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翼之 《遗传》2006,28(3):255-256
1903年10月22日,乔治·威尔斯·比德尔(G.W.Beadle)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和1927年先后获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理科学士和硕士学位。尔后,他到康奈尔大学,在遗传学大师爱默生(Emerson)领导的“玉米小组”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玉米细胞遗传学研究。1931年获博士学位后,他又到加州理工学院,在遗传学大师摩尔根(Morgan)领导的“蝇室”从事果蝇细胞遗传学研究。1936年,他到哈佛大学任助理教授,1937~1946年任斯坦福大学教授,1946年回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授和生物学系主任,1961~1968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比德尔和泰特姆(Tatum)以…  相似文献   

2.
美国神经科学学会(“Society for Neuroscience”)自1970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拥有正式会员、荣誉会员、外国会员和大学生会员等达七千多人。除美国各州、加拿大和墨西哥外、该学会会员还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中国的两名会员均系香港学者),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学术团体。其历届年会均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学者参加。第11届年会于1981年10月18~23日在美国洛杉矶市召开,约有8,000名美国和外国学者与会。18日下午大会开始。19日晚,在该学会现任主席E.R.Kandle主持下,授与H.H.Jasper 1981年R.W.Gerard奖金,并围绕“现代神经科学的起源”做专题报告。内容包括:“可兴奋膜:电压固定技术的起源”(K.S.Cole);“突触:从电传递到化学传递”(J.C.Eccles);“发育神经生物学:神经生长因子的  相似文献   

3.
张元真 《化石》1990,(2):2-4
1918年春,中国农商部矿业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on)博士在北京周口店查勘煤矿地质时,于周口店西南约二公里的“鸡骨山”的一个石灰岩裂隙中,发现和采集了一批小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其中多数是啮齿类,此地即后来的第6化石地点。1921年安特生同美国古生物学家谷兰阶(WalterGranger)及奥地利师丹斯基(O.Zdan sky)再次来到周口店。在采石工人的指引下,在鸡骨山之北2公里的龙骨山北坡发现了后来被称为“北京人化石产地”的周口店第1地点。1923年,师丹斯基在龙骨山试掘,发现了已磨损的人类左上臼齿一枚,他把其他尚待整理的化石全部  相似文献   

4.
1956年 F.W.Went教授在“美国植物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的五十周年纪念集中,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植物生理学在美国的五十年”的论文。二十三年后,今天我荣幸地在你们的面前讲  相似文献   

5.
介虫类化石在中国古生代地层中发现虽多,但研究者尚少,早在1934年葛利普教授在“云南东部志留纪动物群”一文中描述六种。1935年法人巴特亦描述过一种~(**),文载“中国西南古生代及中生代化石”中。1944年马以思在“黔北桐梓县三叠纪动物群”文内,曾提及介虫化石,但未鉴定种名。1942及1948年赵金科、徐煜坚二同志在广西永淳中泥盆纪地层中,见到介虫化石。俞建章教授在广西灵川,风林山扁豆状石灰岩中亦采有介虫化石。经作者鉴定或属上泥盆纪。  相似文献   

6.
于小波 《化石》2022,(3):39-45
<正>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外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陆续发现了“北京人”的各种化石材料。这些发现,凝聚着中外学者历年来辛勤挖掘与研究的心血,是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历史上的重大成果。“北京人”最早的化石证据,是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奥托·师丹斯基(Otto Zdansky,1894–1988)从1921年和1923年采集的材料中发现的两颗牙齿。当时,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和中国地质调查所合作进行发掘工作。安特生从瑞典印刷大王拉格雷列斯(A.Lagrelius,1863–1944)建立的私人基金会“中国研究委员会”获得资金,  相似文献   

7.
关于Trigonioides yunnanensis  Ku et Ma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Trigonioides yunnanensis Ku et Ma是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最早报道的类三角蚌类化石,1962年由顾知微教授描述。六十年代后期,“云南红层队”于标准产地云南楚雄朱洗冲又发现了更丰富的标本,由马其鸿记述于《云南中生代化石》(上册)(马其鸿等,1976),鉴定为Trigonioides(Wakinoa), yunnanensis Ku et Ma(图版15,图4—13),T. (W.?)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澳大利亚学者挖掘出土了最古老的鲫鱼化石。这块鲫鱼化石埋藏在石化了的淤泥层中,鲫鱼骨骼长150毫米。据科学方法测定,其年龄约为4亿8千万年。鱼的头部覆盖着一层坚甲。最先发现者是悉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利奇教授,他把这种鱼称为“阿兰多斯皮士”鲫鱼。学者强调说,  相似文献   

9.
祁国琴 《人类学学报》1984,3(4):395-406
(一)历史的回顾 早在十四世纪六十年代,印巴次大陆的化石骨骼就为人们注意和记载。最早为发现这个地区脊椎动物化石做出重大努力的是W.S.Webb。他在对喜马拉雅山高度进行测量时发现了一批化石骨骼,后被送到英国,由Dr.Blackland放进他的“大洪水时期的化石遗物”中。大约在1826年或稍后,英国的两个武官W.E.Baker和H.M.Durand在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和李星学,在1952年发表的“四川侏史纪植物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总号135册新甲种第3号)一文中,曾创一新属名 Sinophyllum。此文发表后,曾有人指出,此属名曾为葛利普教授用於两种华南二叠纪的珊瑚化石。最近有一位学者亦来信指示,希望为四川侏罗纪植物另创一新的属名,并在古生物学报上声明,以免误会。作者亦觉得颇有声明的必要。作者作文时,亦曾经考虑到,此属名已被用於珊瑚化石的事实,但最后仍决定为侏罗纪植物创此新属名。因动物和植物属名的雷同,一向被多数学者认为无伤大体的。在中国方面,亦有先例,譬如 Norinia 一个属名,一方面被用於中国的三叶虫化石,一方面又被  相似文献   

11.
金玉玕 《古生物学报》1991,30(1):129-138
近一年多来,一场涉及印度地质学家古泊塔(Vista J. Gupta)的喜马拉雅化石“错乱”问题的争论不仅震惊了古生物学界,而且引起了各国自然科学家和公众的广泛注意。至少有100多家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登载和播送了与之有关的消息和评论。不同政治文化背景的新闻媒介、科学家,一些印度科研和教育机构,以及国际学术组织从不同的角度介入这一场论争,使情况显得颇为错综复杂。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都高度赞赏警惕地、勇敢地、坚持不懈地识别和揭露喜马拉雅化石“错乱”问题的学者,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泰伦特(John A. Talent)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部泥盆纪腕足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的研究,在很早以前就已进行。早期著作中以康尼克(DeKoninck)、达维生(T.Davldson)和凯赛(F.Kayser)为重要。但这些著作中,多是记述一些零星的化石,而这些化石大都购自药铺,化石产地不明,因而对地层意义不大。1931和1938年,先后出版了葛利甫(A.Grabau)和田奇瓗的“中国泥盆纪腕足类”和“湖南泥盆纪腕足类”,奠定了中国南方泥盆纪腕足类的研究基础。解放以后,王钰(1955—1956)又补充描述了南方泥盆纪的若干腕足类新种。然而,所有这方面的工作几乎大部限于南方,即印度太平洋这一古动物地理区。而对于中国北部的泥盆纪腕足类化石,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系统研究。仅有日本学者矢部长克(Yabe)和杉山敏郎(Sugiyama)(1940,1942)以及王钰(1955)报导过极其零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1923年A.W.Grabau通过对山东省莱阳盆地莱阳组早白垩世昆虫化石的研究,命名了我国第1种鞘翅目化石昆虫(Proteroscarabaeus yeni).此后,中国昆虫化石分类学者先后发表了40余篇关于我国中生代鞘翅目化石昆虫的分类论著,共描述鉴定了182种,涉及35科,137属.这些化石分布于12个省,其中三叠纪11个种,侏罗纪68个种,白垩纪103个种.本文通过图表列举出我国已发现的中生代鞘翅目化石昆虫名录以及它们的分布和年代,总结了国内中生代甲虫化石当前的研究状况,并初步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于中国古昆虫学者所建立的4个新科提出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沁明 《人类学学报》1983,2(1):107-108
美国加州新近成立了“人类起源研究所”,所址与加州伯克利加州大学校园相邻,研究所主要目标是阐明人类起源和进化,由美国著名古人类学家、“露西”化石的发现人约翰森(Donald C.Johanson)担任所长。在该所最近一次所长会议上,决议邀请一些国际学者作为该所的“科学顾问”(Scientific Associate),其任务是对该所研究计划的制订和如何贯彻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28日,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内外一度引起轰动的“辽宁古盗鸟”标本终于从美国回到产地中国,现被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中。“辽宁古盗鸟”标本出自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后被走私至美国,为美国犹它布兰丁恐龙博物馆收藏。1999年1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首次向公众介绍了“辽宁古盗鸟”,称其为连接恐龙和鸟类的缺失环节,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1999年12月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学者在研究采自辽西的兽脚类恐龙化石时,发现确凿科学证据表明“辽宁古盗鸟”标本是由不同动物骨骼拼凑而成,是一…  相似文献   

16.
《地球早期生物圈》(Earth's earliest biosphere,bv J.W.Schopf & al.)汇集了近年来地球早期环境研究的新成果,探索了早期生物演化重大事件的发端时间和性质,是一本基础性、综合性的研究著作。本书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空间科学系J.W.夏弗教授主编,于1983年由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参加稿件撰写有的22位地质、古生物、地球化学、生物化学和生命起源学家。除总论外,全书由15个章节组成,共531页。本书虽然多人执笔,但系统性强,读后无杂乱的感觉。本书内容十分丰富,从其目录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教授,不幸于1988年12月26日在瑞典乌普萨拉病逝,享年94岁.师丹斯基教授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古哺乳动物学领域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与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研究有着长期的、密切的关系.从1921年夏至1923年底,他随中瑞古生物考察团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化石采集工作,之后陆续在《中国古生物志》上发表了多篇专著,其中包括:中国第三纪后期之食肉类化石(1924);中国北部第四纪之食肉类化石(1925);中国的鹿类化石(1925);河南渑池县之古骆驼类化石(1926);中国食肉类化石新发现之特征(1927);周口店第四纪之哺乳类化石(1928);中国早第三纪哺乳类化石(1930);马及其它奇蹄类(1935).在这些论文中,不仅记述了化石,而且有新见,为进一步研究中国这些门类的化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他还在北京周口店发现过古人类化石.师丹斯基教授的逝世,无疑是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损失,不仅中国同行,国外朋友也都缅怀他.  相似文献   

18.
自J.W.Dawson 1859年建立裸蕨属(Psilophyton)以来,已有一百二十六年的历史了。此后,经过R.Kidston,W.Lang,R.Krusel,H.Weyland和H.Banks,F.M.Hueber等人分别对英国、西德和加拿大等地大量完好化石的研究,大大丰富了对裸蕨类韵认识,并在该类植物的内部解剖和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9.
据协会前任秘书长奥利佛(W. A. Oliver)报道,28届国际地质大会召开期间,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也召开了一次大会,招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会长A. J. 布科教授(A. J. Boucot)在会上首先发言,他简短地总结了1984—1989年任职期间国际古生物学家协会的活动情况。他说《世界古生物学家名录》的第五版发行和新的《世界化石收藏国际指南》一书的出版以及许多国际专业会议的召开都对他完成过去的任职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祝贺并感谢两本书的编辑,R. 道斯彻(R. Deescher)和B. 怀别教授(B. Webby)非常成功的工作。这次招待会吸引了大约300名在华盛顿的各国古生物学家参加,开得非常成功。司库格兰特(Grant)向大会作了关于经费开支的报告,他说两本巨著的费用没有超出预算,除了固定用  相似文献   

20.
简讯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主任,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沃森(J.D.Watson)教授于1981年12月中旬来我国讲学。沃森在京期间分别于12月12日和14日作了两次学术演讲。 第一次演讲的题目是:“核酸与肿瘤”,在演讲中,沃森教授对遗传工程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