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沼虾神经纤维髓鞘的超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虾神經索用锇酸固定并制成切片供电子显微鏡观察,我們看到沼虾神經纤維有三种不同的髓鞘結构:第一种是部分含有片层,片层寬度約240A;第二种是全部为片层,片层式样与第一种相同;第三种也是全部为片层,但片层式样与前二者不同,片层寬度达420A。沼虾髓鞘的这几种結构看来可代表髓鞘的不同发达程度。虾髓鞘片层的式样与脊椎动物的片层不同,这暗示这种細胞內結构具有多样性。在沼虾的一些神經纤維中还看到长的皺摺伸入軸浆。  相似文献   

2.
对虾腹神經索的神經纤維軸浆中含一纤維状結构,宛似神經纤維內尚包含一根小纤維。本文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鏡在活的或固定标本中对它的形态进行了观察。主要按其在固定标本中所表現的形态上的特点,这种結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較細,横切面呈环形,有圓形的比較稠密的虽然厚薄不甚均勻的壁,壁內的胞浆与軸浆有一定差异,其中含有絮状物和一些成形体。壁主要是由一束一束整齐的直径約200A的亚显微絲組成。这一类結构,可以看見存在于腹神經索中大多数較粗的神經纤維內,其直径約为其所在纤維的直径的1/10—1/6。第二类較粗,横切面形状不規則,虽然亦有壁和所包围的胞浆,但壁的組織比較疏松,有許多皺折向內伸,缺乏整齐的亚显微細絲束。这一类結构存在于腹神經索的运动纤維內,其中大运动神經纤維所含的結构特別粗,可达纤維直径的3/4左右。  相似文献   

3.
枯草杆菌野生型菌株(細胞內仅有L-丙氨酸脫氫酶ADH,没有L-谷氨酸脫氫酶GDH),經亚硝酸处理后引起突变。变种菌株沒有ADH,但获得GDH。将野生型細菌中的ADH与变种細胞中的GDH分別純化60倍后,比較它們的性貭,发現这两种脫氫酶在DEAE-纤維素柱层析,与热稳定性方面均无区別,ADH与GDH的动力学常数也非常相似。只有在免疫学反应方面,这两者有較明显的不同。由于这两种脫氫酶的性貭非砄嗨?同时野生型菌株(ADH~+)經亚硝酸誘发成GDH~+变种以及GDH~+变种誘发回变为野生型的頻率都相当高。因此我們认为因突变而使細菌細胞內ADH轉换为GDH可能由于一点变异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离体的与带有雌配子体的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胚胎,在人工培养下,其根部的生长可表現出各种形态解剖上的分化。普通带有雌配子体的成熟胚的下胚軸基部,除了生长特別迅速以外,其余都比較正常,內部的分化大致也与一般自然生长下的松属幼苗相似。但是完全离体的胚胎,在人工培养一星期后,即可显出各种变异,其中胚根鞘的結构表現得特別显著。这种在胚根伸展时多形成紅褐色的一团,复盖在最前端;里面逐漸与根冠分离,外部变为相当疏松。不久在初生根伸长时即被穿破或推向一边。而初生根的前端周围則又由皮层細胞逐漸轉变成7—8层細胞寬的疏松結构层;在其外面不断的成条状剝落。离体胚初生根继續向前伸长时,根端內的分区逐漸变为不明显;分生組織減少,原始细胞成单层細胞,位在下胚軸的基部。同时根端的根冠細胞退化,只剩了几层細胞;有的不久完全消失。培养六星期后,有些根端的分生組織,逐渐轉变为薄壁组織;分散的管胞十分靠近根的前端。最后根端的组织分化衰退而趋向死亡。  相似文献   

5.
对虾神經索中凡显微鏡能分辨清楚的纤維都具有明显的髓鞘。据在30微米以上的紆維的測定結果,軸索与纤維直径比約为0.6—0.8。用普通光及偏光显微鏡在固定或活构料均未能在髓鞘中找到类似郎氏节及Schmidt-Lantermann氏切迹的結构。由电子显微鏡观察得知,对虾神經纤維的髓鞘是由排列整齐而致密的、明暗交替的片层构成,片层周期为80A,暗层与明层之比为3:4。此外,在致密片层中尚能见到散在的周期为750A的寬片层区,階层与明层之比为1:5,明层中还有断续的中线。此区的形状、大小及分布情况无一定規律。  相似文献   

6.
二.肝的代谢功能在肝內,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貭的代謝是交錯进行的。这方面的知識,在一般生物化学教科书內均有所闡述。这里仅就肝在代謝作用的調节方面和肝脏机能障碍时对有机体的代謝影响加以介紹。肝和腎对全身的細胞起着重要的調节作用,因为这两种器官可以决定細胞外液成分的恆定。細胞外液为細胞营养所必不可缺少的,肝可以稳定細胞外液內的有机組成成分。通过肝的储存、合成、結合、排泄以及发放有机成分,肝可以稳定細胞外的介貭,而使身体的正常功能得以进行。例如血糖浓度的恆定以及从血循环中移去氨基酸或加入氨基酸等作用,都表現出肝的作用可以使全身細胞的营养得以保証稳定。 內环境恆定的自动調节作用可以由神經的及体液的因素加以維持。这些因素都可以調节肝細胞的代謝活动。一部分的自动調节机制是由于肝能激活或抑制一定的激素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些外界条件对剛果紅与甘油抽提的骨骼肌肌纤維結合的影响。所用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将肌纤維束浸于不同的剛果紅溶液中,观察染色的速率和深度有何差別;(2)将已經染色的肌纤維束浸于其他成分和用来染色的剛果紅溶液相同,但是不含剛果紅的洗脫液中,过一定时間后改变洗脫液的成分,观察由此所引起的洗脫速率的变化。得到的結果主要如下: (一)在一定范圍內增加盐濃度能促进剛果紅和肌纤維的結合,也能减低剛果紅从已經染色的肌纤維洗脫的速率,甚至使已被洗脫的剛果紅又重新和肌纤維結合。 (二)在洗脫液不含盐或含盐較少的情况下,三磷酸腺苷的作用和其它盐类的相仿,可是在洗脫液盐濃度較高的情况下,它却能增加洗脫的速率。 (三)两类实驗結果都表示硷性溶液(pH 9—10)不利于剛果紅和肌纤維結合,而且在硷性剛果紅溶液中染色的肌纤維或已經染色的肌纤維用硷性溶液处理后都基本上不出現二向色性。 (四)甲醇和乙醇能可逆地阻止剛果紅和肌纤維結合。 (五)脲能增加剛果紅从已經染色的肌纤維中洗脫的速率。文中还討論了剛果紅分子和收縮蛋白分子結合方式的問題,认为盐鍵和氫鍵大概都在起作用,而且在肌纤維中排列有規則的一部分剛果紅分子可能是通过氫鍵和收縮蛋白分子結合的。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細胞具細胞壁是植物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在高等植物里,只有与有性生殖有关的极少数細胞是裸体的——卽是无壁的。典型的例子是精子和卵。当它們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合子时,細胞壁便出現。在人类社会經济中,植物的細胞壁占重要地位。被人們利用的木材和植物纤維都是細胞壁的部分。我們只要想一想我們的衣着、建筑、車船、用具、紙张等等的原料,植物細胞壁在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就很明显了。細胞壁的厚度、化学成分和植物組織的功能及組织的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不过在研究植物的组织时也应防止片面的强調細胞壁而忽視包含在細胞壁里的原生貭。細胞壁的研究,尤其是它的亚显微結构的研究,从本世紀三十年代以来十分活跃,知識日益丰富。主要的  相似文献   

9.
细胞学是生物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存在的基本形式——細胞的結构与机能。科学上深入研究細胞学中的基本問題——揭露在动物和植物有机体內发生的各种正常和病理过程的基本机制,和查明細胞与有机体世代间继承性的机制——无論对順利发展生物科学其他学科以及解决医学与农业一系列最重要問题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細胞  相似文献   

10.
問題解答     
問:达尔文主义基礎下册李森科論春化法後的結論中,指出個体发育与系統發育的統一;米丘林指出嫁接用的枝与芽必须採用树上部的枝芽,為什麼只有树上部的技芽才適合,在什么地方? 答:細胞內部的质变,引起對發育条件要求的更换,這种质变,也即阶段的改變,只是發生在嫩枝生長點的分生細胞中。這些細胞傳给所有起源於他們的子細胞。植物茎的下部在時間上是最初出現的,但就階段性來說,它是最幼龄的分生组织發育出來的,並且因為阶段的改變只能发生在未分化的分生細胞中,所以莖的整個下部,始終保持在產生它的分生細胞原來所具备的幼龄阶段狀態,而嫩枝上出現较晚的並形成其顶部的组织,就阶段性來說,起源於较老的分生组织,因而它  相似文献   

11.
大腦皮層的結構及高級神經活動 在本屆國際生理學大會上,蘇聯因病未能出席,但他有一篇書面報導,證明大腦皮層的結構與機能的相互關係。通過複杂的暫時聯繫的機制,即各種條件反射的形成,機體得以適應變化萬千的環境。在大腦皮層內,有三種細胞參加皮層活動的過程,即錐體細胞、星形細胞與梭形細胞。錐體舆梭形細胞的軸突,通常離開皮層,向外傳導衝動。在種族與個體發育中研究皮層的神經细胞舆神經細胞間的聯繫,發見星形細胞有三個特點:(1)星形細胞系統  相似文献   

12.
除肝臟外,胰腺是連接於消化道的最大腺體。它分頭、體和尾三部,在構造上包括兩種不同成分:一種是營外分泌功能的腺泡組織,其分泌液——胰液循胰導管流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食物,是一種極重要的消化液;另一種是內分泌組織,散處於腺內,介於腺泡組織間,聚成小的細胞羣,並無導管通於外,稱為蘭氏小島或胰島,其分泌液直接釋放入血液中。這兩種組織(腺泡組織和胰島組織)是極容易被區別開的。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研究直接刺激内脏大神經外周端对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影响。結果如下: (一)在正常的不切除腎上腺的兎体上,刺激內脏大神經外周端对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有不同的影响:有的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有的降低;有的則基本不变。 (二)切除左侧腎上腺,刺激左侧內脏大神經外周端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表現明显降低。若預先注射氯化钴以破坏胰島α細胞后,再做此項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降低反应卽消失。在急性实驗狗身上,阻断左侧腎上腺靜脉血回流,刺激左侧內脏大神經外周端,亦可同样引起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降低,以及血糖濃度显著升高。切除胰尾部和胰体部以消除大部分胰島α細胞的作用后,再刺激內脏大神經外周端,上述反应卽消失。 (三)血液鉴定实驗指出,对切除腎上腺兎刺激內脏大神經后,門靜脉血血浆中有升高血糖物质存在,后者具有使血糖濃度升高和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的作用。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内脏大神經除支配腎上腺體质影响血糖和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外,还极可能支配胰島α細胞,釋放类胰高血糖素物质,使血糖濃度升高及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細胞內含物包括种种液态及固态的复杂化合物,它們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謝的产物,主要形成或堆积于植物液胞系中,而聚集在成年液胞中的物質,往往大部分成为溶解狀态或是有一定形态的不溶物。植物細胞內所含有的物質是錯綜复杂的,包括有数十种无机或有机的化合物,如:淀扮、糖类、蛋白質、脂肪及脂肪油、蠟类、揮发油、色素、粘液、鈣鹽、矽质、鞣質、树脂、乳液、果膠、有机酸、菊煻、甙类、生物硷类、維生素、激素、甾类化合物、酶、以及抗生素(植物杀菌素)等。对于细胞內含物的初步显微化學鑑定,在实用上是很重要的;如在釀酒工業中需寻找含有淀粉及糖的  相似文献   

15.
朱洗老师早年在法国蒙不里大学(Mootpellier)巴德荣老教授(E. Bataillon)实驗室工作期間,从事两栖类、家蚕和海胆等卵球成熟、受精、杂交及其人工单性生殖等細胞学研究。1933年归国后,他以毕生精力,用蛙类、蚕和魚类作为材料继续工作,探讨細胞分裂过程里中心星光、染色体、细胞核和細胞貭在空間上与时間上的分裂节奏问题,并結合卵球成熟和受精生理,实驗分析,从而发展了“卵球內中毒与排毒”的理论。与此同时,鉴于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亟需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因此,近十年来,先后在蓖麻蚕驯化、保种以及家魚人工生殖等有关生产的课题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貢献。  相似文献   

16.
神經分泌(neurosecretion)这一术語是指脊椎与无脊椎动物中枢神經系統中某些神經細胞羣具有类似腺細胞的分泌功能,这种神經原既是传导神經冲动的神經細胞,又是分泌胶状顆粒的腺細胞。神經分泌的概念是由Speidel于1922年在研究魚类脊髓神經細胞吋首先提出的,但在当时未被人們注意,以后在魚及两栖类的祝前核和爬行类、鳥类及哺乳类下丘脑旁室核及視上核都发現有这种神經分泌細胞,神經分泌就受到普遍的重視。最近十几年在生理、莉理、組織化学和电子显微鏡方面对神經分泌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資料,进一步闡明神經分泌在神經生理和內分泌生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紹脊椎动物下丘脑神經分泌的形态研究,分泌物的产生和輸送,有关神經分泌的生理实驗和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主要用兎做急性实驗,用强直感应电流刺激腹侧和背侧膈下迷走神經外周端,观察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变化,結果如下: (一)兎在麻醉情况下不进行刺激时,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是比較稳定的;刺激膈下迷走神經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显著升高;注射阿托品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有使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升高的作用。 (二)切除两侧腎上腺后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明显的升高;而当切除胰腺后,此反应卽消失。这說明兴奋迷走神經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的增高性变化,主要是通过胰腺而实現的。 (三)为了探討胰腺中那一因素与上述現象的产生有关,曾以注射氯化钴以及四氧嘧啶方法分別破坏胰島α和β細胞。初步結果指出,破坏α細胞后,再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仍表現升高反应;而当破坏β細胞后,此反应卽基本消失。又結扎胰导管16—23天后,在胰腺腺泡細胞萎縮的基础上,刺激膈下迷走神經,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不仅不表現升高,反呈明显下降。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兴奋迷走神經可通过对于胰腺(可能与胰島β細胞以及胰腺外分泌系統有关)的作用明显地增高血浆自由脂肪酸的水平,这对于进一步闡明在正常机体中脂类代謝的神經体液性調节机制,似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用陽離子交换劑(synthetic zeolite)直接吸附高等動物心肌抽提液一次,並用3.84M硫酸銨作洗脫劑,即可製得含鐵量0.43%的細胞色素c。因此提供了一個大量製備純細胞色素c的簡單方法。 (二)含鐵量0.43%的細胞色素c,它的550mμ和278mμ光密度的比值,視產品的還原程度而定,其範圍從1.13到1.26,我們所製得的產品,其比值在1.23左右。 (三)我們测量了氧化及還原的細胞色素c(含鐵0.43%)從230mμ到600mμ的吸收光譜,並發現和前人所報告的略有不同。氧化細胞色素c在550mμ的消光係數為0.80×10~4,此值與文獻上的數值相差很多。 (四)我們比較了含鐵量0.43%的細胞色素c和含鐵量0.34%的細胞色素c的一些酶性質,證明他們是相同的;並且兩者都可以變成“內源”細胞色素c。 (五)我們認為現有的實驗證據不足以說明純細胞色素c的含鐵量大於0.43%。  相似文献   

19.
本工作用饥餓4日的兎,观察进食对血浆自由脂肪酸和血糖濃度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結果如下: (一)饥餓4日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比饥餓前明显升高,而血糖濃度則基本未变。 (二)在上述饥餓的背景上,进食麸皮和蔬菜10分钟后,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卽表現明显降低,而血糖則显著升高。这說明在食物尚未吸收的情况下,进食活动本身(包括食物进入口腔和胃)即可引起这种反应。 (三)切断两侧膈下迷走神經或注射阿托品后并不能消除这一反应。 (四)切断两侧大內脏神經或注射苄胺唑啉后,这一反应便消失或变为不明显。注射氯化鈷以破坏胰島α細胞后,由进食所引起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降低的反应亦不再出現。总結以上結果,可以认为,进食可使饥餓兎的血浆自由脂肪酸濃度在10分钟內产生明显下降,而使血糖濃度产生明显升高。这种作用不是由于食物吸收入血所致,而极可能是由于进食兴奋了交感神經系統,且或可能与胰島α細胞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工作在4只同时具有胃大弯与小弯托馬斯氏小胃的慢性实驗狗身上,进行了21次有关胰島素性低血糖对胃液分泌的观察,并与注射組織胺的作用进行比較,結果如下: (一)在胰島素性低血糖的作用下,小弯分泌的潛伏期比大弯为短,而在分泌量、酸度和消化力方面,小弯一般也都高于大弯。 (二)如以組織胺引起的大、小弯小胃的反应为准,进行比較,則在胰島素性低血糖的作用下,胃大弯部与小弯部分泌的量和酸度,有大致相同程度的增加。 (三)胰島素性低血糖对大、小弯粘膜的胃酶細胞,均有相当強的刺激作用。 (四)根据以上結果,我們认为,迷走神經无論在胃小弯部或大弯部的分泌活动中都似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