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防风不同极性部位对腹泻大鼠止泻作用和对结肠不同亚型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影响的比较,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芬诺酯组、防风石油醚萃取部位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组、正丁醇萃取部位组、水溶性部位组和总提取物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每天灌胃番泻叶水煎液,连续7天,于第8天开始各组大鼠上午灌胃番泻叶,下午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2%吐温-80溶液,连续给药7天。观察大鼠排便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中电解质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Na~+-K~+-ATPase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分析结肠中不同亚型AQ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防风石油醚萃取部位、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总提取物组可降低大鼠的腹泻指数,增加血清中Na~+和K~+浓度及结肠组织中Na~+-K~+-ATPase的活性,降低血清DAO和TNF-α的水平,改善结肠黏膜损伤,上调结肠组织中AQP-3、AQP-4和AQP-8的蛋白表达;防风石油醚部位还可下调结肠组织中AQP-9的蛋白表达水平。综上表明,防风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石油醚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是其止泻的活性部位,且二者对肠道不同亚型的AQP调控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血府逐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大鼠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醒脑静组(0.3 m L/kg),血府逐瘀汤组(0.3 m L/kg),联合用药组(醒脑静联合血府逐瘀汤)。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采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从造模成功后的第1 d开始给药,连续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术后1 d、3 d、7 d、14 d取血浆及脑脊液,按ELISA试剂盒说明书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结果:(1)术后随着时间推移,SAH大鼠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及CRP含量逐渐上升,在第7 d达到高峰。(2)术后第1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CRP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及血府逐瘀汤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CRP含量无差异(P0.05),而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含量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3)术后第3 d、7 d、14 d,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CRP含量均显著上升,差异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组、血府逐瘀汤组及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CRP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1),与醒脑静组或血府逐瘀汤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中血清及脑脊液中TNF-α、CRP含量下降,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血府逐瘀汤能有效缓解SAH大鼠CVS,与降低SAH大鼠血清及脑脊中TNF-α、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理中丸对脾虚型腹泻大鼠结肠黏膜IL-22-MUC2/claudin-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番泻叶水煎液1.2 g/mL联合疲劳游泳建立脾虚型腹泻大鼠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蒙脱石散组(0.9 g/kg)和理中丸低、高剂量组(0.81和3.24 g/kg),每组8只;另选8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连续给药14 d,造模结束后可见大鼠体重减轻,精神倦怠、眯眼聚堆、少动,大便质地偏软或者便溏,肛周污秽,提示模型复制成功。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水平,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检测结肠黏膜形态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黏蛋白2(MUC2)和水通道蛋白3/4(AQP3、AQP4)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claudin-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白介素-22(IL-22)和肠黏膜上皮跨膜蛋白2(claudin-2)基因相对表达量(2-ΔΔCt值)。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稀便率、稀便级和腹泻指数显著增加,结肠组织黏膜层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黏膜表面结构疏松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清燥救肺汤(QJD)及其分解剂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小鼠血清中TNF-α、INF-γ含量及肺组织中MPN372、P1、AQP5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抗MP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144只SPF级BABL/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QJD组(C组)、QJD分解剂I组(D组)、QJD分解剂II组(E组)及阿奇霉素组(F组),每组24只。除A组外,对其余5组小鼠进行MP感染模型处理,造模后分别予对应分组药物灌胃治疗,于造模后第3、7、10、14天进行取材。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对小鼠肺组织病理炎症程度进行评分;并计算小鼠肺指数及干湿比;采用q PCR法对MPN372、P1基因含量进行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TNF-α、INF-γ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AQP5蛋白的表达。结果 MP感染后,镜下可见肺泡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其肺指数升高,干湿比降低;TNF-α、INF-γ的含量呈升高趋势,并于第7天达到峰值;AQP5的蛋白表达呈回落趋势,于第14天开始逐渐升高;与B组比较,从第7天开始,C组能够下调MPN372、P1及TNF-α的表达水平,上调INF-γ、AQP5的表达水平;其中D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调MPN372、P1、TNF-α的表达,E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上调INF-γ、AQP5的表达。结论 QJD可以控制MP感染后肺部炎症,减少MP毒素MPN372的产生和P1黏附蛋白的表达;上调INF-γ、AQP5蛋白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田基黄提取物(HJT)抗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HF)的作用及其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0. 12 mg/kg)组和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40%的CCl_4橄榄油溶液(1 mL/kg),2次/周,建立HF模型;同时各给药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生化法检测肝组织中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HJT(16 000、8 000、4 000 mg/kg)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中ALT、AST、HA、LN、PC-Ⅲ、Ⅳ-C活性或含量,降低肝组织MDA含量,增加SOD和GSH-PX活性,同时减少肝组织IL-1β、IL-6及TNF-α含量,抑制肝组织TGF-β1和α-SMA蛋白表达;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HJT各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炎症坏死和HF病变程度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表明,HJT对CCl_4诱导的HF大鼠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和抑制TGF-β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察泽泻汤加味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以及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对照组、泽泻汤加味方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喂饲高脂饲料方法复制动物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用药5周以后,观察大鼠血清中TG、TC、HDL-C、LDL-C含量的变化,运用RT-PCR方法检测了大鼠结肠组织AQP3基因表达情况,运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大鼠结肠组织AQ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脂中TG、TC、LDL-C的含量及结肠中AQP3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HDL-C含量显著降低。各治疗组大鼠血脂中TG、TC、LDL-C的含量及结肠组织AQP3基因蛋白的表达均降低,HDL-C含量升高。提示泽泻汤加味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其通过上调结肠组织AQP3基因、蛋白的表达,以调节水液代谢,阻止痰湿的生成,祛除致病因素,可能是其治疗高脂血症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龙胆苦苷(GPS)对大鼠肝纤维化(HF)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的影响。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素(0.12 mg/kg)组和GPS(100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每周两次腹腔注射40%的CCl_4橄榄油溶液(1 mL/kg),建立HF大鼠模型;且从造模当天起,秋水仙素组和GPS组大鼠按体重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按体重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共持续6周。末次给药后,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AST、TBIL、ALB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SMA、TGF-β1及Shh信号通路Shh、Gl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GPS组和秋水仙素组HF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HA、LN、PCⅢ、Ⅳ-C的含量均显著减少,ALB含量增加;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GPS组和秋水仙素组大鼠的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轻;肝组织中α-SMA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肝组织中TGF-β1、α-SMA、Shh及Gli-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GPS对大鼠HF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机制与GPS抑制Sh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肠道菌群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肠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林可霉素组(85 mg/kg)和益生菌组(85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5 d,次日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TNBS诱导大鼠肠纤维化模型,再连续给予相应药物7 d。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行为表现,实验结束后收集结肠标本,进行组织学评分,并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α-SMA、TGF-β1等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1A、DR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受损,胶原纤维表达增加,提示肠纤维模型成功。盐酸林可霉素组可进一步加重结肠损伤和胶原纤维表达,经益生菌治疗结肠损伤和纤维化均有缓解。与模型组相比,盐酸林可霉素组大鼠TL1A/DR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α-SMA、TGF-β1蛋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姜黄素对过度训练所致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炎症因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目的进行了研究。72只7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一般训练组(M)、过度训练组(OM)和姜黄素+过度训练组(COM)。实验中OM、COM组进行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COM组大鼠以200 mg/kg/d、5 m L/kg姜黄素灌胃56 d,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 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处死大鼠,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肾组织IL-1β、TNF-α、IL-6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8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光镜下C、M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 OM组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 COM组较OM组明显减轻。Paller评分,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电镜下C组结构正常; M组结构出现轻微改变; OM组结构改变明显; COM组较M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OM组肾组织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 OM组肾组织IL-1β、TNF-α和IL-6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OM组显著低于C组。从而说明8周的游泳训练导致大鼠出现过度训练及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姜黄素可以延缓过度训练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预防和延缓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大鼠肾脏功能,缓解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姜黄素对过度训练所致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炎症因子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目的进行了研究。72只7周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一般训练组(M)、过度训练组(OM)和姜黄素+过度训练组(COM)。实验中OM、COM组进行8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COM组大鼠以200 mg/kg/d、5 m L/kg姜黄素灌胃56 d,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 5%的羧甲基纤维素纳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处死大鼠,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肾组织IL-1β、TNF-α、IL-6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8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后,光镜下C、M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 OM组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 COM组较OM组明显减轻。Paller评分,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电镜下C组结构正常; M组结构出现轻微改变; OM组结构改变明显; COM组较M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OM组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OM组肾组织IL-1β、TNF-α、IL-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 OM组肾组织IL-1β、TNF-α和IL-6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C组,COM组显著低于OM组。血清睾酮/皮质酮比值,OM组显著低于C组。从而说明8周的游泳训练导致大鼠出现过度训练及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发生病理改变。姜黄素可以延缓过度训练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预防和延缓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大鼠肾脏功能,缓解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用于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8周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对照组、溃疡组和罗格列酮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灌肠和灌胃,模型组为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和生理盐水灌胃,罗格列酮组则从灌肠造模成功后的第二天起,每天采用罗格列酮灌胃给药1次(5 mg/kg)。观察大鼠的一般活动状态,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灌肠后第60天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DMI),苏木色精-伊红法(HE)染色后,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组织学评分(HS)。生化法用于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IHC)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核转录因子_(-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溃疡组的DAI、CDMI和H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和MP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NFκB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溃疡组相比,罗格列酮组的大鼠DAI、CDMI和H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SOD含量显著增加,MDA和MP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NFκB和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加SOD和PPARγ表达,降低MDA、MPO、NFκB和TNF-α表达来缓解炎症反应,对溃疡性结肠炎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趾长伸肌TNF-α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A组)。模型组采用熏香烟和气管内滴注猪胰蛋白酶(PEE)法建立COPD模型大鼠,以低于A组大鼠平均体重的90%判断发生营养不良的标准,将模型组大鼠分为COPD营养正常组(B组)和COPD营养不良组,COPD营养不良组随机化原则分为COPD营养不良生理盐水组(C组)、吲哚美辛1组(D组)、吲哚美辛2组(E组)、吲哚美辛3组(F组)。A、B、C三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D、E、F组给予不同剂量吲哚美辛(IND)灌胃干预。TUNEL法测定趾长伸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及趾长伸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吲哚美辛干预后,E组趾长伸肌细胞凋亡率、Bcl-2、Bax的蛋白表达、趾长伸肌匀浆和吲哚美辛干预后血清TNF-α浓度低于C、D、F组,但高于A、B组,P<0.05;E组趾长伸肌Bcl-2蛋白表达高于C、D、F组,低于A、B组,P<0.05。结论:Bcl-2、Bax及TNF-α参与COPD模型大鼠趾长伸肌细胞凋亡,适当剂量的吲哚美辛可改善COPD营养不良模型骨大鼠趾长伸肌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雌孕激素对ALI大鼠II型肺泡上皮细胞钠通道(epithelial Na+channel,ENaC)α亚基,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肺泡内液体清除的机制。方法:雌性未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静脉注入生理盐水8 mL/kg)、ALI模型组(静脉注入油酸0.1 mL/kg)、雌孕激素联合组(在油酸注入前12 h、36 h皮下注射1∶1 000雌孕激素混合液0.1 mL)。建模后6 h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肺系数,肺组织匀浆中α-ENaC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血清BNP、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肺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肺湿重/干重比值、肺系数及血清中BNP、TNF-α表达增加,而α-ENaC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P<0.01);雌孕激素联合组与ALI模型组比较,肺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要轻,肺湿重/干重比值、肺系数、BNP下降,α-ENaC mRNA及蛋白增加(P<0.05)。结论: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上调α-ENaC mRNA及蛋白的表达,减少BNP表达,促进肺泡内液体的清除,为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治疗和监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清洁级SD大鼠,将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正常组、盐水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各20只。盐水组与辛伐他汀组大鼠均制备发烟罐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30 min,辛伐他汀组大鼠予以50 mg/kg剂量的辛伐他汀灌胃,盐水组则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正常大鼠予以正常饲养处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辛伐他汀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低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SOD水平低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高于盐水组(均P<0.05),盐水组、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MDA水平高于正常组,辛伐他汀组明显低于盐水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炎性因子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有利于减轻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与海兔素组给予15 mg/kg刀豆蛋白A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制作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日给予大豆油灌胃,海兔素低、高剂量组给予100、150 mg/kg·d海兔素+大豆油灌胃。实验持续8周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 Trichrom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状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ELISA实验测定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模糊紊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灶状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胶原指数明显升高。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兔素干预后,肝小叶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染色胶原显著减少,纤维增生明显改善,血清中ALT、AST、LDH及TNF-α和TGF-β1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海兔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肝脏病变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海兔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SA)对细菌性脑膜炎(BM)大鼠肉瘤同源基因A(RhoA)/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OCK)通路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A低剂量(1.75 mg/kg)组、SA中剂量(3.50 mg/kg)组、SA高剂量(7.00 mg/kg)组和阳性对照(青霉素,0.18 g/kg)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经小脑延髓池注射B族溶血性链球菌建立BM模型,建模成功后经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连续给药3 d,2次/d。末次给药12 h后,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ELISA)检测脑脊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脑脊液中白细胞(WBC)数量;伊文思蓝(EB)染色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干湿比重法计算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皮质组织RhoA、ROCK阳性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皮质组织血脑屏障相关分子闭锁连接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水通道蛋白4(AQP4)及RhoA/ROCK通路相关蛋白肌球蛋白轻链(MLC)、丝切蛋白1(Cofilin1)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及脑皮质组织中ZO-1蛋白、Claudin-5蛋白、AQP4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脑脊液WBC数量、IL-6水平、TNF-α水平、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脑皮质组织RhoA与ROCK阳性表达、p-MLC/MLC、p-Cofilin1/Cofilin1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SA低、中、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评分及脑皮质组织中ZO-1蛋白、Claudin-5蛋白、AQP4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脑脊液WBC数量、IL-6水平、TNF-α水平、脑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脑皮质组织RhoA与ROCK阳性表达及p-MLC/MLC蛋白、p-Cofilin1/Cofilin1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SA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优于SA低剂量组(P<0.05),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弱于SA低剂量组(P<0.05);SA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可改善BM大鼠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且其改善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可能与抑制RhoA/ROCK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黄酸调节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7周龄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注射牛磺胆酸钠构建AP大鼠模型,将A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酸组(100 mg/kg)、二甲双胍组(200 mg/kg)、大黄酸+二甲双胍组(100 mg/kg大黄酸+200 mg/kg二甲双胍),每组10只,每天1次,连续注射2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ELISA法检测血清DAO活性、TNF-α和IL-6水平;H&E染色检测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屏障相关蛋白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DAO活性、IL-6、TNF-α水平以及胰腺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评分、AMPK水平、mTOR蛋白水平、埃希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均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Chao1指数以及乳杆菌、双歧杆菌相对丰度和ZO-1...  相似文献   

18.
免疫致敏结合局部乙酸刺激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复合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药组(各10只),用结肠黏膜组织致敏法加乙酸局部刺激法建立大鼠复合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用药组给予SASP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灌胃2周后处死大鼠,分离其结肠组织和血清。生化法检测各组结肠中MDA、SOD、GSH-PX、NO、TNOS和iNOS值,放免法测定大鼠血清及结肠IL-4及TNF-α含量变化,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IFN-γ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SASP组SOD、GSH-Px计数水平显著升高,组织MDA、NO、TNOS及iNOS含量降低。模型组血清和结肠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TNF-α含量明显升高,模型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SASP组IL-4含量升高,TNF-α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改进的复合造模方法,可以较好的模拟人类UC病变的慢性活动性特点,适合药效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狗肝菜多糖(DCP)对高脂饮食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CP剂量组(100、200 mg/kg),每组10只;从第9周开始,DCP剂量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6周,处死,收集血样和肝脏。采用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及肝脏中TG和肝糖原含量;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沉积状况;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SREBP-1 mRNA、AMPK mRNA水平。结果显示,DCP(100和200 mg/kg)剂量组能显著下调TC、TG、LDL-C、FBG、FINS、AGE-P和HbA1c含量和HOMA-IR,上调HDL-C和肝糖原含量,减少脂肪沉积物,同时明显上调p-AMPK水平,抑制肝组织SREBP-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DCP调节大鼠糖脂代谢的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SREBP-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持续性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肝素后脂蛋白脂酶活性及相关代谢物的影响.方法:试验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高脂饮食组、炎症组和抗炎组.单纯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饮食;炎症组除高脂饮食外,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20 mg/kg,1次/3天)进行炎症刺激;抗炎组动物除按炎症组处理外,用阿司匹林进行抗炎治疗;对照组为正常饮食.动物饲养8周.第4、8周时测血清肝素后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并用ELISA法检测TNF-α和CRP水平以及酶法测定TG、LDL和HDL含量.结果:与单纯高脂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相比,叠加的炎症刺激能明显升高血清中TNF-α和CRP水平,并显著降低肝素后脂蛋白脂酶活性,TNF-α和CRP水平的变化与肝素后脂蛋白脂酶活性的变化均呈显著负相关;同时,血清TG、LDL含量显著升高,而HDL含量显著降低;阿司匹林(12mg/kg,1次/日)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和CRP的水平,升高肝素后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TG和LDL的含量,并升高HDL含量.结论:持续性全身炎症刺激可以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血清肝素后脂蛋白脂酶活性,从而加重TG、LDL和HDL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