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栓皮栎群落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落叶阔叶林的重要森林群落类型之一,也是赣北珍稀森林群落之一,在森林演替和植物资源利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江西云居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区系分析、生活型谱分析、物种多样性和双向聚类等方法对其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云居山自然保护区栓皮栎群落结构简单,层次明显,多样性程度不高。物种调查及区系研究结果显示,云居山栓皮栎群落维管束植物共计43科56属70种,植物区系主要以泛热带、东亚及北美间断、北温带分布为主,表现出从温带区系向热带区系过渡的特征;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0%),其他生活型相对较少,反映出中亚热带森林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乔木层为聚集分布、灌木层和草本层为均匀分布。双向聚类分析表明,调查的5个样地均为栓皮栎群落,以乔木层物种多度可将5个样地分为3类,组成群落的24个主要物种可分为10类。  相似文献   

2.
藤本植物适应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1 藤本植物的重要性  藤本植物又称攀缘植物 ,是一类不能自由直立、通过主茎缠绕或攀缘器官攀缘它物升高的植物的总称 ,包括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类。藤本植物是热带、亚热带森林重要的外貌和结构特征 ,常把森林冠层打结在一起形成特殊的层片结构[1~4] 。在南美热带森林中 ,在胸径大于 1 5~2 0cm的树木中有近一半的树冠上攀有藤本[5~ 7] ,森林下层植物中有 1 8%~ 2 2 %是藤本植物的幼藤[6] 。泰国[8] 和Gabon[9] 的热带森林的凋落物中藤本植物的叶占 32 %~ 36%。藤本植物也是热带森林种类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Gentry…  相似文献   

3.
附生兰科植物是热带林附生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对于维持热带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热带原始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及山顶矮林)中的附生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每个森林类型设置12个10m×50m的样带,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5cm的树木及藤本上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位置)分析了附生兰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附生位置及其在不同森林类型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3.6hm2森林调查样带内共记录到附生兰科植物9634株,分属于26属60种;2)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结果表明,6种森林类型中的附生兰科植物可分成5组(其中,山地常绿林与山顶矮林内的附生兰科植物归为一组);3)分布海拔范围相临近的森林类型的附生兰科植物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附生兰科植物的相似性最高(88.9%);4)6种森林类型中,较高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山地雨林、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林)中,附生兰科植物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其在较低海拔的3种森林类型(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和热带针叶林),其中,附生兰科植物在山地常绿林内的丰富度和多度均最高;5)热带季雨林、低地雨林、热带针叶林及山地雨林内,宿主冠区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均高于干区;山地常绿林内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山顶矮林干区的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高于冠区;6)调查木上附生兰科植物的发生率在高海拔森林类型均高于其在低海拔森林类型,各森林类型内附生兰科植物的多度及物种丰富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热带森林具有地球上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关于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虽有众多假说,但均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许多结论,但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本文主要简述了4种经常被用来解释热带森林高植物多样性的机制:生态位分化、取食压力、生活史负相关和随机竞争,每一种机制都有大量的证据支持。热带森林植物沿微环境梯度的非随机空间分布表明其生态位分化很明显,并对其多样性起重要作用。动物的取食降低母树周围同种幼苗的生长率和存活率,为其他物种存活提供了机会,这就是取食压力假说,这是一个极有前景但仍需大量实验验证的假说。生活史负相关使得热带森林的许多植物能够共存。冠层植物的抑制使得随机性在林下植物的建立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系统中草层植物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过去20年国内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中草层植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层植物是指活的草本类植物及在一定高度(通常40cm)以下的乔灌木幼苗的总和,它和枯落物以及林下土壤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林下层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层植物具有明显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地小气候,加速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功效。其功能是相当强大且多种多样的,我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草层植物研究应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1)草层植物与枯落物各自的生态功能与生态效益;2)人工林下的草层植物发生与演替规律;3)林下幼苗的更新演替规律;4)草层植物在复合农林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及其机理;5)加强草层植物的良种的选育和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热带森林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臧润国  张志东 《生态学报》2010,30(12):3289-3296
热带森林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给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很多挑战。植物功能群是对特定环境响应相似或对主要的生态过程具有相似作用的物种组合。应用植物功能群的方法是有效减少热带森林群落复杂性,并揭示其格局和过程的良好途径。在介绍植物功能群概念和划分途径的基础上,分析了热带森林植物功能群的时空动态规律。一般来讲,划分植物功能群通常有3种途径,并可通过5个步骤来完成。热带森林植物功能群的空间分布常受景观格局的制约,而环境异质性往往是影响不同植物功能群组配比例变化的直接原因。不同类型的植物功能群随演替过程发生显著的替代,而干扰体系和全球气候变化对功能群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以功能群为基础的动态模型在模拟热带林群落动态和预测植被潜在分布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探索有效的植物功能分类方法、构建完善的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库、开发更为精确的功能群动态模型以及加强基于景观水平的植物功能群动态机制的认识等是未来热带森林植物功能群及其动态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对滇南森林的区系分析,论证主要森林植物属亚洲热带森林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纬度和海拔都达到了极限范围,又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 文章从植被分布的一般规律出发,以森林的区系组成为重点,应用习见的50种植物和某些纯热带分布科属的具体分析,得到了滇南热带森林的分布北介,并将全部植物归并为四种分布区类型,即滇南泛热区型、滇东南热区型、滇西南热区型、滇南热区型。并以此为依据,将滇南植被区分为滇东南、滇西南和滇南三个植被小区。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龙脑香林只有与热带亚洲的龙脑香林完全一致的植物科的组成,绝大多数的属也与后者共有,特别是在乔木层的区系组成和数量特征上,二者很类似,表明西双版纳龙脑香林在植物区系性质上归属于热带亚洲龙脑香林,但为后者的一种北缘类型。与中国热带边缘地区的其它一些森林类型相比,西双版纳龙脑香林亦具有与它们基本一致的科的组成,但无论按在群落中的种数,按占科的世界区系百分比,还是按重要值指数,西双版纳龙脑香林中热带科均占有显著地位,并且包含有较高比例的热带亚洲分布属和种,故可认为它是中国热带北缘地区的森林类型中热带性强,在区系组成上接近热带亚洲龙脑香林而作为后者的一个部分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亚热带天然森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在生物圈生态平衡上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却导致大面积原生型森林的毁灭。我国亚热带原生型森林以常绿阔叶林为代表,分布地域广,植物区系独特,珍稀古植物多,经济植物资源丰富且利用潜力大,是巨大的生物宝库。本文初拟了我国中亚热带分布较广的主要原生型森林类型,并引实例论述了这些原生型森林在近30年来受到极大破坏以及这类森林被破坏后造成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若干保护措施和建议,呼吁社会重视对我国亚热带自然资源的保护,以确保我国亚热带较完好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造福。  相似文献   

10.
南岭大顶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的亚热带和热带区域,是广东省天然的绿色屏障。根据在南岭大顶山建立的1hm2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永久样地的调查,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应称为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仁昌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gii)-山羡叶泡花树(Meliosma thorelii)群落。该群落结构复杂,各层次的代表种类明显。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特别是乔木层(DBH>1CM)的1hm2物种数达163种,高于亚热带其它地区的森林群落。各个层次中,以层间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低。究其原因是层间植物的均匀度指数较高。因此,该森林群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应该加强其物种维持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层温度与大气温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5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群落冠层植物表面温度以及林冠上、林冠下的气温资料,对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温度和冠层气温及其之间的温度差异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冠层温度除雾凉季夜间稍低于同层大气温度外,其他时间林冠温度皆高于同层大气温度,在雾凉季和干热季,热带季节雨林林冠上气温在大多数时刻高于林冠下气温;在中午前后林冠上气温低于林冠下气温。在平均温度较高的雨季,林冠上气温一直高于林冠下大气的温度;林冠上、林冠下气温之间的差异,显示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林冠的生态效应对森林小气候的反馈作用;在雾凉季夜晚,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温度与冠层气温与其他时间不同,雾凉季夜间低温是热带季节雨林能否存在的关键性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蒋有绪教授 ,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建国后进行各主要天然林区森林植被调查 ,应用于林区建设规划。吸取各学派之长 ,以亚建群层片和生态种组相结合的二元方法 ,为我国复杂自然地理条件下建立了统一的森林群落分类系统 ,并在温带、亚高山带发展“环”的概念 ,以表述不同群系之间的群落发生学联系 ;1960年起他相继在西南亚高山森林、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 ,江西亚热带人工林开展定位研究 ,促进森林定位研究网络的建立和发展 ,1992年主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组成热带森林的植物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林木优势种很不明显。在典型的情况下,许多树种都分布零散,密度很低,也就是说,在一定的面积内,相同种类的植株很少。热带森林中的大多数植物都是靠动物来传粉,种子的传播主要由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作为媒介进行,在种子散布前后常常遭到动物和病原体的严重损害。因此,要了解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必须比较充分地掌握植物和传粉者、种子传播者与捕食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才能制订出热带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4.
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永德大雪山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也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保护价值的植被类型。从该类型植被中219种常见和优势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中国特有成分能够贯穿于乔木Ⅰ、Ⅱ、Ⅲ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各层次之中;其区系成分以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特有成分占优势,同时热带亚洲成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说明其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亦表明其区系的过渡性质。这表明永德大雪山处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分界面上,其植物区系的过渡特征非常明显。通过永德大雪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地区同类型植被的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的比较,我们初步认为该地此类森林植被环境更“温湿”。  相似文献   

15.
林有润  蒋林 《植物研究》1996,16(1):77-79
本文提出在植物区系分区中用“亚洲东部森林植物亚区”及“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森林植物亚区”代替原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及“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两名称;对植物生态地理中的“中国亚热带植被带”中引入“温亚热带”、“中亚热带”及“暖亚热带”三亚带名称,代替原来称为“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及“南亚热带”三亚代的名称。同时在“中国温带植被带”中也引入“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三亚带名称,代替“北”、“中、“南”亚热带及温带植被亚带的名称,以避免对南、北两半球的亚热带与温带及其亚带的混淆的称谓。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AM)是植物与微生物联系中最为古老的共生体,全球范围内约80%的陆生植物与AM真菌共生形成丛枝菌根。这一共生关系在气候稳定和土壤磷贫瘠的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更为普遍。以往的研究表明AM真菌通过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和定植,即产生植物-土壤正反馈。植物-土壤正反馈可降低由土壤病原菌引起的植物-土壤负反馈,进而降低植物-土壤负反馈维持植物多样性的能力,这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极高的植物多样性以及占比惊人的稀有种相悖。随着对热带、亚热带森林中AM真菌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AM真菌多样性在不同的生境条件下以及不同的宿主植物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可引起植物适合度的不同,进而影响植物群落构建。该文整合了AM真菌在宿主植物群落构建、宿主植物共存及稀有种维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验证“稀有种优势”假说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进而更有效地保护稀有植物。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鸡血藤次生群落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建维  张建侯  宋启示  冯志立   《广西植物》1997,17(4):338-344
本文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刀耕火种撩荒后形成的鸡血藤次生群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900m2的固定样地上,计有维管束植物62种,隶属于36科55属,shannon-wienner指数为4.25;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9种类型,以热带区系成分为主,占92.73%。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Ⅰ、Ⅱ、Ⅲ)、灌木层、草木层及层间植物,群落的外貌以高位芽、小叶型、单叶、纸质为主组成。与先锋阶段的植物群落相比,该群落正向湿润性的热带森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勐宋山区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洪  朱华  李保贵 《广西植物》2001,21(4):303-314
首次报道了云南西双版纳勐宋的热带山地雨林群落 ,该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特殊 ,森林上层乔木组成中以古老的单室茱萸科 (Mastixiaceae)和紫树科 (Nyssaceae)植物为优势 ,亦富有木兰科 (Magnoliaceae)的长蕊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 ,红花木莲等系统发育上较原始的植物以及一些典型东南亚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代表植物。通过对该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调查研究 ,认为该热带山地雨林可区分为沟谷和山坡 2个类型。沟谷群落类型以八蕊单室茱萸和大萼楠为乔木层优势种 ,可定义为八蕊单室茱萸—大萼楠林。山坡群落类型以云南拟单性木兰和云南裸花为优势 ,可定义为云南拟单性木兰—云南裸花林。  相似文献   

20.
无量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及其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无量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垂直带上最具特征性的植被类型。从这类森林中231种优势和常见植物的种类结构分析看,只有热带亚洲成分、东亚中的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和中国特有成分贯穿乔木A、B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外植物几大类中;而中国特有种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了它的区系成分的亚热带性质,温带性质不是很显著。该地这类森林与云南同类型植被有诸多方面的相似性,但是大致上每一个大的山头有一套植物种类成分,而以各种石栎树种加以区分,其它重要伴生种及伴生种的各类组合千差万别。对这类森林中35个特有种的分析显示区系平衡点邻近范围有较大的物种分化水平;它们所隶属的属的分析表明,这类植被的温带性质又较该地整体水平为强;它们的近缘种分布区域对无量山此类森林与这些区域相应类型植被的区系联系和分化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