿鲸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家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被用于解决须鲸亚目和齿鲸亚目内科间以及科内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特别是齿鲸亚目的海豚科、鼠豚科和淡水豚类。通过分子标记技术来研究鲸类种下的遗传结构是鲸类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使用的标记主要是mtDNA控制区、核DNA微卫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v complex,MHC)等。  相似文献   

14.
泥鳅脑的形态构造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脑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泥鳅的脑组织基本结构与多数鱼类相一致,其脑轮廓狭长,包括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及延脑五部分,视叶隆起,小脑瓣突入中脑室内,延脑有核团的分化。同时与其生存环境和捕食习性相适应,泥鳅脑具有一些原始的特征,包括:嗅叶及嗅束分化较明显,大脑呈长椭圆状,仍保留鲤科(Cyprinidae)鱼类脑的原始特征;中脑视叶壁偏薄,与视觉不甚发达相关;小脑不发达,与其喜静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延脑前部稍稍隆起,面叶发达与其须感知食物的习性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地钱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淑清 《生物学通报》1994,29(12):24-26
地钱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寇淑清(北京育英学校)地钱(MarchantiapolymorphaL.)属于苔藓植物门(Bryophyta),苔纲(Hepaticae),地钱目(Marchantiales),常作为叶状体苔类的代表。地钱多生活于阴湿的土坡、墙...  相似文献   

16.
刘仁俊  杨健  陈德勤 《兽类学报》2003,23(3):245-249
介绍多年来对鲸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解剖,饲养和采精训练,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孕豚护理,分娩和幼豚饲养。为推动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中国鲸类动物的人工饲养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我国从1965 年由青岛海产博物馆首次开始饲养江豚和宽吻海豚。以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先后饲养白鳍豚和长江江豚成功, 1995 年以后, 由于外国资本和技术的介入, 使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饲养水平很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但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布局也不尽合理, 因此, 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 使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饲养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鲸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殖是生物繁殖自身的能力,生殖过程包括生殖细胞(精子与卵子)的生成与成熟、受精过程、妊娠、胎儿的发育、分娩等环节。    相似文献   

19.
鲸类位于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备受关注。鲸类的生活环境使得科研人员难以接近它们,为了在保证动物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研究,科研人员发明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工具出现于1973年,由捕鲸鱼叉改制而来,其后40余年,鲸类活体采样工具先后经历了捕鲸鱼叉、十字弓、复合弓、气枪、手持杆等多种不同动力的采样系统交替出现的发展历程。活体采样技术对动物的影响是科研人员关注的核心问题,为此,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研究对活体采样技术的风险性进行评价,并最终认可了这一技术的无损伤性。现今,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已成为国际鲸类研究的重要手段。我国是鲸类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但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在香港海域的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研究中进行过尝试,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详细介绍了鲸类远距离活体采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科研应用,并从遗传学、毒理学、细胞生物学和内分泌学方面对该技术在我国鲸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针毛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针毛鼠种群生态学资料,给其测报及防治提供依据。对贵州省余庆县、岑巩县、雷山县、凯里市1984~2013年针毛鼠的形态及其种群生态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雄鼠形态特征无显著性差异。该鼠主要栖息于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3.84%,平均捕获率为0.19%。不同年度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全年种群数量在5月和10月出现2个数量高峰,平均捕获率均为0.27%,春季、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冬季。种群总性比为0.82,平均怀孕率为27.92%,平均胎仔数为5.12只,平均子宫斑数为5.36只,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9.89%,平均繁殖指数为0.65。3~9月为主要繁殖期,其间在3~4月和7~8月出现2个种群繁殖高峰,春季和夏季为主要繁殖季节。每年4月和8月是防治该鼠的最佳时期,防治重点区域为旱地耕作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