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探究黑苦荞的市场利用价值,该研究选择种植于湖北江汉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川荞1号和九江苦荞作为材料,分析苦荞籽粒中游离酚、结合酚、总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和总黄酮的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三种抗氧化测试模型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酚类物质的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川荞1号籽粒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分别为27.38 mg GAE·g~(-1)DW、31.46 mg RE·g~(-1)DW和12.71 mg GAE·g~(-1)DW、14.68 mg RE·g~(-1)DW;其中游离酚与游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与结合黄酮含量,均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79%以上,且九江苦荞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高于川荞1号。(2)苦荞籽粒中酚类物质主要由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游离酚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结合酚以表儿茶素和芦丁为主。(3)苦荞籽粒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黑苦荞川荞1号游离态DPPH、ABTS和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为30.14、11.03、18.84 mg TE·g~(-1)DW,高于九江苦荞,而结合态三种抗氧化能力值低于九江苦荞,但黑苦荞川荞1号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在低海拔地区江汉平原,种植的黑苦荞川荞1号籽粒具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符合后续的食品加工的生产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壳聚糖诱导促进红松(Pinus koraiensis)多酚合成的生理调控机制, 以红松幼苗为实验材料, 在DCR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 诱导8天后测定多酚和原花青素的含量, 筛选有利于多酚积累的最佳的壳聚糖浓度。随后测定最佳浓度壳聚糖诱导下红松幼苗中多酚物质积累量、防御酶活性和多酚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50-200 mg·L-1壳聚糖可以有效地提高多酚和原花青素的积累量。壳聚糖浓度为100 mg·L-1时诱导效果最佳, 多酚积累量可以达到(9.91 ± 0.68) mg·g -1鲜质量, 是对照组的1.64倍; 原花青素积累量可以达到(2.52 ± 0.11) mg·g -1鲜质量, 是对照组的1.53倍。100 mg·L-1壳聚糖诱导下红松幼苗防御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转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迅速做出响应, 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壳聚糖能够显著地激活红松幼苗的防御反应和苯丙烷代谢途径, 从而促进抗氧化物质多酚的合成与积累, 有利于提高红松幼苗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鉴定泾阳茯砖茶中的金花菌,探讨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泾阳茯砖茶中的"金花菌",通过其ITS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抗氧化酶试剂盒测定不同时期"金花菌"发酵液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从茶叶中分离出1株"金花菌"J17,通过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在J17菌株发酵后第1、7、10、14和21天,其发酵液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U/mL)分别为0.22±0.11、1.22±0.13、2.46±1.64、7.35±2.77和45.19±1.5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U/mL)分别为0.06±0.00、0.45±0.00、1.52±0.20、2.35±0.20和2.75±0.37;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U/mL)分别为25.55±10.12、50.90±3.72、76.77±6.75、89.07±3.33和36.34±12.32。发酵14d左右,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与茶砖在发花车间的发花时间一致。茯砖茶沸水冲泡液和沸水冲洗液中POD和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沸水冲泡液的T-SOD活性显著高于沸水冲洗液。结论泾阳茯砖茶的抗氧化酶活性与茶砖发花期产生的赤散囊菌有关,泾阳茯砖茶适用于热水冲泡或煮沸后饮用。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 ,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 ,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 :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还原法 ,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相同浓度条件下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显著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 4 0mg/kg灌胃 1h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及槲皮素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较灌胃前升高最为明显。维生素C也有显著提高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作用 ,芦丁与维生素E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血浆高效液相分析表明槲皮素灌胃后未出现明显的槲皮素吸收峰 ,而与其峰相邻的两个未知峰的面积增大。结论 :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 ,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 ;槲皮素吸收后经代谢形成衍生物 ,提高血浆总抗氧化力的程度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蒙原’欧李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欧李叶片中多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黄酮醇)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活性、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OH清除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欧李叶片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随着生长期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大。(2)各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与各酚类物质类似的变化规律,除个别有差异外,基本也均于果实着色膨大期达到最高。(3)在果实着色膨大期,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表现为总酚最高,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次之,黄酮醇和花青素最低。研究发现,欧李叶片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变化关系,抗氧化活性随着各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或降低而升高或降低;除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外,着色膨大期是欧李叶片酚类物质含量积累高峰期,同时也是总抗氧化力最高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槲皮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测定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进一步观察槲皮素灌胃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变化,并与芦丁、维生素C、维生素E相比较,方法:总抗氧化力采用Fe^3 还原法,槲皮素,芦丁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相同浓度条件下槲皮素的体外总抗氧化力显著强于芦丁,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40mg/kg灌胃1h后大鼠外周血总抗氧化及槲皮素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较灌胃前升高最为明显,维生素C也有显著提高外周血总抗氧化力的作用,芦丁与维生素E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血浆高效液相分析表明槲皮灌胃后未出现明显的槲皮素收峰,而与其峰相邻的两个未知峰的面积增大。结论:槲皮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强于芦丁,与传统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相当,槲皮素吸收后经代谢形成衍生物,提高血浆总抗氧化力的程度与维生素C相近。  相似文献   

7.
通过桉树的水培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Zn胁迫下桉树的生物量,根和叶中Zn、巯基物质(非蛋白巯基,谷胱甘肽和植物络合素)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根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从巯基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角度,探讨了桉树抵御Zn胁迫造成氧化性伤害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Zn浓度较低(20 mg/L和40 mg/L)时,根中MDA含量非显著性增加,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上升,叶中巯基物质含量非显著性增加。Zn浓度较高(120 mg/L和140 mg/L)时,根中MDA含量显著性增加,SOD、POD和CAT的活性下降,叶中巯基物质含量显著性增加。因此,低浓度Zn胁迫时,桉树中巯基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性伤害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高浓度Zn胁迫时,大量过氧化物积累,桉树中巯基物质和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8.
建立DPPH-HPLC-QTOF-MS/MS方法快速筛选、鉴定和测定杜仲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杜仲黑茶提取物与DPPH自由基反应30 min后,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峰消失或峰面积明显减少,结合QTOF-MS/MS谱图及与标准品对照,确定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芦丁和异槲皮苷。并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无须繁琐的分离纯化过程,可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并为杜仲黑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连续10 d摄入槲皮素对力竭运动后体内抗氧化酶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我们选取了50名健康男大学生,采用随机双盲交叉实验法,使其连续摄入10 d槲皮素(Quercetin,QE)(2×500)mg/d,或安慰剂(Placebo,PL)后,进行单次激烈运动(75%VO2 max)至力竭,在运动前与运动后30 min和60 min采集血液,进行生化值分析。数据显示,力竭运动后QE组与PL组男大学生体内抗氧化酶,包括超氧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体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浓度,虽然PL组在运动后30 min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但运动后30 min两组间仍未达显著差异(p0.05)。因此短期增补QE对体内抗氧化酶SOD、CAT与脂质过氧化物MDA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云南普洱茶、广州小青柑、广西六堡茶、湖南熙茯茶及陕西泾阳茯砖茶分离到9种真菌的基础上,探讨9种真菌发酵液和发酵茶沸水冲泡液的抗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抗氧化试剂盒测定真菌发酵液及发酵茶沸水冲泡液的抗氧化酶活性;利用Past 3软件对9种真菌发酵液抗氧化酶活性和5种发酵茶沸水冲泡液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真菌发酵液的抗氧化酶活性表明,小青柑中分离到阿曲霉Q1的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酶活力单位为(4.37±0.15)U/mL,熙茯茶中分离到谢瓦曲霉X1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酶活力单位为(21.67±1.05)U/mL,其次为泾茯茶中分离到赤散囊菌J17,酶活力单位为(18.59±2.74)U/mL;六堡茶中分离到的黑曲霉L1的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最高,酶活力单位为(71.11±3.90)U/mL,其次为普洱茶中分离到篮状菌P1,酶活力单位为(59.29±1.42)U/mL;通过比较不同发酵茶沸水冲泡液的抗氧化酶活性表明,5种发酵茶的CAT(F=37.409,P0.01),POD(F=164.268,P0.01),T-SOD(F=26.639,P0.01)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泾茯茶冲泡液的CAT活性最高,而其余4种茶叶冲泡液均无CAT活性;普洱茶与泾茯茶冲泡液的POD活性最高,酶活力单位分别为(18.11±0.71)和(18.11±0.64)U/mL;普洱茶和六堡茶冲泡液的T-SOD活性最高,酶活力单位分别为(48.72±0.43)和(45.82±2.02)U/mL;通过对9种真菌发酵液抗氧化酶活性的PCA分析表明,谢瓦曲霉X1、赤散囊菌J17、阿曲霉Q1、烟曲霉Q2、绳状篮状菌Q3和冠突曲霉L2的抗氧化酶活性相近,篮状菌P1、篮状菌P2和黑曲霉L1的抗氧化酶活性相近;通过对5种发酵茶沸水冲泡液抗氧化酶活性的PCA分析表明,小青柑与熙茯茶沸水冲泡后的抗氧化酶活性相近,六堡茶、普洱茶和泾茯茶沸水冲泡后的抗氧化酶活性相近。结论不同发酵茶的优势真菌不同,其真菌发酵产物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且不同发酵茶冲泡液的抗氧化酶活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白及花一般呈紫色,可能富含花青素并具有花青素的生物活性,但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p H示差法测定发现白及花的花青素含量为0.46 mg/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现其含有飞燕草色素(114.528μg/g)、牵牛花色素(22.737μg/g)、天竺葵色素(23.736μg/g)、芍药色素(9.030μg/g)和锦葵色素(27.831μg/g)。体外测定发现白及花提取液具有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为173.1 U/m L,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为147.36 U/m 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3%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18.02%。感官审评发现,白及花经沸水浸泡后,汤色呈紫色、透明,具淡雅花香,滋味稍涩、回甘。以上研究表明,白及花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作为饮料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害对茶叶生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精准、安全、高效、绿色防治黑刺粉虱,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黑刺粉虱为害不同级别下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SOD, 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提高,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显著性降低,且以为害级别为Ⅳ级时最低,为18.82%±0.21%,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在不同的为害级别间均无显著性变化。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POD和CAT活力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增加先显著升高后很快降低,均以为害等级Ⅰ时活性最高,分别为57.14±3.98和28.05±0.40 U/mg pro。SOD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以为害等级Ⅳ时SOD活力最低,为442.73±10.54 U/mg pro。【结论】黑刺粉虱为害对黄金芽茶叶中与抗性提高相关的生化物质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抗逆补偿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变化,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为害等级升高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黄金芽对黑刺粉虱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加强黄金芽上黑刺粉虱发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以恒山黄芪和宁夏枸杞为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其多糖成分,比较分析恒山黄芪多糖、宁夏枸杞多糖以及二者复合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恒山黄芪多糖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0.67±0.12)U/mg]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2.34 mg/mL)均高于宁夏枸杞多糖[TAOC=(0.52±0.07)U/mg,EC50=4.28mg/mL],而恒山黄芪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36mg/mL)则低于宁夏枸杞多糖(EC50=0.98mg/mL)。(2)在相同浓度下,二者按照1∶1比例配成的复合多糖总抗氧化能力[T-AOC=(0.79±0.02)U/mg]、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0.84mg/m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37mg/mL)均高于单种多糖。(3)恒山黄芪多糖、宁夏枸杞多糖以及二者复合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均与其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恒山黄芪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具有开发潜力的天然抗氧化物质,且恒山黄芪多糖与宁夏枸杞多糖复合配伍后具有协同效应,抗氧化活性增强。为开发新的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拉丁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Ladino’)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H2S处理对PEG6 000(聚乙二醇)模拟干旱胁迫下白三叶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膜脂过氧化、活性氧成分、抗氧化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代谢和非酶抗氧化物质的影响,以揭示H_2S调控白三叶抗旱性的生理机制。结果显示:(1)0.2 mmol/L的外源NaHS(H_2S供体)能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维持显著较低的电解质渗透率(EL)和丙二醛(MDA)含量。(2)与直接干旱胁迫相比,干旱胁迫下外源添加NaHS处理的白三叶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强,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代谢中关键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水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其抗氧化中间产物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含量也显著提高。(3)叶片类黄酮、总酚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在一定的胁迫时间范围内亦显著增加,并伴随着活性氧成分O_2~(-·)产生速率和H_2O_2水平降低。研究认为,外源H2S能通过促进干旱胁迫下白三叶体内的多重抗氧化防御能力来提高其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杨添雁  沙秀芬  魏琴  李群 《广西植物》2018,38(11):1512-1521
为了探究连香树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抗氧化作用,该研究采用水提和醇提两种方法提取连香树叶片中的代谢物并测定其主要成分,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即清除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O_2~-·)和还原铁离子(Fe~(3+))的能力等四个指标来评价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连香树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均含有山萘酚。此外,水提物中还含有苜蓿素和异槲皮苷等黄酮类物质;乙醇提取物中还含有柚皮素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等黄酮类物质。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均有清除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还原三价铁离子的能力。抗氧化的作用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清除超氧阴离子(IC50值分别为0.092、0.002 mg·mL~(-1))的能力强于阳性对照Vc(IC_(50)值为0.241 mg·mL~(-1))且铁离子还原力的IC_(50)值(水提物为0.014 mg·mL~(-1),乙醇提取物为0.001 mg·mL~(-1))相对较小,说明其总抗氧化活性较强。由此可见,连香树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层孔菌属真菌液体发酵产物作为研究材料,测定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并利用多种抗氧化测定方法,分析不同菌株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活性物质含量间、抗氧化方法间及抗氧化方法与含量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较大,其中菌株H2粗多糖和总酚含量较高,菌株S黄酮含量较高,且活性物质含量间相关性不大;针对供试菌株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2具有较高的还原力、铁离子螯合能力,菌株H2和H9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菌株H2和L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最强,菌株H2、H5、H8、H9具有较高的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且不同方法间存在较大差异,羟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DPPH自由基与铁离子螯合能力和还原力,以及铁离子螯合能力与还原力这几种方法的相关性较高(P0.01);总酚含量与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1);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铁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方法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P0.01)、0.725、0.738(P0.05);粗多糖含量与各测定方法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以上结果说明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是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因子,对抗氧化能力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荷叶黄酮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0.25 mg/m L的荷叶黄酮添加至培养基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A105)、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211),并提取细胞裂解液,依次从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抗氧化物质活性三方面评估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0.25mg/m L的荷叶黄酮提高了动物双歧杆菌(54.9%)及保加利亚乳杆菌(14.8%)对O-·2清除能力;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有提升,对动物双歧杆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有抑制;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提升率达658%,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发现:经添加0.25 mg/m L的荷叶黄酮至培养基后,动物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及谷胱甘肽(GSH)活力得到显著的提高。结果表明,荷叶黄酮的添加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可能与其胞内SOD酶活及GSH活力得到的显著的提升有关,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两种不同成熟度老鹰茶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对其进行辨识及质量评价,该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老鹰茶中15种酚类化合物,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评价两种茶叶抗氧化能力,再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两种老鹰茶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老鹰茶中不同酚类化合物对于抗氧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嫩叶茶中儿茶素、对香豆酸、异槲皮苷、金丝桃苷、烟花苷、紫云英苷、山奈酚、槲皮素、阿福豆苷含量显著高于老叶茶,其中儿茶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平均含量比老叶茶分别高1 039.43、169.12、257.35 mg·100 g-1。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均可将二者区分。(2)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在抗氧化能力上,二者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嫩叶茶优于老叶茶。(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法提示老鹰茶中的异槲皮苷、儿茶素、紫云英苷、绿原酸、金丝桃苷、对香豆酸、山奈酚是其发挥抗氧化效能的主要酚类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可为老鹰茶的质量控制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荷叶黄酮对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0.25 mg/m L的荷叶黄酮添加至培养基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A105)、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211),并提取细胞裂解液,依次从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抗氧化物质活性三方面评估其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0.25mg/m L的荷叶黄酮提高了动物双歧杆菌(54.9%)及保加利亚乳杆菌(14.8%)对O-·2清除能力;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有提升,对动物双歧杆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有抑制;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提升率达658%,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发现:经添加0.25 mg/m L的荷叶黄酮至培养基后,动物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及谷胱甘肽(GSH)活力得到显著的提高。结果表明,荷叶黄酮的添加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抗氧化活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对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具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可能与其胞内SOD酶活及GSH活力得到的显著的提升有关,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