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具有专一性与高效性,酶法工艺比传统工艺更节省原料和能源且应用广泛。以往对酶法工艺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环境评估研究,以考查酶法工艺是否可以改善环境、促进清洁生产。总结并对环境评估的发展和技术实施提出建议。生命周期评估(LCA)作为一种评估工具被广泛使用,而"碳足迹"及环境影响评估(EIA)仅限于少数研究。全球气候变暖目前被视为一个评价指标,此外,一些研究也将其他影响因素视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证实:酶法工艺替代传统工艺,可减少全球气候变暖、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臭氧的形成和能源的消耗。酶法工艺能节省矿物燃料和无机化学原料。酶技术在促进工业清洁生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马来酰肼(MH)的使用及其毒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酰肼作为一种多功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在世界范围内已有40年历史。随着它在农作物上的用量及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对它的作用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使人们开始怀疑它是否可能具有某种毒性作用。本文较全面地介绍有关的资料,并发表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来酚肼(MH)的使用及其毒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科学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6月196例手术病人进行规范使用气压止血带和预防性护理。结果:正确使用自动气压止血带后,术中未见再出血,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达到了安全使用目的。结论:气压止血带在在四肢手术中的规范应用及预防性护理,同时严格掌握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可有效控制创面出血,暴露手术野,方便术者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转归及其生态毒性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6  
王冉  刘铁铮  王恬 《生态学报》2006,26(1):265-270
抗生索被长期大量地用于人和动物的疾病治疗,并以亚治疗剂量添加于动物饲料长期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促进生长,大部分抗生紊不能完全被机体吸收,而有高达85%以上抗生素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由病人和畜禽粪尿排人环境,经不同途径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最近研究显示在城市废水和表面水中检测到了抗生索的存在。但关于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稳定性等的研究资料很少。环境中的抗生素会对环境生态系统包括细菌、水生生物、土壤生物和植物等产生危害,并产生大量耐药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为评估抗生素在环境中潜在的危害,就抗生素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归及对环境和人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gibberellin)是植物激索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微生物的一种代谢产物,用于作物生长的一种调节剂,在现代农业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开发这种重要农业化学物质不仅是当代丰产农业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而且为发展粮食生产、振兴经济建设会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8.
不同发育阶段的斑腿树蛙蝌蚪对敌敌畏遗传毒性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宝荣  薛清清  连迎  姚丹 《动物学报》2006,52(5):892-898
敌敌畏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有机磷杀虫剂,它通过干扰对神经传导起重要作用的胆碱酯酶的活性,起到接触和摄入毒杀昆虫的作用,也对当地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比较了暴露于不同浓度(2.08,4.16,6.24,8.32,10.40mg/L)的敌敌畏溶液中三个发育阶段的遗传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敌敌畏溶液暴露24h,对早期和中期阶段的蝌蚪造成极显著的DNA损伤(P<0.01),甚至在敌敌畏浓度低达2.08mg/L的溶液中也产生显著的损伤(P<0.05);统计分析表明,DNA长宽比率与敌敌畏剂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早期阶段和中期阶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P<0.01)和0.954(P<0.01)。对于后期阶段的蝌蚪,所有浓度的敌敌畏溶液都未导致明显的DNA损伤,作者认为进入变态阶段的蝌蚪对敌敌畏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果同时也表明,早期和中期阶段的斑腿树蛙蝌蝌是一种监测环境遗传毒性的合适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9.
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斑腿树蛙蝌蚪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耿宝荣  姚丹  薛清清 《动物学报》2005,51(3):447-454
敌敌畏和丁草胺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杀虫剂和除草剂,这些农田化学物质对当地的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或慧星试验)对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敌敌畏(2.08,4.16,6.24,8.32,10.40 mg/L)和丁草胺(0.1025,0.205,0.410,0.820,1.230 mg/L)溶液中的蝌蚪进行了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随之增加;敌敌畏浓度为2.08 mg/L和丁草胺浓度为0.41 mg/L时,对蝌蚪造成显著的损伤,而且农药的剂量与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敌敌畏,y=1.136±0.0083x,r=0.957,P<0.01;丁草胺,y=0.968±0.0093x,r=0.964,P<0.01.本研究表明这两种农药对我国的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表明,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对蝌蚪的基因毒性方面,碱性单细胞电泳分析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动物学报 51(3)447-454,2005].  相似文献   

10.
建立可靠的药物毒性评价方法是药物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代谢组学可以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整体代谢轮廓进行模式识别,为药物毒性评价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就代谢组学、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敌敌畏在3种豆类蔬菜及其土壤中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敌敌畏在毛豆、豌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及在豌豆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进行田间测定。结果表明,80%敌敌畏乳油500~2000倍液施用1 d后的降解率均达93%以上;3 d后残留量≤0.02 mg/kg,降解率均达99%以上;5 d后未能检测到残留(检出限<0.005 mg/kg)。敌敌畏农药在豌豆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关系,半衰期(DT50)为4.3 d。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及毒性效应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对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态系统重金属的富集及毒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 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为生物毒性较强的Cd、Hg、As以及具有一定毒性的Zn、Pb、Cu,平均综 合污染指数为640.大型土壤动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富集量随污染程度的 增加而增加,尤其某些巨蚓科种类对Cd表现高富集,富集系数为1196.通过染毒试验进一 步证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同工酶分析表明,Cd对蚯蚓同工酶活性 有明显的毒性效应.污染区主要种植蔬菜作物,而重金属在蔬菜体内的富集量也随污染 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蔬菜对Cd的富集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必需微量金属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毒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人体中必需微量金属元素的作用和毒性,并讨论了某些微量金属元素之间的拮抗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野外使用烟雾剂的主要问题 用烟雾剂来防除虫害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方法。虽然自1945年以后,这个方法已在家庭内、温室内及仓库内广泛的应用,并得到显著的效果。但在野外使用,由于外界环境复杂,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困难。近几年来,随着对外界环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癌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既能加强抗癌药的药效,又能提高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因此是一种有希望的肿瘤化疗及放疗综合疗法的试剂。我们曾发现它能使癌细胞的SOD活性下降,癌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对癌细胞集落形成率、DNA合成和细胞形态都呈双时相毒性。它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率,延长细胞倍增时间。由于SOD活性与DNA合成的变化密切相关,因而SOD活性的大小对癌细胞受DDC中毒时能否存活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研究DDC对癌细胞SOD活性的影响以及SOD在细胞中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纳米材料在食品、药物、生物医学等多领域的应用,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内质网是蛋白质折叠与加工修饰、脂质合成以及Ca~(2+)储存的主要场所,是维护细胞内稳态的重要细胞器.内质网作为纳米材料的主要靶细胞器之一,在纳米材料引起的毒性效应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纳米银(Ag-NPs)、纳米金(Au-NPs)、纳米二氧化钛(TiO_2-NPs)、纳米氧化锌(ZnO-NPs)、纳米二氧化硅(SiO_2-NPs)、富勒烯(C_(60))、单壁与多壁碳纳米管(SWCNTs/MWCNTs)以及石墨烯与氧化石墨烯(GO)等典型纳米材料对内质网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归纳总结了内质网在不同纳米材料诱导的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及其异同点.纳米材料可通过引起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以及细胞自噬,还可通过激活IP_3信号通路诱导内质网Ca~(2+)释放激活钙依赖的细胞凋亡.纳米材料可在内质网中积累造成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还可诱导内质网自噬.  相似文献   

17.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归趋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管荷兰  于海凤  王嘉宇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228-323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性感染的高效广谱抗菌药,因其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其残留物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吸附、降解、植物吸收等一系列转化过程.本文对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主要污染源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植物吸收与富集等一系列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壤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所引起的生态效应,旨在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昆虫具有毒性的外源毒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一些动物中。概述了Bt晶体蛋白、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淀粉酶抑制剂、几丁质酶等几种外源毒性物质的特征、杀虫机理及其基因在植物抗虫品种培育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对今后转外源毒性基因抗虫植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四环素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的分布及其生态毒性与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杰  魏树和 《生态学报》2015,35(9):2819-2825
四环素是新兴污染物PPCPs中的一种,因其在畜禽及水产养殖中的大量使用在环境中造成一定的残留,成为一个较突出的环境风险问题。概述了环境中四环素的来源,对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的生态毒性,在土壤及水体中的残留及降解等环境行为。认为,环境中四环素的含量既使在很高的情况下,其对动物和植物的直接毒害作用也是有限的,四环素在环境中长期残留产生的抗性基因问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示范试验方法,并根据GB2763-2005、日本及欧盟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研究了敌敌畏、丙溴磷与丁草胺3种农药在菜用大豆上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敌敌畏的安全间隔期为3 d,在菜用大豆上进行合理使用最终产品质量是安全的;丙溴磷产品内销(参照甘蓝)的安全间隔期为18 d,出口日本及欧盟的安全间隔期为28 d,在菜用大豆生长中后期及后期使用不当易引起最终产品农残超标;在菜用大豆种植后当天,合理施用丁草胺,其最终产品质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