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虎斑颈槽蛇颈腺的解剖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斑颈槽蛇颈腺的解剖观察研究吴卯斌(安徽省黄山市屯溪毒蛇养殖研究所245051)关键词虎斑颈槽蛇,颈腺,解剖我所多年从事毒蛇的人工养殖研究工作,在进行蛇类饲养,观察过程中,一次偶尔触怒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tigrinus)[又名虎斑游蛇]...  相似文献   

2.
虎斑颈槽蛇治化疗白细胞减少1例吴卯斌安徽省黄山市屯溪毒蛇养殖研究所245051虎斑颈槽蛇(Rbabdophistigyihaboic),原名:虎斑游蛇,是有毒蛇,笔者用其治愈化疗期白细胞减少1例。现介绍如下:患者何某,男,46岁,农民。因自觉食道梗阻...  相似文献   

3.
虎斑游蛇Natrixtigrina(Boie),又名:竹竿青、雉鸡脖、野鸡顶、野鸡脖子。为后毒牙毒蛇,毒腺在颈背部,毒液含较强的出血毒素。在我国该蛇有两个亚种即虎班游蛇大陆亚种N.t.lateralis(Berthold)和台湾亚种N.t.formo...  相似文献   

4.
1983年5月15日,笔者在辽宁北镇城东门外河岸一坟地上潮湿的鼠洞中捕到一条雌性虎斑游蛇,在室内对其生态进行饲养观察。 该蛇全长730+210毫米。捕捉时腹部已膨大,爬行迟缓,用树棍刺激蛇身,无攻击或迅速逃走行为。投喂花背蟾蜍,能咬住后肢进而吞食。6月19日,约经过20小时蜕皮,蜕皮后鳞片色彩鲜艳。自此至产卵,虎斑游蛇不再捕食,但从给水玻璃皿中饮水。6月28日晚,虎  相似文献   

5.
汪健  徐宁 《四川动物》1993,12(2):19-20
贵州雷山产虎斑游蛇雌性染色体数为2 n=38+ZW。大型染色体8对,其中第1、2、3、6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4、7、8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5对为性染色体,Z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W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银染表明核仁组织者区位于一对小型染色体及一条第4号染色体的端部。比较了贵州雷山、道真、山西太原、辽宁及日本产虎斑游蛇染色体组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虎斑游蛇颈背部皮下腺液致动物死亡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晓军 《蛇志》2003,15(1):8-8
多年来 ,在捕蛇中经常发现虎斑游蛇颈背部在挣扎过程中挤压出一种乳黄色粘液 ,手触感粘滑液体。解剖虎斑游蛇发现颈背部背鳞皮下长有两串米粒大小腺囊 ,充盈时带有乳黄色腺液 ,腺液排空后肉色囊状 ,长约 3.0 cm,宽 0 .8cm,左右对称两排似葡萄样腺体 ,无腺导管与口腔牙基连接 ,口开在脊鳞鳞片之间绞合区 ,经挤压分泌出乳黄色或带有血丝样乳白色不透明粘稠状液体 ,用生理盐水稀释振摇后不易起泡沫。作者用虎斑游蛇的这种皮下腺体分泌液做动物试验 ,现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与方法  实验于 2 0 0 2年 4月 1日上午 9:0 0在龙岩市黄晓军中医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毒蛇与无毒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有毒腺、毒牙 ,然而 ,对后沟牙无沟牙游蛇 Duvernoy氏腺体或口腔分泌物的毒性进行研究发现 ,有些游蛇其上颌牙无沟亦无管 ,却具有毒性 [1] 。游蛇的 Duvernoy氏腺体及其分泌物一直很少受到关注 ,这种复杂的管状腺体由 1 9世纪初 ,法国著名的形态学家 George Louis Duvernoy命名 ,因而称为 Duvernoy氏腺体。  游蛇占世界上所有蛇类的 65% ,至少包括 6个亚科 ,大约 1 56种。目前还不清楚究竟有多少种游蛇具有 Duvernoy氏腺体。在人类研究的 30 0种游蛇中 ,发现 2 50种游蛇具有 Duverno…  相似文献   

8.
范佩玲 《蛇志》2006,18(4):287-288
红脖游蛇属游蛇科游蛇亚科,国内尚未把其归于毒蛇分类中。人们都认为其系无毒蛇,而未引起注意。2001年李其斌等报道红脖游蛇咬伤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例以后,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2001-2005年我科陆续救治了5例红脖游蛇咬伤病人,采用了我院自行设计的点状加压止血方法和全身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具有以出血倾向为主的特点。制定护理措施进行观察护理,现将救治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金荣  蓝海  黄晓军  陈远辉  吴卯斌 《蛇志》2007,19(3):202-205
长期以来,人们仅把具有沟牙和管牙的蛇视为毒蛇,然而,近年来发现游蛇科中的虎斑颈槽蛇、红脖颈槽蛇、颈棱蛇、赤链蛇等既无管牙,也无沟牙,却频频发生这类蛇咬伤人后引起中毒的事例,甚至出现被咬伤致严重出血休克死亡的事件。经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蛇虽没有沟牙和管牙,但却具有产生毒性分泌物的毒腺—杜氏腺(Duvernoy′s gland)及皮下腺,且不同的毒腺具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可表现为出血不止、溶血、呼吸困难、肾损害等。这类蛇与毒腺的导管有联系的上颌牙明显粗大,上颌牙与上颌骨、横骨连接牢固,毒腺里的毒液可顺着粗大的上颌牙流入伤口,因此,应视为"后毒牙类毒蛇"。  相似文献   

10.
红脖游蛇咬伤引起DIC样综合征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雯  李其斌 《蛇志》2007,19(4):284-285
红脖游蛇(Rhabdophis subminiatus)属游蛇科游蛇亚科,国内尚未把其归于毒蛇分类中[1]。长期以来这种蛇一直被认为是无毒蛇。2001年我们报道红脖游蛇咬伤致中毒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人以后[2],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有研究[3]表明,该蛇是有毒蛇,被红脖游蛇咬伤的患者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而继发纤溶亢进完全脱纤维蛋白状态的类DIC样血液学改变可持续1周以上[4]。临床上见红脖游蛇咬伤病人有伤口出血难止,甚至全身出血倾向,但一般情况并不严重,很少出现循环功能不全及MODS,除非因出血不能止住,而引起出血性休克,…  相似文献   

11.
虎斑游蛇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各种蛇的染色体数目、组型、带型及 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探讨蛇的分类及其演 化均有一定意义。关于蛇类染色体的研究自 Thatcher (1922)首先报道后,相继Nakamura (1927、1928、1929, 1935), Bhatnager(1960), Manroe(1962), Bergak(1963、1964、1965、1966, 1968, 1969), Itoh(1970), Bickham(1976)等对 游蛇科(Colubridae)、眼镜蛇科(Elapidae)、海 蛇科(Hydro户hdae),蜂科(Vipiridae)等科的部 分蛇类的染色都有所报道。但国内只近年有所 报道,研究不多[1,2,37。关于虎斑游蛇(Natrix tigrina lateralis (Berthold) ]染色体的研究未见 报道。为此我们对虎斑游蛇的染色体组型作了 研究和分析,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甲醇与冰醋酸(3:1)固定液固定30分钟。重复 固定3次,最后用空气干燥法制片。1:10的 Giemsa液(pH7.2 )染色30分钟。 染色体标本制成后,在油镜下计数100个 以上完整的、分散良好清晰的中期分裂相检查 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再选取20个优良的中期 分裂相照相放大。参照Denve:体制测量方法, 进行染色体配对和组型分析。  相似文献   

12.
红脖游蛇(Rhabaophis subminiatus) 属游蛇科游蛇亚科,国内尚未把其归于毒蛇分类中[1].长期以来这种蛇一直被认为是无毒蛇.2001年我们报道红脖游蛇咬伤致中毒引起血液失凝、伤口流血不止的病人以后[2] ,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有研究[3]表明,该蛇是有毒蛇,被红脖游蛇咬伤的患者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而继发纤溶亢进完全脱纤维蛋白状态的类DIC样血液学改变可持续1周以上[4].临床上见红脖游蛇咬伤病人有伤口出血难止,甚至全身出血倾向,但一般情况并不严重,很少出现循环功能不全及MODS,除非因出血不能止住,而引起出血性休克,或重要器官出血如脑出血而致死[3].2005年以后,我们又诊治了4例被该蛇所伤的中毒病例,均出现类DIC样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圆斑蝰蛇(Daboia russelii siamensis),又称百步金钱豹、卢氏蝰蛇、锁蛇,为蛇亚目蝰蛇科蝰亚科山蝰属的一种血循毒毒蛇,为我国南方常见毒蛇之一,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台湾等人口稠密地区,亦分布在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地。圆斑蝰蛇活跃于平原或丘陵地带,具有高攻击性,其在攻击时常采用突袭,所以患者被咬伤时多在毫无心理准备的的情况下发生。因此,圆斑蝰蛇咬伤的记录和报道居高不下。在上述地区,平均每年毒蛇咬伤发病率高达5‰,超过20000人因此死亡。根据文献报道,相比脑梗死患者,圆斑蝰蛇咬伤患者更易出现颅内出血症状。本文首次报告圆斑蝰蛇咬伤致脑出血后出血性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14.
赤链蛇咬伤2例报告吴卯斌黄山市屯溪毒蛇养殖研究所黄山245051赤链蛇(Dinodonrufozonatum)俗称火赤链,属游蛇科,链蛇属[1],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的蛇种之一。国内除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外均有分布,国外见于日本和朝鲜等国[2]...  相似文献   

15.
1965年10月山东临淄县辛店公社发现一条两个头的蛇,当时被从身体中部砍断,后由矮槐卫生所用酒精保存寄来我系。标本头部完整,经鉴定属游蛇科的白条锦蛇 Elaphedione(Palls),是山东地区常见的种类。全长28公分。二个头同样大小,在颈后部联合成“丫”形,头部诸器官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6.
和七一  余晓东 《生物学杂志》2007,24(3):55-57,63
虎斑颈槽蛇是中国数量较多、分布最广的蛇类之一,但一直被当作无毒蛇而忽视。为了使人们对虎斑颈槽蛇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虎斑颈槽蛇的分布,形态,生活习性以及毒腺的研究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海南虎斑[开鸟]隶属于鹳形目鹭科虎斑[开鸟]属,别名水骆驼、夜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只分布于中国南方少数地区。  相似文献   

18.
<正>毒蛇咬伤属临床急危重症,救治不及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DIC、呼吸骤停等危及生命,患肢护理不当可能影响肢体功能甚至发生肢体坏死。早期急救和病程中准确的病情评估和妥善护理是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关键,毒蛇种类、就诊时间、院前处理是否得当以及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和身体素质等均会影响病程和疗效。因此,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综合性的救治与护理方案尤为重要。据统计,我国已发现蛇类210多种,隶属9科53属,包括海蛇科和游蛇科在内约  相似文献   

19.
海南虎斑鳽隶属于鹳形目鹭科虎斑鳽属,别名水骆驼、夜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只分布于中国南方少数地区。自从Ogilvie Grant将采自我国海南五指山的该鸟发表为新种Nycticorax maginifica以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海南尖峰  相似文献   

20.
冯德进 《蛇志》2013,25(1):4-5,35
灵山县地处广西南部,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濒临北部湾,总面积3558.6km2,辖18个镇389个行政村,人口约162万,属南亚热带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十分适合蛇类的生长繁殖。如滑鼠蛇和眼镜蛇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均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其中滑鼠蛇为蛇目游蛇科鼠蛇属动物,自古以来是著名的大型食用蛇,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眼镜蛇属眼镜蛇科动物,是一种剧毒蛇,是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