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育莹 《生物技术》1991,1(4):33-35
本研究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能持续稳地分泌豚鼠IgG1 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NB_(11)B_6和NB_(11)N_3。两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eAb)经间接血凝检测效价均达到1:12400以上,本McAb经检测属小鼠IgG_1亚类。该杂交瘤细胞株染色体的数目为93.12±12.3和103.25±11.2对,经半年的冻存与复苏分泌McAb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T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建立了能持续稳定地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小鼠T淋巴细胞杂交瘤株,首先用刀豆蛋白A(ConA)活化BALB/C小鼠的脾细胞,然后使其与小鼠胸腺瘤细胞BW5147融合,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从261个杂交克隆中筛选出至少30个分泌IL—2的T细胞杂交瘤株,对选出的一个杂交瘤细胞株FB4作了进一步研究,该杂交瘤株的染色体平均44(42~47)条,经传代培养、冻存和复苏后仍能持续稳定地分泌IL—2,用含2%小牛血清的DMEM完全培养基大量培养FB4杂交瘤细胞,制得含IL—2的培养上清,再经沉淀和凝胶过滤等步骤制得了部分纯化的IL—2,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检出了IL—2成分,其表观分子量(MW)约28KDa。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已成为抗体应用研究的核心。构建重组抗体的前提是从杂交瘤细胞、免疫脾细胞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免疫球蛋白(Ig)的重链和轻链可变区(VL和VH)基因,PCR技术为可变区基因  相似文献   

4.
约翰·霍普金斯(John Hopkins)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技术,这种技术能大大减少培育产生需要的专性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的时间。诺法(Nova)药品公司(莫里斯城)得到了这项技术在全世界的专利权,并计划向单克隆抗体生产者发技术许可证,以及应用这些技术发展诺法药品公司的治疗学和诊断学。据诺法公司说,新技术(已提出申请专利权)大大增加了杂交瘤生产需要的抗体的产量,使之从通常的1~5%提高到100%,因而大大减少了分  相似文献   

5.
应用杂交瘤技术,以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菜粉蝶颗粒体病毒北京分离株(prGV-801)、武汉分离株(prGVw1-78)和济南分离株(prGV-J)等4株病毒为抗原,获得9株杂交瘤细胞(Fr1~9)。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抗体效价最高达8000,腹水效价最高达450000。9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抗体,各呈现株或组特异性,其中pr1~4分别与4个毒株起反应,pr5~8可与2~3个毒株起反应,而Pr9则与所有4个毒株均起反应。据此,认为这4个毒株有抗原性差异。不同毒株间抗原性的差异不仅存在于病毒粒子上,而且也存在于颗粒体蛋白上。讨论了昆虫病毒单克隆抗体在鉴别病毒抗原性差异,生物防治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书主要论述了近年来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和临床实验技术及其将来的应用。为生物学、医学、临床医学、农业、动物学、微生物学、兽医学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所必需的参考书。 内容:1.杂交瘤形成的现代方法学;2.逆转录病毒和杂交瘤形成;3.杂交瘤产生中的细胞融合及筛选机理;4.化学介导的细胞融合;5.电细胞融合;6.促进杂交瘤形成;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McAb)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细菌学研究中。目前,国内外研究制备的抗霍乱孤菌脂多糖(LPC)和抗霍乱弧菌肠毒素(CT)及其亚单位的McAb达100多株,为霍乱弧菌抗原分析、CT及其亚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的鉴别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6株抗人IgE重链McAbs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gE对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性已被公认。临床上应用抗人IgE多克隆抗体对Ⅰ型过敏性疾病总IgE进行检测,以助诊断和研究过敏性疾病的机制。本文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6株抗人IgE重链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并应用McAb对IgE抗原决定簇进行初步分析。一、材料及方法细胞融合的基本材料及方法同常规方法。1.抗原、动物和免疫方法抗原人-IgE(骨髓瘤蛋白,由Ishizaka赠送。经过纯化后应用。基础免疫用0.55mgIgE加福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入BALB/c小鼠(6-8周龄)。16天后腹腔注入0.5mgIgE(生理盐水配制),41  相似文献   

9.
一、已建株的抗乙肝病毒杂交瘤细胞株1975年G.Kohler等用细胞融合方法建立分泌特异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随后该项技术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八十年代初,Wands J R建立了分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_(?)Ag)单克隆抗体(McA的细胞株。  相似文献   

10.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已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继建立产生抗北京鸭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CBH-1后,又建立了一株产生抗北京鸭免疫球蛋白(I_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命名为CBH-2。这种杂交瘤细胞经体外培养,能稳定地分泌抗北京鸭I_g的单克隆抗体。此单克隆抗体在以北京鸭抗体进行放射免疫和酶标等测定时,可用作第二抗体。现将主要结果简报于下。北京鸭I_g抗原的制备及免疫:从北京鸭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用50%和33%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二次。每只Balb/cJ小鼠腹腔免疫剂量为0.3毫克,共免疫三  相似文献   

11.
庆大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试剂盒的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庆大霉素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戊二醛法制备庆大霉素完全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筛选分泌特异性庆大霉素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建立庆大霉素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方法。结果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庆大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了庆大霉素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线性、特异性和精密度;庆大霉素质量浓度在1.5625~50.000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r2=0.9913,50%抑制浓度为(IC50)为7.37 ng/mL,检测限(LOD)为1.54 ng/mL,该试剂盒与链霉素等8种药物无交叉反应。结论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庆大霉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研制的庆大霉素竞争ELISA检测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线性、特异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2.
单链抗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70年代德国学者克勒 (Kohler)和英国学者米尔斯坦 (Milstein)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 ,并制备杂交瘤技术以来 ,不仅促进了整个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 ,而且给抗体研究及应用带来了突破。单克隆抗体在许多疾病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蛋白提纯等方面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特别是众多选择良好的抗各种肿瘤单抗体的制备 ,使导向药物的研究领域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据估计到本世纪末以抗体为基础的诊断和治疗试剂在全世界的销售额可高达60亿美元。然而 ,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其分子本身的结构问题在肿…  相似文献   

13.
该卷介绍杂交瘤技术与单克抗体。全书共收入81篇论文,分四部分:(一)杂交瘤的产生;①免疫接种和细胞融合(211篇);②杂交瘤的生长与克隆(17篇)。(二)单克隆抗体:③单克隆的筛选测走(17篇);④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抗体染色体片段(10  相似文献   

14.
<正> 应美国农业部邀请,由农牧渔业部委派,我们于1983年8月至9月赴美,对美国农业和生物学领域开展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作了专题考察,参观访问了加州、密苏里州、衣阿华州、华盛顿特区和新泽西州等地的17个研究单位、大学或私人公司所属的研究所、杂交瘤中心,下面仅就考察所及,简介概况。动、植物病毒、细菌的快速诊断,以往多采用常规的血清学方法。七十年代发展了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虽然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快速等优点,但在制备  相似文献   

15.
BIA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即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先介绍利用BIAcore分离得到了ECK-酪氨酸激酶受体的蛋白配体.另一应用实例是利用BIAcore直接从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测定单克隆抗体的活性、亲和力和动态常数.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由于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并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基因工程及电子计算机等知识技术的渗透和融合,使科学家能从分子水平对抗体分子(Ab)——即免疫球蛋白(Ig)分子的蛋白结构、空间构型、编码基因及各功能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从而开始了按人们的要求对Ab分子作结构的改造,设计研制具有特定反应性及功能性的Ab—Ig分子的研究领域,形成了规代免疫学与蛋白质工程结合的高技术研究——抗体基因工程。这样把70年代中期以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现代免疫学变革继续深入进行,为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及抗体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所、河南省医科所和天津市卫生防疫站组成的肝炎单克隆抗体研制协作组。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两株分泌抗HBs/a及抗HBs/y亚型决定簇的杂交瘤细胞株SH1D 9(抗HBs/a)及SG3B10(抗HBs/y),经4~6次再克隆并传代3~6个月均能稳定地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人甲种胎儿蛋白(hAFP)是一种重要的分化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是癌肿早期诊断和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本文应用 B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将为 hAFP免疫的 BALB/C 小鼠脾细胞与 SP2/O 骨髓瘤细胞通过化学方式融合,从而筛选出稳定分泌抗 hAFP 单克隆抗体的二株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9.
<正>用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的技术以产生单克隆抗体,已经广泛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这项技术的主要缺点之一就是由于抗原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率很低,因此必须用大量的细胞进行融合,维持和筛选其是否产生抗体。这种令人失望的比率已经限制了杂交瘤技术的应用,并给杂交瘤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困难。作者们这里发表的两种技术,可在细胞融合后大大提高杂交瘤产量。  相似文献   

20.
<正>1975年khler和Milstein用体细胞杂交首先生产了单克隆抗体。从那以后,证明杂交瘤技术对分析生物学和分析医学基础研究以及应用方面的复杂问题迈进了一大步。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个细胞克隆产生,其成分(类,亚类,型和结合P位等)是同源的,只针对复杂抗原的一个抗原决定簇,并有相同的亲和性,抗体滴度也很高。反之,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