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的贴近度和择近原则,对国产胡椒目3科8属进行了相似性度量和定量分类,并探讨科、属间过渡性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1]文曾从生态学中引入隶属度概念,建立了模糊集及其运算,模糊关系等。[2]文又对模糊集清晰化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也提出了用模糊度这一概念、公式来研究生物种群间、演替阶段间的模糊性的度量问题。本文是用贴近度概念和公式,对放牧衰退演替各阶段种群更替的贴近度与择近原则的探讨与评议。用来刻划实体其特征的贴近程度,简称贴近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内蒙古草原蝗虫群落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草原蝗虫群落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动态变化。植物和蝗虫的取样涉及3种植物群落类型。每一种群落类型又根据放牧强度的不同,划分为5个放牧梯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蝗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用贴近度分析及择近原则的方法,阐明了蝗虫种的优势度变化及替代种的替代次序。通过灰色关联及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的结合,分析了11个蝗虫种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反应。对应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说明,蝗虫群落的变化是与某些植被因子和土壤因子密切相关,特别是植物种类数、生物量、高度以及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等。某些蝗虫种的生态指示意义也在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全球变化条件下植物个体的生理生态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气模型中应用随机模拟方法,产生以天或小时为时间间隔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太阳辐射等天气要素的动态变化时间序列。利用北京地区近30年天气资料进行了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际的天气变化进程相符。生理生态模型描述了净光合速率、气孔传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机理。结合开顶式CO_2浓度倍增大豆(Glycine max(L.)Merr.)生长实验,分析了这些生理生态特性在全球变化下的动态响应机制,并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情况下,净光合速率提高45%,其中光量子效率显著增加,而CO_2传导系数略有下降;气孔传导度、蒸腾速率下降约30%;水分利用效率随CO_2浓度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倍增后提高近一倍。  相似文献   

5.
华东地区青冈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华东地区6个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以及基因流。青冈种和种群水平都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2252和0.2126,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1661和0.1771。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化度仅为5.6%,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均值分别为0.9729和0.0276。种群间的分化时间为1.4~27万年。基因流分别为4.21和20.49。  相似文献   

6.
李语晨  程金花  李明峰  王宇 《生态学报》2019,39(6):1908-1916
以三种(杉木+少量栎类、杉木+栎类+光皮桦、杉木+栎类+光皮桦+马尾松)不同树种配置的杉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三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全面分析了湖北省九华山林场不同树种配置杉阔混交防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优势树种主要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栎类(Quercus L.)及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三种,并有少量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散生于林内,生长优势也较弱。不同树种配置所呈现的林分空间结构也不相同。树种配置Ⅰ(杉木+少量栎类)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42,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31,混交度平均值为0.18,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优势度均较好,但混交程度较弱,近乎杉木纯林,对应的生物多样性也会较小。树种配置Ⅱ(杉木+栎类+光皮桦)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5,大小比数平均值0.32,混交度平均数0.48,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现随机分布;林木主要处于亚优势生长状态,混交度以中度-强度混交为主;而树种配置Ⅲ(杉木+栎类+光皮桦+马尾松)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58,大小比数平均值0.51,混交度平均数0.54,林木空间格局呈现聚集分布,生长优势水平中庸,为中度混交。全面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可以明确林分空间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为合理择伐以及近自然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使该地区的杉阔混交林的多种功能得到可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7.
河南林州植物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河南省林州市1987年至2004年的物候和气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林州市近20年来植物物候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0年来,林州地区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刺槐(Robinia hispida Linn.)、梧桐(Firmiana simplex W.F.Wight)和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等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变化不一致,生长期延长;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inn.)、藜(Chenopodium album Linn.)和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等草本植物的春季物候期变化不一致,秋季物候期均提前,生长期缩短。木本植物春季物候变化受冬末春初气温变化的影响最大、日照次之、降水最小,秋季物候期对气候变化基本没有响应;草本植物的物候期主要受气温影响,降水能促进草本植物开花。木本植物的春季物候变化可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作为长江上游唯一未在干流建坝的一级支流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赤水河流域孕育和保护了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多样性。然而对赤水河底栖动物的了解仍不充分,缺乏涵盖整个流域的连续性、季节性的底栖动物调查。本研究于2019–2021年按季度开展4次调查,系统评估了赤水河水系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更新了物种名录,甄别出其驱动机制及受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本次调查共记录底栖动物5门9纲22目86科186属209种。全流域优势种均为昆虫类,如蜉蝣属一种(Ephemera sp.)、扁蜉属一种(Heptagenia sp.)、河花蜉属一种(Polamanthus sp.)、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潜水蝽科一种(Naucoridae sp.)和多足摇蚊属一种(Polypedilum sp.)。春季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季节。上游的密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明显高于中下游。主坐标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和不同河段间底栖...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群体叶片气孔导度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两个品种 3个生育期测定和分析了群体叶片的气孔导度。结果表明 ,近轴面气孔导度比远轴面的大 ,二者之比呈近似正态分布 ,最大概率出现约为 1 .5,该比值在冠层垂直方向变化不显著 ,但随季节而变 ,抽穗期最大。叶片气孔导度从冠层顶部向下迅速递减 ,递减系数约为 0 .57,且各层日变化大致平行。冠层上部气孔活跃 ,导度日变化明显 ,下部日变化不大。同一叶片的气孔导度由近轴面的叶基 ,经由其叶中、叶尖 ,翻过尖点 ,再从远轴面的叶尖经叶中向叶基递减。对近轴面叶中、叶尖气孔导度与该面平均气孔导度相关系数较大 ,而对远轴面叶中、叶基气孔导度与该面气孔导度相关系数较大 ,据此建议测定近轴面气孔导度时 ,应以叶中、叶尖部位为最佳点 ,而测定远轴面气孔导度时 ,应以叶中、叶基部位为最佳点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公鸡山偶蹄类及其他伴生哺乳动物指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那时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是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并镶嵌有一些草甸和草坡。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油松和青海云杉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贺兰山东坡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Carr.)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Kom.)交错区进行了野外群落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区跨越2 100~2 500 m海拔范围,油松林和青海云杉林的海拔分界线为2 300~2 350 m。地形是该交错区群落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影响因子,阳坡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中等坡度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低;平缓或陡峭样地的物种丰富度较高。海拔升高,物种的丰富度也有所增加。当群落中油松和青海云杉的优势度基本相等时,为典型的油松与青海云杉交错区,在该交错区内,随着油松优势度的降低和青海云杉优势度的升高,土壤条件有所改善,物种丰富度增加。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海南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海防林天然更新情况的实地调查,采用更新数量、更新分布范围和更新结构3项单目标评价方法和熵权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树种在木麻黄林下的天然更新性能进行评价和排序,据此筛选出适宜在木麻黄林下天然更新的树种。结果显示,更新能力较强的树种有:乔木树种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 A.Cunn.ex Benth)、苦楝(Melia azedarace L.)和鹊肾树(Streblus asper Lour.);小乔木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inn.)Merr.)、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Sol.)和暗罗(Polyalthia suberosa(Roxb.)Thw.);灌木酒饼簕(Atalantia buxifolia(Poir.)Oliv.)、调料九里香(Murraya koenigii(L.)Spreng.)、刺篱木(Flacourtia indica(Burm.F.)Merr.)和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lam.)G.Don)。具有一定更新潜力的树种有:乔木树种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 L.)、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等;小乔木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Lam.)Muell.Arg.)、八脉臭黄荆(Premna octonervia Merr.et Metc.)等;灌木苦郎树(Clerodendrum inerme(L.)Gaertn.)、九节(Psychotria rubra(Lour.)Poir.)等。小乔木和灌木是海防林的伴生树种,适当保留和种植可提高木麻黄林的物种多样性和层次结构。选用天然更新良好的树种与木麻黄混交,最终可实现海防林由人工林向“近自然”林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国产藜科14种植物种皮微形态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产藜科(Chenopodiaceae)5族10属14种植物的种子形态和种皮微形态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供试的14种藜科植物的种子多为卵形和圆形,少数为双凸镜形;种皮表面都具有网状纹饰,包括浅网纹、负网纹和穴状网纹。种皮可分为膜质和壳质2类,其中,膜质型种皮表面不光滑,除网状纹饰外,还有瘤状或褶皱状等纹饰,网眼无规则,纹饰排列无序,猪毛菜族(Salsoleae C.A.Mey.)的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 Turcz.ex Litv.)及樟味藜族(Camphorosmeae Moq.)的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全翅地肤(K.krylovii Litv.)、黑翅地肤(K.melanoptera Bunge)、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Fisch.et Mey.)O.Kuntze〕、钩刺雾冰藜〔B.hyssopifolia(Pall.)O.Kuntze〕、樟味藜(Camphorosma monspeliaca L.)、兜藜(Panderia turkestanica Iljin.)和棉藜(Kirilowia eriantha Bunge)均属此类;壳质型种皮表面近光滑,网眼规则,排列整齐有序,少数为不规则浅穴,网脊平而不明显或凹陷,滨藜族(Atripliceae C.A.Mey.)的滨藜〔Atriplex patens(Litv.)Iljin.〕、碱蓬族(Suaedeae Reich.)的角果碱蓬〔Suaeda corniculata(C.A.Mey.)Bunge〕、纵翅碱蓬〔S.pterantha(Kar.et Kir.)Bunge〕和异子蓬(Borszczowia aralocaspica Bunge)以及藜族(Chenopodieae C.A.Mey.)的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均属此类。各族之间种皮微形态结构也有一定的区别。根据种皮微形态,地肤属(Kochia Roth)与雾冰藜属(Bassia All.)的关系较近,属的界限和部分种类的亲缘关系需要进一步界定。藜科植物种皮表面大部分凹凸不平,这种结构可能与荒漠干旱生境下吸收和保留水分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裂叶荨麻(Urtica fissa Pritz.)嫩茎叶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和重金属等含量,采用模糊识别法和氨基酸系数比值法,对裂叶荨麻嫩茎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裂叶荨麻矿物质除Na和Se外,其余各元素的含量、尼克酸和膳食纤维含量均高于其它蔬菜,其蛋白质含量为6.2%(鲜重),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1.69%;裂叶荨麻嫩茎叶蛋白质贴近度为0.8667,氨基酸比值系数为62.53,仅次于芹菜,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裂叶荨麻嫩茎叶中的Hg、Pb、As含量均未超过蔬菜的卫生限量标准,属于可食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大兴安岭沼泽硅藻进行分类学研究的过程中,观察到桥弯藻科中国新记录8个分类单位,分别为平截盘状藻Placoneis explanata(Hust.)Lange-Bertalot、类冰川盘状藻Placoneis interglacialis(Hust.)Cox、近北极桥弯藻Cymbella subarctica Krammer、佛罗伦萨弯肋藻Cymbopleura florentina(Grun.)Krammer、新异肋弯肋藻Cymbopleura neoheteropleura Krammer、近尖头弯肋藻Cymbopleura subcuspidata(Krammer)Kram-mer、近喙头弯肋藻Cymbopleura subrostrata(Cl.)Krammer、埃尔金内丝藻Encyonema elginense(Krammer)Mann。异极藻科中国新记录7个分类单位,分别为英吉利异极藻Gomphonema anglicum Ehrenb.、远距异极藻Gomphonema distans(Cl.-Eul.)Lange-Bertalot&Reichardt、肯特异极藻Gomphonema khentiiense Metzeltin,Lange-Bertalot&Nergui、李氏异极藻Gomphonema liyanlingae Metzeltin&Lange-Bertalot、铲形异极藻Gomphonema pala Reichardt、假弱小异极藻Gomphonema pseudopusillum Reichardt、箭形异极藻Gompho-nema sagitta Schumann。文章对这些种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对这些种类与相似种类之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初步探讨了这些种类的生态分布特点。对盘状藻属Placoneis Mereschkowsky、内丝藻属Encyonema Kützing和弯肋藻属Cymbopleura(Krammer)Krammer的分类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分析与小麦抗病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总结了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 2 0多年来利用基因组分析方法培育从簇毛麦 (Haynaldiavil losaSch .)、大赖草 (LeymusracemosusLam .)、鹅观草 (RoegneriakamojiC .Koch)和纤毛鹅观草 (R .ciliaris (Trin .)Nevs ki)导入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的研究进展。利用染色体C_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分子标记 (特别是RFLP)等技术与非整倍体分析相结合对所创制的种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鉴定。还对所培育的小麦种质在育种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潜在价值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贴近度分析法在辽河干流铁岭段河岸带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度分析法是一种具有模糊识别功能的评价方法,对等级划分具有一定适用性,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本文通过对辽河干流铁岭段河岸带进行监测,将贴近度分析法应用于该河岸带的健康评价中,使用模糊评判法进行对比研究,得到现阶段辽河干流铁岭段河岸带的健康等级为良好状态,并根据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的吻合度和评价结果自身的偏差度进行方法适宜性检验,最终确定贴近度分析法在河岸带的健康评价中具有一定适宜性。  相似文献   

18.
4种红豆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研究了分属于4种红豆杉属(Taxus Linn.)植物的68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分析68个单株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9.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南方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种内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和观察等位基因数均最高;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inn.)种内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最高;须弥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种内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低.供试4种植物的种内遗传多样度、种间遗传多样度、基因流和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745、0.358 6、0.401 7和0.554 5,表明55.4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间.南方红豆杉和须弥红豆杉遗传距离最近;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 Rehd.)和须弥红豆杉的遗传距离最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单株分为3组,欧洲红豆杉的18个单株和曼地亚红豆杉的18个单株分别各自聚为1组;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聚为1组,其中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又各自聚为1个亚组,且南方红豆杉的雌、雄单株也分别聚在同一分支上,表明须弥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遗传关系较近,而欧洲红豆杉与其他3种植物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总结了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近20多年来利用基因组分析方法培育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Sch.)、大赖草(Leymus racemosus Lam.)、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C. Koch)和纤毛鹅观草(R. ciliaris (Trin.) Nevski)导入白粉病和赤霉病抗性的小麦种质的研究进展.利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分子标记(特别是RFLP)等技术与非整倍体分析相结合对所创制的种质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鉴定.还对所培育的小麦种质在育种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潜在价值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二色锦鸡儿(Caragana bicolor Kom.)与云南锦鸡儿(C.franchetiana Kom.)的鉴别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云南锦鸡儿小叶较大(5~9 mm×3~3.5 mm),针刺较长(4~8 cm),花萼一般呈黄褐色,近纸质,萼齿狭三角形,长3 mm,约为萼筒的1/3,而二色锦鸡儿的小叶较小(3~8 mm×2~4 mm),针刺较短(2~3 cm),花萼一般呈深褐色,近革质,萼齿狭披针形,长约为萼筒的2/3或与萼筒近等长.支持赵一之将吉隆锦鸡儿(C.gyirongensis Ni)归并入云南锦鸡儿,同时将产于西藏林芝及云南德钦一带的粗刺锦鸡儿(C.crassispina Marq.)降为云南锦鸡儿的变种,对其做了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