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余年来,世界各大洲,在二迭纪和三迭纪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和中生代哺乳类化石方面,有大量的新的发现。在国际古脊椎动物界中,引起了研究这些化石的高潮。而大部分的工作除了属于形态、分类和地层方面的外,焦点都集中在哺乳类的起源和早期哺乳类的系统和进化问题。1960年9月,由比利时法兰德斯皇家科学院主持,在布鲁赛尔召开了一次“低等和非特化哺乳类进化问题”的国际科学座谈会。在会上有代表八个国家的十五位古脊椎动物学家宣读了16篇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肠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对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肠道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已有清楚的认识.在动物的进化中,爬行类属承前启后的过渡类群,其肠道组织结构与哺乳类存在较大差异(Luppa,1977),肠上皮细胞的更新机制也与哺乳类不同(Wurth et al.,1964).  相似文献   

3.
自尾梢麝鼩(Crocidura dracula dracula Tho-mas)属哺乳纲(Mammalian)、食虫目(Insectivora),是云南、福建地区较常见的一种小型哺乳类,国外仅见于缅甸东北部。有关麝鼩类的染色体报道不多,迄今仅记载过6种,本种尚未见记载。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日本《现代哺乳类学》分11篇,各篇均自成专题,并附大量最新文献。其内容简介如下:1.日本的哺乳类及其变异阐述日本哺乳类的起源及区系特征,以日本产4种鼹鼠为例讨论了其地理变异幅度及对其分类所认识的意义;总结了大林姬鼠的地理变异及形质置换研究成果。2.进化与核型依据染色体研究成果讨论了蝙蝠7属13种及鼬科5属8种的核型进化及各种均分类位置。3.遗传变异及集群结构采用蛋白电泳方法,以日本猕猴为主要研究对象,检索变异,血液蛋白28种,遗传子座32座位;讨论了日木猕猴集群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等。  相似文献   

5.
哺乳类红细胞在分化成熟过程中,细胞经过一个独特的自然去核过程,最终发育成为体内唯一无核但负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成熟红细胞。哺乳类红细胞自然去核形式的出现可能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然而迄今为止有关红细胞的去核机理及其物质基础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6.
1960年下半年,在比利时的鲁汶和英国牛津分别举行了关于古脊椎动物学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比利时召开的学术会议名称是“低等及非特化哺乳类进化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由比国皇家科学院主办、鲁汶大学教授 G.凡特勃洛克(Vendebrock)担任主席。出席的有欧洲及美洲的古脊椎动物及动物学家数十人。对有关整个哺乳类及某些重要门类(如食虫类、灵长类)起源及进化上的问题作了讨论。芝加哥大学的 E.考尔生(Colsen)还作了“中国云南三迭纪晚期哺乳类”的报告。  相似文献   

7.
《遗传》2016,(11)
大脑皮层是人类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控制着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认知能力,其结构与功能的高度复杂性起源于人类特有的遗传变异。应用基因组学技术,大脑皮层发育和进化的分子机制已经被逐步揭示。本文概述了基因组学技术如何运用于研究人类特有的遗传变异对大脑皮层发育与进化的影响,涉及采取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人类和黑猩猩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的基因表达差异以及重要的非编码调控序列—人类加速进化区(Human accelerated regions,HARs)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讨论了未来人类特有遗传变异在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动物求偶场交配制度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章强  蒋志刚 《兽类学报》2004,24(3):254-259
求偶场是动物在繁殖期的集群求偶交配的场所, 是动物求偶与繁殖行为的表达空间。为探索求偶场的发生及其进化机制, 研究者们在短短20 年中提出了近10 种关于求偶场发生与进化机制的假说与模型。在鸟类、哺乳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中已广泛地展开有关求偶场的研究, 但目前国内却还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介绍了求偶场的特征、类型及其进化假说与模型。结合保护生物学理论, 简单阐述了求偶场研究的保护生物学及行为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发声学习在人类语言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非人类动物中,鸟类最早被发现具有发声学习能力。近年来在少数哺乳动物中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人们希望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发声学习的比较研究来揭示人类语言的起源。同时,由于鸟类和哺乳类的发声学习能够简化和缩短声信号的遗传过程,更快引起发声行为的进化,对其配偶选择、生态适应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声学习也是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长期以来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鸟类和哺乳类发声学习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动物发声学习的起源和维持机制;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旨在提高人们对动物发声学习研究进展的认知,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没有任何一类生物,能像哺乳类那样与人类关系如此密切,又被研究得如此深入。在众多的哺乳类物种群中所存在的为数庞大的基因,是生物界历经30亿年漫长进化形成的。仅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些基因对人类也是一个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这类资源的利用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开发它们,那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1.
五龙鹅MHC ClassⅠ基因克隆及同源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与动物机体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应答之间存在关联。从GenBank/DDBJ/EMBL基因库中读取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MHC Class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引物, 使用LA-PCR法从五龙鹅的基因组中克隆了MHC ClassⅠ基因序列(DNA序列和m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 AM114925和AM114924), 并分析其基因组结构。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显示: 基因组DNA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 与鸡基因序列同源率为60.8%~64.1%, 与人的同源率为42.9%。分子进化树进一步揭示了五龙鹅与鸡、其他鸟类、爬行类、哺乳类以及人类的进化关系, 同源建模分析发现该基因由氨基末端结构域和羧基末端结构域构成。  相似文献   

12.
鳖(Trionyx Sinensis),俗称甲鱼,是一种广布于我国的常见爬行动物。由于爬行动物实验材料来源困难,国内对爬行动物的胚胎发生进行系统的研究较少。但爬行动物是进化到鸟类和哺乳类的共同祖先,就动物进化的意义来说,研究爬行动物的胚胎发生有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动物生殖生理研究室与湖南省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进行科研协作,研究鳖的人工繁殖和养殖,为开展爬行动物胚胎发生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本文就几年来在鳖卵的实验室孵化和胚胎取材方面的体会,做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英文国际学术期刊《Modeling of Geo-Biosphere Pro-cesses》于今年正式问世。这个由德国CATENA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将着重刊登有关地圈-生物圈系统的微观与宏观尺度过程模拟方面的创造性论文。该刊的宗旨是鼓励理论模型与定量模拟在研究自然过程内在机理应用方面的新思维与创造性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龙华 《实验生物学报》2003,36(3):238-242
转基因技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领域高新技术。近年来,外源基因经显微注射导入哺乳类、两栖类、昆虫类以及鱼类的受精卵或胚胎,从而使人们对在整个动物的系统发育期间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更加深入。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昆虫类相比,鱼作为在脊椎动物进化的低级阶段,更适合在受精卵或胚胎期的显微操作。转基因鱼模型的研究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基因导入方法的成熟、胚胎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组学理论的应用则为鱼类基因工程育种提供  相似文献   

15.
Phospholipase A2 (PLA2, EC 3.1.1.4) catalyzes the hy-drolysis of the 2-acyl ester bond of sn-3-phosphoglycerides,producing a free fatty acid and a lysophospholipid [1].Mammalian secretory phospholipase A2 is tentatively sug-gest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in…  相似文献   

16.
中生代哺乳动物的研究,在了解哺乳类的起源与进化上非常重要。过去美国中亚攷察(?)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上白垩纪Djadochta 层内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食虫类(Insectivora)化石,但在我国的中生代地层内,过去尚无哺乳类动物的化石发现。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期间,矢部长克及鹿间时夫曾发表在辽东省南部所采的侏罗纪哺乳类化石一种,定名为满洲兽(Manchurodon)(矢部,鹿间1938);后来鹿间时夫又发表了在东北阜新煤田所采的,时代亦可能为侏罗纪的食虫类化石一种,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是高等脊椎动物(包含无颌类到哺乳类)先天性免疫防卫系统中的必要元件,它们负责识别病原微生物,并最终引起宿主动物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研究TLR家族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被保留和维持的,有利于了解动物免疫系统在病原微生物选择压力下的适应性进化。第2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为TLR基因的分子进化模式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介绍TLR家族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着重于该受体基因在高等脊椎动物中的进化模式,从而揭示TLR家族基因在脊椎动物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适应性进化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明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脊椎动物基因组进化原因的争论马德如(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天津300071)关键词基因组进化70年代以来,Bernardi等发现在温血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类)与冷血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间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有明显不同。温血脊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克隆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克隆,在cDNA获得了部分转铁蛋白基因的同源片段。经RACE PCR方法,分别对该基因的3’和5’末端进行扩增,获得的扩增片段经拼接后得到全基因片段。结果:黑鲷转铁蛋白全长2431bp,可编码691个氨基酸,分子量(MW)约为74.3kDa,等电点(PI)为5.63。它与鱼类转铁蛋白的同源性最高,约为65%-89%;与其它动物(哺乳类、两栖类等)也有一定的相识性。进化分析表明黑鲷转铁蛋白与其它鱼类和哺乳类的转铁蛋白是由早期转铁蛋白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结论:黑鲷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成组成型表达,在大脑等器官中也有少量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受病原刺激的影响,表现为经病原刺激后转铁蛋白基因的组织分布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20.
周焕庚 《遗传》1982,4(4):36-38
人类和哺乳类细胞遗传学(Human and Mammalian C y Loge netic s)这门学科开始的时候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然而在过去的20余年中,它却获得了飞速的进展,即 使到现在,其研究的活跃程度仍丝毫没有减弱之势。在 传统上,染色体这一研究领域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 它要探讨的是一些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课题,可是当今, 这种研究在医疗机构已是用于遗传性疾病诊断、预后 和咨询的常规手段。下面不妨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和哺 乳类细胞遗传学是怎样被一些显微镜学家作为一种无 足轻重的玩物几乎被遗忘而一跃到结出丰硕之果,以 及又怎样进入当代生物学和医学的许多分支学科的。 所有这一切,全都取决于几个重要的技术上的转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