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药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乐果对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同时运用扫描取样法对正式实验的昭觉林蛙蝌蚪进行行为观察.结果 表明:昭觉林蛙蝌蚪在试验组中正常静止行为、异常静止行为、正常运动行为、异常运动行为分别占74.08%、9.41%、0.58%、2.36%;在对照组中,只有正常静止行为和正常运动行为,分别占90.99% 和9.01%.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 (LC50) 分别为:76.97 mg/L、67.85 mg/L、56.61 mg/L、52.80 mg/L,呈现出线性关系,安全浓度 (SC) 为5.28 mg/L.因此,乐果对昭觉林蛙蝌蚪当属于低毒性农药.但是当乐果残留量超过安全浓度时,将会影响昭觉林蛙蝌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东北林蛙发育早期TLR2的表达特征及其针对不同PAMPs的免疫应答特征。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对11期至42期东北林蛙TLR2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29期蝌蚪0.5μg/m L的LTA,LPS,Zymo A,Poly I∶C急性腹腔注射,RT-PCR检测24 h内TLR2 m RNA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TLR2在东北林蛙发育早期的组织中分布广泛,11期TLR2 m RNA相对表达量0.187±0.021,25期升至0.373±0.031后,42期降至0.170±0.020。24 h内未检测到LPS组和Zymo A组TLR2 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变化(P0.05),LTA组在4 h与12 h出现两次极显著性升高(P0.01);Poly I∶C组于8 h至峰值(P0.01)。东北林蛙发育早期TLR2的时空表达特征与其发育阶段的生境变化相适应,29期东北林蛙的TLR2对4种PAMPs识别和应答兼具了鱼类和哺乳动物的特征,体现了免疫系统在进化上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壬基酚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评价壬基酚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的急性毒性,将26~28期的中国林蛙蝌蚪暴露于浓度为0.05~0.5 mg·L-1壬基酚(NP)的水体中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4、48、72、96h蝌蚪的死亡几率与浓度对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8.4087χ 10.202、y=9.5104χ 11.745、y=10.284χ 12.498、y=10.619,χ 13.095;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4、0.20、0.19、0.17 mg·L-1;安全浓度(SC)为0.017mg·L-1;96h的LC0为0.14 mg·L-1.证明林蛙蝌蚪的死亡几率与一定范围的N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为探讨低浓度壬基酚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26期林蛙蝌蚪分别在100、60、30、10μg·L-1 NP的水体中连续暴露直至完全变态,并以3、0.3 μg·L-1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分别统计林蛙蝌蚪暴露于NP和E2,中20、40d和完成变态后幼蛙的体质量、全长以及从26期到完全变态所需的时间.结果表明,NP浓度在100 μg·L-1以下,对林蛙蝌蚪不能致死.100、10 μg·L-1NP与3 μg·L-1E2的效应相似,均可滞后蝌蚪变态时间,降低蝌蚪变态后幼蛙的体质量.说明NP浓度在100μg·L-1以下不直接损伤蝌蚪机体,但可以通过干扰内分泌活动影响林蛙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镉对中国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分别暴露于加Cd2 的自来水和去离子水中,统计得出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全致死浓度(LC100)、零致死浓度(LC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随着Cd2 浓度的升高和染Cd2 时间的延长,蝌蚪的死亡率增高,Cd2 加入去离子水中对蝌蚪的毒性比在自来水中更强。另外,将26~27期林蛙蝌蚪饲养在含Cd2 0.05、0.1、0.2和0.4 mg.L-1的自来水中直至完全变态,通过对完全变态所需时间、平均体重和长度增长率的测定,研究在SC以下Cd2 对林蛙蝌蚪胚后发育的影响。随着Cd2 浓度的升高,蝌蚪的平均体重和长度的增长率降低,完全变态所需时间增长。说明Cd2 污染在SC以下仍可抑制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延缓变态。  相似文献   

5.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噻虫啉Thiacloprid是当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之一。研究表明亚致死剂量的噻虫啉不仅能够影响蜜蜂的采集和飞行能力,而且还能损害蜜蜂的免疫系统。本文主要探究了亚致死浓度的噻虫啉对西方蜜蜂5种王浆主蛋白基因Mrjp1,Mrjp2,Mrjp3,Mrjp4和Mrjp5 4种免疫相关抗菌肽基因Abaecin,Hymenoptaecin,Defensin1和Apidaecin以及3种记忆相关基因Pka,Creb和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蜜蜂长期饲喂含有0.2 mg/L和2 mg/L噻虫啉的糖水10 d,然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蜜蜂王浆腺中王浆主蛋白基因以及脑部免疫和记忆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0.2 mg/L和2 mg/L噻虫啉均能显著的抑制5种王浆主蛋白基因Mrjp1,Mrjp2,Mrjp3,Mrjp4,Mrjp5和Apidaecin的表达水平(P0.05),而仅有2 mg/L噻虫啉处理能够能显著抑制Abaecin,Hymenoptaecin,Defensin1和Nmdar1表达(P0.05)。不过,0.2 mg/L和2 mg/L噻虫啉处理对另外两种记忆相关基因Pka和Creb表达没有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浓度噻虫啉可能通过抑制王浆主蛋白基因的表达影响蜜蜂王浆腺的发育,而Nmdar1,Abaecin,Hymenoptaecin,Defensin1和Apidaecin的下调表达则可能预示着噻虫啉对蜜蜂记忆能力生成和免疫系统的损害。我们的研究为深入探究噻虫啉对西方蜜蜂健康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浮选剂丁基黄原酸钠对草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基黄原酸钠是一种金属矿的浮选剂.作者研究了它对草鱼早期发育阶段(孵化、存活、生长、畸形等)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丁基黄原酸钠对草鱼胚胎96h的半致死浓度为17.8mg/L,致畸半效应浓度为8.85mg/L,当浓度为24mg/L时,其胚胎的孵化率仅为38.8%,对生长有影响的浓度为5.6-10.0mg/L,浓度在5.6mg/L就可诱发畸形.丁基黄原酸钠对草鱼胚胎具有强烈的致崎作用,崎形的主要症状为弯体和体表瘤状赘生物.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了低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梯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对产毒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和无毒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 FACHB908)生长、光合特性、种间竞争及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5.0 mg/L LAS浓度梯度处理下,产毒微囊藻的生物量、产毒基因mcyD表达量和每细胞MCs含量均在培养12d后显著增加。产毒微囊藻胞内和胞外MCs含量在各LAS浓度处理后分别为0.069、0.052、0.061、0.038和0.037 fg/fg Chl.a及107.1、103.7、127.1、99.6和113.7 ng/L。即使在0.5 mg/L低浓度LAS处理条件下,上述3个参数也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了24.2%、12.4倍和10.4%。浓度为0—0.2 mg/L LAS对无毒微囊藻的生物量无明显影响,而较高浓度的LAS(0.5—5.0 mg/L)明显抑制了无毒微囊藻的生长。在两株微囊藻混合培养时, 0.2—1.0 mg/L LAS处理组的产毒铜绿微囊藻mcy D的表达对LAS...  相似文献   

9.
汞离子和铜离子对中华大蟾蜍蝌蚪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汞和铜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影响.单种离子Hg^2+对蝌蚪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12 mg/L、0.612 mg/L,Cu^2+对蝌蚪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310 mg/L、0.862 mg/L,Hg^2+和Cu2^+共存对蝌蚪24 h及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50-0.400 mg/L、0.379-0.300 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 h、48 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 0.078、0.034,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蛙消化管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张育辉 《四川动物》2008,27(3):417-420
用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蝌蚪(23~46期)消化管的形态和显微结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表明,在中国林蛙幼体的胚后发育过程中,消化管长度从28期的37.0 mm逐渐增加至39期的95.3 mm,在变态过程中又缩短至22.0 mm.胃从42期开始膨大, 46期在位置和形态上与成蛙相似.消化管粘膜上皮逐渐完善,粘膜下层和肌层逐渐出现并加厚.胃腺、小肠腺以及杯形细胞在42~43期出现.说明林蛙消化管的组织结构特征与变态发育过程中食性的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林蛙卵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林蛙卵提取林蛙卵油,并对影响林蛙卵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获得最大林蛙卵油产率的条件。即:以石油醚(30~60)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料液比为1:9。并对提制的林蛙卵粗油进行精制。得到具有透明黄色,鱼腥味道的林蛙卵油。  相似文献   

12.
研究林蛙卵酶解液对去卵巢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子宫内膜形态的作用,确定林蛙卵的功能价值,一定时间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林蛙卵奠定基础。通过切除大鼠双侧卵巢,模拟更年期绝经妇女模型,灌胃林蛙卵酶解液后处死,检测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变化,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形态。结果显示,对大鼠进行卵巢摘除,灌胃林蛙卵酶解液后,与模型对照相比,体重,血清中TG、TC、LDL-C含量和ALP、ALT及AST水平显著下降,HDL-C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北地区林蛙属物种的分类学研究(两栖纲:蛙科)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比较分类学方法和数值分类方法相配合,对我国东北产林蛙属物种多样性和原各命名物种的有效性及与中国林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地方名为哈土螨的原中国林蛙的东北居群应属于我国蛙类的一新纪录东北林蛙R.dybowskii,而R.semiplicata和R.chensinensis changbaishanensis(魏刚等,1991a)为该种的同物异名,重新界定了东北林蛙和中国林蛙的分布区,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饥饿程度和再投喂后中国林蛙肝脏中蛋白质、糖原和脂肪含量的变化,并对中国林蛙在补偿生长过程中能量来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饥饿状态下,中国林蛙的能量消耗主要来源于肝糖原,其次是蛋白质,即饥饿时中国林蛙首先动用糖原和蛋白质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15.
刘伯  白秀娟  马辉 《四川动物》2006,25(2):354-356
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越冬是林蛙人工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在休眠期间林蛙死亡率高达31%,且以优良种蛙较多.利用自动控温水族箱模拟林蛙越冬,揭示这个阶段林蛙的生理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指导实践,减少种蛙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蛙蝌蚪的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河北产中国林蛙蝌蚪的食性进行了系列的试验分析,是对其人工养殖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配方进行科学探索的一部分。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单一饵料对蝌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同影响;蝌蚪不同发育时期对饵料趋向性不同;一定比例的人工合成饵料适宜蝌蚪期饲喂。  相似文献   

17.
吴洪超  龚大洁  杨莉  赵鹏 《四川动物》2007,26(2):419-421
通过实地调查,证实中国林蛙在甘肃省康乐县也有大规模种群分布,并对康乐县中国林蛙冬季越冬环境进行了调查。对其冬季活动状态做了定点观察,发现在气温、水温都很低的初冬季节,无论成体还是幼体均活动正常,无冬眠现象。根据此现象分析了其原因与生态学意义,为该物种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含京、津)中国林蛙六个居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玉萍  谢松  李健  刘青波  顾欣 《四川动物》2000,19(3):137-139
用体尺测量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析法,对河北省(含京、津)6个居群的中国林蛙从形态学和同工酶谱带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6个居群中国林蛙的个体大小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无明显种属差异性;与东北产中国林蛙在形态和同工酶谱带方面则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双酚A(BPA)对两栖动物生精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将雄性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分别暴露于10-7、10-6、10-5 mol/L BPA水体中持续3 d、5 d、7 d,取其精巢组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法(TUNEL)和甲基绿-派诺宁法(Methyl Green-Pyronine)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精细胞的Bax和Bcl-2表达.结果显示,各BPA处理组中国林蛙生精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6 mol/L与10-7 mol/L BPA处理组生精细胞的AI差异不显著,10-5 mol/L BPA处理组生精细胞的AI与前两组相比显著增高;在同一BPA浓度处理组,生精细胞AI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各BPA处理组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差异均显著;生精细胞AI与Bax/Bcl-2表达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BPA可导致中国林蛙的生精细胞凋亡,而生精细胞凋亡的发生与Bax/Bcl-2表达比值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