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颡鱼脑垂体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切片和超薄切片对性成熟雌黄颡鱼的脑垂体进行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研究.黄颡鱼的脑垂体由垂体神经部和垂体腺部组成,垂体腺部又由前叶、间叶和后叶三部分构成.舍有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组成腺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促生长激素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细胞组成腺垂体间叶,腺垂体后叶由促黑色素激素细胞构成.  相似文献   

2.
用HE、尼氏染色和Holmes银染法对长鬣蜥脑垂体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其脑垂体分腺垂体、神经垂体两部分,为背腹型.HE染色观察到腺垂体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类型,另外还观察到室管膜细胞和神经垂体内的垂体裂;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垂体的赫令氏体以及排列致密的腺垂体中间部细胞;Holmes银染法显示神经垂体的无髓神经纤维、垂体门脉系统的血管.首次发现垂体裂与中脑视叶的水管系统相连通.  相似文献   

3.
从硬皮病人血清中筛选出一例含有自发抗核仁抗体的血清,利用这个血清对核仁抗原的性质及其在细胞中随分裂周期不同产生的分布变化做了初步研究,并把结果与核仁嗜银蛋白做了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细胞化学分析表明,这种核仁抗原的性质是蛋白质,其分布与嗜银蛋白相似,在间期,抗原呈颗粒状簇集在核仁中,而在分裂中期,抗原颗粒与染色体NORs部位接合,但有证据指出,这种抗原蛋白与核仁嗜银蛋白有所不同,同时还发现,经长时间秋水仙素处理诱导产生微核化的多核细胞中尽管微核的数目远多于细胞中NORs的数目,免疫荧光染色和银染都显示出每个微核中类核仁小体的存在。这说明(1)类核仁小体也是由核仁物质构成;(2)某些类核仁小体的产生可能与NORs无关。对这个现象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系脑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所分泌。动物截除垂体前叶之后,生长停止;注射垂体前叶抽提液则生长恢复;故其作用为促进各种组织的生长,而对于骨及软骨则有特殊的增生作用。临床上所见之肢端肥大症即系嗜酸性细胞产生过多的生长激素所致。当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发育停滞,形成侏儒症。自1945年李卓浩将生长激素与垂体前叶其他激素分离提纯后,才开始研究生长激素的化学。本文仅就十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要的介绍。目前生长激素的分离多采用牛脑垂体,故用牛生长激素做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壳色福寿螺在免疫学上的差异,通过瑞士染色法,比较了不同壳色螺的血细胞分类、血细胞形态、数目和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壳色福寿螺的血细胞均可分为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根据其嗜性又将颗粒细胞分为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且黑壳福寿螺的细胞核及细胞形态较黄壳福寿螺更为多样;黑壳和黄壳福寿螺的血细胞总数(THC)分别为(1.31±0.29)×106个/mL和(1.37±0.28)×106个/mL,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细胞的比例大小均为嗜碱性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嗜酸性颗粒细胞;但黑壳福寿螺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比例显著比黄壳福寿螺低3.08%(P<0.05);由此可以推测,黑壳福寿螺较黄壳福寿螺分布数量差异的免疫学上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其血细胞核形态及比例的差异造成其免疫力强弱和存活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小鼠植入前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核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致密结构到网状结构的变化。对核仁超微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揭示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核仁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特定阶段的功能。但由于核仁结构微小,数目较少,并且在胚胎中只处于卵裂球细胞核的内部,难以定位,因而给核仁的超微结构观察带来很大的困难。本实验探索了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植入前胚胎核仁的方法:先用琼脂对小鼠胚胎进行预包埋,在经过常规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流程后,将整个胚胎先切成半薄切片;经过甲苯胺蓝染色后,选取含核仁结构的切片进行重包埋;最后再对回收来的半薄切片进行超薄切片,醋酸铀染色后上电镜观察;最终成功获得小鼠胚胎植入前发育不同时期核仁清晰的透射电镜图像。  相似文献   

7.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相似文献   

8.
利用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法——NAMA-Ur特异染色法对豌豆细胞核仁中rDNA的位置及其排布构型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核仁中的rDNA位于纤维中心(FC)以及FC与致密纤维组分的交界处,以环绕FC的形式排布。不同位置的rDNA成分都具有集缩和解集缩两种形态结构,核仁外的核仁伴随染色质经过核仁通道进入核仁,沿FC周边排列,与其中的DNA相连。  相似文献   

9.
乌龟脑垂体显微及其腺垂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龟脑垂体由柄形神经垂体和椭圆形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位于腺垂体后部上方呈背腹型排列。神经垂体中神经叶不发达,腺垂体分为远侧部和中间部,特殊空泡结构成为垂体门脉系统的特征。远侧部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3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腺垂体远侧部主要有5种分泌激素细胞:即生长激素(GH)分泌细胞、催乳激素(PRL)分泌细胞、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促性腺激素(GTH)分泌细胞和非分泌类型滤泡-星形细胞(FS)。生长激素分泌细胞核大、分泌颗粒少的特征成为乌龟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可能与乌龟具有生长慢、寿命长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细胞核中的核仁是一个重要的细胞结构,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发生周期性的形态变化;在细胞分裂的早期核仁开始消失,中期和后期完全消失,分裂末期在一定的染色体上的特殊部位——核仁组织者(rRNA基因存在的地方)再次形成核仁结构,并逐渐增大,融合成一个或几个核仁,在间期细胞中核仁持续存在,核仁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称为核仁周期。核仁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增殖和分化相关,不同细胞的核仁类型、数目和大小都各不相同。核仁的类型不同的细胞的核仁形态很不相同,根据核仁成份和分布的不同可把核仁分为三种类型。 1.环状的核仁(ring-shaped) 核仁的最内层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由一束最致密的纤维成份相围绕,最外层仅有少量  相似文献   

11.
以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genin)标记的rRNA为探针与多聚甲醛固定的植物根尖振动切片原位杂交。结合免疫荧光检测分析了豌豆(Pisum sativum)间期细胞核内核仁组织者区的数目、分布和排列。研究结果发现豌豆根尖分生组织间期细胞核内有1—6个被探针分子强烈标记的位点。这些位点呈大小不等(0.24-1.98μm~3)的斑点状,分布在核仁的周边,并且与核仁相连。探针标记位点在核仁周边的排列方式随标记位点的数目不同而异。在具有四个标记位点的细胞核内,它们呈四面体,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排列。在显示原位杂交阳性的细胞核中,59.5%显示4个标记位点,少于或多于4个标记位点的细胞分别占35.7%和4.76%。探针标记位点的数目与标记位点本身的大小无明显联系,而与核仁的体积大体上呈负相关趋势。文章讨论了这些被rRNA探针标记的位点与核仁组织区及核仁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微核仁的形成机理,对组织培养的雄性长鼻鼷(Potorous tridacylis)肾脏上皮细胞株(PTK_2)间期细胞的核仁及早前期细胞的核仁进行了氩离子激光微束照射。结果表明,激光微束照射有丝分裂前30小时的间期细胞的核仁以及早前期细胞的核仁之届,细胞都能正常地进行有丝分裂。但子细胞不能形成正常核仁,却形成了数个微核仁,而且二者所形成的微核仁数目及大小基本上是一致的。初步证明存在核仁组织区以外的“候补”核仁组织区,形成微核仁的RNA可能是“候补”核仁组织区基因转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哺乳动物的脑垂体间叶中存在有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rolactin release inhibiting factor,PIF),它能抑制垂体前叶细胞释放催乳素。Samson等(1990,1991)曾发现内皮素(endothelin,ET)及其前体能够抑制培养的雌性大鼠垂体前叶细胞释放催乳素。最近Samson等(1992)进一步证明了存在于垂体间叶的PIF就是ET或ET样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10种单克隆抗体(McAb)分析了正常人周围血及有髓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表型,以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并以免疫双酶标记法观察了非T-ALL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核仁抗原(HMNA)和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不同年龄正常群体周围血CD_4~+细胞数及CD_4/CD_8比值有差异;约3%的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CD_(10)~+(ALL的抗原)。应用单克隆抗体对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不仅能确诊肿瘤的谱系,还能了解细胞分化阶段。本文讨论了AML和ALL免疫分型中的鉴别性McAb。HMNA为多种肿瘤细胞的标记,本文观察到幼稚B细胞白血病及毛细胞白血病的肿瘤细胞中HMNA亦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玉米(Zea mays)只有1对45S rDNA位点并在分裂期染色体形成次缢痕, 是研究植物细胞rRNA基因组织和表达模式的简单模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CPD(PI与DAPI组合)染色和银染技术, 分析了玉米根尖分生细胞rRNA基因的组织和表达模式。45S rDNA探针在所有间期细胞核中显示2种杂交信号: 荧光强烈地位于核仁周边的纽, 而相对较弱地分布于核仁内的点。在部分细胞中可观察到点与纽相连或从纽发出; 点的数目越多, 纽变得越小; 点的数目多少与细胞的活性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纽代表了处于凝缩状态的非活性的rDNA染色质, 纽解凝缩形成的点是rRNA基因活跃转录的细胞学表现; 不同阶段间期核的点的数目变化反映了被活化的rRNA基因数目不同。间期和前期细胞的CPD染色和相继的银染结果显示, 大部分rDNA染色质没有参与核仁的形成。rDNA FISH显示, 同一间期细胞的2个同源rDNA位点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同源染色体次缢痕的长度差异以及Ag-NOR和银染核仁的异态性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的存在。FISH结果显示, 早中期细胞的rDNA染色质相对解凝缩, 银染在所有早中期细胞和部分中期细胞显示了明显的核仁, 表明玉米的rRNA基因在有丝分裂早中期有较活跃的转录, 其转录在晚中期才停止。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脑垂体结构研究:Ⅰ.腺垂体前叶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尼罗非鲫Oreochromis nilotica腺垂体前叶的超微结构。前叶主要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细胞(ACTH)、催乳激素分泌细胞(PRL)和一种非分泌类型的星状细胞(SC)所构成。对脑垂体结构的周年观察,表明在产卵期间ACTH细胞和PRL细胞均高度活跃,ACTH的分泌可能促进排卵活动,而PRL的分泌活动则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腺垂体前叶只接受B型神经分泌纤维的直接支配,星状细胞和Ⅱ型脑垂体细胞则参与腺细胞分泌颗粒的释放和运输等活动。本文并讨论了腺细胞的分泌颗粒通过胞吐和扩散两种方式释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镜观察到MGC-803细胞的核仁是网织型的,在网眼内分布有电子密度低的纤维中心。MGC-803细胞经丁酸钠作用后,其核仁的类型发生了改变,多呈环型的,核仁的中央有一个大的纤维中心;纤维中心和银染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明显减低;用图像分析仪测得核仁银染蛋白所占面积与核总面积的比值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丁酸钠可能通过抑制rRNA合成和rDNA转录活性调控MGC-80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一个分离同一个体中老年、青年肝实质细胞(Parenchy-mal cell)的方法,并利用S_1酶作探针研究了不同年龄肝实质细胞DNA的单链区多寡与细胞年龄的关系。 用胶原酶溶液灌注活体大白鼠肝脏得到游离肝实质细胞。用Percoll作密度梯度介质对同一个体大白鼠的肝实质细胞进行梯度离心分离,得到比重不同的两部分肝实质细胞。再用S_1酶分别降解不同比重肝实质细胞DNA中的单链区域。结果表明:比重较大的肝实质细胞DNA中所含的单链区较比重小的肝实质细胞DNA中的单链区为多。提示这种差异可能与肝实质细胞的年龄有关。用不同年龄大鼠的肝细胞作对比,也证明老年大白鼠肝实质细胞DNA的单链区较多。  相似文献   

19.
隐藻类的核形体,是存在于其质体周腔内的一个特殊细胞器。除DNA和RNA外,核形体是否含有碱性蛋白,有无核仁或核仁结构成份,以及其功能如何,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我们用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染色法、Uranyl acetate-EDTA-Lead染色法、碳酸氨银染色法(AS)和特异性显示核仁纤维区酸性蛋白的Ag-NOR银染法,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对湛江隐藻(Cryptomonas zhanjianagis Hu et Li)进行了核形体细胞化学的研究。除证实核形体中DNA、RNA和极少量碱性蛋白存在外,还首次证实了核形体中类似于核仁纤维区的酸性蛋白的存在。我们认为,隐藻的核形体,作为一个恒定的细胞结构和退化的细胞核残迹,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可能较多地保留了核仁部分而较少地保留了其核质部分。其功能可能与隐藻色素复合体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组织切片和活细胞涂片对斗嫁(虫戚)Cellana grata(GbuId)性腺和生殖细胞进行观察,研究雌性性腺特征及不同发育阶段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状况.观察与分析表明:(1)斗嫁(虫戚)雌性滤泡由卵原细胞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填充,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位居滤泡腔中央区域;(2)性细胞发育不同步,属分批产卵类型;(3)卵子发生中,细胞、核及核仁大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发育进程而逐渐增大,常见1-2个核仁;(4)卵质的酸碱特性变化与卵黄的出现相关;(5)成熟卵母细胞大小约为(120-140)μm×150μm,外被约5-12 μm厚的胶质膜;(6)胶质膜的均一性、厚度、酸碱性随卵发育而变化,胶质膜与卵膜之间出现间隙可以作为卵开始成熟的标志,而胶质膜由嗜酸性转化为嗜碱性可以作为卵成熟即将排放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