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臭(鼠句)(鼠青)是一种偏向肉食的杂食性动物。臭(鼠句)(鼠青)具有呕吐反射,凡是对其胃壁产生强烈刺激的药物均会引起它的呕吐反应。因此,以磷化锌作为毒杀药物会产生呕吐反应,不能毒杀臭(鼠句)(鼠青);而以敌鼠钠盐作为毒杀药物则不会产生呕吐反应,可以毒杀臭(鼠句)(鼠青)。  相似文献   

2.
暗腹雪鸡的繁殖及食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城  刘乃发 《动物学报》1993,39(1):107-108
暗腹雪鸡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属国家保护动物,郑作新等(1978)、沈孝宙等(1963)对其生态仅有零星报道。1984年4月至 1989年 5月,我们在甘肃东大山(39°00′—39°04′N;100°45′—100°51′E.)、冷龙岭(39°34′—38°14′N;101°49′—102°22′E.)和野马山(39°40′—39°50′N;95°15′—95°45′E.)对暗腹雪鸡青海亚种 T.h.koslowi 的繁殖和食性进行了研究。 一、暗腹雪鸡繁殖期的生态分布 在东大山,暗腹雪鸡繁殖期主要分布于海拔 2 400—3 200m的亚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和荒漠草原。其中,山地草原是营巢区,余为觅食区。冷龙岭植被与东大山相似,暗腹雪鸡的生态分布也类似。野马山植被单调,暗腹雪鸡仅分布于山地草原。  相似文献   

3.
白JiLing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4.
白腹锦鸡繁殖及食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在贵州省称“箐鸡”。我们于1974年10月—12月在西南部的兴义,1975年10—12月、1980年4—6月在西部的威宁,对白腹锦鸡的繁殖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所得结果如下: 这种鸡通常栖息在海拔1,500米—2,800米左右多岩的中山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绿栎林以光叶高山栎(Quercus rehderiana)、灰背栎(Quercus senescens)为主;常绿落叶混交林以华山松(Pinus armandii)占优势,其次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林下灌木层以胡颓子  相似文献   

5.
白鹡鸰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白鹡鸰(Motacilla alba)繁殖,育雏、雏鸟生长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三年的连续观察,发现白鹡鸰于当年或翌年均有利用旧巢的习性。育雏期完全以动物为食,其中85%是昆虫。  相似文献   

6.
蓝马鸡的栖息地、活动、食性与繁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蓝马鸡(Crossoptilon anritum Pallas)属珍贵的禽类。其羽毛艳丽,势态优美,已成动物园中名贵的观赏动物。 蓝马鸡属古北界青藏区的特产鸟类,仅分布于青海高原及其毗邻地区。1973—1974年作者在青海尖扎县冬果林区对蓝马鸡的生态进行了观察。该地位于黄河南岸,海拔2,700—3,800米,据1960—1970年黄南州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温度5.2—7.8℃,1月平均—6.0°——8.0℃,7月平均16°—19℃,无霜期139天左右,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一般为365—450毫米。  相似文献   

7.
8.
普通鳾的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币鸟)(Sitta europaea amurinsis)是林区常见的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和1971年及1974年在长白山区对普通(币鸟)的繁殖及食性做了初步观察,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头(币鸟)(Sitta V.villosa Verreaux)是一种森林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在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林带及林型的12个工作点作了观察,又于1971年和1974年作了补充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黑头(币鸟)在长白山是一种季节性游荡鸟类。每年4月末5月初迁到繁殖地,最早是4月26日。大部分是5月12—19日迁来。离开繁殖地最晚是11月15—25日,其间停留近200天。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流域各地区的渔获物中,鲤鱼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黑龙江本流,每年夏季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鲤鱼。在冬季生产中,鲤鱼的产量在整个鱼产量中亦占优势。著名的达赖湖的鱼产中,占主要成份的也是鲤鱼,冬季渔获物中鲤鱼约占70%左右,在夏季也占50%左右。鲤鱼在这一地区,除了天然捕捞生产的以外,也是一种主要的饲养鱼类。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流域各地区的渔获物中,鲤鱼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在黑龙江本流,每年夏季捕捞的主要对象是鲤鱼。在冬季生产中,鲤鱼的产量在整个鱼产量中亦占优势。著名的达赖湖的鱼产中,占主要成份的也是鲤鱼,冬季渔获物中鲤鱼约占70%左右,在夏季也占50%左右。鲤鱼在这一地区,除了天然捕捞生产的以外,也是一种主要的饲养鱼类。未来黑龙江水利枢纽建成后所出现的新水体中,鲤鱼可能是一种主要的养殖对象。因此,了解它的主要的生态问题和考虑它在水库中的发展方向以及应采取的措施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绿啄木鸟(Picus canus jessoensis)在小兴安岭是留鸟中优势种类之一。我们在1978—1980年对它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1981—1982年又对其繁殖习性、食性及不同林型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所获资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鸫繁殖习性及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鸫的食性较杂,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这些昆虫是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农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它的幼鸟主要以蚯蚓为食。2007年3—5月对江口中学校园的两巢乌鸫的繁殖生态行为和食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只有雌乌鸫孵化,育雏前期雌乌喂雏的次数较多,在后期雄鸟喂食的次数较多。  相似文献   

14.
保安湖沙塘鳢的食性、繁殖、年龄及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保安湖沙塘鳢1冬龄成熟,雌雄比1:1.34,4月初至6月中旬繁殖;个体绝对繁殖力540—1943egg(1154±314egg)。渔获物中以体长8.0—14.0cm,体重10.0—40.0g,2、3龄个体为主。体长-体重关系为W=0.02129L3.0585。3龄前生长较快;雄鱼略快于雌鱼。肥满度冬春季较高,最高在3月。体长和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可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参数分别为:雌鱼L∞=15.29cm,k=0.4072,t0=0.1596,W∞=84.9g;雄鱼L∞=16.71cm,k=0.3736,t0=0.1095,W∞=118.5g;体重生长拐点年龄和拐点体重雌鱼分别为2.86a和25.1g,雄鱼3.13a和35.4g。  相似文献   

15.
臭Qu的食性与昼夜活动节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浙江萧山农田优势种食虫类臭鼩食性进行分析,胃解剖结果,动物性食物约占4/5,植物性食物占1/5,但室内外个体有明显不同,室内个体取食粮食高达38.83%。饲养观察,日取食肉类约为其体重的1/2,取食粮食为体重的5—10%。从食性上看,臭鼩为益害兼有。考虑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应视为害兽。在笼养条件下观察了其昼夜活动节律,夜间11个小时的活动强度总和为80.68%,自昼13个小时仅占19.32%,故为夜行性,夜间活动呈双峰型。  相似文献   

17.
蜓白天有两个活动高峰期,第一个出现在8∶00-12∶00,第二个出现在16∶00-18∶00。雨天蜓基本不活动。蜓属肉食性种类,其食谱包括几乎所有在其栖息地分布的陆生无脊椎动物。蜓胃内容物中各类无脊椎动物的数量百分比与栖息地陆生无脊椎动物不同种类数量百分比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蜓的食物组成依赖于周围环境中的动物组成。蜓的性比♀/(♀+♂)=078,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雌性个体胎仔数平均661±043只。蜓捕获前的自然断尾率为2414%,表明蜓承受着较大的捕食压力。  相似文献   

18.
煤山雀繁殖与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榆钧 《生态学报》1983,3(4):399-407
煤山雀(Parus ater ater)是一种很有益而居留性又较弱的鸟,在分布区范围内,每年从9、10月到翌年3月间,进行有规律的迁移游荡,这时期它确实有真正迁徙的特点(,1913)。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及食性,国外曾有过一些研究(,1952;,1954;,1954及,1961等)国内则尚未见报道。笔者于1963—1965年;1979年6—9月;1980年5—7月及12月;1981年1月和5—7月,主要在长白山北坡,对其做了考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粉红椋鸟的繁殖生态学及雏鸟的食性.粉红椋鸟每窝产卵数2~6枚不等,育雏高峰在每日的9:30~13:30,孵化率为96.45%±18.95%,雏鸟成活率为89.38%±14.99%,觅食范围在4 km半径范围内,雏鸟多以直翅目(蝗虫)为食(占94.07%),也有少量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阿勒泰地区粉红椋鸟的产卵日期晚于其他地区,孵化率及雏鸟成活率高于其他地区.建议在草原上设置砖堆招引粉红椋鸟,其效果高于石堆巢.  相似文献   

20.
麦穗鱼在北京地区的食性和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麦穗鱼(Pstudorasbora parva)是我国各地淡水水域中常见的一种小鱼。适应性强,分布广,数量很多,可以作为实验用的鱼类(如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