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细胞水势的组成及其加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第3期《植物生理学通讯》“有液泡细胞的水势究竟等于什么?”一文提出了: ?_w=?_m ?_s ?_p这个公式是否正确,即?_m(衬质势)能否和?_s(渗透势)、?_p(压力势)加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细胞水势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物物细胞水势的组成上式如果是用来表达细胞水势包括那些组分,而不作为计算水势的公式,是可以成立的。但这一表达还不完全,应该加上细胞的重力势。因为在讨论细胞的水势时,一般都涉及到细胞之间的水分移  相似文献   

2.
读了《植物生理学通讯》有关植物细胞水势的两篇讨论文章,基本同意作者的观点。笔者就自已的认识谈一点看法,供同行参考。有关植物细胞水势的争论分为“加合说”和“平衡说”两派。争论的焦点是衬质势能否作为细胞水势组成之一。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衬质势的提出及其实际意义,看它与植物细胞水势究竟是什么关系。无液泡的细胞,如干燥种子放入水中时,表现出很低的水势,这是因为种子是由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胶体(这里称为衬质)所组成,这些物质对水分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所表现的水势就称为衬  相似文献   

3.
阅《植物生理学通讯》1981年第3期李合生同志所著《水势与植物》一文,获益颇多。但该文第三节“水势与植物生理”中,有一个概念值得商榷。第59页第14行:“水分总是顺着水势梯度而移动,其速度决定于两者水势差的大小,其差异愈大移动速度愈快,反之愈慢。”此句前半句无疑是正确的,后半句则不然。盖  相似文献   

4.
水势是什么?怎样定义的?这是水势讨论的基本问题。一、水势的几种说法:就目前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说法:水势是水的化学势。如: “水势就是水的化学势,衡量用于反应或移动的能量的高低。人们把相同温度下一个系统中一克分子容积的水与一克分子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做水势。”——引自潘瑞炽、董愚得合编植物生理学第8页; “水势是水的化学势,化学势是每克分子的任何物质,不论是纯的,或存在于溶液中时,或存在于任何复杂体系中时的自由能。水势就是水中可用于  相似文献   

5.
读了《植物生理学通讯》刊登的有关水势问题讨论的几篇文章,深受教益,但也不尽同意。在这些文章的启发下,有点滴体会谈出来与同行们讨论,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6.
水势问题在《植物生理学通讯》上讨论已久,至今对水势组成式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阐述。Slatyer和Taylor在20多年前虽然给出了水势组成的全微分式和积分式,但他们未给出简明的关系式。本  相似文献   

7.
我们今年选用薛应龙先生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作为我们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材。此教材各方面兼顾,有些实验方法较新,概念、操作过程清楚,与我们以往所用的教材相比,实为一本难得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好教材。但第二章水分生理实验中“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水势”这一命题,我们认为还有可商榷之处。我们都知道,一个成熟的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渗透势(ψ_s),压力势(ψ_p)和衬质势(ψ_m)三种组分组成:ψ_w=ψ_s+ψ_p+ψ_m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与上海生物教学研究会于1986年3~5月为中学生物教师举办了植物生理学系统讲座。邀请复旦大学、上海植生所、上海园林所等单位的九位同志讲课。内容有:水势,植物激素,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及其生理意义,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豆科植物光合碳代谢和固氮的关系,植物花粉粒培养  相似文献   

9.
再回顾——读汤佩松和王竹溪的一篇早期论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刊自1981年第3期开始讨论“水势”以来,已经整整四个年头了。当时,我们介绍了六十年代初、中期发表的 Slatyer及 Taylor和 Kramer等的两篇文章。两文在国际上被视为当今普遍采用的水势概念的原始文献。四年来的讨论也基本上是在两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这次讨论中,涉及了本刊五十年代下半期(1956—1958)开展的细胞吸水力问题的讨论。在那次讨论中,汤佩松先生和王竹溪先生曾分别重申了他们在四十年代初用热力学原理分析细胞水分关系所提出的“势能”、“化学势差”观点。但是,这些重要的观点当时未获响应,直到这次讨论中才理所当然地肯定了。水势概念的基本内容是,根据平衡态热力学原理用“势能”——水的化学势——来标志细胞水分的状况、运行方向和限度。水势测定的基本原理是蒸气压平衡法。这两点,早在1941年已由汤佩松、王竹溪的论文提出来了。但这篇论文长期以来未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为了发扬我国科学家的首创精神,再认识该论文在国际植物生理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鉴于国内同志或恐多有未见该文者,现在我们发表叶绿同志《再回顾》一文,同时特将汤、王的论文译出重载,供大家研究讨论。最近,美国植物生理学家、水势概念提出者之一——Kramer,P.J.撰文高度评价了汤、王(1941)论文的超时代意义,检讨了国外“长期忽视”该文的原因,承认了汤、王的先驱性贡献和首创地位。现将Kramer文也一并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读1981年《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期几篇有关水势的文章,受益匪浅。水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加之与吸水力等旧概念纠缠一起,一时不易彻底弄懂,以致有众说纷纭之感,有必要通过讨论以达到正确的理解。本着这种精神,对李、顾二同志的文章提出几点商榷性看法,其中包括小的但不弄清则有碍于对水势大概念的理解的一些概念。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同意李合生同志关于水势与植物一文的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的讨论将是有益的。这里只就几个小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国内植物生理学教学中于1979年开始采用水势概念。1985年汤佩松先生在全国植物生理学教学研讨会上介绍了水势研究的历史以及国际上承认汤佩松、王竹溪1941年发表于J.Phys.Chem.杂志上的文章为运用水势概念的最早论文的过程。在该会议上吴相钰先生还作了水势教学示范。1988年全  相似文献   

12.
植物水势的研究是近年来植物生理学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我们在进行油菜不同叶龄幼苗叶片水势的实验时,采用了“小液流法”。(见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教研组主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12—14页。)“小液流法”与“重量法”(见同书第14—16页)比较,具有实验时间短、直观性强、实验结果计算快速、所需仪器简单等优点,宜于在教学实验时采用。但通过大量实践,我们认为该实验步骤中的某些环节需待改进。 1.关于染色剂的使用问题众所周知,溶液的水势受溶质颗粒(离子和分子)与水分子的比例数值所影响。比例越大,则水势值越小,这是因为溶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叶片水势的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水分适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是限制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生存、繁殖和扩散最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通过多样的水分适应策略适应干旱环境。为了解典型草原植物水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2017年和2018年的生长季对内蒙古典型草原71种植物的叶片黎明水势、午后水势、叶片和根系功能性状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71种植物叶片的黎明水势分布于-2.67—-0.63 MPa,午后水势分布于-4.67—-1.01 MPa;一年生植物的叶片具有最高的黎明水势、午后水势和最小的水势日差值(叶片的黎明水势与午后水势的差值),多年生禾草的叶片具有最低的黎明水势、午后水势和最大的水势日差值;71种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策略可分为高水势保持型、低水势忍耐型和变水势波动型;叶片午后水势与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根系深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但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有助于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上准确认识典型草原植物的水分适应性及水分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殷宏章先生带回来的美国几所大学有关系科目前所开设的植物生理生化方面的课程(包括大学低年级的课程、高年级的课程和研究生的课程),以及美国1979年植物生理学会年会论文在本学科各个领域的分布,可以看出植物生理学的现况,并展望其前景。这些大学所开设的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课程可以分为六类; 1.全面讨论一般植物生理学或特殊植物生理学的,如基础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业院校的植物课以及师范院校生物系植物生理课的教学中,经常遇到水势,而水势公式又必须通过理论物理或理论化学导出,但普通科系物理学和化学又讲不那么深透,故使用水势公式时,学生不易理解。我通过普通物理学的教学,参考普通化学的内容,不甚严密的导出水势公式,给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等有关课程提供了基本理论。现在把我对水势的粗浅理解介绍如下,请同志们指导。  相似文献   

16.
关于植物水分代谢的论述,经过1981~1985年《植物生理学通讯》对这个问题的连续讨论,大家深化了对新理论——水势概念体系的认识,一致认为新理论较旧理论——压力概念体系科学性强,较准确地反映水分关系的本质,且普遍接受新理论,同时把它运用于教学和生产实践.然而,高中《生物》水分代谢内容,至今仍用过时的压力概念体系进行论述,教材本身就不能反映本学科进展,给师生都带来了本应借鉴的前人已经历过的混乱,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理学通讯,开辟了《植物生理学如何为“四化”服务?》,的专题讨论,这对我国“四化”建设以及对植物生理学科的发展将会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这种讨论极为有益,必将得到我国广大植物生理学工作者及农学界的积极参与。现列出建国以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植物生理学发  相似文献   

18.
读了前几期有关“水势”的讨论文章之后,觉得在“渗透势”与“渗透压”、“压力势”与“压力”的关系问题上还有些可商讨之处。现仅就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请诸位指教。我们知道,渗透势(ψx)就是体系中由溶质所决定的那部分水势(ψw),是体系中由于加入溶质后而引起水势降低的一种数量指标,其热力学含义为:  相似文献   

19.
六十年代上半期,国际植物生理学界提出了“水势”来描述植物的水分关系。六十年代未到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新出版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中大多采用了这一术语。但是,对于它及其组分的理解,国内颇多分歧。今就所见的一些讲法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关于植物细胞的水势,现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提法是:植物有液泡细胞的水势,通常是由渗透势(φx)或称溶质势(φs)、压力势(φ?)和衬质势(φm)三个势组成。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