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土壤改良及营林工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下的干渠上应栽植辽宁杨、中林46号杨、群众杨;结合土壤改良措施,在土壤含盐量0.4%左右的海堤上栽植刺槐、河南白榆,在含盐量为0.52~0.73%油田道路两侧则栽植绒毛白蜡;在土壤含盐量为0.9%左右的拦海防潮堤上,栽植中国柽柳.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中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策略,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和PAM-2100叶绿素荧光仪对福建沿海防护林5个主要树种的光合特性以及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并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量化这些植物的水分来源利用比例以及水分利用效率.4种红树植物的光合同化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高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光合同化速率显著高于3个乡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叶片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半饱和光强(Ek)、Fv/Fm均显著大于乡土红树植物,表明无瓣海桑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红树植物.植物茎木质部水稳定同位素的测定表明,外来种木麻黄和无瓣海桑主要利用地下水,而未利用海水和雨水;3种乡土红树植物主要利用地下水,但也利用海水和雨水的混合水.木麻黄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4种红树植物,但4种红树植物间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无瓣海桑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显著高于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木麻黄,说明前二者对水分的利用优于后三者,更适应于水分成为植物生长与存活限制因子的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3.
厦门城市生态林改造树种评价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市本岛马尾松生态林实施林相改造,选择44种阔叶树在林下套种,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适应性、生长特点和抗逆性.结果表明,木荷等15种树种适应性较强,尾巨桉等7种树种的生长性状良好;结合不同树种的景观效果、美学特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出适宜林相改造的11种骨干树种为枫香、木荷、大叶榕、马占相思、天竺桂、小叶榕、山杜英、红锥、樟树、尾巨桉、杨梅等.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郊沿海防护林防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上海市郊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于2009年夏季对人民塘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基干林带前后不同观测点的风速、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进行了观测,并对该林带前后1 km处的防台风效应进行了比较;另外,以滨海森林公园的红叶椿(Ailanthus altissima 'Hongye' )林分为观测对象,比较分析了林带内不同垂直高度处的防风效应.结果表明,水杉基干林带具有明显的防风效果,林带内至林带后65 m范围内的风速较林带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林带后25 m处的风速最低;在"莫拉克"台风登陆期间,水杉基干林带在较大尺度上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的作用;水杉基干林带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局部气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以林带内的气温最低、空气相对湿度最高,从而达到改善林后小气候的作用.红叶椿林分内不同垂直高度处的防风效应有一定的差异,其中垂直高度2 m处的风速最大,而树冠处(垂直高度5 m)的风速最低.  相似文献   

5.
闽东沿海防护林台风灾害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10年台风"鲇鱼"(编号1013)为例,调查闽东主要海防林树种台风受灾情况,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受害程度差异明显,阔叶树种受害重于针叶树种,平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高出79.1%和76.7%。其中,桉树受灾最重,平均受害级和受害指数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高出90.5%、36.2%和86.7%、36.6%。受灾类型中,折干现象最严重,比例高达40.7%。2)林木不同形态特征受灾程度差异显著,折干类型集中于12~14cm径级,比例为56.8%,倒伏、掘根类型集中10~12cm,比例为57.9%,弯干、断稍现象径级分布较均匀,但同在14cm比例最高,分别为28.6%和18.3%。林木抗风性能与植株尖削度成正相关,而与树高、树冠面积、树冠相对高度成负相关。3)地形条件是影响林木受灾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受灾程度迎风坡大于背风坡,陡坡大于缓坡,同一坡向上,迎风坡下腹大于上腹,背风坡正好相反。4)割脂对湿地松抗风性能有较大影响,割脂林木受害指数比未割脂高40.6%,因割脂发生折干植株比例为92.7%。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园林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草坪和地被植物的类型及用途,并报道了厦门地区可以利用的野生和栽培的草坪和地被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生长适应性、生态防护能力、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为Ⅰ级指标,以耐水湿性、抗污染性、生长速率、树冠特征、枝条特征和根系特征以及叶、花、果、树干和树形的观赏价值及材用、药用、食用和工业价值为Ⅱ级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和赋值,建立了江苏沿江生态防护林树种综合评价体系.将江苏沿江生态防护林划分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景观防护林、污染隔离林和农林复合防护林4种类型,以耐水湿性、抗污染性、抗风性、水土保持能力、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并设置各指标的权重值,建立了江苏沿江生态防护林树种分类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223个树种进行评价,分别筛选出适用于江苏沿江生态防护林建设的综合得分前20位的落叶乔木、常绿乔木和灌木种类,其中,落叶乔木包括中山杉(Taxodium distichum 'Zhongshansha' )、池杉(T. ascendens Brongn. )、落羽杉[T. distichum (L. ) Rich. ]、墨西哥落羽杉(T. mucronatum Tenore)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等,常绿乔木包括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 Presl]、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 (Lamb. ) Lindl. ]、浙江樟(C. chekiangensis Nakai)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Thunb. ) Oerst. ]等,灌木种类包括杞柳(Salix suchowensis Cheng)、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 )、夹竹桃(Nerium oleander L. )和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等.分类评价结果显示,在223个树种中有许多树种都可在4种类型的防护林中通用,这些通用树种包括中山杉、水杉、落羽杉、池杉、墨西哥落羽杉、樟树、杞柳、木芙蓉和栀子等;另外,从生活型角度,针对不同的防护林类型筛选出了一些适宜的树种.研究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在江苏沿江生态防护林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沙质海岸防护林入侵植物垂序商陆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序商陆的入侵给我国沿海防护林造成了严重危害.本研究在入侵程度相对一致的刺槐林下设置样地,采用物理(刈割、切根)、化学(喷洒无公害除草剂)方法进行控制试验,并以林下紫穗槐发育良好、未进行处理的地段作为对照,探索控制垂序商陆生长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刈割能快速降低垂序商陆各项生长指标,但次年即恢复至对照水平.1/3切根仅减少了当年地上部分生长量,第3年又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而2/3切根和完全切根处理一次即可有效地清除垂序商陆.精喹禾灵和百草枯仅能杀死其地上部分,次年即恢复至处理前水平,而45g·L-1草甘膦处理的垂序商陆死亡率达到100%,第3年新萌发垂序商陆生长与结实量已明显恢复.紫穗槐发育良好地段的垂序商陆各生长指标始终处于较低的平衡状态.采用紫穗槐替代法是长期控制垂序商陆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厦门水域中华白海豚栖息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在中国水域主要包括3个种群,分别分布在珠江口(包括香港)、九龙江口(厦门水域)和北部湾广西沿岸水域,近年来在台湾西海岸和广东的雷州又陆续发现了新的种群(Wang et al.,2004;周开亚等,待发表资料)。该物种主要以中小种群分布于近岸浅水水域,易受各种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渔业捕捞、船舶航运、港口建设和水体污染等,其保护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已将该物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0.
苏北淤泥质海岸典型防护林地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研究是准确估计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我国漫长的淤泥质海岸有着大面积的防护林,其碳汇服务功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因此,对淤泥质海岸防护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采用碱液吸收法对苏北淤泥质海岸杨树Populus tomentosa Carr.及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Cheng两种典型海防林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和水杉林地4~11月份土壤呼吸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37~732mgCO2m-2h-1和257~821mgCO2m-2h-1,呼吸通量分别为128.57gCO2m-2和121.38gCO2m-2.杨树和水杉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均近似单峰曲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份和11月份.模型R=a×exp(b×T)能够很好地拟合林内气温及土壤温度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能够解释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50.5%~80.9%.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关系不显著,不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利用林内气温及土壤2、5cm和10cm处温度得到杨树林地的Q10值分别为1.45、1.97、2.08、2.01,水杉林地的Q10值分别为1.92、3.29、2.89、3.00.研究结果表明,水杉林地土壤呼吸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比杨树林地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填海造地在解决海岸带地区发展空间短缺问题的同时,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如何控制大规模填海造地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构建了估算海湾最大可允许填海造地面积的分析框架和模型。填海造地的各种收益和成本,包括环境和生态成本被系统性地量化并嵌入到框架和模型之中。模型的估算结果可以为实施控制填海造地的约束机制提供科技支撑。利用建立的框架和模型对厦门西海域模拟的结果显示:当贴现率为4.5%时,厦门西海域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是89.44 hm2,其面积至少应该保持在44.52 km2;即便是使用8%的高贴现率,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也只占规划填海面积的35.83%;如果采用更加重视环境与生态效益的低贴现率2%,则厦门西海域最大可允许填海面积是0。  相似文献   

12.
陈亮  董纯明  何进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10,50(10):1392-1398
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厦门近海原位海水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多样性。【方法】将涂有菲的聚氯乙烯(PVC)板悬挂在厦门国际邮轮码头的海水中,进行菲降解菌的原位富集。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16S rRNA基因文库两种方法分析了在PVC板表面富集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之后,在实验室模拟原位条件下,对PVC板表面富集的菲降解菌群进行进一步富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PVC板在海水中浸没6 d后,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表明,在涂菲的PVC板表面富集的菌群中解环菌属(Cycloclasticus)对应的克隆子占文库总克隆子的50%;在未涂菲的PVC板表面吸附的菌群中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为优势菌,其对应的克隆子占文库总克隆子的47%;而解环菌属的克隆子只占文库总克隆子的2%。DGGE的分析结果也证明解环菌是菲原位富集降解菌群中的优势菌。实验室进一步富集后,从该菌群中分离鉴定出14株细菌,其中一株新鞘氨醇杆菌B14(Novosphingobium sp.B14)具有菲降解能力。但是,解环菌未能获得纯培养。【结论】菲原位富集发现,厦门近海水体中解环菌是多环芳烃的主要降解菌。  相似文献   

13.
厦门海域蟹类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6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在厦门海域(24°21′ ~ 24°39′N,117°54′ ~ 118°30′E)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有蟹类32种,隶属12科18属。种数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调查海域四季中出现的优势种有7种:变态蟳(Charybdis variegata)、东方蟳(C. orientalis)、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矛形梭子蟹(P. hastatoides)、强壮菱蟹(Parthenope validus)、日本蟳(C. japonica)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其中日本蟳是四季共有的优势种。多样性指数(H′)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生物量呈现出时空分布差异,秋季最高,春季最低;九龙江口(位于厦门海域西部)的蟹类生物量明显低于厦门岛其他海域,水深大于10 m水域的生物量小于水深小于等于10 m水域的生物量,这与九龙江径流、水深、水温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与30年前相比,厦门海域蟹类的种数减少了约45%,优势种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ree typhoons in 2006 (Chanchu, Bilis, and Kaemi) from Dongshan and Pingtan Islands along the coastal areas of Fujian Province and were analyzed for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The observ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namely, pre-typhoon, typhoon, and post-typhoon,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s in POP concentr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CB and OCP concentrations had daily variations during the pre-typhoon period, while different variation trend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typhoon period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ose contaminant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during typhoon Chanchu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CBs and OCPs increased 25 and 24 times, respectively), whereas those values decreased slightly during the typhoon Bilis and Kaemi. However, POPs levels all decreased noticeably during the three post-typhoon periods due to heavy rainfall caused by the typhoons. Observations of an ensemble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typhoon migration routes, landfall season, air mass origins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typhoon migration rout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o cause high levels of POPs during the typhoon Chanchu period. Toxicity assessment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PCB and OCP during the typhoon period should be a concern, which could pose a high potential health risk to organisms.  相似文献   

15.
厦门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陈鹏 《生态科学》2005,24(4):359-363
选取了厦门市1986年,1993年和2003年三个时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作为基本信息源.在ArcGIS支持下,应用GIS技术获取滨海湿地基本数据,通过对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和分析,对过去17年间厦门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由1986年的419.764km2下降至2003年的394.237km2,湿地斑块数量由1986年的810块增加至2003年的1092块.湿地景观破碎度不断增加,而研究区域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下降.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objective of ecosystem health management is to preserve the capacity of ecosystems to respond to disturbances and future changes. We proposed a set of ecological indicators for coastal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using physical stressors such as total suspended matter, chemical stressors including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 pollutants, community structure metrics including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and ecosystem level eco-exergy indicators. The results of our cas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Jiangsu coastal ecosystem is limited by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The health status of nektonic and benthic communities is reflected by water quality and sedim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our case study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grated ecological health indicator system can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at corresponds with the current health of coastal ecosystems and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gional coast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厦门海域两头中华白海豚体内微量元素的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4年4月在厦门海域搁浅死亡的两头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进行了肝脏、胰、胃、肾、肠、肺、肌肉、心脏等多组织微量元素锌(Zn)、铜(Cu)、汞(Hg)、铅(Pb)、镉(Cd)和砷(As)浓度的测定。两豚各组织总体上必需元素Zn、Cu浓度高于有毒元素Hg、Pb、Cd和As。XM20040430体内特别高的Zn、Hg、Pb、Cd浓度分别出现于皮肤(500μg/g干重)、肝脏(255μg/g干重)、肺(13.0μg/g干重)和肾(2.82μg/g干重)中,而Cu和As在各组织中的浓度较为相似。XM20040429体内仅肝脏中Zn(448μg/g干重)和Cu(52.0μg/g干重)的浓度远高于其他组织。虽然两海豚微量元素的总体积累多低于急性毒性水平,但有毒元素Hg、Pb、Cd、As的明显检出和XM20040429肝脏中异常高的Zn浓度均显示出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慢性胁迫效应的必要性。结果还显示厦门港海域近年来Hg、Cd、Pb污染未见减轻,As也明显检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后有关水生哺乳动物中As积累的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农区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当地推广种植的Bt棉进行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包括:(1)棉花种植结构调整与Bt棉的推广过程,(2)Bt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3)Bt棉田靶标和非靶标害虫的发生规律,(4)棉铃虫对Bt棉的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5)适用于本农区种植的Bt棉品种的筛选与评价,(6)Bt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的发生程度的影响,(7)Bt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与原因,(8)Bt棉田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9)Bt棉田棉铃虫的协调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海南石梅湾青皮林最小取样面积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梅湾海岸青皮(Vatica hainanensis)林是海南独特的雨林群落之一。本文选用8种“种-面积渐近线”对该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中5条曲线的R^2大于0.97,拟合状况很好,但所得出的最小取样面积各不相同。进一步经过“重要值-面积曲线”的群落特征分析,确认群落的最小取样面积只有800m^2。石梅湾青皮林最小取样面积比海南其他类型雨林、滇南热带雨林、东南亚热带雨林以及非洲雨林都要小。通过对1000m^2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上,石梅湾青皮林B层乔木的Gleason指数大于A层乔木,和海南山地雨林的情况不同。海岸青皮林为物种多样性不高的单优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远小于海南其他类型的山地雨林与混合青皮林;在海岸青皮林群落内,青皮的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重要值大大高于其他物种。此研究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同样存在物种多样性不高、单优特征显著的顶极群落;海南海岸青皮林是迄今为止热带雨林取样面积最小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20.
海湾型城市半城市化地区空间扩展演化——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海湾型城市--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个时相的TM/ETM+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近20a 来各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采用景观格局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和分形理论等方法研究了厦门市半城市化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特征,详细分析了城市形态演变、城市围填海特征及政策影响.结果表明:20 a 年来厦门近郊建设用地从18.4 km2增加到108.4 km2,远郊则从35.7 km2增加到114.9 km2,分别增长为原来5.9倍和3.2倍;城市空间扩展过程通过不断侵蚀耕地、林地和大规模填海造地完成,其中耕地景观变化最大,城市扩展最高峰(2002~2007年)近郊与远郊被建设用地"蚕食"的耕地多达19.74 km2和33.11 km2;在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中,近郊城市城市由不稳定形态逐步向稳定形态(填充增长)演化,但远郊形态格局尚处于以中心城市扩展为主体的时期;填海造地面积及其时空分布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20 a来厦门半城市化地区海岸线缩短了14.3%,近郊与远郊海岸分维数分别从1.236和1.267降到1.191和1.262,岸线复杂性明显降低,逐步趋于平直;海湾型城市战略的提出对填海造地影响最为明显,2002~2007年期间填海进程明显加快,近郊与远郊分别填海13.32和9.15 km2,超越了前15 a 填海总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