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oltz 很早就观察到毁损青蛙脊髓后血管的张力明显地降低。以后许多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横断或毁损中枢神经系统某些部位,电刺激外周神经或延脑,隔离地灌流肢体或内脏血管,药物直接涂敷在脊髓表面等,证明了在青蛙的脊髓和延脑确存在着血管运动中枢。其中大部分人认为延脑具有主要的血管运动中枢机能。但 Kolm 和 Pick用感应电流刺激青蛙延脑时得不到相应的血管变化,他们设想椎前交感神经节具有血管运动中枢机能。Iriuchijima 研究了蟾蜍内脏神经的放电,指出延脑和脊髓上段中有  相似文献   

2.
延髓网状结构在针刺镇内脏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躯体疼痛相似,内脏受到伤害性刺激时,除了患者感觉到受损部位有弥散性钝痛外,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及全身的植物性和躯体性反应。过去,我们曾利用多种指标如腹部手术病人或实验动物的指(趾)血管容积、动脉血压、腹肌肌电、外周植物神经(颈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内脏神经节后纤维)的传出放电、皮肤电反射以及大脑皮层和延髓的电活动等变化,作为痛反应的客观指标,观察针刺的影响。针刺具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作用的细胞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十余年来有关颈动脉体化学感受作用细胞机制的研究,着重介绍颈动脉体组织成份的超微结构、神经支配及突触联系;颈动脉体内的多种化学递质及其生理作用;颈动脉体内低组织氧分压的形成及缺氧的感受机理;颈动脉体内化学感受部位;由化学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的生理过程及其机能调节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Jin SX  Li JS  Qin BZ 《生理学报》1998,50(5):570-574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猫上,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躯体和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对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接受盆神经内Aδ纤维传入的神经元皆为特异性伤害感受或广动力范围神经元-它们可被包括会阴部皮肤的躯体感受野的机械性及强电刺激诱发。上述结果提示,Aδ纤维可能在盆腔内脏的伤害感受性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变化条件下,温度的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导致淡水资源更加匮乏。环境因子胁迫,如干旱和高温等,它们单独或联合的作用将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引发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植物的碳氮代谢及其分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生物过程及外界环境调节共同决定着植物的净生产力和营养水平。该文试图从分子、组织、器官、个体和生态系统等层面上,就植物的碳氮关系及其环境调节(温度、水分和CO2浓度等)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皮层体感Ⅰ区(S_Ⅰ 区)在痛觉的产生和调制以及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以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操作式条件反射为痛指标,用钨丝微电极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和进行皮层内刺激,并用冰盐水进行皮层局部阻滞,在10只清醒的、可以活动的猕猴上进行了实验观察。刺激皮层 S_Ⅰ 区对感受野部位皮肤痛阈可产生明显的影响。在51次实验中有46次引起了痛阈的变化,仅有5次未见明显的变化。在13次对非感受野的皮肤痛阈的影响的实验中,10次未见变化,仅有3次出现轻度变化。皮层内刺激效应往往在刺激开始就出现,并延续到刺激的全过程。停止刺激后痛阈的恢复约需4—6分钟。皮层内刺激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与其对皮肤痛阈的影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即皮层内刺激使皮肤痛阈下降者往往是对抗针刺的镇痛效应,而使皮肤痛阈升高者往往是加强针刺的镇痛效应。在12次冷冻皮层 S_Ⅰ 区的实验中全部都表现为使感受野皮肤痛阈的升高。去冷冻后约需3—8分钟才由抑制状态回复到原来水平。而对非感受野皮肤痛阈影响的8次实验中,有6次没有产生任何影响。本实验的结果表明,皮层体感区对痛觉是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当其受到电刺激或冷冻阻滞时,均可使相应部位的皮肤痛阈降低或升高,同时还能对抗或加强针刺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7.
植物体温的部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环境下,植物不同部位的温度很不相同,对植物的影响也有较大差异.这方面的研究,对植物生理及农业生产均有重要意义.一、檀株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一般说,在外界条件和辐射状况相同的情况下,幼嫩部份温度较低,老叶较高,果实及粗厚部位温度最高.据1987年7月26日10时的观测,棉花顶尖幼叶温度为32℃,中龄叶  相似文献   

8.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生理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分子生物学家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感受器和触觉感受器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机体对热、冷和机械压力等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对于人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避免其遭受伤害.在D...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对皮肤光老化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机体防御外界各种物理、化学及病原微生物侵害的重要组织.皮肤系统若出现老化,则导致其功能衰退、防御功能下降,危害机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各类光照时刻侵害着我们的皮肤,加速其老化的速度.研究指出,光照尤其是日光中的紫外辐射可通过直接损伤DNA、产生活性氧、降解细胞外基质和诱发炎症等多种方式损伤皮肤细...  相似文献   

10.
温度、pH和盐的浓度等都可刺激肽的伸缩。当产生这种变化时,肽就能把其中一种能量(热能或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有人认为,振荡电场也能够导致肽的收缩。然而这理论至今还未被实验所证实。这些肽在工业上可用于传感器来测定温度的变化(0℃以下至60℃)或用于肽的环境化学,甚至可研制出测定多种参数的传感器。同样,还可利用肽产生机械能;例  相似文献   

11.
内感受器分布在人和动物的内脏器官及血管壁上,是专门感受来自内脏器官及血管壁的刺激(如压力、化学、温度等),并将这些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的神经冲动的换能装置.现在已经知道,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器官上的感受器约有20多种.从所感受的刺激性质上分,它们有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温度感受器等.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识别外界环境刺激的先锋,能够响应环境细微变化对自身功能实现适应性调节,在维持体内稳态和抵抗感染方面起关键作用。生理或病理组织微环境存在多种机械应力刺激,对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机械应力对巨噬细胞的功能调节,从影响细胞行为和极化的角度综述,总结巨噬细胞机械应力感知及转导的分子机制,展望巨噬细胞力学生物学研究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以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为深入理解巨噬细胞功能可塑性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胞内记录猫体感皮层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Chen JH  Teng GX 《生理学报》1999,51(1):31-37
为了从细胞水平探讨皮层内脏伤害感受的特性及机制,本文应用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观察了猫体感皮层内脏大神经皮层代表区的851个神经元对电刺激内脏大神经的诱发反应及电生理特性。其中412个单位为内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其自发放电有多种形式,根据诱发反应现象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内脏伤害性诱发反应分为兴奋性反应(517%)、抑制性反应(3131%)及混合性反应(17%)三类。在形式上具有潜伏期长、反应形式复杂等特点。实验发现85个神经元为内脏及肋间神经的会聚反应细胞。部分神经元用神经生物素进行细胞内电泳标记以显示功能细胞所在层次及形态。结果说明皮层体感神经元具有内脏伤害性感受的作用,并从细胞及突触后电反应特点上探讨了内脏痛的感受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连续温度梯度下昆虫趋温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马春森  马罡  杜尧  杨和平 《生态学报》2005,25(12):3390-3397
昆虫作为一种能够自由活动的生物,可以通过运动主动选择对其有利的环境温度。大多数研究中昆虫被迫接受人为设定的恒温或变温,并未体现出昆虫本身对适宜温度的主动选择性。连续温度梯度是在某一介质的两端产生由高到低连续变化的温度范围。在一定温度梯度中昆虫趋温行为的研究揭示了其主动选择的适宜温度,这对了解昆虫的空间动态、提高测报准确性和开发防治新方法有重要意义。总结了产生连续温度梯度的各种装置,致冷、加热和温度测量方法以及昆虫趋温行为的观察装置和方法,包括在植物体上(内)及空气、下垫面、粮食和土壤等介质中产生温度梯度的方法及装置。各装置以水浴或电器设备制冷或加热,肉眼观察手工记录或以摄像机、声音信号采集系统等方法记录昆虫的行为。综述了多种昆虫生长发育、栖息、产卵或取食的偏好温度,总结了性别、发育阶段和生态型等生理因素及光照、湿度和预适应温度等环境因子对昆虫偏好温度变化的影响。昆虫的趋温性因种而异,同种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生命活动所趋温度不同。多数种类昆虫雄性成虫的偏好温度比雌性略高。某些昆虫的多型现象可能导致其种内不同生态型的偏好温度存在差异。光照和湿度的变化会影响某些昆虫对温度的反应。有些昆虫经预适应温度训练后,其偏好温度发生改变。某些昆虫对温度的偏好呈现出一定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饥饿条件下昆虫的偏好温度降低。温度梯度的有无及其方向、温度的高低、温差的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昆虫的活动性。最后分析了本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指出开展对重要农林作物害虫和天敌趋温行为及其生理学机制,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昆虫趋温性等方面的探索将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松果体被视为一个无特殊功能的残余器官。Lerner(1958)从牛的松果体提取出一种能使蛙皮肤颜色变浅的活性物质——5-甲氧-N-乙酰色胺(5-methoxy-N-acetyltrypt-amine),称为抗黑变素或黑色紧张素(melatonin,MLT)。Giarman等(1960)从人的松果体内发现有较多的血清紧张素(serotonin或5-HT)以及能将这类吲哚胺转化为MLT的各种酶。后来,又陆续从哺乳动物的松果体分离出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类物质(如精氨酸催产素vasotocin等)。实验证明:松果体的分泌或组织提取物对大脑、丘脑下部、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都有作用;它接受外环境的光、声、温度、嗅以及时令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
秀丽线虫神经系统规模小、结构简单,功能却很完备。线虫能够感受多种环境信号,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其运动到适宜的环境中。线虫的感觉及调控机制一直是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线虫机械感受、化学感受、温度感受、光感受、伤害性感受、氧气和二氧化碳感受以及湿度感受的最新研究进展,为线虫感觉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也为高等动物感觉研究提供有利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的生物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光镜对三角帆蚌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进行组织学观察,该部位组织结构随性腺发育在不同时期发生变化:性腺发育前期,性腺滤泡萎缩,滤泡间充填丰富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织;发育后期.性腺滤泡丰满,滤泡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减少.生化分析显示钙、蛋白、碱性磷酸酶、碳酸脱水酶在内脏团珍珠培育部位均有分布,但钙的含量比常规外套膜插核的部位少.研究结果说明内脏团具有珍珠生物矿化所需的生化条件,内脏团培育珍珠是可行的;但由于性腺组织的发育及钙贮存的不足会影响内脏团内珍珠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肥胖主要表现为脂肪组织的过度聚集,而内脏脂肪组织的集聚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在解剖学、脂肪细胞生物学、糖脂代谢和内分泌调节上存在显著差异。与皮下脂肪组织相比,内脏脂肪组织具有较强的代谢活性,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脂肪细胞因子、激素、炎症介质等直接进入肝脏及全身组织,这些特征可能是内脏性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紊乱等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机制,内脏脂肪组织成为临床监测、干预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对皮肤分析器的对称活动作了进一步的探討。实驗动物为成年家兔和狗。在家兔采用了食物性运动条件反射的方法;在狗則采用电防御性条件反射的方法。实驗結果表明,消退抑制在皮肤分析器的扩散同側強于对側;皮肤两对称点間建立分化后,其兴奋和抑制主要向同側扩散。在家兔我們更进一步証实了皮肤两对称点間不但可以很容易地建立分化,并且这种分化还可以进行信号意义的双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其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也有相应的变化。同时还观察了分化在对称点間的传递現象,发現在阳性刺激的同一部位建立对不同頻率的机械刺激的分化抑制后,阳性条件反射向对称部位的传递显著減弱或不出現。根据所获得的实驗資料可以认为,皮肤分析器两对称部位間在机能上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如同側两点間更为紧密。因此我們认为,研究分析器的对称活动必須与該分析器的特殊机能联系起来。由于机能的不同,各种分析器两对称部分的活动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有机体能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生物学系统的相应改变,这种自我调节机能使得有机体内环境经常维持着动态平衡,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物质的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过程是无数化学反应的集中表现,因此不难明了,有机体的适应现象以及自我调节的机能不外是改变代谢反应速度的能力,这些反应控制着不同的生理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