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叶色草岭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是冀中平原主要蛉种之一。叶色草蛉和丽草蛉形态相似。共同的特征是头部斑纹9个,头顶、触角下、颊和唇基两侧各一对,触角间1个;触角第一节绿色,第二节黑色。叶色草蛉与丽草蛉的体色和体长均差不多,仅从体形大小和色泽上尚难以区分。 叶色草蛉前翅前缘横脉列绿色,只近亚前缘脉一端黑色;丽草蛉前翅前缘横脉列黑色,是两者主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西草蛉区系研究:脉翅目:草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广西草岭11属22种,其中有1种新:曲梁玛草蛉Malladacamptotropussp.nov.;  相似文献   

3.
草蛉成虫粉剂代饲料饲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草蛉的成虫和幼虫都能捕食粮、棉、果、林、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利用草蛉防治蚜虫,已在我国农村逐步推广和应用,深受群众欢迎。为了确保以虫治虫在时间和数量上的要求,需要研究代饲料来维持越冬草蛉的种群或进行人工繁殖。1979年冬以来我们在鄞县天童林场进行了草蛉粉剂代饲料饲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虫种和来源 中华草蛉 Chrysopa sinica Tjeder 大草蛉 C.septempunctata Wesmael 牯岭草蛉 C.kulingensis Navás 试虫来源均系在鄞县天童林场育王林区马尾松林内采集的茧羽化而得的新虫,成虫产下  相似文献   

4.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是重要的捕食性草蛉种类之一,可捕食蚜虫、叶螨、粉虱、蓟马、鳞翅目卵及幼虫等多种害虫。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近几十年对大草蛉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归纳,尤其梳理了大草蛉嗅觉趋性行为、滞育特性、人工饲养、田间控害能力等研究热点,并对大草蛉的田间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草蛉科(Chsysopidae)玛草蛉属Mallada做了修正,并建立一新属——纳草蛉属Navasius gen. nov. 同时报道了纳草蛉属6新种:槽纳草蛉N. alviolatus sp. nov. 钩纳草蛉N. ancistroideus sp. nov. 无斑纳草蛉N. epunctatus sp. nov. 曲纳草蛉N. flexuosus sp. nov. 海南纳草蛉N. hainanus sp. nov. 及和纳草蛉N. hesperus sp. nov.。  相似文献   

6.
草蛉的生活习性和常见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一类很普通的脉翅目昆虫,成虫和幼虫(蚜狮)都是捕食性的,主要以蚜虫、介壳虫、红蜘蛛等为食,也捕食蛾类幼虫以及多种昆虫的卵等。近年由于利用草蛉成功的防治了棉铃虫等多种重要害虫而在国际上引起重视,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科学实验工作。现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把有关材料和常见种类的识别,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一、草蛉的食性和食量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以及玉米蚜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龄期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120.48头、185.18头;黄玛草蛉2龄与3龄幼虫对甘蓝蚜最大理论日捕食量分别为60.60头、86.95头。在相同猎物种类下,黄玛草蛉3龄幼虫对2种蚜虫的捕食量均高于黄玛草蛉2龄幼虫;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黄玛草蛉2龄幼虫与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均高于甘蓝蚜。  相似文献   

8.
丽草蛉     
正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脉翅目草蛉科昆虫,成虫体长约10 mm,鲜绿色,触角细长丝状,复眼有金色闪光,翅透明,翅脉大部分绿色,少数黑色。常飞翔于草木间,肉食性,尤其喜欢捕食蚜虫,且常在蚜虫较多的植物上产卵。群产,产卵前,雌虫分泌长丝,卵产于长丝顶部,每卵一丝,使各卵相互分离,以防孵出的幼虫自相残杀。幼虫  相似文献   

9.
草蛉幼虫集体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多种粮棉害虫的天敌,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设法繁殖利用。草蛉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饲养繁殖比较困难。现在一般多采用单管饲养或分穴隔离饲养的方法,但由于手续麻烦或饲养工具比较复杂,饲料种类受到限制,不易在农村普及。为了简化饲养方法,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我们探索了用蚜虫和仓库害虫卵集体饲养草蛉幼虫的可能性。改进了一些饲养技术。经用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 Wesmacl)、丽草蛉(C.formosa Brauer)和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r)三个蛉种,六个月,50次的饲养,结果比较满意。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纳草蛉属Navasius研究续报(研究Ⅰ见“动物分类学报”第15卷第3期)。报道了纳草蛉属6新种:跃纳草蛉N.igneus sp.nov.,冠纳草蛉N.lophophorus sp.nov.,黑角纳草蛉N.nigricornutus sp.nov.显沟纳草蛉N.phantosulcus sp.nov.康纳草蛉N.sanus sp.nov.及三齿纳草蛉N.tridentatus sp.nov.。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大背景下,合理利用天敌资源,在果蔬生产过程中开展害虫的生物防治,是构建果蔬害虫绿色防控体系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探讨了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 Walker对草莓蚜虫的控制作用,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黄玛草蛉和吡虫啉在草莓蚜虫防治中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它们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玛草蛉和吡虫啉均可以有效地控制蚜虫的种群,其中10%吡虫啉悬浮剂处理具有很好的速效性,施药1 d后,防治效果就高达95.89%,但随着时间推延其防治效果逐渐降低。而黄玛草蛉对蚜虫的控制则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其防治效果随着时间推延逐渐提高,防治后21 d,按照益害比1∶60投放黄玛草蛉处理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9.27%。使用黄玛草蛉和吡虫啉防治蚜虫后,均可以提高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且在防治后21 d后,按照益害比1∶60投放黄玛草蛉处理的多个光合特性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另外,不同防治处理均可以显著提升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中按照益害比1∶60投放黄玛草蛉处理的品质最优。综上所述,黄玛草蛉对草莓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可以提高草莓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改善草莓品质,为今后利用天敌开展草莓蚜虫的绿色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草蛉生物学特性及饲养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来,我们对陕西关中棉区的草蛉进行了以下各方面的研究和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草蛉的种类 将我院收藏的和1975年黑光灯诱集的草蛉标本,鉴定成虫454头,计有8种。现将种类数量和各种所占百分比列于表1。以丽草蛉、大草蛉、中华草蛉等三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86.59%,为我省的优势种。在棉田大量捕食棉花害虫的也是这三种。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全境以高原为主,西部为戈壁沙漠,东部为宽阔草原,绝大多数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动物地理区划属于古北区中亚细亚区的内蒙河西干草原区。该区现已知草蛉3属16种(包括本文所记述的5新种和2新记录种),其分布特点是以狭义的草蛉属Chrysopa为主,而且以广布于华北地区的叶色草蛉Chrysopaphyllochroma Wesmeal为代表种,新种的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及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我国的俗草蛉属Suarius 3新种:海南俗草蛉S.hainanus sp.nov.,钩俗草蛉S.hamulasus sp.nov.及楔唇俗草蛉S.sphenochilu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我们在草蛉的饲养和田间释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观察,获得了初步的结果。 一、草蛉的发生概况 我县地处黄海之滨,气候温和多湿,果林及粮棉作物布局复杂,害虫种类较多,为草蛉的自然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初步调查,草蛉的全年发生数量以小草蛉为主,以大草蛉发生最早,3月下旬即见于春花作物,4月中、下旬数量激增,约占当时两种草蛉总量90%以上。小草蛉常年始见于4月中旬,7月上旬起在棉田内才占绝对优势。10月中旬后,棉叶衰老,食料不足,相继迁飞至蔬菜地。  相似文献   

16.
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 Rambur)是华北农区优势天敌昆虫之一。华北农区农林复合系统中作物农田、林带所组成的农林生境,就其中的大草蛉对栖息环境、产卵地点、越冬场所等不同生境的选择取向及天敌追随效能展开了多角度研究,结果表明:(1)大草蛉成虫对作物蚜虫具有明显的追随效应,其幼虫对作物蚜虫的空间跟随作用显著,且在不同空间层次均有控制作物蚜虫的表现(空间重叠度指数:P_(幼空间)0.65);大草蛉的采食虫态期与蚜虫的发生期同步(时间重叠度指数:P_(幼空间)0.65)。(2)紧邻农田的林带环境是秋收后大草蛉主要的越冬场所(差异显著性比较:P=0.0010.05,α=0.05),对维系大草蛉在农林生境中的种群延续具有重要作用。(3)大草蛉在林带内的树皮裂缝、地表土层、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越冬,并对以上3个地点不存在明显选择性(差异显著性比较:P=0.4660.05,α=0.05);(4)大草蛉在栖息生境中具有季节移动性和偏好选择性双重特点:夏秋两季作物生长期内大草蛉从林带迁飞往农田,偏好在大豆、花生田中栖息(LSD法:P=0.0050.01,α=0.01);农作物秋收后及冬春两季大草蛉栖居于林带中,偏好在杨树萌条林内栖息(LSD法:P=0.0020.01,α=0.01);(5)大草蛉对产卵地点具有选择性,因生境不同表现出一定差异性:在农田生境,大草蛉产卵时节贯穿6至9月,且偏好于花生与玉米田(LSD法:P=0.0070.01,α=0.01);在林带生境,杨树杂木林内具有更高密度卵量(LSD法:P=0.0380.05,α=0.05),产卵时节集中在5至7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采集自我国辽宁省北票市中生界下白垩统义县组地层的草蛉科篱草蛉亚科原草蛉属一新种,短脉原草蛉。该属此前仅在丹麦和加拿大的新生界地层中发现2种,新种与该属的其它种具有显著差异,如前翅基部第一支r1-rs横脉位于Rs起始处与Rs第一支脉分出处之间,R1在翅端前结束。本文简要对比了原草蛉属与篱草蛉亚科其它属的特征差异,并对新种的归属及其与该属其它种的特征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侯小燕  花保祯 《昆虫知识》2007,44(2):237-240
解剖并描述了刘氏蝎蛉Panorpa liui Hua的雌性生殖系统。结果表明,刘氏蝎蛉外生殖器包括下生殖板、内骨,内生殖器官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附腺、受精囊以及生殖腔。每个卵巢由10~13根多滋式卵巢管组成,12根出现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棉田草蛉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蛉成虫和幼虫能捕食粮、棉、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的多种虫态,是较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为了摸清各种因子对棉田草蛉种群数量的影响,为保护和利用草蛉提供依据,我们从1974至1976年先后在汉阳、天门、广济、襄阳等县,对草蛉的田间生态作了一些调查和观察,现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20.
记述了中国意草蛉属2新种:晕翅意草蛉Italochrysa psaroala sp.nov.和黄意草蛉Italochrysa xanthosom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IZCAS)和中国农业大学昆虫标本馆(C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