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别在18℃和28℃水温下, 以20 mg/(kg·d)鱼体质量对斑点叉尾鲙给药恩诺沙星, 连续灌胃7d。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 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鲙体内(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 恩诺沙星在不同组织、不同水温消除速率不同: 水温为18℃, 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022.1e–0.034t、C=2601.3e–0.046t、C=2903.6e–0.072t和C=1186.5e–0.036t, 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1.79d、45.29d、16.15d和35.54d; 水温为28℃, 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8805.5e–0.04t、C=3154e–0.08t、C=4145.1e–0.1t和C=1302.1e–0.068t, 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33d、6.26d、12.44d和10.34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鲙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 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鲙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 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鲙体内的消除速度比恩诺沙星快; 在18℃水温下, 斑点叉尾鲙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50d以上; 在28℃水温下, 斑点叉尾鲙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20d。在实验条件下, 建议水温为18℃和28℃时, 休药期分别为3240℃·日和4200℃·日。  相似文献   

2.
NET(炔诺酮, Norethindrone)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 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畜牧养殖。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报道的从环境中检测到的NET对鱼类的肝脏和内分泌均产生干扰效应。为了寻找水环境中的NET对鱼类影响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以成年雌性斑马鱼为动物模型, 暴露于500 ng·L-1 NET后60 d, 采集肝脏, 运用非靶向HPLC-TOF-MS的方法, 分析了斑马鱼肝脏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 (1)经500 ng·L-1 NET暴露的处理组与0 ng·L-1的对照组在PCA分析中分别聚集并明显分开, 说明NET对斑马鱼的肝脏代谢存在明显干扰作用。(2)代谢通路分析说明NET暴露显著影响了斑马鱼肝脏的硫胺素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 另外, 差异代谢物网络关系图也显示磷脂和脂肪酸成分影响较大, 这与代谢物磷脂成分(PA、PC和PI等)和溶血磷脂(LysoPC)在NET处理后发生显著性变化的结果相一致, 推测NET可能影响了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对鉴定的差异代谢物以VIP>1作为潜在标志物的筛选依据, 发现有代谢物3-甲基硫代丙酸和LysoPC(14:1(9Z))可能是NET对斑马鱼肝脏影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为评价NET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18℃和28℃水温下,以20 mg/(kg·d)鱼体质量对斑点叉尾给药恩诺沙星,连续灌胃7d。给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研究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血液、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的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不同组织、不同水温消除速率不同:水温为18℃,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022.1e~(–0.034t)、C=2601.3e~(–0.046t)、C=2903.6e~(–0.072t)和C=1186.5e~(–0.036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1.79d、45.29d、16.15d和35.54d;水温为28℃,皮肤、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8805.5e~(–0.04t)、C=3154e~(–0.08t)、C=4145.1e~(–0.1t)和C=1302.1e~(–0.068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33d、6.26d、12.44d和10.34d。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可代谢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的代谢速度较慢,代谢物环丙沙星在斑点叉尾体内的消除速度比恩诺沙星快;在18℃水温下,斑点叉尾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50d以上;在28℃水温下,斑点叉尾肉中的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完全消除需要120d。在实验条件下,建议水温为18℃和28℃时,休药期分别为3240℃·日和4200℃·日。  相似文献   

4.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研究14 C 菲在“植物 火山石 营养液 空气”封闭系统中的迁移转化 .结果表明 ,菲在该系统中降解较快 ,实验进行到 2 3d时 ,营养液中的放射性含量仅为施入时的 2 5 % .实验结束 (46d)时 ,14 C放射性在该系统各部分间的分布顺序为根 (38.5 5 % ) >挥发性有机代谢产物 (VOCs ,17.6 8% ) >火山石(14 .35 % ) >CO2 (11.42 % ) >茎 (2 % ) ;植物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以结合态 (根 4.6 8% ;茎叶 0 .6 8% )与植物组织结合和以极性代谢产物 (根 2 3 .14 % ;茎 0 .78% )形式存在 .  相似文献   

5.
关于钙在贝体内的代谢过程,过去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外套膜的钙代谢,对其中钙的分布、储存、运输、分泌及酶组化等方面都已有报道1-3;而钙在淡水贝体内其他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代谢规律,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由于放射性同位素45Ca在机体内具有与Ca相同的生理活性,而其放射性又易于检测,本文通过在圆背角无齿蚌内脏团注射45Ca,在 10min至 30d内,45Ca在蚌血液、肝脏、鳃等12种组织器官中的代谢过程,旨在阐明各组织器官在贝类钙代谢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贝壳和珍珠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学的方法研究了50μg/L 17β-雌二醇(E2)持续50d暴露对剑尾鱼精巢、肝脏和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剑尾鱼受E2暴露后,精巢内的精小囊数量减少,精原细胞发育停滞,精子数量稀少甚至没有;肝细胞胞质内出现脂肪空泡和脂肪沉积等脂肪肝症状;鳃丝和鳃小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增生、融合现象.结果表明,E2具强雌激素效应.对剑尾鱼精巢、肝脏和鳃组织的损伤具有时间效应,随着暴露时间延长其损伤更严重,但都在其耐受范围之内,未造成鱼体的死亡.精巢组织结构损伤可作为检测水环境雌激素污染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7.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14C-菲在“植物-火山石-营养液-空气”封闭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菲在该系统中降解较快,实验进行到23d时,营养液中的放射性含量仅为施入时的25%,实验结束(46d)时,^14C放射性在该系统各部分间的分布顺序为根(38.55%)>挥发性有机代谢产物(VOCs,17.68%)>火山石(14.35%)>CO2(11.42%0>茎(2%);植物体内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以结合态(根4.68%,茎叶0.68%)与植物组织结合和以极性代谢产物(根23.14%;茎0.78%)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8.
白皮杉醇苷(PG)是藏边大黄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前期研究发现其极易发生代谢。本文主要研究PG在大鼠体内外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特征。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20 mg/kg),采集给药后胆汁样品,采用LC-MS对主要代谢产物进行结构推测。在此基础上,研究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并测定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给予PG,可在胆汁中快速检测到多种PG及其衍生物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PG代谢生成两个与体内一致的单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物,其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清除率CLint(Vmax/Km)分别为10.11 nmol/(min·mg)、0.36 mmol/L和0.028 m L/(min·mg)。PG经静脉途径进入大鼠体内可经肝脏被快速地广泛代谢,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是其体内消除的主要途径之一。大鼠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PG有较强的亲和力,可催化PG发生快速的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  相似文献   

9.
余茂耘  韦传宝 《生物学杂志》2007,24(2):32-33,53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对大鼠一侧颈静脉给药,不同时间从另一测颈静脉取血。5h后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尿液、胆汁和粪便,对各样本的放射性进行测定并拟合时间-放射性关系曲线。代谢动力学拟合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1/2为55.9min,K值为0.0124min-1。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但有血脑屏障存在,肝、肾和尿液中的放射性比其它组织要高很多,主要通过肝脏降解,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的代谢动力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对大鼠一侧颈静脉给药,不同时间从另一测颈静脉取血。5h后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尿液、胆汁和粪便,对各样本的放射性进行测定并拟合时间-放射性关系曲线。代谢动力学拟合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生物半衰期T1/2为55.9min,K值为0.0124min-1。125I标记的精氨酸酯酶在体内各组织广泛分布,但有血脑屏障存在,肝、肾和尿液中的放射性比其它组织要高很多,主要通过肝脏降解,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For a plant selection model with frequency-independent viabilities, fertilities and selfing rates, it is shown that apart from global fixation, for certain parameter combinations a protected polymorphism and facultative fixation (either allele may become fixed according to initial frequencies) may both occur. Facultative fixation requires different selling rates for the dominant and recessive type. Protection of the polymorphism require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male and female function. In this connection the problem of purely genetically caused population extinction is discussed.
For general frequency dependence and regular segregation, the chances for establishment of a completely recessive gene are compared to those of a completely dominant gene. It is proven that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recessive gene, despite a fitness advantage, may be considerably endangered by drift effects if random mating prevails. The recessive gene may reach the same effectivity in establishment as a dominant gene, only if the recessive homozygote mates exclusively with its own type during the period of establishment.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杆状病毒是一类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大小为80~180kb.  相似文献   

18.
Zhang  Qingmeng  Ahmed  Niaz  Gao  George F.  Zhang  Fengmin 《中国病毒学》2020,35(6):868-874
In this article, we systematically review Dr. Wu Lien-Teh's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lague epidemic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iest public health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n China in order to commemorate the 140th anniversary of Dr. Wu Lien-Teh's birth. We hope that this article will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worldwide pandemic of COVID-19, facilitating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health systems in China and around the glob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