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洁 《蛇志》2017,(3):389-391
目的探讨肠外置术治疗结肠损伤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行造瘘口腹膜外还纳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在初始手术时均行穿孔部肠外置术或吻合口近端肠双筒造瘘术,术后患者均一期愈合,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优质护理措施用于肠外置术患者并发症护理中,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对结肠造瘘患者造瘘口周渗出液炎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肠造瘘术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常规清洁造瘘口,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后安装肛门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平铺一层多爱肤有边辅料,安装肛门袋,两组患者均每日更换肛门袋一次,连续治疗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造瘘口周渗出液炎性物质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皮肤损伤及造瘘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造瘘口渗出液炎性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治疗组造瘘口皮肤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沫敷料能够降低结肠造瘘患者造瘘口周炎性物质的分泌,减少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损伤,降低造瘘口并发症的发生,对结肠造瘘口的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壶腹部周围癌根治性手术。手术难度大而复杂,并发症也多,尤其在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和胃肠吻合口中。一旦发生胰瘘,其死亡率可达50%。为了防止胰瘘的发生,国内外专家对此手术方法均做了不少改进,但仍有胰瘘发生。我院自1985~1993年对胰头及壶腹部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3例,均采用胰管空肠内置管的方法进行手术,无1例发生吻合口胰瘘,均全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大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大肠癌导致肠梗阻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其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是由于采取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的低位吻合,经过改行造瘘后,患者好转出院;出现切口感染5例,经对症抗感染治疗处理后均痊愈。Ⅰ期切除吻合44例,Hartrnanns手术7例,Ⅰ期切除吻合近段结肠造瘘术8例,捷径手术3例,单纯造瘘术8例。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脓毒血症需行经皮肾造瘘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行经皮肾造瘘术治疗的尿脓毒血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及穿刺前后病情动态观察、体温监测、早期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护理、控制感染的护理以及经皮肾造瘘术后护理。结果57例患者成功行经皮肾造瘘术,1例患者因穿刺失败改行输尿管内支架管置入术;1例患者因并发DIC抢救无效死亡,3例患者因无法解除梗阻需长期留置引流管,余患者均解除梗阻后康复出院。结论经皮肾造瘘术治疗梗阻引起的尿脓毒血症安全有效,医护人员密切合作是挽救尿脓毒血症患者生命的基础。专科护理人员应熟知病情变化,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36 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术前行MDT讨论,血管外科及胃肠外科联合手术治疗。所有治疗病例均行手术探查。其中3例病人术中使用荧光内镜判断肠道血供。统计诊治过程中腹部CT、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相关数据,应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肠道坏死的相关性。结果:腹部CT特异表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与肠道坏死有相关性关系。治疗病例有11例行肠切除、 8例为外院行手术治疗后,在我院行术后康复治疗。术后8例发生短肠综合证。1例病人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病人术后出现肠道坏死、肠瘘,3个月后行肠瘘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5例病人术后6个月行造口还纳。荧光内镜判断肠道血供及生机效果良好。结论:AMI 病情凶险,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尽早重建小肠血运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多学科讨论后精准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术前腹部CTA对AMI的诊断及判断肠道坏死有重要意义。术中使用吲哚箐绿荧光显影剂、配合荧光导航内镜,判断肠道缺血范围,值得进一步探讨。临时性肠道双造瘘有利于及时发现肠管血运恢复情况,远端造瘘可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经腹膜内造瘘与经腹膜外造瘘的对比分析及造口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肛管直肠下段恶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127例,根据造瘘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予以经腹膜外造瘘,对照组55例予经腹膜内造口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排便功能,来评价两种造瘘方法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均降低,术后排便功能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较经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的术中情况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减少,能够较好的控便和排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2月~2009年1月间的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31例;肿瘤无法切除行结肠造瘘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4/40),围手术期死亡率5.00%(2/40).结论:重视左半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94年至2008年85例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外科治疗资料。在36例右半结肠癌中,35例行一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捷径手术,在49例左半结肠及直肠癌中,36例行一期切除术,5例单纯造瘘术,5例行麦氏术,3例行Har-tm ann术。结果一期右半结肠切除35例顺利康复,1例重度感染休克死亡;一期左半结肠切除34例,1例肠麻痹,MoF死亡,6例切口感染,2例吻合口漏,再次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对于急性梗阻性大肠癌,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右半结肠癌性肠梗阻,可行一期手术,对于左半结肠癌性急性肠梗阻,行一期手术是可行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分期手术的发生率相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玫瑰圈在人工造瘘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按品管圈实施原则组建科室玫瑰圈,并对接受肠造瘘口术的50例患者通过对人工造瘘口周围皮肤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制定对策及实施,观察患者出院时人工造瘘口周围皮肤状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经实施玫瑰圈护理后,本组中26例患者出院时造瘘口周围皮肤均无红肿、破溃以及粪便排泄不畅等,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7.5%。结论玫瑰圈有利于提高人工造口周围皮肤安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收集1988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严重损伤的原因及外科处理方式。结果:本组8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主要的损伤原因为车祸和医源性损伤,均经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除1例3.5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外,其余病人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经以往各种手术相比较,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Roux-en-Y吻合效果最好。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和医源性损伤,因十二指肠位置特殊,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应及早诊断,根据患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术中探查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其治愈率。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该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轻,疗效好,而且适应于十二指肠各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外科处理方法。方法:收集1988年6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严重损伤的原因及外科处理方式。结果:本组8例十二指肠严重损伤,主要的损伤原因为车祸和医源性损伤,均经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除1例3.5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外,其余病人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经以往各种手术相比较,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Roux-en-Y吻合效果最好。结论:十二指肠损伤常见的原因是车祸和医源性损伤,因十二指肠位置特殊,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应及早诊断,根据患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术中探查选择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其治愈率。十二指肠破口与空肠直接行Roux-en.Y吻合,该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轻,疗效好,而且适应于十二指肠各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法重建消化道的胰十二指肠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带蒂大网膜包埋改良单层胰肠吻合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手术平均时间(2.9±1.4)h,胰肠吻合平均时间(14±2.1)min,术后平均出血量(380±60)m L。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13.0±2.4)天。(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23.5%),其中胰瘘2例(5.8%),为A级胰瘘;腹部感染3例(8.8%);腹腔出血2例(5.8%);胃排空延迟1例(2.9%)。无手术死亡者,无因严重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者。术后病理学诊断胰头癌18例,胆总管下癌8例,壶腹部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结论:带蒂大网膜包埋的改良单层胰肠吻合能够减少术后胰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早期预测胰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患者均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胰瘘组(n=77)和非胰瘘组(n=173),对两组患者术后1 d PCT水平进行检测比较。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后1 d PCT水平对胰瘘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并计算其预测胰瘘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2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有77例患者术后出现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0.80%。胰瘘组与非胰瘘组患者术后1 d的PCT水平均升高,且胰瘘组高于非胰瘘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与患者术后发生胰瘘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血清胆红素水平>170 μmol/L、白蛋白水平<30 g/L及术后1 d PCT水平>0.75 μg/L是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1 d 检测PCT水平预测术后胰瘘发生的AUC为0.827,敏感度为83.23%,特异度为85.71%,PCT截断值为0.75 μg/L。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胰瘘发生率,胰管直径、胰腺质地、血清胆红素水平、白蛋白水平及术后PCT水平与患者术后胰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检测PCT对于胰瘘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法罗培南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率,以确定最佳吸收部位,为制定合理的药物制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法,各肠段区间如下:十二指肠段自幽门1cm处开始;空肠段离幽门15cm处开始;回肠段离盲肠上行20 cm处开始:结肠段从盲肠后段开始.各肠段取10 cm左右,将所取肠段两端开口、插管并结扎,插管与恒流泵连接.形成各自的回路.用HPLC法梯度洗脱测定法罗培南的浓度,依据药物在肠段中回流2小时后的减少量来确定各肠段法罗培南的吸收量.结果:法罗培南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率平均值为十二指肠6.91±3.08%;空肠5.66±2.29%;回肠9.62±4.08%;结肠4.65±1.29%.稳定性实验、精密度实验、回收率实验的RSD分别为0.48%、0.234%和2.01%.结论:法罗培南在各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率按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顺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自1934年Whipple发明该术式以来,胰头癌病人生存时间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该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而胰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通过对6例胰瘘病人护理,采取了充分引流、持续负压吸引,及营养支持,使6例病人有5例无需要手术治疗自愈,1例因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单纯性肠穿孔患者实施肠造瘘术和肠吻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本研究选取单纯性肠穿孔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造瘘组(肠造瘘术治疗, 43例)和吻合组(肠吻合术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禁食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吻合组患者(p<0.05);造瘘组患者术后肠梗阻、二次手术、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吻合组患者(p<0.05);然而,造瘘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吻合组患者(p<0.05)。因此,本研究的初步结论为,肠造瘘术治疗单纯肠穿孔,相对肠吻合术治疗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KM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小鼠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实验组小鼠经腹腔注射LPS[6 mg/(kg·bw)]分别作用1 h、8 h,于注射后通过小鼠精神状态、肠道组织形态学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FTR基因的表达。结果 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CFTR基因在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丰度,以结肠最高,但各段肠道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LPS上调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CFTR基因的转录,下调了结肠CFTR基因的转录。结论提示肠道组织CFTR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与LPS诱导分泌性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各肠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其中空肠在氯离子(Cl-)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结肠的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与传统缝合方式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于PD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行PD的60例病人临床资料,按照吻合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贯穿组和传统组,各30例。贯穿组患者均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合,传统组患者均采取传统缝合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如胰瘘、淋巴漏、胃排空障碍、肺部感染、吻合口出血、腹腔脓肿)等情况,并比较两组再手术率和再入院率。结果:贯穿组胰肠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传统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B级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穿组再手术率、再入院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缝有利于PD患者术后恢复,且围术期胰瘘发生率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术后Ⅱ期经皮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致孤立肾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从2004年7月~2009年5月,利用经皮肾微造瘘建立经皮肾通道,引流1周后肾功能明显好转,再行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16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为单通道取石,结石清除率例(81.2%),未出现高热、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月复查13例无结石残留。结论:微创经皮输尿管镜分期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致孤立肾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同传统经皮肾镜相比,具有对病人创伤小,易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