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 二: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洪涛  奥.  齐鲁 《植物研究》1994,14(3):237-240
本文发表一个新亚种和一个新等级。新亚种林氏牡丹和紫斑牡丹同属一个种系,花瓣基部均具紫斑,花丝,花盘及柱头均为白色;但林氏牡丹的小叶多为披针形或窄卵形,全缘,而紫斑牡丹的小叶多为卵形或卵圆形,常1-3深裂。  相似文献   

2.
神农架野生紫斑牡丹引种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在湖北西部神农架地区发现的国家三级珍稀保护野生花卉紫斑牡丹(P.suffruticosa var,Papaveracea(Andr)Kerner.),及其自然杂交后代粉红花紫斑牡丹。调查研究表明,紫斑牡丹原产我国西北地区,后逐渐沿秦岭、大巴山系向东延伸,因地区环境不同,生长适应性亦有所不同。文中较详尽地讨论了紫斑牡丹的不同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立地条件等,为进一步开展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光照强度对紫斑牡丹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papaveracea)是集观赏、油用及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经济作物,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相比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为了解紫斑牡丹对光照的需求及适应规律,本研究以3年生紫斑牡丹幼苗为材料,模拟东北地区林下光强,研究了紫斑牡丹在4种光照强度(全光照、透光率55%、25%和15%)处理下的生理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与全光照相比,遮阴条件下紫斑牡丹通过提高叶片色素含量、表观量子效率(AQE)、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及光补偿点(LCP)来提高对光能的吸收利用效率,以适应弱光环境,其中25%透光率处理的紫斑牡丹具有最高的光合性能和净光合速率(Pn),为全光照的1.58倍;在全光照处理下,紫斑牡丹叶片受到强光抑制,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P0.05),光合作用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光合速率较低。遮阴处理时紫斑牡丹通过增大叶片比叶面积(SLA)、降低根冠比(R/S)并促进植株株高生长来获取更多的光照,其中,25%透光率处理的紫斑牡丹株高生长量显著高于全光照和15%透光率处理,分别为二者的4.57和3.87倍。本研究表明,25%透光率是最有利于紫斑牡丹生长的理想光照条件,该结果为紫斑牡丹在东北林下的引种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两种主要油用牡丹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和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i)的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限制因素对于油用牡丹的栽培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选取凤丹和紫斑牡丹的原始集中产区安徽铜陵和甘肃兰州,对其光合特性及其微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其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结果表明:在安徽铜陵凤凰山高温干旱期,叶片温度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主要限制因素,叶片温度达到31℃时,叶片呼吸速率受到抑制;温度达到32℃时,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被逆转,温度达到33℃,出现生理性损伤。在甘肃兰州,空气相对湿度影响是紫斑牡丹光合作用特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决定光饱和点发育、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当遮荫的林缘生境和林窗生境是凤丹和紫斑牡丹生长的最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5.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的主要牡丹品种群之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优良紫斑牡丹品种‘挽春’(Paeonia rockii‘Wan Chun’)的特征、习性和表现,该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紫斑牡丹品种可用于园艺观赏、经济林营造、荒山绿化以及荒漠治理。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按照紫斑牡丹品种的生长适应程度和引种栽培难易程度,将中国有可能引种栽植紫斑牡丹品种的地区划分为4类。介绍了各类地区在引种栽培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紫斑牡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紫斑牡丹胚乳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 (Paeoniarockii)属于毛茛科 (Ranun culaceae)芍药属 (Paeonia) ,分布于四川北部、甘肃南部、陕西秦岭中段以西 ,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 ] 。种子粒大 ,但胚相对较小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 ,胚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胚乳提供。为了解牡丹种子发育时物质代谢的变化 ,我们以剥胚培养所剩余的胚乳为材料 ,对胚乳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紫斑牡丹种子于 1 999年 1 1月采自陕西省佛坪县 ,去皮剥胚后 ,剩余胚乳部分烘干、粉碎 ,用于各个项目的测定。还原糖、淀粉、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参照文献 2方法 ;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参照…  相似文献   

7.
三倍体牡丹的细胞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愁学  张玻方 《遗传》1982,4(5):19-21
牡丹(Paeonia suf fruticosa Andr.)原产我 国,栽培历史悠久,为传统的著名花卉和中药 材。初步估计,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了约300多 个品种。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矮牡丹无性系分株种群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var.spontanea Rehd.)无性系分株种群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7个样地矮牡丹的年龄结构可划分为4类:强增长型、平缓增长型、稳定适应型和波动型,前3类种群的数量动态符合负指数方程y=e^a-bx。表现结构为单株高度不超过120cm,基径不超过2cm。适宜生境为地带性顶极群落辽东栎林。  相似文献   

9.
紫斑牡丹与牡丹种间杂交后代的DNA分子证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据推测紫斑牡丹Paeoniarockii (S .G .HawetL .A .Lauener)T .HongetJ .J.Li是直接或间接参与中国牡丹品种群起源的野生种之一 ,杂交是栽培牡丹品种的重要培育途径。但尚未见到DNA分子方面相关证据的报道。本研究以紫斑牡丹作母本 (♀ ) ,分别以 3个牡丹品种‘海棠争润’ (P suffruticosa‘HaiTangZhengRong’)、‘胭脂红’(P suffruticosa‘YanZhiHong’)和‘盛丹炉’ (P suffruticosa‘ShengDanLu’)作父本(♂ ) ,进行人工杂交 ,获得了杂交后代。利用DNAISSR (Inter simplesequence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间隔区 )标记技术构建的亲子代DNA指纹图谱显示 ,在杂交后代中检测到了分别来自双亲的特征带 ,因而在DNA水平上证实了花瓣基部带紫斑的栽培牡丹品种杂交起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基因序列和形态性状的牡丹组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被认为是中国的国花,具有很高的医学、观赏和经济价值.野生牡丹被认为是栽培牡丹的野生祖先,因此弄清牡丹组的种间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受到信息量的限制,根据单基凼数据或形态数据往往无法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得到明确的结果.本研究用12份样品代表野生牡丹组(Paeonia section Moutan DC.,Paeoniaceae)8个种,利用包括核基因(Adh1A、Adh2和GPAT)和叶绿体基因(trnS-trnG和rps16-trnQ)的DNA序列以及形态性状的多套数据来探讨野牛牡丹的种间关系.合并分析得到具高支持率的牡丹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芍药属牡丹组8个野生种分为两个亚组,即肉质花盘亚组subseet.Delavayanae和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Vaginatae.肉质花盘亚组包括滇牡丹P delavayi和大花黄牡丹P.ludlowii;革质花盘亚组包括其余6个种.革质花盘亚组中,四川牡丹P.decomposita ssp.decomposita和紫斑牡丹P. rockii ssp. rockii关系密切;卵叶牡丹P.qiui和矮牡丹P. jishanenMs关系密切;银屏牡丹P.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与风丹P. ostii关系 密切,并且后两个分支为姊妹群.  相似文献   

11.
紫斑牡丹及其一新亚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本文回顾了有关紫斑牡丹的调查和分类历史。它曾被混同于 P.suffruticosa,P.papaveracea 及P.suffruticosa var.papaveracea。它以叶2至3回羽状复叶,小叶17~33,花瓣白色,基部有大紫斑, 花丝黄色,花盘和柱头淡黄色区别于近缘种。种下分化为两个异域的亚种;秦岭北坡的紫斑牡丹小叶全 部或大部分分裂,是一个新亚种,P.rockii subsp.taibaishanica,而P.rockii subsp.linyanshanii T.Hong et G.L.ostii则是P.rockii subsp.rockii的多余名。  相似文献   

12.
稷山矮牡丹腋芽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稷山矮牡丹(Paeonia suffruacosa Andr.var.spontanea Rehd.). 2材料类别腋芽. 3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1)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培养基:MS 6.BA 2.0 mg·L-1(单位下同) NAA 0.1-0.2;(2)壮苗培养基:MS;(3)生根培养基:MS IAA 0.2-0.3.上述培养基蔗糖用量30 g·L-1、5.0 g·L-1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40~60 μmol·m-2·s-1,光照时间15 h·d-1.  相似文献   

13.
紫斑牡丹的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斑牡丹是珍稀野生花卉,花白色,基部有红紫色大斑,根皮入药,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该种在甘肃分布区已濒临灭绝,为了丰富园林绿化、美化品种,发展中药材经济,笔者对紫斑牡丹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为大面积栽培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野生牡丹的生存状况和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芍药属(Paeonia L.)的木本植物属于牡丹组(Paeonia sect.Moutan DC.),共有9个野生物种和1个包含上千品种的栽培种。所有野生牡丹都为中国特有,是非同寻常的资源植物。1992年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了388个保护类群,野生牡丹就占了4个。本文回顾了野生牡丹保护的历史、调查和研究的经过、研究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介绍了野生牡丹的生物学背景、分布和生境,并就其濒危等级和保护措施提出了建议。根据我们的调查和零星的资料,凤丹(P.ostii)和中原牡丹(P.cathayana)都只剩单株,亟待挽救;紫斑牡丹(P.rockii)、卵叶牡丹(P.qiu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和圆裂牡丹(P.rotundiloba)处于濒危状态;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和矮牡丹(P.jishanensis)应属于易危等级,只有滇牡丹(P.delavayi)尚不在濒危之列。总结以往保护的进程,我们强调,如果没有科学的物种划分,保护单元不明确,生态和生物学信息不够充实,就难以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和可行的保护措施。因此,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开展深入的野生牡丹现状的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并实行有力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牡丹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出现核液泡,其具有消化和转移细胞核中降解产物的功能。细胞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前期Ⅰ,核糖体数量减少,质体、线粒体结构简化;末期Ⅰ和前期Ⅱ,出现细胞器带,四分体时期,细胞器分散开,结构较清晰,核糖体密度最大。小孢子时期,各结构简化,数量减少,至成熟二胞花粉时,细胞器丰富,结构恢复清晰。牡丹生殖细胞初期具壁,游离在营养细胞质内后壁消失,始终不含质体。花粉成熟时,生殖细胞和营养构成“雄性生殖单位“(MGU)。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牡丹的细胞遗传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为传统的著名花卉和中药材。初步估计,目前我国已培育出了约300多个品种。 有关牡丹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主要有Dark。Sax,Stebbins等人的工作。但至今,在已研究过的芍药属的各个种中,除Haga在P.japonica的野生种群中发现了一株三倍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种源的10份紫斑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赤霉素浓度及沙藏温度对不同种源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影响,分析了不同主根长度、低温时间及赤霉素浓度对各种源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于紫斑牡丹种子生根的温度为15~20℃,原生种源种子生根对25℃的适应性随纬度增大而减弱;原生种源种子生根的最佳赤霉素处理浓度较高(400~450mg/L),次生种源种子生根的最佳赤霉素处理浓度较低(300~350mg/L)。(2)根长、赤霉素浓度、低温时间交互效应对各种源紫斑牡丹种子始萌期、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极显著或显著性影响;根长大于4cm时,赤霉素和低温处理能更有效地促进已生根种子发芽。(3)种子发芽最佳处理组合因种源而异,湖北种源、河南种源和甘肃种源最佳处理组合分别是低温20d结合300mg/L赤霉素、低温20d结合200mg/L赤霉素和低温40d结合300mg/L赤霉素。  相似文献   

18.
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报道了国产芍药属(Paeonia L.)植物草芍药、野牡丹和黄牡丹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均为2n=10=6m 2sm 2st,它们分别具2、3和4对次缢痕,所具次缢痕的数目和位置可以作三种核型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同花色紫斑牡丹的CDDP体系优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李婉茹  唐红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10):1823-1831
利用CDDP( Conserved DNA deriv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方法,对47个不同花色紫斑牡丹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紫斑牡丹CDDP PCR反应的引物浓度、DNA模板浓度两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紫斑牡丹CDDP PCR反应体系为:总反应体系20 μL,其中包括2×Es Taq MasterMix酶(含染料)10 μL,10 pmol/μL引物1.5 μL,15 ng/μL DNA模板4 μL,ddH2O 4.5 μL。(2)21条引物中,有19条产生了清晰的条带。19条引物共扩增出11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97条,占总条带数的 86.61%,多态性比例高。(3)UPGMA聚类显示,47个紫斑牡丹品种的聚类大体按照花色聚类,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值在0.72~0.95,说明品种间相似度高,差异程度小。研究表明,CDDP分子标记方法适用于紫斑牡丹遗传关系分析,且特异条带的产生为深入研究紫斑牡丹品种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红斑牡丹Paeonia ridleyi Z.L.Daiet T.Hong sp.nov.;保康牡丹Paeonia baokangensis Z.L.Dai et T.Hong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