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开世界之谜的愿望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神殿的大门。——爱因斯坦祖先创造的甲骨金文体系(亦称古汉字体系)中有一个核心系统“帝系统文字网络”(简称“帝系统”)。“帝系统”以象形字、部件字、字中字、字连字等方式记载着人类及其文明起源于外星文明的上古秘史。由于汉...  相似文献   

2.
正啄木鸟是鴷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泛称,全球超过200种。中国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其记载。我们从甲骨文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只鸟在啄木"。甲骨文字典所说的此字像某种鸟,它的喙突出,鸟足与身体垂直。甲骨文为象形字,表意十分明显。那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从甲骨文的图片中我们很容易想到啄木鸟啄木的场景。可是,古代并无啄木鸟一词。甲骨文和现代汉语不同,一个甲骨文文字就代表一  相似文献   

3.
人类很早就对语言的起源产生兴趣。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其名著《历史》中记载了他从孟斐斯(古埃及首都)的祭司那里听来的一件事:埃及法老普撒美提科斯(约在公元前六六四年继位)曾把普通人的两个新生儿交给一个牧羊人,命令将婴儿隔绝起来,不许任何人在他们面前说一句话,然后看他们在咿呀学语的时期过  相似文献   

4.
草原巡礼     
很久很久以来,华夏大地上流传着一首大人小孩都会咏诵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人们把这首古老的鲜卑族民歌,看作是对内蒙古自然景观的绝妙描绘。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天地时空是多么辽阔、多么神秘、多么协调祥和、多么诱人和令人向往啊! 草原是一部“天书”,记载着自然历史演变的轨迹! 草原是人类古老文化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生存繁衍的摇篮! 保护草原,建设草原,把美丽富饶的草原,留给后辈儿孙,这是当代人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5.
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是当前生命起源研究中的难题。本文在讨论现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后,评介了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基于N-磷酰化氨基酸自组装的蛋白质和核酸共进化的模型。在有核畜存在时;磷酸化氨基酸自组装提供了一个能把蛋白质合成和核酸合成偶联起来的最小的分子模型。同其他生命起源学说相比,这一模型更符合生命的基本特征(自复制、生长、变异和进化),以及Eigen“超循环论”的自组织和进化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山西地质博物馆,就如同展开了山西地质的科学画卷,在这里,您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山西的地质发展历史,还可以穿越古老的地球时空,触摸到地球的脉动,目睹古生物的起源和演变历程,领略丰富多彩的地学知识与地质文化。沧海桑田,芸芸众生,林林总总,无数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起源、发展、演化进程。古生物化石既是地球生命演化的真实记载和远古历史的客观见证,又是大自然遗存的珍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3.生命的起源:高士其著;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出版;全国各大书店经售; 每册定价一千五百元;约一万七千字。这本书以浅近生动的文字,叙述了“生命的起源”,以唯物主义的观点,驳斥了过去的荒唐的说法;如生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自然发生”;反动的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和“灵魂”等荒诞故事的说法。这本书是集合近代天文学、地质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而说明的。以唯物主义的看法,说明了生物的进化,一步一步地由低级而到高级、由简单而到复杂、演化而来的。这本书把生命的起源,分开三个方面来说明它;(1)从地球的历史看生命的起源;(2)从显微镜下看生命的起源;(3)从化学的变化中看生命的起源。读了这本书,可以明确了对于生命起源的唯物的看法,确言地,知道了生命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们在自然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酒曲制造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制曲酿酒是我国宝贵的民族遗产。《中国酒曲集锦》汇集了历年来有关中国酒曲起源、发展、制造、技术方法和实验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共103篇,重点介绍大曲、小曲、麦曲、红曲、麸曲等技术操作和科研成果等,不失为我国酒曲系统研究的重要资料。可  相似文献   

9.
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主要包括通过不同测序技术和组装比对方法,获得某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物种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进行个体或群体遗传多样性、选择信号或起源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利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和缺失(Indel)和拷贝数变异(CNV)等遗传变异作为分子标记,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已经在家畜起源进化、驯化、适应性机制、重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群体历史动态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近几年全基因组测序在常见家畜(猪、马、牛、羊等及其近缘物种)的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全基因组测序的优势、缺点及在生产中意义。此外,对基因组测序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归纳及展望,以期为今后家畜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定位和物种起源、驯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菊花是中国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从原始的野生种类经过引种栽培,经过历代艺菊者的杂交选择、精心培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菊花最初诞生在中国,其品种形成与发展也在中国,但在近两千年的栽培历史上,却没有关于菊花起源和品种形成途径的记载,这就给世人留下  相似文献   

11.
《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的第一部书面著作,成书于1240年,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名著。这部著作从蒙古民族起源的原始传说写起,一直叙述到13世纪40年代为止,涉及到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学、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记载古代蒙古人的生活情景的内容中,出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古蒙古名和食用记载。经考证,这些植物及其当时的食用部位为山荆子(Malus baccata)的果实、稠李(Prunus pa-dus)的果实、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的  相似文献   

12.
象族的兴衰     
丘徙 《化石》2004,(1):36-39
象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动物之一,汉字中的“象”就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中即已出现.《说》中关于“象”字的解释有:“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之形”.可见.对于象,我们的先祖从很早的时候起就有了相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我为什么说上期图6“黄帝”二字的本义是表示大耳朵外星人和飞碟的呢?先请看“黄”字的结构:这种黄字上方的“箭头”指天,表示“天上”义;中间类“田”部件是古文“单”字的简化体,实为“单”字而本义表大耳朵外星人和外星机器人;下方∧形部件实表“双脚”,写在类...  相似文献   

14.
扬子鳄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仁平 《四川动物》1998,17(2):79-80
扬子鳄为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在我国有关它的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古典文献把它记作“鼍’,民间称为“土龙”、“猪婆龙”,拉丁学名叫Alligatorsinensis。据史料记载,约五百多年前,它在长江中下游种群分布稠密,分布区范围约在东经11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两河源头栽培植物野生种分布情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两河源头是指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上游的高原地区。这两条大河(简称两河流域)是我国文化兴起的摇篮。我国有悠久的栽培植物和选育品种的历史。我们的先民在两河流域把许多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因此考察栽培植物野生种对阐明我国栽培植物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首先需了解栽培植物野生种和近缘种、属在我国的分布,由此明确和解决栽培植物的原产地问题,为论证两河流域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扼要评述达尔文的人类起源学说。第二部分回顾了达尔文之后的一百年来一系列化石证据的发现和人类起源研究的进展,如尼人类型化石的大量发现,直立人、能人、南方古猿类以及可能是人科成员的腊玛古猿类化石的新发现和研究。第三部分讨论了人类起源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并提出把整个人类进化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人类的起源阶段和人类的发展阶段,分别代表人类的自然史和人类的社会史。  相似文献   

17.
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历史当中作为一定的阶段而产生的.研究这个发展,就必须研究物质运动的各种形式.这就是说,生命起源的问题是不能作为纯粹的生物学问题来看待的.它与科学当中许多其他的部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建立我们关于生命起源的概念的时候,必须把这些科学部门里进步的新的发现仔细地考虑在内. 我们在审查生命起源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物质历  相似文献   

18.
江苏泗洪中新世长臂猿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苏北中新世下草湾组上部发现的三颗长臂猿类臼齿化石。这是该类动物在亚洲新第三纪的第一个记载。鉴于它在地理、地史分布上及形态上的特点,作者暂把它视为一新属、新种:Dionysopithecus shuangouensis Li,gen·et sp·nov·文中对现生长臂猿的起源、中新世时亚洲——非洲间的动物交流和下草湾组的时代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一直是世界考古学界三大攻关课题。其中,农业起源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在低纬度地区,农业起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稻作起源问题。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全球近一半人口。同时,现今世界上种植的水稻几乎都是亚洲栽培稻。亚洲栽培稻起源于普  相似文献   

20.
适应辐射类群穇属的系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花序拓扑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系统发育、细胞遗传学等资料,对适应辐射类群穆属(Eleusine Gaertn.)的系统学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穆属系统位置--Eleusiinae亚族成员得到分子系统发育证据的支持.该属具有3种花序类型、7个基因组类型、多倍体均由二倍体杂交起源、C4植物高度适应半湿润-半干旱镶嵌气候等特征.据可靠化石记载和现代地理分布推断,穆属很可能起源于东非,时间是晚中新世,而适应辐射则发生在上新世-中新世间隔.总的来说,分子系统发育、细胞遗传学、古地质、古气候数据的整合研究能够为穆属多倍体起源和谱系多样化历史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