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壮鼠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北京长辛店和内蒙古四子王旗发现了壮鼠亚科的化石:杨氏东方壮鼠Eosischyromysyoungi新属种。它的齿冠较低,齿脊亦较低,齿尖较明显等特点表明它比北美目前已知的壮鼠都原始。这是壮鼠亚科化石在亚洲首次发现,扩大了壮鼠亚科的分布范围。特别是由于它比较原始,可能它出现的时代较早,进一步确认长辛店组的时代为中始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15日在中国黄海北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石城乡一个无人居住的岛屿上,首次发现了3对黑脸琵鹭的繁殖个体(在观察时还见到另外3只黑脸琵鹭)。该岛屿位于石城乡东侧,北纬39°31′,东经123°02′,面积约025km2,海拔高46m。鸟的群落结构主要以黑尾鸥数量最多,约有800只左右,其次为黄嘴白鹭约400只左右,还有少量的银鸥、海鸥等在岛上繁殖。  相似文献   

3.
金龙鱼化石的鳞片和骨骼碎片在过去时有报道,但鉴定并非十分可靠,因为在骨舌鱼科鱼类中这些鳞片和骨骼十分相似.首次记述了保存完美的金龙鱼化石,标本产于湖南湘乡下湾铺组和湖北松滋洋溪组,确立为骨舌鱼科金龙鱼属一新种:中华金龙鱼Scleropages sinensis sp.nov..新种与现生金龙鱼(Scleropages)在头部骨骼、尾骨骼、各鳍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具有网状鳞片等方面极为相似,因而归入该属.然而,新种在以下特征上不同于金龙鱼的现生种:鼻骨无纹饰,鼻骨上的感觉管显露于沟内,感觉管联合不经过顶骨,翼耳骨侧向加厚,眶前骨上的感觉孔大,眼眶后的眶下骨不完全覆盖前鳃盖骨上支,其宽高比例为0.75而非现生种的1-1.2,前鳃盖骨后下角变尖,鳃盖骨后下缘凹形、下端变尖,匙骨背突长大,脊椎46-48,椎体横突短小,胸鳍十分长大,上下两端的尾鳍条和内部鳍条等长.亚洲的现生种发现于各种河流和小溪中,比较喜欢水草茂盛的静水环境,一般游弋于表层水中,以鱼虾、昆虫等为食,新种中华金龙鱼也应该有相似的生长环境和食性.新种似具有性二形性,雄鱼体形略纤细,头部略大,口裂更深.中华金龙鱼化石的发现,说明金龙鱼属(Scleropages)和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在早始新世以前就已经分化,这对解释骨舌鱼类的跨洋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潘氏闭壳龟在四川省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四川动物》2000,19(3):156-156
潘氏闭壳龟(CuorapaniSong,1984)是宋鸣涛教授依据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所采标本描述的种。美国CHErnst和WPMcCord(1987)依据动物商说在云南南部金平县与TaLau山(23°30′N,102°25′E)采集的标本发表克卡安闭壳龟(Cuorachriskarannarum)。赵尔宓(1989)指出后者应是潘氏闭壳龟的同物异名。因此,潘氏闭壳龟在我国的分布仅知有陕西平利和云南南部的一个可疑记录,而且呈不连续分布,两地相距达纬度10度。此龟数量稀少,虽然以后也曾听说有个别标本被采到,但并无确切产地的正式报道,因而其…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弓鳍鱼亚科一新种:Cyclurus orientalis(东方圆尾鱼),标本采集于中国湖南省湘乡市下湾铺早始新世至中始新世下湾铺组。化石因具有以下特征而被归入弓鳍鱼亚科(Ami-inae):尾前椎为双椎型;除第一尾椎和第一尾下骨外,其余尾椎和尾下骨均一对一愈合;无膜质尾骨;背鳍长。因其第一冠状骨上的牙齿顶端圆钝,而被归入Cyclurus属。本新种与Cy-clurus属中其他种的区别在于:背鳍鳍条较少;身体短而高;脊椎和椎体较少。在始新世淡水鱼类的跨太平洋分布达到鼎盛时,由于弓鳍鱼亚科并非仅分布于太平洋两岸的类群,因此不能作为跨太平洋分布的指示类群。弓鳍鱼亚科在北半球的分布范围更广,与某些其他淡水鱼类群例如狗鱼科(Esocidae)和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相似,这种现象只能用有别于形成跨太平洋分布的地质背景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山东五图早始新世更猴科(Plesiadapidae,Mammalia)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山东五图盆地早始新世五图组的一种更猴类 (plesiadapid)化石 :杨氏亚洲更猴(Asioplesiadapisyoungigen .etsp .nov .)。在它增大的下门齿上具有更猴科特有的下缘尖和下缘脊 ,但其下颊齿性状相当原始 ,p4跟座呈盆状 ,m3下次小尖呈锥状更类似白垩纪晚期出现的更猴形动物Purgatorius。Asioplesiadapis的下臼齿形态可以说明亚洲更猴类虽然有北美和欧洲更猴的某些典型特征 ,但并不在同一进化支系。因此 ,另立一新亚科———亚洲更猴亚科(Asioplesiadapinaesubf.nov.)。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在山西省垣曲盆地发现的犀貘一新种———童氏犀貘 (Hyrachyustongisp .nov .)。它的发现揭示了在垣曲盆地有中中始新世地层存在的可能性。还对以往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犀貘化石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8.
金龙鱼化石的鳞片和骨骼碎片在过去时有报道,但鉴定并非十分可靠,因为在骨舌鱼科鱼类中这些鳞片和骨骼十分相似。首次记述了保存完美的金龙鱼化石,标本产于湖南湘乡下湾铺组和湖北松滋洋溪组,确立为骨舌鱼科金龙鱼属一新种:中华金龙鱼Scleropages sinensis sp.nov.。新种与现生金龙鱼(Scleropages)在头部骨骼、尾骨骼、各鳍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具有网状鳞片等方面极为相似,因而归入该属。然而,新种在以下特征上不同于金龙鱼的现生种:鼻骨无纹饰,鼻骨上的感觉管显露于沟内,感觉管联合不经过顶骨,翼耳骨侧向加厚,眶前骨上的感觉孔大,眼眶后的眶下骨不完全覆盖前鳃盖骨上支,其宽高比例为0.75而非现生种的1–1.2,前鳃盖骨后下角变尖,鳃盖骨后下缘凹形、下端变尖,匙骨背突长大,脊椎46–48,椎体横突短小,胸鳍十分长大,上下两端的尾鳍条和内部鳍条等长。亚洲的现生种发现于各种河流和小溪中,比较喜欢水草茂盛的静水环境,一般游弋于表层水中,以鱼虾、昆虫等为食,新种中华金龙鱼也应该有相似的生长环境和食性。新种似具有性二形性,雄鱼体形略纤细,头部略大,口裂更深。中华金龙鱼化石的发现,说明金龙鱼属(Scleropages)和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在早始新世以前就已经分化,这对解释骨舌鱼类的跨洋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犀(奇蹄目,犀科)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犀(Diceros属)的惟一现生代表D.bicornis生活在非洲。该属在新近纪时期曾广泛分布于希腊、土耳其和伊朗等地区,但从未在东亚地区发现过。新种甘肃黑犀(Diceros gan- suensis sp.nov.)是该属在中国和东亚的首次发现。化石采自甘肃临夏盆地晚中新世柳树组中部。新种以尺寸较小、头型短、枕顶高耸、枕面窄而高、枕嵴无中沟、副枕突短小、下颌上升支距m3较近、前臼齿较小、DP1无后脊、P2原脊孤立、P2和P3后脊细窄而区别于东地中海地区的Diceros neumayri。D.neumayri的分类位置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曾在黑犀(Diceros属)和白犀(Ceratotherium属)之间反复变更。研究显示,甘肃黑犀和D.neumayri的一系列共同的原始特征表明它们与更进步的白犀有明显的区别,应该归入黑犀属。  相似文献   

10.
11.
美蝎蛉化石在中国首次发现(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描述了美蝎蛉化石2新属2新种:Tsuchingothaumashihi gen.et sp.nov.,Typhothauma yixianensis gen. et sp.nov..化石采自于中国东北侏罗纪非海相地层中.这是美蝎蛉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新的化石表明美蝎蛉的早期分异在中侏罗世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12.
对秀丽洞庭鳜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在骨骼学特征和变异范围方面作了较多的补充。指出秀丽洞庭级和下湾铺洞庭鳜在背鳍前骨式、林的形状和尾鳍前短鳍条数目等特征存在差异。补充了洞庭鳜的属征,并认为始新世化石低等鲈形目鱼类中北半球的洞庭鳜、Amphiperca、Priscacara之间的关系比它们和南半球的Percichthys的关系更接近。  相似文献   

13.
鲈形目少鳞鳜属(Coreoperca)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的山东少鳞鳜(新种)(Coreoperca shandongensis sp.nov)是该属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标本产自山东山旺早中新世晚期山旺组纹层状硅藻页岩之上的含硅藻泥页岩中。山东少鳞鳜的发现,说明原始鳜类在中新世已发生分化,在中新世时期的中国大陆和日本列岛均已相当繁盛。少鳞鳜属可能并非起源于朝鲜和日本一带,之后扩散到中国,而是中新世广布于东亚的鱼类,这进一步支持了关于中国东部和日本列岛新生代晚期同属一个鱼类区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报道迄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在中国陕西发现.经研究确定1新属1新种:Sinothuama ladinica gen.et sp.,归入仙女蝎蛉科Meropeidae Handlisch,1906.此次这类化石的发现,其意义在于:首次发现迄今世界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从而打破了俄国学者发现最古老仙女蝎蛉化石在晚三叠世所保持30余年的纪录;并根据从晚三叠世至新生代中仙女蝎蛉化石的不同种类所反映出来的脉序变化特征,推论仙女蝎蛉早期分异于在三叠纪,继承和发展于侏罗纪.化石采自中国陕西铜川地区中三叠统铜川组(Tr2t),时代相当于欧洲标准时代的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15.
山东首次发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报道了鲁西曲阜董庄、泗水拓沟间黄庄一带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描述了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层,建立了黄庄组.依据所产化石对黄庄组的时代进行了讨论,认为是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发现柄腹柄翅缨小蜂及一新种描述(膜翅目:柄腹柄翅缨小蜂科)林乃铨(福建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福建省福州市350002)关键词柄腹柄翅缨小蜂,分类研究,新种,分布新记录,中国柄腹柄翅缨小蜂是一类十分稀少的微型寄生蜂,主要特征是:体小而纤细,约0....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在四川芦山县发现的骨舌鱼科—新属、种——芦山中华骨舌鱼 (Sinoglossus lushanensis, gen. et sp. nov.).在对其形态特征作较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认为它与 Osteoglossum、Scleropages 两属较接近;同时还对骨舌鱼类的起源地、中华骨舌鱼的地质时代及其生存环境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A NEW GENUS OF CERATOMORPHS (MAMMALIA) FROM MIDDLE EOCENE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Class Mammalia Linnaeus, 1758Order Perissodactyla Owen, 1848Suborder Ceratomorpha Wood, 1937Family ?Hyracodontidae Cope, 1879Genus Yimengia gen. 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