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心脏的结构与功能”为例,改进心脏注水实验、创设心脏内瓣膜的动态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瓣膜的动态开闭方向,进而深入理解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帮助学生认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2.
唐田  刘恩山 《生物学通报》2001,36(11):31-33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两个核心概念 ,对这两个问题的理解程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整个植物生命过程的理解水平。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大纲中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要求也较高 ,属于掌握层次 (能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合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应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 ,使他们能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所以 ,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该内容学习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就是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了光合…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用的高中生物教材,是人类具有的有关生命运动规律知识的关键所在和高度浓缩品。如果不加处理,照本宣科地把一些结论灌输给学生,虽然好像走了一条传授知识的捷径,但未必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吸收,难免不让他们去死记硬背。从人们的认识过程来看,一般都是通过对个别事物的个性了解,经过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一.观察哺乳类动物心脏在血液循环器官一章教学上的必要性正确掌握心脏构造的知识和活瓣启闭的原理,是理解血液循环这一概念的主要关键之一。因此,在“血液循环器官”这一章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心脏的构造和它活动的原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除了  相似文献   

5.
“生命活动的调节”共分两小节:第1节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人体的一些主要激素及生理作用的知识,他们对第2小节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第1小节的内容完全陌生.因此,笔者将两小节内容的教学顺序作了调整。即学完第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青蛙时,使学生观察它的心脏跳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心室和心房的位置、数目及其规律的收缩活动的机能,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唤起了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但是观察的时间如果遇到青蛙即将进入冬眠或已经进入冬眠的时候,天气渐渐寒冷,解剖后常常发现青蛙的心脏不跳动或跳动微弱,或刺激一下跳一下的现象。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教师的期望和同学们的观察兴趣。对这个问题怎么办呢?以前我们总是“碰点”或给学生解释为天气冷了,由于青蛙进入冬眠代谢缓慢的缘故。后来在解剖  相似文献   

7.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 教材分析本章安排了“植物的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两节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中的“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新增知识。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植物现象 ,让学生知道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概念及其意义。在这部分内容中还安排了“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的实验。此实验是高中生物学中第一个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索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生长素的作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新编教材中通过具体的事例 ,强调了生…  相似文献   

8.
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并形成对新事物更加强大的解释力。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用学科思想统摄学科知识,构建塔形知识结构,是学科教学的高层次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基础。以"群落演替"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用系统论思想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动物教学中,脊椎动物五纲的循环系统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的感性知识少,不善于识图、绘图,习惯于死记硬背,有些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要想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规律和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一套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板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最关键的内容. 一在讲鱼的循环系统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清血管和血液名称,以及根据心房,心室的机能,认识与其相连通的血管. (一)血管名称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课本中学过动脉、静脉的定义,但由于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这些概念,不仅不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还常出现一些错误.如认为动脉是“由心脏发出的血管”;“由心脏发出,流向全身的血管”;“含氧、养料多的血管”;静脉是“回心脏的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本语言和基础学科。我们曾探讨过向非生命和健康科学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化学》公选课的必要性。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本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探索,包括开展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参观、进行实验课及若干形式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参观不同类型的生命科学实验室能够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构建关于生命科学的整体知识体系。实验课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有所了解,消除生命科学实验的神秘感。讨论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范围,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增加以上教学形式,得以让本《生物化学》课程成为非生命和健康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平台,更大范围地向学生展示当前生命和健康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建立关于生命科学的整体知识架构。这些策略和理念对其它公选课的教学实践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部的歌     
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在这里向读者朋友推荐一组北京四中学生的文章。这些中学生在暑期新疆生物、地理科学考察活动中,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学习自然、欣赏自然,收获颇丰。他们在活动中用心去看、用心去想、用心去记、用心去问,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终生难忘的见闻、心得、感受,也发表了一些议论,将他们视野中的新疆——人文、风情、自然、地理,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稚嫩的文章中,可以体会到当他们走进大自然时,他们像启动了的雷达一样捕捉、记录、学习他们所见到的一切。新疆之行,带给他们的是精神上的充实,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是都市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人生经历。 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名声大起,但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我们不妨从这些中学生赴新疆考察的活动中,得到一些启发:“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走进大自然,学习大自然。  相似文献   

12.
谈生物课中的演示教学王少中(安徽省蚌埠师范,233000)演示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本文介...  相似文献   

13.
能量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在生物界,能量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能量的转化与利用给生命带来勃勃生机。“生命中的能量”是生物学科内综合复习的专题之一,复习时主要是运用整合教学思想,侧重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范畴内,全面梳理有关能源物质、能量代谢、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该专题的综合复习活动,一方面促使学生构建相关知识的关系网络,全面理解能量转化与利用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涛 《生物学通报》2003,38(11):48-48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 ,微生物知识的教学一直注重教师简单的介绍和学生表面化的了解上 ,学生只能通过装片的显微观察和挂图来了解微生物是一种身体微小 ,结构简单的生物。这样的学习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也像其他生物一样有着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 ,也有新陈代谢 ,也会吸入 O2 ,呼出 CO2 。同时这样的学习也很难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比如真正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微生物与土壤的关系 ,为什么过多化学药品的使用既威胁到微生物也威胁了人类的生活。为了改变这种介绍微生物学的方式 ,达到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然而,生物这门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兼具文理科的特点,需要识记的知识很多,需要计算的知识也不少。怎样才能让学生将如此繁多而复杂的知识有条不紊地梳理清楚成为需要首要突破的难关。  相似文献   

16.
活用教材"演"好演示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在课堂讲授内容之前进行,实行先观察,再讨论,最后获得结论的认知程序。怎样才能“演”好演示实验呢?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歧义思想 有位初一学生在预习“细胞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时,对萝卜条失水变软、吸水变硬的演示实验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稻谷晒干前“软”,晒干后变硬?按照书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演示,放在浓盐水的萝卜条虽然变软了,但演示实验未能显示出萝卜条失去了的水;浸在清水的萝卜条虽然变硬了,但演示实验无法让人察觉到清水减少了。难怪学生有此一驳。  相似文献   

17.
胡莹 《生物学通报》2001,36(4):36-36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安排的“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 (选做 )”,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激素对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但该实验在选材和实验设计中对动物的选择较严 (发育过程需要有变态 ) ,季节要求局限性大 ,实验周期也较长 ,因此影响了该实验在中学的可行性 ,使学生很难在短时期内观察到激素对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本文介绍两个替代性实验 ,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 ,通过课堂演示或课外的探究实验 ,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机会 ,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液调节的基础知识及应用。1 实验一 胰岛素对金鱼生命活动的影…  相似文献   

18.
学习的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将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寻机设疑,给学生以悬念,诱导其想象,启发其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1向学生开辟设疑途径中等卫校教学对象为初中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欠缺,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性地汗辟设疑途径,做好“领路”工作:(1)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去学,以批判的眼光去学,须有敢于向书本、向教师“挑战”的精神。(2)要对所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思维(顺向与逆向、横…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和观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生物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学是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综合、概括和提高,它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的研究。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实验,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进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动手能力。那么如何加强高中生物实验操作等能力的考查呢?  相似文献   

20.
卢伟 《生物学通报》2003,38(6):41-41
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结构、生命活动进行观察实验 ,以验证生物学知识的过程 ,更应是一个探求、尝试、体验的过程。实验过程越接近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就越高 ,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生物学实验尽可能地成为一种“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生物学知识的探求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让学生体验生物学实验的设计过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