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学通报》2006,41(3):45-45
日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免疫学》杂志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组研究发现了抑制“过激”免疫反应的新机制。这项工作标志着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研究群体、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共同支持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经过数年不懈的工作,再次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重要进展,成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又一自主创新成果。专家介绍,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有害微生物,包括致病病菌、病毒等。当这些病原微生物侵入的时候,人体能够识别,并激活免疫反应来杀死它们,从而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但 相似文献
2.
3.
4.
5.
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和保护伴随人类的发展持续到今天,然而越来越壮大的人类与自然界的冲突也在快速升级。森林减少的速度让自然保护人士感到窒息。保护的努力越来越多,但成效却远未达到目标。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首席科学家皮特·卡瑞瓦将数学家的逻辑带到了关于人与自然问题的辩论中:"世界上已经没有纯粹的自然了,一旦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在完全不同的框架内考虑自然保护。"他这样说可不是意味着"放下武器,承认失败"。他强调:"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前提下服务于自然,并让自然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6.
7.
8.
睿中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6,6(2):74-75
Cetus公司宣布该公司的科学家已克隆和表达了人集落刺激因子-1(CSF-1)的基因。CSF-1是一种血细胞生长因子,可能对治疗传染病和某地癌症有用。 相似文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