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褐家鼠和社鼠耗氧量研究中协方差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随人类经济活动分布于全球,主要以人类建筑物为栖息场所,夏季也在田野牺居,也有经常生活于水流沿岸的。它是一种主要的害鼠。-(1953)和(1959a,1959b)报导:褐家鼠的生理功能有很大可塑性,适应各种环境温度条件,并认为环境温度不阻碍褐家鼠的地理分布。褐家鼠分布区北越北极圈,甚至在冰箱中(-130℃)营巢,或生活于工厂的40—50℃仓库中(,1950)。  相似文献   

2.
化学灭鼠对长江流域农区鼠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张美文  王勇  李波  郭聪  陈安国 《生态学报》2003,23(2):320-329
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内,农田的主要害鼠为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小家鼠、东方田鼠等,各地的鼠种组成有所不同,优势鼠种也因地而异。农房区的害鼠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3种,优势鼠种各地亦有区别。但经化学灭鼠后的残留鼠种却有一共同的特点:灭鼠活动对褐家鼠种群的打击最大,灭后褐家鼠种群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相对而言,小型鼠黑线姬鼠(农田区)与小家鼠(农舍区)及栖息在房屋上层的黄胸鼠,常成为灭鼠活动后的主要残留鼠种。化学灭鼠后鼠类群落结构比灭前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差别中维持3a左右,但经过3-4a左右的恢复后,灭鼠区的鼠类群落组成与相似环境内自然演变区的已达基本一致。可见,化学灭鼠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害鼠群落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从长期看,害鼠群落的演变有着自身的规律,灭鼠后一定时期,鼠类群落结构将恢复到环境所决定的水平,灭鼠区的长期演替结构仍与相似环境内未灭鼠区的一样。  相似文献   

3.
城镇灭鼠后鼠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及其控制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戚根贤  姚伟兰 《兽类学报》1998,18(3):226-230
根据室内繁殖和野外调查获得的生态学数据及种群参数,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南方城镇主要害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种群的数量恢复动态.研究不同杀灭效果和杀灭时间间隔对种群恢复的影响。并从实践出发,提出城镇灭鼠后控制害鼠种群数量恢复的措施,以达到长期控制城镇害鼠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两种家鼠的热能调节与地理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的生存与地理分布格局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中包括热能调节的生理功能与环境的和谐适应。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属全球性分布的动物,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则主要栖居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此两种鼠也是上海市室内的主要害鼠。我们通过对这两种鼠的热能调节的研究,观察到动物的热能调节对策与其地理分布格局具有密切相关的生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1987年在成都双流机场作鼠类调查,现简报如下:鼠密度:花园鼠密度高达32%,机场跑道和草坪密度达14%,餐厅和食堂鼠密度分别为11.1%和9.3%。鼠种:室内捕获109只,有褐家鼠(67.9%)、黄胸鼠(25.7%)、小家鼠(5%)、四川短尾鼩(3%)。室外捕获26只,有褐家鼠(60.7%)、黑线姬鼠(8.9%)、四川短尾鼩(8.9%)、黄胸鼠(7.1%)、黑腹绒鼠(5.4%)、小家鼠(5.4%)、巢鼠(3.6%)等。室内、室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成都双流机场鼠种调查简报@李才明$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孙苑$成都市卫生防疫站 @王崇义$成都民航机场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6.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海南岛的主要害鼠之一,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海上的重要交通口岸,但关于海南岛褐家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以及和邻近地区褐家鼠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情况还缺乏了解。本研究测序分析了来自海南岛、广东、越南等地91只褐家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分析了不同种群中的Cyt b单倍型,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F_(st)),构建了全世界60个褐家鼠的Cyt b单倍型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发现,海南岛琼中/澄迈和崖城的褐家鼠种群没有共享的Cyt b单倍型,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F_(st)=0.453),但这两个群体分别与广东和菲律宾/越南的褐家鼠分享共同的单倍型,表明海南岛褐家鼠与广东和菲律宾/越南褐家鼠近代存在着基因交流。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海南岛和广东褐家鼠的Cyt b单倍型来自共同的单倍型组CⅢ和CⅦ,说明海南岛和广东省的褐家鼠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共同的祖先种群扩散而来。由于褐家鼠喜欢与人伴生,褐家鼠很可能随着黎族人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3 000年前)或更早以前,从广西、广东沿海地区迁移至海南。  相似文献   

7.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是云南省害鼠之一。我们于1981年8-9月用没鼠命进行了有关试验,简报如下: 致死中量的测定 试鼠采自下关市郊,选择体重100克的健康鼠,6只一组,雌雄各半。 没命鼠(Mesulmine)由旅大化工研究所提供。测定用量比值为1.3倍;剂量组最高为0.48毫克/公斤,最低为0.13毫克/公斤,有效组6组,口灌法给毒,按简化的概率单位计算致死中量。  相似文献   

8.
洞庭平原农房家鼠的栖息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美文  王勇  郭聪  李波 《兽类学报》2003,23(2):145-152
洞庭平原农房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鼠密度最高为厨房, 其次为杂屋, 卧室和堂屋较低。房屋的不同地面对鼠密度与鼠种组成都有影响, 地面用水泥硬化后房间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普通未硬化泥土地面,硬化地面以小家鼠为主, 泥土地面以褐家鼠占优势。不同结构房屋的鼠密度亦有差异, 砖混结构的鼠密度明显低于土木结构; 其鼠种组成也不同, 砖混结构的房屋小家鼠占优势, 土木结构房屋则褐家鼠与小家鼠比例相当。房屋地面的硬化对害鼠的影响比房屋结构的改变要大。综合来看, 鼠密度最高的房间为泥土地面+ 土木结构的厨房; 鼠密度最低为硬化地面+ 砖混结构的堂屋。通常, 在家具等物品摆放整洁、食物与水源少的硬化地面的房间鼠密度较低, 且以小家鼠占优势; 在杂物堆放较多、脏乱差的泥土地面房间的鼠密度较高。因此, 在防治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鼠密度和优势鼠种, 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以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褐家鼠在内陆干旱区的群落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内陆干旱区原无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栖息,新疆褐家鼠是随铁路运输经火车从中国内地自然移入的.褐家鼠移入新疆后,又随当地公路及铁路运输进行了第二次扩散.目前已遍及铁路沿线主要城镇及附近农村,并有向边远市镇再扩散的趋势.由于该鼠具有个体大、食性杂、繁殖快和生存适应能力极强的特性,所到之处很快占领生态位,以指数增长的形式生存和发展,形成稳定种群,排挤它鼠而成为当地新优势种,并造成危害.褐家鼠在新疆各地同小家鼠(Musmusculus),灰仓鼠(Cricetulusmigratorius)等家栖鼠类一起共同组成当地新的鼠类群落.  相似文献   

10.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一年农村小兽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区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预防鼠传疫病的发生,指导灾后的媒介生物控制和鼠源疫病防控。从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每月对重灾区的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和汶川6地灾区进行1次小兽(鼠情)监测。选择农田和村庄2种主要生境,采用夹日法进行调查。其中农田生境的捕获率达7.35%,主要捕获到啮齿目(Rodentia)和食虫目(Insectivora)两类,其中啮齿目为1.49%,食虫目鼩鼱科(Soricidae)为5.86%。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小家鼠(Mus muscul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as)、巢鼠(Micromys minut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与臭鼩(Suncus Murinus)。村庄区域的捕获率为12.50%,主要捕获的亦是食虫目鼩鼱科的四川短尾鼩,高达10.02%,啮齿目的捕获率为2.48%。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四川短尾鼩。结果表明,经过灾后的各种控制措施,鼠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啮齿目种类的捕获率基本低于3%。但食虫目鼩鼱科的捕获率较高,特别是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四地的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高于已有报道的同期水平,并维持较高的繁殖力,且大量进入房舍区域。另外,黑线姬鼠的繁殖率也不低。需密切关注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种群动态趋势。据以往类似研究结果,结合初步调查数据和从控制鼠传疾病的角度考虑,灾区鼠情的监测要有中长期的思想准备,至少持续3a以上时间。  相似文献   

11.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在鼠间垂直传播的问题一直未被证实。1985~1986年我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疫区现场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是从感染的孕鼠子宫内剖取胎鼠,用免疫荧光法作抗原、抗体检查和病毒分离,结果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4只黑线姬鼠孕鼠的胎鼠体内检出了特异性抗原和抗体(IgM和IgG)。从24只抗原阳性的褐家鼠孕鼠中检出抗原阳性胎鼠18只,垂直传播率达75%。从褐家鼠孕鼠和胎鼠中分离出病毒六株,经特异性试验和单克隆抗体鉴定确认为EHF病毒。上述事实证明,在自然条件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疫区鼠类中存在着经胎盘感染或垂直传播。这一证实对于阐明疫源地形成、延续和扩散,以及人类发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同温及安静条件下,小家鼠的耗氧率为最高,褐家鼠次之,黄胸鼠和臭鼩较低。耗氧率与它们的体重呈负相关;两性间没有差异。血红蛋白(Hb)含量以臭鼩为最高,小家鼠次之,褐家鼠和黄胸鼠较低。Hb含量与性别和体重大小不呈相关性。安静状态下Hb含量与耗氧率相关关系的回归系数r不显著,这些物种间Hb含量差异的生物学意义尚待探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珠江三角洲主要害鼠的5个种以及种内有明显变异的群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从染色体组型的角度探讨这些动物的分类地位。在本项研究的3个属的动物中,Y染色体均为末端着丝粒染色体,说明这些动物的Y染色体具有同源性,是科内动物的共同特征。 Mus和Bandicota两个属中2n、NF和常、X染色体形态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基本证实了目前主要根据形态学所确定的这两个属的分类系统。但Rattus属中各种动物的NF及X染色体形态有差异。小家鼠与小田鼠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更可能是不同的亚种。黑型褐家型与褐型褐家鼠的核型有明显差异,很可能分化为不同的种。黄毛鼠与褐家鼠(褐型)的核型相同,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losea)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农田害鼠。据近年来在云霄实地调查黄毛鼠对水稻的株害率约在5%左右;有的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田的鼠类主要为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此外亦有小家鼠(Mus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有些地区因多年来反复用磷化锌毒鼠,鼠类对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拒食,灭鼠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6年起我们进行了敌鼠钠稻田毒鼠的一系列试验。现将敌鼠钠稻谷毒饵一次投放效果与磷化锌稻谷毒饵的大田试验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更适用于特殊环境的灭鼠方法,对成都民航机场研制的立克命(Coumatetralyl)蜡块杀灭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方法按《消毒杀虫灭鼠手册》的常规方法进行,设有7.5/万和3.75/万两个浓度和对照组,每组用褐家鼠10只。结果对室内饲养的褐家鼠作无选择性试验,结果于投药后第二天可检死鼠,第五天死亡率达80%;低浓度组死亡率为50%;对照组无死亡。有选择性试验的结果:摄食系数为2.08,大于0.3,适口性好,再遇不拒食。在机场的草坪、跑道用立克命蜡块灭鼠,多次投毒,连续观察7天,投放毒饵50公斤,在灭鼠前后均用鼠夹测定鼠…  相似文献   

18.
黄兔尾鼠(Lagurus lutens)及草原兔尾鼠(Lagurus lagurus)是新疆某些地区主要害鼠之一,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数量高峰时,对草场危害极大。此外,它们还能传染某些地方性流行病,所以对这两种害鼠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动物化学通讯的过程中,了解到外激素(信息素)在动物间传递信  相似文献   

19.
泰山纤恙螨新种描述(真螨目:恙螨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纤恙螨Leptotrombidium(L.)taishanicum Meng,Xue et Wen,新种(图1~2) 标本材料 正模和15副模,幼虫。正模和7副模采自社鼠Rattus Confucianus(耳窝),泰山顶峰(海拔1545m)1977-Ⅶ-13;1副模采自山东省莱阳县,宿主为鼠(耳窝),种不详,1960-Ⅴ;2副模采自江苏省连云港市,宿主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耳窝),1975-Ⅵ-8,1副模采自褐家鼠 耳窝),临沂,1978-Ⅷ-13;4副模亦采自褐家鼠体(耳窝),山东省即墨县,1980-Ⅶ。  相似文献   

20.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主要害鼠,其高密度种群的形成和扩展(害情发生)与草场植被的过牧退化有密切关系。近年围栏育草(通称草库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