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鹏 《生物学通报》2002,37(6):29-29
爬行动物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栖脊椎动物 ,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为了适应特殊和复杂的陆上生活环境 ,爬行动物在一些器官系统的组成和机能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生殖系统也不例外。1 雄性交接器官 在生殖季节 ,爬行动物全部种类毫无例外地都要在陆地上或由水登陆进行繁殖 ,行体内受精。为了保证体内受精的顺利完成 ,在生殖系统的组成上爬行动物雄性发展了交接器官。但是不同的类群在雄性交接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上有所不一样。爬行动物现生种类有 4目 :龟鳖目、鳄形目、喙头蜥目和有鳞目 ,除了分布于新西兰的喙头蜥目 (仅含…  相似文献   

2.
爬行纲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生动物,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型。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反映在所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方面,诸如:皮肤表面角质化,形成鳞片、角盾等衍生物,能防止体内水份过度蒸发;颅骨结构更为致密,脊柱分化,有胸廓形成,形成四肢及肢骼,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草丛中,一条花斑的蟒蛇一闪而过;海滩上,巨大的海龟缓缓爬行。这些爬行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真正的陆地征服者,它们在两栖动物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对陆生环境的适应,彻底摆脱了对水生环境的依赖,活动范围更加扩大,踪迹遍及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求偶时节每当暖风轻吹的季节,爬行动物便活跃在草丛、树林或是海滩边上,展开了一场热烈的求偶活动。到了繁殖后代的时期,素有变色龙之称的雄避役一反常态,会以各种动作来引诱异性。它们在树枝上蹦跳不息,有时还会在同性之间展开一场搏斗,双方扑  相似文献   

4.
张宝元 《生物学通报》2011,46(11):17-18
变色沙蜥是一种适于在干旱戈壁荒漠生存的爬行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河西走廊腹地。主要从变色沙蜥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态习性、摄食与食性和繁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5.
高正发 《四川动物》2005,24(2):180-180
1993~2004年对室内饲养的几种爬行动物的摄食和繁殖进行观察,掌握了一些行为和繁殖特点。  相似文献   

6.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物种,是环境变化的早期预警系统之一,目前正经历着全球范围的种群快速下降和物种灭绝。为了观测和研究物种及种群下降或灭绝的态势和机制,亟需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开展长期监测和研究。在中国,对两栖爬行动物的监测研究始于1997年对若尔盖湿地两栖动物的监测。此后,两栖爬行动物监测率先在西南山地、台湾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开展起来。2011年,在借鉴美国和英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计划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启动了"两栖类示范观测项目",初步实现了由点到面、由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向动态的突破。因为单一类群的监测仅代表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而从生态系统角度考量,必须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网中各类群的捕食、竞争、共生等种间关系)和动态(各类群的生长、繁殖、种群波动和致危因素等)。因此,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关键地区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与研究专项网"项目将在22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对典型生态系统中的两栖爬行动物组成、种群动态和结构进行长期监测与研究,构建生态模型,探讨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趋势和相关机制,制定和不断完善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应对未来环境变化的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主要内容本节系继两栖纲之后,通过蜥蜴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过程来说明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从蜥蜴的构造和生理的分析,联系陆上生活条件的特点以说明爬行动物的特征;并与两栖类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爬行动物因长期适应陆上复杂的生活条件,引起了它们在构造上和生理上的变化,较两栖类复杂;从爬行动物因适应陆地较干燥的环境,皮肤失去分泌腺而生出角质鳞片,由于皮肤上生出角质鳞片,不能进行呼吸,因而肺脏变成蜂  相似文献   

8.
大金山岛位于杭州湾东北角,是上海市最高和最大的基岩岛.该岛人为干扰较少,保留着上海地区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原始本底.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两栖爬行动物的繁殖季节对大金山岛进行了6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金山岛是上海市爬行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安徽古新世蜥蜴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蜥蜴类材料,系我所华南红层考察队安徽分队的同志在安徽区测队大力帮助下于1970和1971年在潜山县采集的,分别产自上、中古新统地层中。蜥蜴类是现生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最成功  相似文献   

10.
正主龙类有时又被称为初龙类,原义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爬行动物",这一类群包括人们所熟悉的恐龙、翼龙和鳄类等化石及现代动物。在最早的恐龙出现之前,各种原始主龙类已经是地球上非常繁盛的爬行动物了,众多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错综复杂,历来是古生物学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除了某些鳄鱼之外主龙类基本上是陆地动物,直至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贵州盘县首次发现海生类型的早  相似文献   

11.
两栖爬行动物是良好的环境指示类群,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目前正经历着全球范围的种群快速下降和物种灭绝。最新的《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发现, 37.05%的两栖动物和30.5%的爬行动物受到威胁。开展国家级科学监测,研究和分析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变迁及其驱动因素是保护的前提。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栖爬行动物监测与研究专项网通过对11个典型样区中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种群动态和结构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将野外数据与生态模型相结合,探讨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现状、群落结构及其动态,以及针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提出及时有效的保护管理对策。在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研究、极危两栖动物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濒危两栖动物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的保护、环境DNA (eDNA)技术和无线电追踪技术开拓与应用、荒漠化生境对爬行动物的生态影响、外来入侵种的扩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明显提升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监测能力和研究水平。未来尚需持续加大监测网络建设,普及先进监测技术,从法律法规层面强调两栖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12.
昆虫繁盛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对陆地生活的成功适应。对昆虫的陆地生活适应性从昆虫如何保持体内水分、克服重力、呼吸空气、陆地繁殖、体躯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亚最适合观赏野生动物的国家之一,约有400种鸟类、近100种哺乳动物及160多种爬行动物,其中60%的两栖动物和49%的爬行动物为其特有物种,大约14%的陆地面积被划为保护区。斯里兰卡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是全亚洲最绿色的岛屿,面积65610平方千米,岛上植物独特性高达23%以上。斯里兰卡的中南部高地,占地537平方千米,包括了斯里兰卡山麓和山区中最大和无干扰的雨林保护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入选2010年《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4.
爬行动物自石炭纪开始出现以来,迄今已有三亿年历史。它也和其它生物类群一样,有自己的一部盛衰史。从石炭纪往后,二叠纪(距今二亿三千万年到二亿八千万年前)可算是爬行动物的醖酿、分化阶段。进入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距今约六千五百万年到二亿三千万年前)后便大为发展,分支之多,种类之繁,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并还从陆地侵入海洋和空中,成为脊椎动物中第一个占有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的类群,兴盛的历史前后持续了一亿多年,是当时地球上最占优势的“高等”动物,因而中生代有“爬行动物的时代”或“龙的时代”之称。至白垩纪…  相似文献   

15.
羊膜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所产的卵称为羊膜卵。羊膜卵最早于爬行动物中的出现在脊椎动物进化上是一个巨大的突变,其生物学意义足以同颌的出现或离水登陆相提并论。羊膜的结构和发育特点,尤其是胚胎期形成的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胚膜,使羊膜动物在个体发育中摆脱对于水的依赖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有了陆地生活的可能性。本实验通过鸡蛋的解剖和观察,了解羊膜卵的构造及加深羊膜对陆生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爬行动物繁殖生活史特征是动物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而国内有关卵胎生蛇类繁殖生活史特征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卵胎生蛇类——铅色水蛇(Hypsiscopus plumbea)为研究对象,在2013至2015年每年7月于温州地区捕获怀孕中后期水蛇母体,带回实验室,收集所产幼体,测量母体产后形态...  相似文献   

17.
新疆鬣蜥肺脏的解剖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鬣蜥是新疆特有的爬行动物之一,生活在荒漠干旱的环境中,耐干旱能力极强。研究其器官结构,能揭示它与干旱环境相适应的一些结构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鉴于爬行动物肺脏结构方面的资料很少,而且仅限于解剖结构方面,所以,本工作也为这方面积累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吕君昌 《化石》1995,(1):28-28
翼龙是冷血动物吗?吕君昌翼龙是在大约2.2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开始适应于空中生活,比鸟类早了约7千万年,具有1.4亿年制空权的飞行爬行动物,它控制空中的时间大约是鸟类的两倍,与同时代的陆地霸王-恐龙类同时绝灭于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它的前肢特化为翼...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组成、区系结构和保护状况等情况,利用样带法和样方法于2018年7和8月对邢台西部太行山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2纲2目8科12属18种,其中两栖动物5种,爬行动物13种。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存在种类和数量相对贫乏,区域优势种明显,分布海拔较高等特点。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本次记录的18种两栖爬行动物中,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8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收录濒危级(EN)1种,易危级(VU)3种,该区域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臭鼩鼱的繁殖、食性及体外寄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近年来对福建的臭鼩荫进行了繁殖,食性及体外奇生虫的研究。臭鼩荫全年均可繁殖,年平均怀孕率37.45%,以春季怀孕率最高。年平均胎仔数2.99,繁殖指数为67.16食性以昆虫为主,发现食12种昆虫,1种环节动物、1种爬行动物。昆虫中大多属农业害虫。臭鼩鼱有10种体外寄生虫,与流行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