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紫荆属订正朱长山,李学德(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郑州师范学校,郑州450052)AREVISIONOFCERCISFROMHENAN¥ZHUChang-Shan;LIXue-De(He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相似文献   

2.
相传我国南朝有一本叫《续齐谐记》的志怪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紫荆灵性的故事,说:弟兄三人,平分家产,议到庭间的一棵紫荆树,也要一劈为三,哪知,次日晨,这树就枯萎了,状如火烧,老大感叹说,“树似无情却有情,真是人不如树啊!”两个弟弟也觉惭愧,大家决定,放弃分树,归由一家。谁知立刻,紫荆树又忽然复苏、繁茂了。从此,紫荆有了“兄弟树”的美称。庭院间若栽上几株紫荆,兄弟间就会相处和睦,家和兴万事。唐代诗人韦应物有一首“高雅闲淡”的《见紫荆花》,“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诗人赏花思亲,见到暮春绽开的“兄…  相似文献   

3.
香港紫荆的繁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举世瞩目,而作为香港特区区旗区徽主体图案标志的“紫荆花”,亦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为了便于人们对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优良园林绿化树种的认识,并扩大推广栽培,兹就其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栽培方法简介如下。香港“紫荆”,在《广州植物志)上称红花羊蹄甲,广州等地又俗称红花紫荆,香港则称其为洋紫荆,简称“紫荆”,但并非我国中部地区原产的蝶形花利落叶树种紫荆。香港“紫荆”性喜温暖、湿润环境,阳性,亦耐半荫。在土层深厚沃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上生长迅速,三年生树高可达3米。它的主干明显,树高可达8-10米;萌…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代表豆科云实亚科紫荆族全部五个属.即紫荆属、腺叶紫荆属、格里芬豆属、拟羊蹄甲属和羊蹄甲属的几乎全部系或亚组的134个种或种下分类单元的叶脉序进行了研究,并描述了本族20个基本脉序类型.在紫荆族中,腺叶紫荆属和拟羊蹄甲属的脉序式样非常相似;紫荆属的种类的脉式样以全绿叶,一级脉不及绿等特征组合有别于本族其它属;格里芬豆属的脉序高度特化,有别于紫荆亚族的所有类群;羊蹄甲属是叶脉序式样最多样化的类群.在羊蹄甲属中,羊蹄甲亚属和显托亚属的脉序式样非常多样化.Elayuna亚属的两个组和Barklya亚属的脉序式样非常相似.Barklya亚属的仅有种了香叶羊蹄甲的脉序仅以其叶全缘区别于Elayuna亚属.脉序性状支持把Cansenia系、白花羊蹄甲系、羊蹄甲系、绿花羊蹄甲亚组、总状花羊蹄甲亚组、Elayuna亚属、伞房系、Chloroxanthae系、棒花系、掌叶组和萼管组等作为自然类群的观点.在本族植物的脉序类型中,一级脉及缘、全缘叶、发育完好的脉岛等性状常相关出现;另一方面,一级脉不及缘,具二小叶或叶深裂,脉岛发育不完善及盲脉多分枝等性状常相关出现.如同形态和花粉性状,脉序性状能为紫荆族的分类提供另一方面的佐  相似文献   

5.
蔡琳颖  张星元  张璐  马丁 《广西植物》2018,38(7):866-875
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为现状稀有种,IUCN名录中濒危等级为VU易危,在中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Ⅱ级)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稀有的油料树种和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境破碎化的大背景下,紫荆木的现状研究和保护策略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紫荆木自然地理分布、群落生态学特征,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保护应用及研究现状。目前针对紫荆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化学成分、人工培育技术等方面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可完善紫荆木分布信息,并结合野外调查和长期实验,系统研究其生物及生态学特性。同时,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有机结合,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紫荆木育种、繁殖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建立繁殖培育基地,并积极开发其经济价值,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紫荆成熟叶片为材料,建立起紫荆的叶面积与其叶长、叶宽、以及叶长×叶宽之间的和幂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长与叶面积、叶宽与叶面积、叶长宽积与叶面积的幂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均呈正相关关系。9个回归方程均可用于测算紫荆的叶面积,其中以叶长宽积和叶面积的线性方程测算结果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7.
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荆属(Cercis L.)约含8种,间断分布于亚洲东、西部、欧洲南部和北美。应用核糖体DNA的ITS基因序列研究紫荆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在最简约性分析,北美的两个种和南欧、西亚的一个种构成一单系群而隐藏于东亚的种类中。这表明紫荆属北美的种类和南欧、西亚的种类之间的关系比它们的各自与东亚的种类的关系要密切。研究还发现北美洲东、西部的种类可能具较近亲缘。紫荆属以白令陆桥或北大西洋陆桥为迁移途径的可能性似乎都不能排除;北半球的生物地理分布式样可具有复杂的起源。  相似文献   

8.
紫荆花粉离体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花粉为材料,采用人工培养法研究了紫荆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花粉的萌发,最适花粉萌发的质量浓度分别为蔗糖50 mg/L以及硼酸20 mg/L,最佳萌发温度20℃.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花粉萌发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剐为70 mg/L蔗糖以及18mg/L硼酸,最佳萌发温度为22℃,此时的萌发率可达60.51%.  相似文献   

9.
紫荆属种子表皮纹饰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七种紫荆属植物的种子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根据种皮性状可将紫荆属植物分为两群:第一群仅包含黄山紫荆一种;第二群包含其余的全部种类。  相似文献   

10.
1植物名称巨紫荆((Cercls gtgantea Cheng et Keng f.),植株来源于本校校园内。2材料类别9月上旬巨紫荆荚果中未成熟种胚。3培养条件幼胚萌发与无菌苗生长的培养基:(1)-(3)1/2MS+6-BA0.5mg.L-1(单位下同)+蔗糖(2%、2.5%、3%);(4)-(6)1/2MS0+6-BA0.5+蔗;膪(2%、2.5%、3%);(7)~(8)1/2MS+6-BA0.5+维生素C(Vc,0.5、1.0);(9)-(10)1/2MS0+6-BA0.5+Vc(0.5、1.0)。芽增殖培养基:(11)MK+6-BA0.5+NAA0.1;(12)MK+6-BA0,75+NAA0.1;(13)MK+6-BA0.5+NAA0.25;(14)MK+6-BA0.75+NAA0.25;(15)MK+6-BA1.0+NAA0.25;(16)MK+6-BA1.5+NAA0.25;壮苗培养基:(17)MK+6-BA0.75+NAA0.1+1.0g.L-1水解酪蛋白(CH);08)MK+6.BA1.O+NAA0.1+1.0g.L-1CH;(19)MK+6-BA0.75+NAA0.25+1.0g.L-1CH;(20)MK+6-BAl.0+NAAO.25+1.0g.L-1 CH;(21)MK+6.BA1.5+NAA0.25+1.0g.L-1CH。生根培养基:(22)MK+IBA0.5+NAA1.O;(23)MK+IBA1.O+NAA0.5;(24)MK+IBA1.0+NAA1.O;(25)MK+IBA1.5+NAA0.5;(26)MK+IBA1.5+NAA1.0。培养基(7)-(26)添加2.5%的蔗糖。  相似文献   

11.
红叶加拿大紫荆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配比、培养条件等对加拿大紫荆继代增殖的影响及不定根诱导和驯化移栽技术.结果表明:加拿大紫荆继代增殖宜选用DKW或WPM基本培养基附加40.0 g/L的白砂糖;生长素NAA较IBA、IAA更适于继代培养;间隔1~2代使用I.0 mg/L TDZ取代1.0~2.0 mg/L BA可明显提高繁殖系数和出苗量.27.5℃左右的温度有利于继代增殖,30℃高温、20℃低温及接种后黑暗培养均不适于生长.在1/2MS或1/2DKW附加1.0 mg/L IAA及25.0 g/L白砂糖的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达80%,温室驯化移栽成活率达89%,可满足快繁要求.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0月—2022年4月,通过调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贵州省贵阳市以及江苏省紫荆种实,首次发现了种实害虫紫荆豆象Bruchidius siliquastri Delobel, 2007为中国新纪录种和紫荆豆象的新寄主湖北紫荆Cercis glabra,发现紫荆豆象在云南省昆明市对中华紫荆C. chinensis Bunge的危害率为26.92%~94%,湖北紫荆的危害率为11.11%;贵州省贵阳市对中华紫荆的危害率为36%~62%。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无忧花属、仪花属和紫荆属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兆芬   《广西植物》1983,(1):11-17
<正> 无忧花属 Saraca Linn. 1.云南无忧花(新拟) Saraca griffithiana Prain in Journ. Asiat. Soc. Bengal 66(2): 419.1887; G. F. P. Zuijderh. in Blumea 15: 417. 1967.  相似文献   

14.
提要叶枕作为叶活动的"马达器官",在豆科植物的分类、演化、发育和生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在古植物学中似乎研究甚少。基于产自山东省临朐县中新世山旺组的叶印痕化石,结合现生紫荆叶结构和叶枕的形态观察,文中着重研究这些叶印痕化石中的叶枕形态,发现它们保存了倒卵形的上叶枕印痕和上叶枕组织腐烂分解后留下的半圆形印痕,其中一块还保存了卵形的下叶枕印痕。结合这些化石的叶结构特征,进一步确认了中新世山旺组紫荆属叶化石——华紫荆的存在,并指定一份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标本为后选模式,即No.39(H)。紫荆属隶属于云实亚科、紫荆族,为现存豆科植物分子系统发育树上最基部的类群之一,因此该属的化石历史对认识豆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早期演化和分异以及生物地理历史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过去缺乏详细的叶结构和叶枕研究,大多数以往报道的产自欧亚大陆和北美新生代的紫荆属叶印痕化石种都受到质疑、否定或亟需进一步研究。迄今为止,紫荆属最早的、具叶枕的叶化石发现于美国俄勒冈州晚始新世的约翰迪组,而最早的豆科叶枕则发现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早古新世萨拉曼卡组中的一种可能属于含羞草亚科植物的小叶中。结合近来的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作者赞同先前的假说——紫荆属的单叶和叶枕类型实质上都是衍生的性状,而最原始的豆科植物长着羽状复叶,其复叶叶柄和小叶叶柄上可能都有各自的叶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