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爱萍  陆建荣  丁立生   《广西植物》1990,10(4):369-371
采用气—质—计算机联用法对云南柠檬草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出22种成份,占全精油含量的98.23%,鉴定了其中的15种成份,其中主要成份是:月桂烯(14.61%),顺-β-罗勒烯(0.61%),芳樟醇(1.98%),香茅醛(0.65%),柠檬烯氧化物(6.43%),反-柠檬醛b(35.24%),顺-柠檬醛a(36.69%)。  相似文献   

2.
姜樟鲜叶经水蒸汽蒸馏得到一种淡黄色的精油,得率为0.5-0.8%。我们应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以及测定衍生物熔点等方法,对该精油进行成份分析、鉴定。共鉴定出α-,β-柠檬醛,香叶醇,柠檬烯,1,8-桉叶油素,芳樟醇,氧化芳樟醇,樟脑,龙脑,石竹烯等47个已知化合物,其中α-,β-柠檬醛含量高达64.11%。它们是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3.
兰州油松松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兰州产油松松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了其中42个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品种的桉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气质联用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树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在被鉴定的成分中,桉叶油素和4-松油烯醇为窿缘桉、尾巨桉、粗皮桉、尾叶桉、大叶桉五种桉树叶片的共有成分;柠檬桉叶的主要挥发成分为(L)-香茅醛和乙酸香茅酯。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桉树叶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竹叶挥发油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从竹叶中提取了0.11%挥发油,用气相-质谱(MS-GC)联用仪确认了其中14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6.
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黄粉虫防御性分泌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用二氯甲烷萃取分泌物并经GC/MS分析,后用牛津杯法和平板连续稀释法分别就该分泌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桔青霉的抑菌作用及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对上述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分泌物含2-甲基对苯醌、对甲酚和正二十三烷等7种成分,抑菌强度:桔青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黑曲霉。结论:该分泌物对这5种供试菌的抑制效果优于2-甲基对苯醌和对甲酚标准品。  相似文献   

7.
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GC/MS)联用分析仪对矮依兰油、高依兰油和进口依兰油的主要化学成份进行了鉴定,尽管它们的成份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其整体香气特征无明显的差异,均可用作调香原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石斛兰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莹  王雁  李振坚  田敏 《广西植物》2011,31(3):422-425
利用GC/MS技术分析了四种石斛兰Dendrobium Nora Tokunaga、Dendrobium Green Lantern、Dendrobium Spider Lily和Dendrobium Little Green Apples花朵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四种石斛兰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Den...  相似文献   

9.
除臭大蒜口服液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除臭大蒜口服液进行了检测,定性鉴定了25种含硫有机化合物。二烯丙基硫醚、甲基烯丙基三硫醚、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2-乙烯基-1,3-二硫杂-5-环己烯和二烯丙基三硫醚是主要组分;二烯丙基四硫醚、烯丙基四硫化氢、2-和3-(2’,3’-二硫杂-5’-己烯基)-3,4-二氢-2H-噻喃、2-(2’-[3’,4’-二氢-2H噻喃基])-1,3-二硫杂-5-环己烯和3-(2’-[3’,4’-二氢-2H-噻喃基])-1,2-二硫杂-5-环己烯是次要组分。最后4种次要组分在大蒜油和大蒜口服液中的鉴定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林枝木醋液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杜仲叶林枝木为原料,采用干馏法,分90℃~200℃、200℃~340℃和340℃~520℃共3个温度段收集杜仲叶林枝木粗木醋液,经过静置、活性炭粉吸附焦油处理等过程得到精制木醋液,然后对所得木醋液的理化性质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抑菌活性最强的木醋液的化学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1)杜仲叶林枝木醋液产生的温度范围为90℃~520℃,其中200℃~340℃段产量最大、pH值最低、有机酸含量最高、抑菌能力也最强。(2)GC/MS分析表明,温度段为200℃~340℃的木醋液中约含有42种化合物,主要为酚类、酸类、酮类和醛类等,其中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6.81%,其次为有机酸类物质。初步分析确定木醋液抑菌活性成分为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贵州省慈竹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竹叶精油提取率为 0 2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用仪分离出 87个化合物 ,确认了其中 2 4个 ,主要芳香物质为C5~C8的含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医常用药材-芹菜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维吾尔医常用药材芹菜籽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从检出的12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10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γ-萜品烯、1-甲基-2-异丙基苯、2-甲基-5-异丙基苯酚、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酯、邻苯二甲酸二酯、α-宁烯等,其中γ-萜品烯、1-甲基-2-异丙基苯、2-甲基-5-异丙基苯酚的含量较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86.84%。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8.7%。  相似文献   

13.
青杨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联用法 ,首次分析了青杨 (PopuluscathayanaRehd)干燥树皮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5 4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首次研究新疆产心草全草的挥发油成分 ,运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技术 ,结合标准谱库 ,从检出的 87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 73种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为 1 丙氧基 2 丙醇、肉豆蔻醚、1,2 ,3 三甲氧基 5 (2 丙烯基 ) 苯、顺式 细辛脑、正己烷、芹菜脑、二甲醚、1,2 二甲氧基 4 (2 丙烯基 ) 苯、乙酸乙酯、斯巴醇、α ,α 4 三甲基 苯甲醇、反式 甲基异丁香油酚、水芹烯等 ,而 1 丙氧基 2 丙醇含量最高 ,占挥发油总量的 2 0 77% ,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 92 4 6 %。  相似文献   

15.
山矾花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心毅  辛克敏  洪江   《广西植物》1994,14(1):90-93
用GC/MS从山矾花精油中鉴定出68个化合物。主要芳香成分为方樟醇18.35%;反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4.56%顺式-氧化方樟醇1.40%:β-紫罗兰酮1.22%;反式-氧化方樟醇0.95%;顺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0.53%:γ-癸内酯0.05%;δ-癸内酯0.11%二氢-β-紫罗兰酮0.11%、四氢-β-紫罗兰酮0.06%.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蝴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43种组分。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化合物有:α-紫罗兰酮(α-Ionone)、香叶基丙酮(Geranylacetone)、β-紫罗兰酮(β-Ionone)、Dithdroactinidiolide、十六酸(Hexadecanoicacid)、叶绿醇(Phytol)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等。  相似文献   

17.
云南干巴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云南干巴菌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9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业油酸甲酯、棕榈酸、1,1-二乙氧基乙烷、苯乙醛、十六碳烯酸、十五烷酸、邻苯二甲酸二丁 、苯甲酸、苯乙醇、硬脂酸、二十一烷、肉豆蔻酸、十八碳烯酰胺、苯乙酸等,其中亚油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27.12%,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  相似文献   

18.
小果蔷薇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果蔷薇(Rosa Cymosa Tratt.)是蔷薇属植物。分布在我国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生于海拔250—1300米的向阳山坡,河谷,路旁,灌丛。资源较丰富,但目前尚未开发利用。该油具有清香、花香和玫瑰的甜香。用于调配化妆品、烟用等香精,具有增香和定香的作用。用  相似文献   

19.
地椒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云南蒜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云南曲靖产大蒜(Allium sativum L.)蒜油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法进行了分析,鉴定了20个化合物。其中:6-甲基-1-硫杂-2,4-环己二烯(6-methyl-1-thi-2,4-cyclohexadiene),5-甲基-1,2-二硫杂-3-环戊烯(5-methyl-1,2-dithi-3-cyclopentene),4-甲基-1,2-二硫杂-3-环戊烯(4-methyl-1,2-dithi-3-cyclopentene),4-乙烯基-1,2,3-三硫杂-5-环己烯(4-vinyl-1,2,3-trithi-5-cyclohexene)及甲基烯丙基五硫醚(allyl methyl pentasulfide)等为蒜油中首次报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