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猪尾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1-2015.1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30例,胸腔彩超或胸CT提示胸腔积液包裹或分隔及纤维索条形成。所有患者行18F猪尾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自胸腔闭式引流管内注射尿激酶1-5次。结果:18例患者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完全消失,8例患者胸腔内残留少量胸腔积液伴胸腔增厚。4例患者因胸腔内分隔明显,胸腔纤维板较厚,疗效差,转为开胸手术治疗。结论:猪尾管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对于分隔少,纤维条索粘连不紧密的患者疗效好;对于分隔明显,胸膜腔明显增厚及纤维条粘连紧密的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2.
静脉导管留置及胸腔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联合胸腔内注入尿激酶(urokinase,UK)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对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2例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于常规抗结核以及传统单纯胸腔穿刺抽液(每周3次)等治疗;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严重者,予口服泼尼松30mg.d-1,每周减量5~10mg,疗程约4~6周。在以上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第一次穿刺时使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穿针穿刺置入并保留于胸腔,抽液后从导管注入尿激酶10~20万U,保留24小时后再次抽液;可以再次或多次使用尿激酶10万u注入胸腔;此后不定时抽液,经B超证实抽尽胸水后拔除导管。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12.3±6.6)天,住院费用(2219.5±1171.9)元,治疗后第三个月的胸膜厚度(1.00±0.23)mm,无病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及包裹性胸腔积液。对照组住院时间(20.4±7.9)天,住院费用(2721.9±1711.7)元,治疗后第三个月胸膜厚度(2.1±0.31)mm,另有3例发生胸膜增厚、粘连,2例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留置抽液及尿激酶胸腔内保留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少、疗效确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能有效预防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规律。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胸心外科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对穿刺获得的胸腔积液,用比色法测定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测量血中腺苷脱氨酶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胸腔积液ADA测定值为89.67±47.85IU/L,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为24.56±11.491U/L,胸腔积液ADA水平在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ADA〉45I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8/51)94.1,特异性为(48/52)88.9%,以ADA〈45IU/L一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51/55)89.4%,特异性为(51/54)94.4%;结核性胸膜炎中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为2.25±0.72,癌性胸腔积液组水平0.43+0.1,结核性胸膜炎与癌性胸腔积液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为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则敏感性为(46/51)90.1,特异性为(45/55)81.8.%,以胸腔积液ADA/血清中ADA比值〈1.0诊断恶性胸腔积水:则敏感性(47/57)82.4%,特异性为(47/53)88.7%。结论: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隐球菌性腹膜炎合并结核性胸膜炎病例的诊疗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文献回顾分析。患者,男,72岁,表现为腹胀伴轻咳,腹水培养确诊为隐球菌感染,予氟康唑(400 mg 1次/天)治疗4个月后,出现胸腔积液,经胸膜活检病理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加用抗结核治疗,胸腹水吸收。腹腔隐球菌感染较为少见,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测,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腹水等临床标本的NGS检测可能是提高诊疗效率的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蓝艳春  罗葵良 《蛇志》2010,22(4):364-365
目的观察尿激酶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6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20 ml。结果治疗组胸液吸收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可减少胸膜肥厚、粘连,利于胸水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9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两组都给予标准抗结核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地塞米松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都注射耐受良好,未见严重并发症;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8.4%)明显高于对照组(72.6%);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和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分别为7.56±2.44d和2867.33±456.10 m L,对照组分别为9.44±2.89d和1989.92±444.20 m L,观察组胸腔积液完全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抽出胸腔积液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都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能延长凝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胸腔积液引流时间,增加抽出胸腔积液总量,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陈世雄  丁文柏 《蛇志》1999,11(1):23-24
目的寻求治疗结核包囊性胸腔积液的新方法。方法胸膜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并经B超或胸部X线证实有粘连包囊的病人15例,经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每次10万单位,用60ml生理盐水稀释,每8~12h重复,连续5次,每次记录抽取胸水总量,并复查B超观察粘连包囊情况。对照组为单纯用抗结核治疗及间断抽胸水15例。结果实验组13例有效,总有效率86.7%。对照组2例有效,有效率13.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是治疗结核性粘连包囊性胸腔积液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和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7.87%,明显优于对照组78.72%,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异烟肼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确切,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胸腔积水,减轻胸膜的肥厚粘连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治疗组引流量增多,治疗组胸膜粘连消失15例,对照组2例(P<0.01)。2月后B超检查,治疗组胸膜厚度(2.5±0.8)mm,对照组(9.8±1.6)mm(P<0.01),治疗组胸廓塌陷程度5.3±1.6%,对照组11.1±2.7%。尿激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Pao2(83±4.5),治疗后Pao2(95±6.40),(P<0.01)治疗前TLC% (78.5±2.2)%,治疗后(87.6±1.5)%,,(P<0.01);治疗前VC%(73.2±4.8),治疗后VC%(84.1±5.6),(P<0.01);治疗前FVC% 78.1±2.7,治疗后FVC%(86.5±3.5)%,(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治疗包裹积液,改善胸膜粘连、肥厚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水患者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IL-22的表达特点,探索IL-22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Bioscience IL-22和IFN-γ试剂盒,利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52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5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上清、PFMCs经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培养后上清中IL-22和IFN-γ的浓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恶性胸水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IL-22与IFN-γ在刺激后上清中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3485,P=0.0320)。结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反应性IL-22可作为鉴别诊断胸腔积液病因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检测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变化,从而探究这3种细胞因子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共78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40例、恶性胸腔积液组38例,本实验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这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和胸水中IFN-γ、TNF-α和IL-2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中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5);通过ROC曲线可知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90.3%、91.2%和97.5%,特异度分别为79.5%、89.3%和86.6%。在外周血和胸腔积液检测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性质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辉 《蛇志》1994,(Z1)
蝮蛇抗栓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19例临床观察通化市东昌区人民医院王辉蝮蛇抗栓酶在我院应用以来,治疗范围逐渐扩大,笔者用脑腔生射治疗结核性渗击性胸膜炎16例获得显著疗效。临床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0岁,均为首发病...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张希龙  黄茂  殷凯生 《生物磁学》2009,(6):1104-1106,1109
目的:生存素基因(survivin)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抗凋亡基因,在肿瘤组织中呈现表达。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肺癌性胸腔积液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联合细胞学检查对判断肺癌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2007年06月~2008年03月42例肺癌患者癌性胸腔积液标本,及同时期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标本的生存素mRNA表达情况,并联合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2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生存素mRNA的阳性率为52138%(22/42);癌细胞的检出率为30.95%(13/42);生存素mRNA检测联合细胞学检查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为61.90%(26/42),显著高于单独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测的敏感性(P〈0.001)。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标本的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7.14%(2/28),显著低于肺癌患者胸腔积液标本生存素mRNA的阳性率(P〈0.001)。结论:运用RT—PCR方法检测胸腔积液中生存素mRNA的表达在判断肺癌性胸腔积液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作为肺癌辅助诊断的一个新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任兆强  邢维聪  孙勇  刘菲  林存智 《生物磁学》2014,(23):4471-447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及青岛胸科医院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8、8.126、8.066、7.221;P=0.000、0.000、0.000、0.0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诊断临界值为201.45 pg/mL、41.91 pg/mL、21.55 pg/mL、33.78 U/L;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3%、93.5%、91.2%、89.1%;特异度分别为91.0%、92.1%、89.9%、90.1%。结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肿瘤坏死因子(TNF)、唾液酸(SA)水平在继发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变化。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46例活动性肺结核和4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和6个月时收集静脉血,采用Centaur XP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A125、CA199、CEA、TNF、SA水平,3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患者CA125、CA199、CEA、TNF、S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当治疗后2个月、6个月,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都不同程度下降,尤其CA125、CA199、TNF、S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CA125、CA199、TNF、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与疾病的诊断相关性更为显著。综上所述,血清CA125、CA199、TNF、SA水平可作为了解结核病患者病情进展和评价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腺苷脱氨酶(ADA)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及青岛胸科医院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差异及意义。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18、8.126、8.066、7.221;P=0.000、0.000、0.000、0.0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诊断临界值为201.45 pg/mL、41.91 pg/mL、21.55 pg/mL、33.78 U/L;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1.3%、93.5%、91.2%、89.1%;特异度分别为91.0%、92.1%、89.9%、90.1%。结论:胸腔积液中IFN-γ、IL-2、TNF-α及ADA的表达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加尿激酶心包内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的疗效。方法:自1996年1月~2009年5月对我院4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结核性心包炎伴中到大量积液的患者(病程均短于1月),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2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加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治疗)或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并发症(心包内出血、心律失常及感染),治疗前、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心包积液的残留量,以及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并发症,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5月。随访期限为11~132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周及2周后心包膜厚度的变化、拔管时积液残留量及发生心包缩窄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治疗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后未见心包内出血及系统性出血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4.2%)及8例(33.3%)发生心包缩窄。结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加尿激酶灌洗治疗急性结核性心包炎安全、可行,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拔管时间早,心包膜增厚程度显著减轻,心包粘连机会减少,能有效地预防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液、包裹性积液及宫颈囊肿的,临床效果,了解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常见的妇科囊性炎症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07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常见妇科囊性炎症包块共108例,其中盆腔脓肿11例、输卵管积脓19例、输卵管积液43例、盆腔包裹性积液31例、宫颈囊肿4例,给予超声实时引导抽囊液、甲硝唑冲洗治疗,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超声评价和比较疗效。结果: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盆腔包裹性积液包块均明显缩小(12/43)或消失(29/43),治疗有效率100%;输卵管积液包块治疗有效率95%(41/43),宫颈囊肿均痊愈。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对输卵管积脓、盆腔脓肿、盆腔包裹性积液均有显著的疗效,且治疗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应用,代替传统的非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输卵管积液、包裹性积液及宫颈囊肿的临床效果,了解超声引导介入 治疗常见的妇科囊性炎症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门诊2007 年1 月~2011 年3月收治的常见妇科囊性炎症包块共 108例,其中盆腔脓肿11 例、输卵管积脓19 例、输卵管积液43 例、盆腔包裹性积液31 例、宫颈囊肿4 例,给予超声实时引导抽囊 液、甲硝唑冲洗治疗,治疗后3 个月内复查超声评价和比较疗效。结果:盆腔脓肿、输卵管积脓、盆腔包裹性积液包块均明显缩小 (12/43)或消失(29/43),治疗有效率100%;输卵管积液包块治疗有效率95%(41/43),宫颈囊肿均痊愈。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对输卵管积脓、盆腔脓肿、盆腔包裹性积液均有显著的疗效,且治疗效果无差异,值得推广应 用,代替传统的非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内科胸腔镜术、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SPOT.TB、血清和胸腔积液IL-6(interleukin-6,IL-6)水平检测对于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我们纳入经内科胸腔镜确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TPE)患者49例、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37例,入选患者均完善外周血及胸腔积液T-SPOT.TB和IL-6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1)内科胸腔镜镜下显示:TPE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粟粒样结节,常伴胸膜粘连、充血、水肿;MPE患者主要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样改变,常伴胸膜凹凸不平、触之易出血。(2)胸腔积液T-SPOT.TB与IL-6水平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外周血T-SPOT.TB和血清IL-6检测。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0.875,胸腔积液T-SPOT的SFC数的最佳临界值为217/2.5×105/L,胸腔积液IL-6检测的最佳临界值为226 pg/m L。(3)胸腔积液T-SPOT.TB和IL-6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0.857、0.811、0.837,0.857、0.784、0.826,高于外周血T-SPOT.TB和血清IL-6检测。由结果可知,(1)内科胸腔镜具有直观、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价值高。(2)胸腔积液T-SPOT.TB和IL-6水平测定可以用于辅助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外周血T-SPOT.TB和IL-6水平对鉴别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意义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