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薄荷伪造桥虫核型多角体病毒(Argroyamma agnata NPV)(以下简称Aa NPV)在室内感染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幼虫,从死虫体内分离到一种NPV。经电镜观察,多角体蛋白分析、病毒核酸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等研究,证明此多角体直径为1.5—2.6/μm,病毒粒子为杆状,其大小为100—150×420nm,病毒粒子为多粒包埋型。提纯的多角体蛋白只有一种多肽,分子量为33,500d,提纯的病毒粒子的结构多肽至少有15种,其分子量范围为15,600  相似文献   

2.
1978年9月武汉病毒研究所保藏室主任孙富林副研究员和该室的几位同志,在武汉市郊区从菜白蝶自然流行病死亡的幼虫中分离出常见的颗粒体病毒,同时在样品中发现一种不易确定的细小粒子,并对该粒子进行了分离和鉴定。通过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核酸性质研究以及回接试验等多方面的探讨,表明病毒直径约25毫微米,衣壳由32壳粒组成,病毒粒子外周有12个壳粒围绕,壳粒中空。提纯病毒经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红色荧光。甲醛反应,OD值增加说明该病毒核酸为单链。DNA病毒粒子沉降系数为132s,回接死亡率为99%,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病毒。该病毒能在地鼠肾原代细胞培养成功。说明该病毒能在脊椎动物细胞上培养。1990年5月22日由  相似文献   

3.
灰茶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精细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北省茶园害虫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幼虫体内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属杆状病毒科单粒包埋型。多角体呈不规则的多面体,平均大小为1.76μm。病毒粒子平均大小为287×65nm,粒子两端有环状的帽状结构。测量EgNPV-DNA的分子量约为34×106道尔顿。生物毒力测定其LD56为8.6×105PIB/ml。  相似文献   

4.
用超薄切片、冷冻蚀刻和放射自显影等几种电镜技术研究了一种繁殖比较缓慢的痘病毒——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的形态结构及发生过程。冷冻蚀刻技术显示了发育早期的病毒粒子中已开始有核心和侧体的分化,在病毒的成熟与释放过程中,其形状大小及囊膜膜内微粒数量与分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电镜放射臼显影术显示了毒浆结构与病毒发育的关系。在感染晚期病毒诱导的一种包涵体样结构中不含DNA。  相似文献   

5.
柏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及应用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柏毛虫(DendrolimussuffuscusLajonquiere)幼虫尸中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平面图像为三、四边形和近圆形,直径1.2-2.5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约75×520nm。室内试验表明此株病毒对三龄寄主幼虫的LC50为5188个多角体/ml。野外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好于化学农药甲基1605和辛硫磷等,并有持久的后效作用。该病毒对经济昆虫家蚕、柞蚕和天敌昆虫七星瓢虫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1402份来自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土样进行裸胞壳属(Emericella)菌的分离.结合菌落形态及扫描电镜下子囊孢子的形态将各菌鉴定到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有8个种,1个变种,分别是无冠裸胞壳(Emericella acristata)、皱折裸胞壳(Emericellacorrugata)、茴香裸胞壳(Ernericella foeniculicola)、宫治裸胞壳(Emericella miyajii)、构巢裸胞壳(Emericella nidulans vat..Nidulans)、构巢裸胞壳宽脊变种(Emericella nidulans vat.Tara)、四脊裸胞壳(Emericella quadrilineata)、褶皱裸胞壳(Emericella rugulosa)及波状裸胞壳(Emericella undulata)。除银川地区以Emericella acristata为优势菌外,各地区以Emericella nidulans最为常见.文中对常见菌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对在我国较少见的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氯化铯密度梯度一步离心,直接从纯化包涵体抽提出均一、完整的AsGV(Agrotissegetum granulosis virus)DNA分子。电镜观察和限制性内切酶二种方法测得AsGV DNA基因组大小为112.Okb。  相似文献   

8.
在前一篇文章里,作者报告了我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Chev)的8个种。本文继续报道7个种,其中广西散斑壳(L. guangxiense Y.R.Lin)是新种,东方散斑壳(L. orientale Minter)为我国新记录种,乔松散斑壳(L. pini-excelsaeAhmad)等5种为国内已知种。另外,编制了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散斑壳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已经证实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Bt)伴孢晶体结合 2 0kbDNA ,但其序列特异性及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研究了选择性溶解Bt 4.0718菌株Cry1类原毒素所形成的菱形伴孢晶体 ,从中抽提出与其结合的 20kbDNA。经NdeⅠ酶切消化后亚克隆构建文库 ,通过PCR-RFLP及测序筛选出含cry1Ac基因的转化子。然后设计引物PCR扩增出cry1Ac基因的ORF并与pET30a连接 ,转化E .coliBL21(DE3) ,高效表达了14.1kD蛋白。表达蛋白占总蛋白量的50%以上 ,且 90 %以上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利用穿梭载体pHT30.4构建表达质粒pHTX42 ,电转化Bt无晶体突变株XBU001,获得重组菌株HTX42 ,经SDS-PAGE分析 ,cry1Ac基因得到强表达 ,蛋白质定量分析显示目的蛋白量占总蛋白量的79.28% ,且其在细胞中累积达细胞干重的6.413% ,比文献报道的25%左右高了 1倍以上。原子力显微镜 (AtomicForceMicroscopy ,AFM)检测显示 ,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中表达的包涵体呈不规则形状且较小,而在无晶体突变株中表达的晶体呈典型菱形晶体,大小约为1.2μm×2.0μm.生测结果显示,包涵体与晶体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均有高效杀虫活性。本研究为构建高效杀虫工程菌及进一步阐明Bt伴孢晶体中20kb DNA分子的来源,结构和功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感染病毒的侧耳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侧耳属的两个种——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和(Pleurotus sp.)中,提取到一种直径为23rim的球形病毒颗粒。在糙皮侧耳子实体细胞的超薄切片中病毒直径为21nm,病毒颗粒团状紧密或松散的聚集或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胞质内,常常被以膜结构。并提供了病毒在菌丝内通过隔膜孔器桶孔(dolipore septum)进行胞间易位的证据. 隔膜器的桶孔径是属于小孔径类型。本文是侧耳属病毒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用全长PCR方法从野生型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S184中克隆了2.3 kb大小的vip3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将vip3AS184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QE30构建了表达质粒pOTP,转化大肠杆菌M15,转化子经1mmol/L IPTG诱导后可表达89 kD大小的Vip3A-S184蛋白,并得到Western blot证实。蛋白可溶性试验表明,目的蛋白中约有19%是可溶的,用透射电镜观察到大多数蛋白是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因此,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对家兔进行免疫制备多克隆抗体,用于苏云金杆菌Vip3A蛋白表达的检测。利用IPTG进行诱导培养的菌液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等3种害虫的初孵幼虫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Vip3AS184蛋白对夜蛾科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2.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斑上分离出真菌,在室内和自然情况下作接种试验,终于接种成功,产生与自然瘸斑相同的典型症状。此真菌经鉴定有性阶段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子座直径为2--7毫米;子囊腔大小为116.4—175.0×107.0—165.0微米;子囊大小为49.0—68.0x11.0一21.3微米;子囊孢子单孢,无色,倒卵形,大小为15.0—19.4×7.0一11.0微米。无性阶段为Dothiorella gregaria,其分生孢子器暗色,球形,大小为97—233.0×97—184.3微米;分生孢子单孢,无色、梭形,大小为19.4—29.1x5.0—7.0微米。用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赶上分离出的多种细菌,经多次在杨树上接种,均未成功。细菌经初步鉴定为欧氏杆菌(Erwinia)、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属,经烟草叶片过敏反应测定,不产生桔斑,也不诱发烟草的坏死,因此认为此二种细菌为杨树水泡型病斑上的腐生菌。  相似文献   

13.
几种固氮菌nifA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参照已知数种固氮菌nifA基因的DNA序列,选择其中间区域的两个保守性较强的序列合成引物,利用肺炎克匠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f)、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 brasilense)、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和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扩增出约450bp大小的片段,经证实为各种固氮菌的nifA基因部分片段。 核酸印迹分子杂交结果显示出nifA基因在不同固氮菌中的同源性不强。  相似文献   

14.
我国13种天南星科作物上的芋花叶病毒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直接负染和免疫电镜方法从我国浙江省(杭州、奉化、温州等地)、上海、北京、福建、湖南等地的13种天南星科大田作物:芋(Colocasia esadenta)、魔芋(Amorphophallus sinesis)、药用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掌叶半夏(P. cordata)、盾叶半夏(P. pedatisecta)以及观赏植物:马蹄莲(Zantedeschia aethiopica)、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象耳芋(Colocasia gigantea)、台果芋(Syngonium podophygum)、黄金葛(Scindapsus aureus)、广东万年青(Aglaonema modestum)、花叶芋(Caladium bicolar)、剑叶喜林芋(Philodendium oxycadium)上均检测到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virus, DMV)。在免疫吸附-免疫修饰电镜水平上,该病毒与DMV抗血清和PVY抗血清均有强阳性反应。在人工接种条件下,DMV各分离物均不侵染烟草等非天南星科供试植物,但接种天南星科指示植物Philodendr…  相似文献   

15.
为构建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SpltMNPV)的重组病毒,以该病毒日本C3株基因组DNA为PCR扩增模板,根据GenBank SpltMNPV中国G2株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多角体蛋白基因的5′端侧翼序列(含启动子)和3′端侧翼序列(含终止子),将这两个片段依次克隆于pUC18质粒载体后,再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亚克隆到上述载体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获得转移载体pSplt-gfp。将pSplt-gfp与野生型SpltMNPV 基因组DNA共转染Spli细胞,通过同源重组和有限稀释法筛选,获得了以gfp基因替代多角体蛋白基因的重组病毒SpltMNPV-gfp。SpltMNPV-gfp感染Spli细胞和斜纹夜蛾幼虫,分别在感染24h和48h后可发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该重组病毒的获得,为建立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水稻矮缩病毒内壳层颗粒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是双壳层的二十面体球形病毒.用含水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和计算机三维重构方法测定去除了外壳层和内部RNA的RDV内壳层颗粒的3.3nm分辨率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内壳层表面较为平滑,结构薄而致密,是RDV的骨架结构.作为内壳层主要结构蛋白的120个P3蛋白质亚基组成60个二聚体,按T = 1的二十面体对称性构成内壳层.内壳层P3亚基的排列与T=13l的外壳层P8三聚体的排列对照比较表明,P8三聚体与P3亚基是通过非等同并具特征性的方式交错结合的.  相似文献   

17.
青霉菌属束状青霉亚组(Subsection Fasrirulata)的展青霉(P. patulum)和绒状青霉亚组(Subsection Velutina)的产黄青霉(P. chrysogenum),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获得成功。融合频率为0.06—0.14%,异核体能发育成为杂种的有3—10%。杂种菌落为深浅不同的暗红色、灰绿色。杂种生长旺盛,产生深红至褐色色素及少量孢于。根据原养型菌落形态、孢子大小及分离子表型,认为杂种是种间非整倍体或二倍体。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1月在四川雅安的一种豆科植物——波叶山蚂蝗(Desmodtum stnuatum Bl.)上采集到白粉菌科球针壳属(Phyflacttmia)的一个新种,定名为山蚂蝗球针壳(Ph.desmodii Tao,Qin et Shen sp nov.)。  相似文献   

19.
酵米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arinofermentans)系从食物中毒的变质酵米面中分离到的病原菌,它与揶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为同种不同生物型,与洋葱假单胞菌(P.cepaia)有许多共同点。电镜观察表明,此3株假单胞菌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以下共同特点:菌体呈短杆状,0.6-0.8×1.5—2.0μm。细胞壁由肽聚糖层和外膜(outer membrane)构成。有时可见丝状体(filaments) 甚至畸形细胞。无荚膜,无菌毛(pili)一端有多根鞭毛。细胞质内有电子透明的聚β-羟基丁酸盐(PHB)颗粒。核区内有电子致密体(e|ectron-densebodies)或层状体(laminar bodies)。细胞表面可见到wei7细胞(mlncells)。均能产生细胞外“丝状物质”,这一特点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国棒丝壳属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丝壳属(Typhulochaeta)白粉菌全世界共报道2种1变种。除1变种产于北美外,其余我国均产。 本文主要报道另1新种:八角枫棒丝壳(Typhulochaeta alangii Yu et Lai,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