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戎疆 《昆虫知识》2011,(4):1010-1010
<正>庆网蛱蝶Melitaea cinxia L.,英文俗名:the Glanville Fritillary butterfly,为古北界广布种,从西欧到南西伯利亚草原均有分布,在北非摩洛哥也有分布。庆网蛱蝶在中国仅分布在新疆天山和阿尔泰山的少数几个地区。在天山,庆网蛱蝶成虫的飞行期是从每年5月底到7月初,雌蝶通常交配一次,雄蝶可多次交配。交配后,雌蝶在宿主植物穗花婆婆纳(Veronica spicata)的叶片背面产下卵块,卵块大小从几十粒到两  相似文献   

2.
挥发物在蝴蝶种内识别、交配繁衍等过程中作用关键。本文旨在研究美凤蝶Papilio memnon成虫虫体挥发物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探索蝴蝶虫体挥发物作为嗅觉信号的组成成分在求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应用固相微萃取方法分别收集美凤蝶雌雄成虫的虫体挥发物,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挥发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羽化后的雌雄蝶可检测到烷烃类、烯烃类、炔烃类、芳香类、醇类、醛类、酯类、酸类等12类挥发物,其中芳香类、酯类、酸类在羽化后均有出现。交配前,雌雄蝶挥发物分别有14种和16种,其中14种为共有,而以反-2-辛烯醛(雌:59.88%,雄:77.99%)和2-甲基烯丙醇(雌:14.47%,雄:8.42%)相对含量较高。交配时,雌雄蝶挥发物分别增加到24种和21种,其中20种为共有,优势挥发物除反-2-辛烯醛(雌:53.75%,雄:39.62%)和2-甲基烯丙醇(雌:9.36%,雄:11.04%)外,还包括1-二十醇(雌:10.46%,雄:21.13%)。另外,雌蝶交配时有4种特有挥发物(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而雄蝶仅1种(β-石竹烯)。然而,一旦交配后,以上优势挥发物与交配时雌雄蝶特有挥发物均未检测到。推测2-甲基烯丙醇、反-2-辛烯醛和1-二十醇可能在美凤蝶种内识别过程中发挥作用,而1-茚酮、异辛酸、1-苯基-1-丙炔、紫苏醛和β-石竹烯则可能在求偶交配期间具有增强雌雄个体识别或相互吸引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命世界》2009,(7):79-79
雌螳螂铩夫食之”的恶名和雄螳螂“舍身殉情”的美名早就尽人皆知了。有科学家称,雌螳螂产卵需要大量的能量,雄螳螂的肉正是极好的能量来源。实验已经证实,断头的雄螳螂也能完成交配。因为控制交配的神经不在头部,而在腹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蝴蝶虫体的气味是识别同类和异性的重要信息来源.本研究通过分析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雌雄蝶羽化后挥发物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未交配雌雄蝶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为下一步探讨柑橘凤蝶求偶时嗅觉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柑橘凤蝶挥发物,并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SPME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采用触角电位仪(EAG)测定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对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雌雄蝶羽化后共检测到14类挥发物,主要包括醇类和酯类,其中酯类、萜类在羽化后均有出现.交配时雌雄蝶均共有且含量较高的挥发物有2种(2-乙基己醇、2-乙基己基乙酸酯),交配时雄蝶特有挥发物仅1种(α-法呢烯),未检测到雌蝶特有的挥发物.柑橘凤蝶雌雄蝶从交配前到交配后,其体内的2-乙基己醇、2-乙基己基乙酸酯和α-法呢烯的含量都变化明显.在交配前及交配时2-乙基己醇和α-法呢烯含量增加,而2-乙基己基乙酸酯的含量减少,表明在交配时,可能有大量的2-乙基己醇、2-乙基己基乙酸酯和c-法呢烯释放到体外.并且未交配雌雄蝶对2-乙基己醇、2-乙基己基乙酸酯和c-法呢烯EAG反应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根据雌雄蝶羽化后挥发物变化规律及触角电位试验初步检验,推测2-乙基己醇、2-乙基己基乙酸酯在柑橘凤蝶同种识别及同性识别中起作用,特有的挥发物α-法呢烯在柑橘凤蝶同种异性的识别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帛斑蝶成虫行为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翻艳  李承哲  陈晓鸣  周成理 《生态学报》2015,35(23):7642-7649
在网室内跟踪观察了大帛斑蝶Idea leuconoe成虫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适于大帛斑蝶羽化的温度为≥23℃,羽化主要集中在8:00—9:00,羽化当天蝴蝶极少飞行。羽化第2天开始飞行和觅食,飞行活动最早于7:30便开始有活动,最晚于18:40停止活动,阴天则会推迟开始活动时间,提前结束活动时间。雌蝶日飞行有一个高峰期,在10:00—12:00时段内最活跃,雄蝶则在10:00—12:00和14:00—16:00有2个活跃高峰期。羽化后至产卵前的8d中,大帛斑蝶雌蝶总的飞行次数、时间分别为146次和186.23 min,平均每天飞行次数为18次,飞行时间为23.28 min,单次平均飞行时间为1.28 min;雄蝶总的飞行次数、时间分别为131次和114.43 min,平均每天飞行次数16次,飞行时间为14.30 min,单次平均飞行时间为0.87 min。飞行次数和飞行时间在雌雄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雌、雄虫每天飞行规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蝴蝶种群的飞行次数与飞行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飞行次数和单次飞行时间也呈显著正相关(P0.01)。羽化后至产卵前大帛斑蝶雌蝶访花53次,占飞行次数的36.30%;访花时间258.87 min,超过飞行时间139.01%;平均每天访花7次,占飞行次数的38.89%;访花时间32.36 min,单次访花时间4.88 min。雄蝶访花40次,占飞行次数的30.53%;访花时间344.41 min,超过飞行时间300.98%;平均每天访花5次,占飞行次数的31.25%;访花时间43.05 min,单次访花时间8.61 min。访花次数和访花时间在雌雄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雄虫的每天访花规律有显著差异(P0.05)。蝴蝶种群的访花次数与访花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交配出现在羽化后的第6天,主要发生在12:00—16:00时段内,大部分蝴蝶交配持续时间很长,雌雄蝶均可多次交配。雌蝶最早于交配完第2天产卵,卵散产于叶背,产卵可持续2—3个月。  相似文献   

6.
水稻二化螟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焦晓国  宣维健  盛承发 《生态学报》2006,26(4):1110-1115
在室内条件下,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的交配行为及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二化螟雌蛾一生只交配一次,平均0.92次;而雄蛾具有多次交配能力,最多达4次,平均2.72次.二化螟雌蛾的日龄影响其交配率、交配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随二化螟雌蛾日龄的增加,其交配率逐渐下降,交配起始时间逐渐提前,而交配持续时间逐渐上升.相反,二化螟雄蛾日龄对其交配率、交配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没有明显影响.交配日龄对二化螟雌蛾的生殖力也存在显著影响,随着二化螟雌蛾交配日龄的增加,雌蛾产卵量下降,卵孵化率降低,产卵期缩短,它们都与雌蛾交配日龄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雌蛾产卵前期和雌蛾寿命随雌蛾交配日龄的增加而延长,与雌蛾交配日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二化螟雄蛾交配日龄对雌蛾的生殖力没有明显影响,二化螟雄蛾一生都具有较强的交配繁殖能力.同时,不同交配史的雄蛾与雌蛾交配,对雌蛾的生殖力也没有显著影响.表明二化螟的交配活动是由雌蛾主导控制的.最后,对这些结果在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在应用性信息素控制二化螟的实践中,可以在两方面取得实效,一是性信息素可以阻碍雌雄之间正常交配,降低交配率;二是可以推迟二化螟雌虫的交配,使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郭郛 《昆虫学报》1965,(3):211-224
本文报导了东亚飞蝗生殖活动和内分泌器官之一——咽侧体的关系。从解剖组织学上观察到咽侧体体积增长,并表现出一定的细胞学变化;在雌蝗成虫中,咽侧体特别表现有周期性分泌活动。雌雄飞蝗羽化后1—2日内将咽侧体摘去,对雌雄成虫初期交配活动影响不大:但去咽侧体雄蝗到了后期交配次数较少,而去咽侧体雌蝗卵巢始终不能发育。如果将咽侧体植入正常交配雌蝗或人为孤雌生殖雌蝗体内,则缩短产卵前期并增加产卵量。摘去咽侧体的雌蝗又植入咽侧体,或割断咽侧体的神经连系,对雌蝗卵巢发育并无影响,并照常产下卵块。由此证明咽侧体是控制飞蝗卵巢发育的内分泌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朱砂叶螨的交配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千红 《昆虫知识》1990,27(6):344-346
先羽化的雄螨有主动帮助雌螨蜕皮的行为,待雌螨蜕出蛹蜕即与其交配。交配时雄体在下方,锥形腹端翻转向上与雌体交接。初羽化雌螨交配时间多在2分钟以上,而羽化日久的雌螨,交配时间明显缩短。雌雄螨一生均多次交配。交配能刺激雌螨产卵,并使雌性比增加。  相似文献   

9.
胡阳  杨洪  李志宇  傅强 《昆虫知识》2010,47(1):16-23
简要回顾昆虫交配系统的研究历史,并简述Bateman的性选择原理,讨论雌雄昆虫在交配过程中的角色和性选择压力的相对关系。一般而言,由于雌雄两性在交配过程中的角色和对后代投入的不同,往往是雄虫试图与尽可能多的雌虫交配,即雄虫使自己被尽可能多的雌虫接受,雌虫选择最好的雄虫进行交配,即雌虫选择交配对象。雄虫因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交配策略,以获取与更多雌虫的交配机会;而雌虫也通过交配选择权,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雄虫进行交配,雌虫在交配过程中除了可以获得基因利益,还可以获取物质利益。文章分别就昆虫的交配策略和利益展开叙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蝴蝶羽化后,就称之为成虫了。成虫的生存目的不是像大家想的一样,到处去给花朵授粉,使果树硕果累累。蝴蝶采花蜜是在寻找雌蝶的路程中,为了补充体力而去的,蝴蝶成虫生存的唯一任务就是繁衍后代。雄蝶总是比雌蝶早羽化1~5天,雄蝶羽化后就到处寻找雌蝶。这样寻找往往是很高效的,常常是雌蝶刚刚羽化,翅膀还没有干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解剖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研究了单次和多次交配对云斑天牛雌虫精子数鼍的消耗、产卵量、产卵历期和寿命的影响,并对云斑天牛雌虫生殖系统、精子形态及精子在雌虫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一受精腔内的精子数量长期保持在80万个左右,而单次交配的云斑天牛雌虫交配一受精腔内...  相似文献   

12.
细纹豆芫菁交配与繁殖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采自野外的细纹豆芫菁EpicautamannerhimiMkl的雌雄成虫各50头在室内进行人工随机配对,共发生75次交配,平均交配1.5次。雄虫1生可交配0~4次,雌虫0~2次。交配持续时间为(188±55)min,交配持续时间与交配次数之间、交配持续时间与繁殖力之间均无相关性。交配次数与两性的繁殖力呈负相关。交配后有36头雌虫43次产卵,其中有35次产卵发生在本次交配后,有8次产卵发生在连续2次交配后。作者认为雌虫在性感受性上的差异,与不育雄虫参与雌虫的前次交配有关。雄虫能否产生足够数量的交配因子来抑制雌虫的性感受性,是决定雌虫在产卵前交配次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饲喂系统上研究了猫蚤的交配习性及雄蚤对雌蚤化学提取物的反应,结果表明,当5雌1雄在饲养盒内时,该雄虫可与其他雌虫进行多次交配,连续8小时内交配达48次,交配时间平均持续6.6分钟,两次交配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5分钟,当1雌5雄时,交配时间平均持续11.1分钟,交配间隔时间为12.1分钟,连续7小时内,该雌虫与雄虫交配27次,新羽化的雌雄虫吸血前不能交配,当把用雌虫提取物处理过的黑色滤纸片放进只有雄虫的饲养盒时,雄虫接触纸片的次数及雄-雄交配企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白背飞虱生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新  顾忠盈 《昆虫知识》1990,27(5):260-263
本文测定了白背飞虱羽化、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雄成虫较雌成虫羽化早;羽化高峰雄虫在中午前后,雌虫为午夜前后和早晨;交配日节律高峰在下午和后半夜;产卵日节律高峰在中午前后;雌成虫一生只交配1次,雄成虫可交配1~3次;交配前期长翅型显著长于短翅型,交配成功率为41.33%(实验种群);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91.87~92.80秒;未交配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显著长于交配过的雌成虫;交配前期、交配持续时间、产卵前期的遗传力h~2分别为0.1581、0.2661和0.2421。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别在交配期(2006年9月-2006年12月)和产仔期(2007年1月-2007年4月)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1群中5只雄猴和5只雌猴成年个体采用目标动物法、随机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法记录行为参数。研究期间记录交配行为336例:母子交配0例;母系兄妹交配7例(占2.1%),其中强行交配4例;非亲缘关系交配329例(占97.9%),非亲缘关系交配频次显著高于亲缘关系。在交配期,雄猴对亲缘雌猴跟随、性检查频次均低于非亲缘雌猴,接近指数(PMI)在亲缘和非亲缘雌猴间无显著性差异;雌猴对亲缘雄猴交配拒绝率显著高于非亲缘雄猴,接近指数在交配期显著低于非亲缘雄猴,产仔期接近指数在亲缘和非亲缘雄猴间无显著性差异。尽管雄猴在交配选择上趋于避免与亲缘雌猴交配,但某些雄猴仍会主动对有亲缘关系的雌猴邀配或强行交配,雌猴则主动回避。这些结果表明:黄山短尾猴母系亲属间可以通过行为倾向抑制近亲交配发生,且雌猴更主动回避交配,支持了近交回避的双亲投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王香萍  张钟宁 《昆虫知识》2004,41(4):295-298
对鳞翅目昆虫延迟交配对昆虫生殖力、卵孵化率、交配成功率、成虫寿命等进行了总结。雌虫延迟交配降低雌虫的生殖力、卵的孵化率及与雄虫成功交配率,但可以延长雌虫寿命。雄虫延迟交配降低雌虫的生殖力、卵的孵化率、产卵时间,雄虫的精子质量下降但寿命有所增加。已发现延迟交配在迷向法中控制害虫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认识迷向法中不同作用机理以及延迟交配在迷向法防治害虫中的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OMKAR  Geetanjali MISHRA 《昆虫学报》2014,57(10):1180-1187
【目的】尽管一雌多雄在瓢虫科中常见,但各研究中获得的数据不足以解释雌虫多次交配和一雌多雄的一般适应性意义或适合度后果。本研究以温度为胁迫因子,旨在评价一雌多雄的某些益处(如增加的适合度)是否可传递给后代。【方法】本研究检测了黄斑盘瓢虫Coelophora saucia (Mulsant) 3种交配处理中的适合度:一雌一雄(与同一雄虫交配5次,1次/d),先后一雌多雄(与5头不同的雄虫依次交配5次,即每天与新的雄虫交配1次),以及同时一雌多雄(放进5头雄虫,任由雌虫选择雄虫,交配5次,1次/d)。观察了各交配处理不同温度下(25, 27和 30℃)繁殖力、卵的育性、后代发育和存活。【结果】结果表明,经历一雌多雄然后进行交配选择或竞争的雌性的繁殖能力最强,后代能在更广温度范围内最好地适应发育和存活。但先后一雌多雄交配的雌性与一雌一雄交配的雌性的繁殖能力相似。【结论】结果说明,在无交配选择或雄性竞争的条件下,一雌多雄的益处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在依次射精的雄性间存在精子竞争,或由于雌性的隐性选择。据我们所知,本研究中观察发现的无交配选择时不表现一雌多雄的益处的现象,之前在昆虫中未观察到过。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成虫交配与产卵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永慧  郝德君  王焱  戴华国 《昆虫知识》2006,43(1):47-49,F0004
观察了养虫笼中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的交配和产卵行为。描述了雌、雄虫在交配过程中的多种行为,雌、雄虫间的交配时间可持续23~540 min,平均约20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次数可达2~18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100 s。雌虫背负雄虫,边取食边产卵;也可脱离雄虫单独产卵。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咬槽产卵,通常日产卵1~2粒,最多3粒。产卵期的长短和产卵量的多少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的长短。  相似文献   

19.
李定旭  田娟  郭艳兰  张晓宁  杨玉玲 《昆虫学报》2009,52(12):1312-1318
为了探索雌螨延迟交配对整个种群的负面效应, 采用叶碟饲养法,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延迟交配对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雌螨延迟交配主要影响寿命、产卵量, 进而影响种群增长率; 随着雌螨交配时间的延迟, 影响的程度逐渐加剧。交配延迟达到或超过7 d, 雌螨的寿命比对照延长20.17%, 产卵量比对照下降26.74%, 但对后代的孵化率、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对生命表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 雌螨交配延迟达到或超过7 d, 会导致净生殖率显著下降、平均世代周期历期显著延长, 而内禀增长率则在交配延迟3 d时显著降低。未经交配的雌螨只能营孤雌生殖, 寿命延长了31.14%, 产卵量减少了30.08%。营孤雌生殖的雌螨可以通过与其后代回交而实现两性生殖。结果提示延迟交配会导致山楂叶螨的繁殖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世界性害虫,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其成为田间最难防治的害虫的主要原因之一。交配是营两性生殖昆虫繁衍后代必要的一个生理过程,明确小菜蛾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及交配后的生理响应,对于小菜蛾种群监测和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解剖观察小菜蛾成虫生殖腺及精包形成;利用行为学与生物学实验,测定和分析小菜蛾成虫交配与再交配能力、精包形成与消化,以及交配次数对精包形成以及雌虫生殖力的影响。【结果】小菜蛾雄成虫在交配过程中精液以精包的形式传递给雌成虫,在交配囊中精包呈白色、不透明、气球状结构,交配结束后精包可被充分消化和吸收。成虫交配能力观测结果显示,小菜蛾雌雄成虫均具有多次交配行为。首次交配后,雄成虫表现出短暂的再交配延迟,20 min内其交配成功率为54.6%,显著低于首次交配。虽然交配次数不会影响雄成虫的交配时长,但雄成虫交配史对其自身的精包大小以及雌成虫的生殖力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雌成虫表现出明显的再交配抑制性,交配过的雌成虫在12 h内的交配率显著低于未交配雌成虫的,这可能取决于首次交配后精包的消化和吸收速率。雌成虫多次交配后,其产卵量和卵孵化率与单次交配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多次交配会使小菜蛾雄成虫再交配延迟,雌成虫再交配受到抑制;多次交配产生的雄成虫精包显著减小,雌成虫产卵量与卵孵化率并没有从多次交配中获得收益。本研究为解析小菜蛾雌雄成虫生殖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