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和秀体的摄食(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年6月至9月,在武汉东湖,通过摄食实验和野外调查,作者研究了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和秀体的摄食。研究结果证实,广布中剑水蚤能够抓取和摄食裸腹和秀体。广布中剑水蚤对小型裸腹的平均摄食率高于大型裸腹。多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布中剑水蚤对小型和大型裸腹的摄食率有显著差异(P=00335),捕食者喜食小型猎物。由于广布中剑水蚤的摄食习性,它对裸腹和秀体的种群动态有重要影响,但随着鱼产量增加,广布中剑水蚤对猎物摄食的影响效果被减弱了。  相似文献   

2.
1995年6月至9月,在武汉东湖,通过摄食实验和野外调查,作者研究了广布中剑水蚤对裸腹溲和秀体溲的摄食。研究结果证实,广布中剑水蚤能够抓取和摄食裸腹溲和秀体溲。广布中剑水溲对小型裸腹溲的平均摄食率高于大型裸复溲。多重统计结果表明,广布中剑水蚤对大型和大型裸腹溲的摄食率有显著差异(P=0.335),捕食者喜食小型猎物。由于广布中剑水蚤的摄食习性,它对裸腹溲和秀体溲的种群动态有重要影响,但随着鱼产量增  相似文献   

3.
近邻剑水蚤对浮游动物的摄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邻剑水蚤能捕获和摄食实验所提供的所有浮游动物,尤喜食小型浮游动物。猎物受攻击的部位发生在头部,背部和腹部。猪物密度、水温、光照强度和昼夜变化对近邻剑水蚤的摄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重金属铜,锌,镉对发头裸腹zao(Moina irrasa)雄性性别分化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裸鲤体腔寄生蠕虫种群动态与宿主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盲囊线虫在青海湖中以锯缘真剑水蚤作为第一中间宿主,舌状绦虫和裂头绦虫都以咸水化镖水蚤和锯缘真剑水蚤作为第一中间宿主,青海湖裸鲤对咸水北镖水蚤的摄食量随体长增加而增加,对锯缘真剑水蚤摄食量随体长增加的变化则不明显。因而提出:舌状绦虫在不同大小的青海湖裸鲤中的种群数量变化不是由于宿主的摄食习性改变引起的。裂头绦虫和对盲囊线虫在青海湖裸鲤中的种群数量随宿主生长而增加的变化与较大宿主对中间宿主的较大摄取量以及它们在宿主体内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6.
淮河中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12月对淮河中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24种, 其中枝角类8属13种、桡足类9属11种。枝角类在4月和9月形成两个峰值, 即(28.2±21.6) ind/L和(40.8±10.1) ind/L, 其优势种分别为僧帽溞 Daphnia cucullata和脆弱象鼻溞 Bosmina fatalis。捕食性桡足类-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 vicin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形成较大的密度。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分别在5月和8月占优势。小型浮游植物(≤20 μm)生物量在4月达到最大值, 之后快速下降, 而较大型浮游植物(>20 μm)生物量从4月上升, 到7月达到最大值。典型冗余分析(RDA)显示, 溞属Daphnia的仲春下降与捕食性桡足类(尤其是近邻剑水蚤)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对海洋原甲藻摄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场研究了发生严重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micans)水华后海水实验围隔中桡足类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poplesia)和长腹剑水蚤(Oithonasp.)的摄食强度.结果表明,体长在125mm以上的火腿许水蚤成体及其部分桡足幼体对海洋原甲藻的摄食率平均为12140cels·ind-1·d-1;体长不到125mm的部分火腿许水蚤桡足幼体和长腹剑水蚤成体及其桡足幼体的摄食率仅为1133cels·ind-1·d-1.实验期间围隔中海洋原甲藻的浓度为850~16170cels·ml-1,该藻的种群增长率为-0.002~0.150.当海洋原甲藻细胞处于生长期时,桡足类的摄食不足以抑制该藻种群的增长,因此围隔中桡足类不可能阻止海洋原甲藻水华发生或使水华发生后迅速消退  相似文献   

8.
滤食杂食性鱼类放养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炳辉  刘正文 《生态科学》2012,31(2):161-166
滤食杂食性鱼类是我国南方水体中常见鱼类,本文调查了放养滤食杂食性鱼类后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种类组成的变化,以探讨其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滤食杂食性鱼类放养之后,枝角类模糊秀体溞(Diaphanosoma dubium)、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桡足类蒙古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mongolicus)、南方近镖水蚤(Tropodiaptomus australis)等丰度迅速下降,而轮虫丰度在鱼类放养一周后迅速增加,且保持较高的密度;轮虫优势种也发生了变化,调查前两周主要以臂尾轮虫(Brachionus)为主,两周后以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eidae pusilla)、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和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fissa)等个体更小的种类为主.本研究说明,滤食杂食性鱼类能够显著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个体较大的种类受到的影响较大,最后导致浮游动物群落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9.
巢湖微囊藻和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道贵  谢平  周琼  杨华 《生态科学》2006,25(1):8-12
2002年10月进行了巢湖微囊藻和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变化现象。白天上层水中的微囊藻密度显著高于下层水中,夜晚逐渐下沉使得下层水中的密度相对高于上层水。微囊藻与叶绿素a、水温、溶解氧和pH等均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几种优势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垂直迁移存在较大的差异。短尾秀体溞和角突网纹溞白天在下层水(1.5m和2.5m)中的密度较高,夜晚则倾向于在上层水(0m和0.5m)中活动。相反,卵形盘肠溞白天在上层水中密度较高,象鼻溞则在11:00和15:00时各水层中的密度显著高于夜晚。汤匙华哲水蚤和广布中剑水蚤白天倾向于在下层水中活动,夜晚则逐渐迁移到上层水中。许水蚤在夜晚和凌晨3:00时各水层中的密度显著高于白天。中华窄腹剑水蚤昼夜垂直变化不明显。微囊藻与短尾秀体溞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象鼻溞和卵形盘肠溞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杨威  孙雨琛  张婷婷  刘琪  黄悦  葛茜  邓道贵 《生态学报》2020,40(14):4874-4882
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研究了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临涣湖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3种,其中枝角类8属8种,桡足类5属5种。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象鼻溞(Bosmina sp.)等小型富营养种类是温暖季节的优势种,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是冬季的优势种。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等大型种类仅在少数月份中被观察到。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3个/L和0.33 mg/L。营养状态指数(TSI_M)的年平均值为62.6。浮游甲壳动物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86、0.74和0.49,且3种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营养盐水平、营养状态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明,临涣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上行效应因子。鲢、鳙鱼的捕食压力是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小型化的下行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1.
作为大型水利工程, 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 蓄水后库区水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了解三峡水库水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 同时为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水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我们对三峡水库第一阶段蓄水后桡足类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周年季节性研究。在三峡库区江津至茅坪的10个断面共采集到8种桡足类, 其中哲水蚤目2种、猛水蚤目1种、剑水蚤目5种, 北碚中剑水蚤(Mesocyclops pehpeiensis)、广布中剑水蚤(M. leuckarti)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分布较广。各样点种类数差异不大, 但组成上却有不同。桡足类种类组成、空间分布和密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此外密度在水库的纵轴上也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越近大坝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晋南和银川地区盐水和超盐水体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1981—1984年在晋南和银川地区7个采样区,盐度0.5—286‰间采集222个水样,共见到浮游动物57种,其中轮虫32种,鳃足类14种,桡足类11种。根据出现率和平均密度,下列23种是区系的主要种或较主要种: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方尖削叶轮虫、月形腔轮虫、针簇多肢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环顶巨腕轮虫、蒙古裸腹溞、直额裸腹溞、大型溞、一种象鼻溞、矩形尖额溞、盐水卤虫、亚洲后镖水溞、直刺北镖水溞、近邻剑水溞、短角异剑水溞、广布中剑水溞、等刺温剑水蚤和扁平小剑水溞。除了盐水卤虫外,无论盐水种和淡水种在这里出现的最高盐度均较其他作者记载的为高。文中讨论了盐水动物区系的相似性、内陆水各种浮游动物的耐盐性和盐度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武汉东湖桡足类生物量及生产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1980—1982年武汉东湖桡足类生物量及生产量的测算结果。三周年来在东湖Ⅰ、Ⅱ采样站上共观察到5种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 vicinus)、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和5种哲水蚤: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uens)、右突新鏢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a)、中华原鏢水蚤(Eodiaptomus sinensi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其总年平均生物量为321.74毫克干重/平方米。其中剑水蚤为194.70毫克干重/平方米,占60.51%;哲水蚤为127.04毫克干重/平方米,占39.49%。总年生产量为16.959克干重/平方米。其中剑水蚤为11.225克干重/平方米,占66.19%;哲水蚤为5.734克干重/平方米,占33.81%。年P/B比为52.55;其中剑水蚤为57.63,哲水蚤为46.02。各发育阶段的年平均生物量以桡足幼体最高,其次为无节幼体,卵最低。年生产量则以无节幼体最高,其次为桡足幼体,卵最低。从各种类所占总年平均生物量、年生产量的百分比值来看,广布中剑水蚤的比值最大,其次为球状许水蚤、近邻剑水蚤和特异荡鏢水蚤。    相似文献   

14.
三座南亚热带大型水库敞水区桡足类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0-2002年对南亚热带三座大型水库:新丰江水库、公平水库和飞来峡水库敞水区桡足类进行了定性定量采样.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较少,共检出桡足类4科10属14种,其中8种哲水蚤,5种剑水蚤和1种猛水蚤.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水库的我国特有种舌状叶镖水蚤(Phyllodiaptomus tunguidus)和广布性种类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哲水蚤种类,温中剑水蚤(Mesocyclops thermocyclopoide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和博平近剑水蚤(Tropocycl opsbopingi)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剑水蚤种类.水库的流域面积、滞留时间、鱼类捕食和营养状态是影响水库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重要因素.三座水库桡足类种类数与水库流域面积大小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水库营养水平的升高,桡足类密度和生物量也相应增加,但是大型哲水蚤的优势度降低,而剑水蚤和桡足类幼体的优势度上升.水力滞留时间很短是引起飞来峡水库桡足类种群波动的主要因素.水库捕食性鱼类对甲壳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捕食,对桡足类种类影响较小,对桡足类成体密度影响较大.由于地区差异和鱼类捕食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桡足类种类多样性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盐碱池塘细巧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赵文  董双林 《生态学报》2002,22(5):682-687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叶绿素 a法研究了盐碱池塘细巧华哲水蚤 ( Sinocalanustenellus)对浮游藻类的原位摄食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得该水蚤对水柱浮游植物的滤水率为 1 .73~ 1 5 5 .1 6μl/ ( ind.· h) ,摄食率为 92~ 2 5 38cell/( ind.· h)或 0 .7~ 2 7.7ng C/ ( ind.· h)。两种方法测定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基本相符 ( p>0 .5 ,t检验 )。该水蚤可有选择地滤食诸如小色球藻、光甲藻、绿裸藻 ,单生卵囊藻和小环藻等 ,其选择性指数分别为 0 .81、0 .75、0 .72、0 .6 1和 0 .35。不同光处理下细巧华哲水蚤的滤食率多数情况是无光时摄食率高。在本实验的条件下该水蚤在饥饿后的滤水率和摄食率与正常情况相比均显著降低 ( P<0 .0 1 ,t检验 )。  相似文献   

16.
通过饵料浓度差法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金藻、三角褐指藻和巴夫藻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摄食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藻类和浓度对中华哲水蚤的摄食有明显的影响.(1)中华哲水蚤对3种饵料藻的摄食存在一饱和浓度,低于饱和浓度,摄食率随着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饱和浓度,摄食率呈下降趋势.实验浓度下,中华哲水蚤对金藻、三角褐指藻和巴夫藻的最大摄食率分别为4664、6021 cells ml-1和4524 cells ml-1.滤水率随着食物浓度的增加而呈单一性的下降.(2)中华哲水蚤消化酶活性随藻类种类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藻类和浓度下,昆布多糖酶活性都明显高于麦芽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的活性,而麦芽糖酶活性又稍高于纤维二糖酶的活性.不同藻类喂养条件下,中华哲水蚤3种消化酶的活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巴夫藻喂养时酶活性稍高.  相似文献   

17.
光照对蒙古裸腹溞摄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文  郭莉  徐宪仲  何志辉 《生态学报》2005,25(2):210-214
利用细胞计数法对不同光照强度、光谱成分、光周期对蒙古裸腹摄食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强在 70 0 0 lx时蒙古裸腹对小球藻的摄食强度最高 ,成的滤水率和摄食率分别为 0 .5 2 8± 0 .0 0 9ml/ (ind· h)和 1.113± 0 .0 15μg C/ (ind· h) ,幼的滤水率分别为 0 .4 95± 0 .0 14 ml/ (ind· h)和 1.0 5 1± 0 .0 0 8μg C/ (ind· h)。在蓝光下蒙古裸腹对小球藻的摄食强度明显高于绿光组。光周期 L∶ D为 12∶ 12时蒙古裸腹对小球藻的摄食强度最高 ,成和幼的滤水率分别为0 .4 6 1和 0 .35 5 ml/ (ind· h) ,摄食率分别为 1.2 4 2和 1.0 0 5μg C/ (ind· h) ,而在 L∶ D为 0 :2 4时摄食强度最差 ,成和幼的滤水率分别为 0 .0 70和 0 .0 5 0 ml/ (ind· h)。在自然光照下 ,蒙古裸腹对小球藻的摄食强度在 7∶ 0 0~ 11:0 0和 15 :0 0~ 19:0 0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1980—1982年武汉东湖桡足类生物量及生产量的测算结果。三周年来在东湖Ⅰ、Ⅱ采样站上共观察到5种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 vicinus)、透明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hyalinus)、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锯缘真剑水蚤(Eucyclops serrulatus)和5种哲水蚤: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uens)、右突新鳔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a)、中华原镖水蚤(Eodiaptomus sinensi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其总年平均生物量为321.74毫克干重/平方米。其中剑水蚤为194.70毫克干重/平方米,占60.5I%;哲水蚤为127.04毫克干重/平方米,占39.49%。总年生产量为16.959克干重/平方米。其中剑水蚤为11.225克干重/平方米,占66.19%;哲水蚤为5.734克干重/平方米,占33.81%。年P/B比为52155;其中剑水蚤为57.63,哲水蚤为46.02。各发育阶段的年平均生物量以桡足幼体最高,其次为无节幼体,卵最低。年生产量则以无节幼体最高,其次为挠足幼体,卵最低。从各种类所占总年平均生物量、年生产量的百分比值来看,广布中剑水蚤的比值最大,其次为球状许水蚤、近邻剑水蚤和特异荡镖水蚤。  相似文献   

19.
纺锤水蚤摄食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思敏  刘胜  李涛  郭志灵 《生态学报》2012,32(18):5870-5877
纺锤水蚤(Acartia)是温带、亚热带近岸水域优势的小型桡足类,在区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对纺锤水蚤食性、摄食机制、摄食影响因子及摄食转化效率的研究工作:纺锤水蚤为杂食性,偏爱高营养的动物性饵料,摄食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时分别采取滤食策略和伏击策略,摄食过程受到自身生理状态和环境因子的共同调节。其对食物的利用效率约为60%,其他40%通过Sloppy feeding和排泄等方式以溶解形式释放到海水中。目前摄食研究多以实验模拟为主,自然现场研究手段有限,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望促进认识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南京玄武湖微型裸腹溞和短尾秀体溞的种群变动和生产量的研究结果,并分析了影响它们的生态因子。计算了种群的瞬时出生率(b),瞬时增长率(r)和瞬时死亡率(d)。观察了微型裸腹溞怀卵量的季节变化。微型裸腹溞生长季节平均生物量为87.51μg/L(干重),生产量为8292.36μg/L(干重),P/B系数为94.76;短尾秀体溞生长季节平均生物量为9.58μg/L(干重),生产量为480.02μg/L(干重),P/B系数为50.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