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鸟类的原生殖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原生殖细胞是由胚盘的上胚层细胞形成的,它以较大的体积和大量的糖元极易与体细胞区别开。如同其它脊椎动物一样,鸡的原生殖细胞内也有类似生殖质的生殖颗粒。鸟类原生殖细胞具有运动的能力,其迁移方向与生殖腺原基吸引能力有关,与胚体内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在时、空上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研究转向决定和转基因研究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大鼠原生殖细胞培养和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大鼠胚胎原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的培养及分化,取受精后11-12.5天大鼠PGCs进行原代培养,光、电镜观察PGCs及其分化细胞的微细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细胞的分化程度,结果显然显示大鼠PGCs大而圆,散在分布,或多个聚集成团,胞质中含有椭圆形的线粒体和丰富的核糖体,在鼠胚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存在的情况下,PGCs保持未分化状态,碱性磷酸酶反应呈强阳性,在缺乏饲养层的条件下PGCs很快分化,形态不规则,有伪足,碱性磷酸酶反应减弱,进一步分化可形成具有细长突起的神经元样细胞,胞质中含有细丝束的表皮细胞,可见节律性跳动的心肌细胞,具有分泌颗粒的分泌细胞及似血管,心脏形状的管腔结构等,由PGCs分化来的细胞碱性磷酸酶反应均呈阴性,结果表明大鼠PGCs能够分化形成三个胚层的衍生物,生殖嵴来源的PGCsp是一种具有发育全能性的胚胎多能干细胞,本研究同时证明鼠胚饲养层能抑制大鼠PGCs的分化。  相似文献   

3.
鸟类的原生殖细胞来自于上胚层胚盘透明区的中央盘处,分离出的PGCs可以被转至受体胚中,可以获得由供体胚PGCs和受体胚PGCs组成的生殖系嵌合体。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将外源基因转入供体PGCs,受体胚后代则成为转基因鸟类。利用禽类PGCs作为转基因的载体,来生产嵌合体胚胎和子代为目前研究禽类转基因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尾两栖类的原生殖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了无尾两栖类生殖质与原生殖细胞的关系,实验证明原生殖细胞是由生殖质决定的,如果生殖质受到破坏或其正常的空间结构受到干扰,就不能形成原生殖细胞。在胚胎发育早期原生殖细胞由于形态发生运动而位于原肠腔底部,在随后的发育中由于原生殖细胞的主动运动而迁移到生殖嵴。异位的原生殖细胞可分化为其它胚层的细胞,因此生殖质在原生殖细胞分化中的确切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麝鼠泌香期香囊腺形态及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玉山  周爱莲 《兽类学报》1996,16(2):151-154
麝鼠香囊腺由腺细胞、支持细胞和排香管组成。其分泌腺属复管泡状腺。发育初期的腺泡胞质内含有大量的粗面内质同、光滑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中心粒和线粒体、香腺细胞间连接发达,桥粒、半桥粒广为分布。胞质内含有电子致密度高和电子致密度低的两种分泌颗粒。其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规瑞氏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在团头鲂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六类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淋巴细胞是除红细胞外含量最多的细胞, 其次分别为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熟红细胞多为卵圆形, 表面光滑, 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 染色质较为致密; 淋巴细胞多呈圆形, 胞质较少, 胞核常偏位; 单核细胞多为圆形, 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内可见空泡状结构; 嗜中性粒细胞近似圆形, 胞核常偏于细胞一侧, 呈分叶状、肾形或椭圆形, 核质界限清晰; 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为圆形, 胞核为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中充满紫红色颗粒; 血栓细胞形态多样, 主要有椭圆形、纺锤形、长杆状和泪滴形, 核质比较大。淋巴细胞呈α-醋酸萘酚酯酶(ANAE)阳性, 呈过碘酸-雪夫(PAS)、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CE)弱阳性, 呈苏丹黑B(SBB)、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单核细胞呈POX、ACP强阳性, PAS、SBB、AS-DCE和ANAE为阳性, 呈AKP阴性; 嗜中性粒细胞除PAS和ANAE为弱阳性外, 其他染色结果和单核细胞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呈POX、ANAE强阳性, SBB、ACP阳性, PAS及AS-DCE则为弱阳性, 呈AKP阴性; 血栓细胞呈PAS、AS-DCE及ANAE弱阳性, 呈SBB、ACP、AKP及POX阴性。团头鲂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与其他鱼类具有相似之处, 但亦有其明显的物种特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监测团头鲂健康状态的依据, 为其养殖及病理诊断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胚胎三叉神经节的形态结构.方法:收集非疾病死亡的引产胎儿4例,胎龄6~7个月,常规灌注固定,取三叉神经节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①光镜下节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可见大的尼氏颗粒,细胞核近圆形,呈空泡状,核仁基本居中;②电镜下节细胞的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可见大量线粒体、发育较好的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及游离核糖体,核膜凹凸不平,核孔多.结论:胎龄6~7个月人胚胎三叉神经元显示为成熟细胞特征.  相似文献   

8.
皱纹盘鲍消化腺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太武  徐继林  丁新  刘艳 《动物学报》2001,47(5):T001-T002
在电镜下研究了大连地区皱纹盘鲍消化腺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同其它腹足纲软体动物一样,消化腺由消化细胞、排泄细胞和钙细胞三种细胞类型组成。消化细胞呈柱状或锥体形,数量最多,细胞表面具微绒毛,顶端胞质内具顶颗粒,细胞中央区域具有许多“具电子致密核心池”结构,细胞基部胞质内含成簇的脂滴,线粒体球形或不规则,游离核糖体丰富。胞核椭圆形或不规则,位于细胞的基部,染色质多呈块状散布于核内,亦有少量贴核膜分布,核仁一个,十分明显。排泄细胞形状和结构与消化细胞相似,其主要特征是在细胞的在部区域内具有许多含高电子致密物的大液泡。钙细胞呈锥体形,大多分布在消化细胞和排泄细胞的基部,其主要特征是细胞内具有许多呈同心环状的钙粒子。  相似文献   

9.
果蝇原生殖细胞特化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殖细胞在许多有性生殖动物的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特化出来,并进一步分化为生殖细胞以产生新的子代。动物原生殖细胞的特化主要有生殖质决定和诱导两种模式,果蝇原生殖细胞的特化模式属于前者。研究表明,果蝇原生殖细胞特化过程中生殖质组装的关键基因是osk,其调控下游基因转录产物的定位和翻译,如vas和tud。此外,基因转录沉默是原生殖细胞特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与生殖质中的成分如基因nos、gcl、pgc的表达产物密切相关。现对果蝇原生殖细胞特化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结合鼠Talin基因表达技术及水稻(Oryza sativa L.)转基因技术,筛选出表达稳定和具等位基因型的第三代转基因水稻.在其活体花粉的4个发育阶段(Ⅰ.小孢子晚期;Ⅱ.二细胞早期;Ⅲ.二细胞晚期;Ⅳ.三细胞阶段),观察了细胞内微丝骨架的分布和结构形态的变化.发现在这4个花粉发育阶段,花粉内的营养核、生殖核、生殖细胞和精细胞都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位移.而这些位移与微丝骨架的结构变化和运动有密切关系.在胞质中央的微丝网络以及细胞周质的网络不断变化和互动,导致营养核、生殖核或生殖细胞和精细胞的定向位移.在活体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内,存有一股与细胞纵轴平行排列的微丝骨架.这些微丝骨架对生殖细胞及精细胞可以提供移动的动力,这对生殖细胞或精细胞在花管内以及胚囊内的运动(包括独自游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结合鼠Talin基因表达技术及水稻(Oryza sativa L.)转基因技术,筛选出表达稳定和具等位基因型的第三代转基因水稻。在其活体花粉的4个发育阶段(Ⅰ.小孢子晚期;Ⅱ.二细胞早期;Ⅲ.二细胞晚期;Ⅳ.三细胞阶段),观察了细胞内微丝骨架的分布和结构形态的变化。发现在这4个花粉发育阶段,花粉内的营养核、生殖核、生殖细胞和精细胞都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位移。而这些位移与微丝骨架的结构变化和运动有密切关系。在胞质中央的微丝网络以及细胞周质的网络不断变化和互动,导致营养核、生殖核或生殖细胞和精细胞的定向位移。在活体生殖细胞和精细胞内,存有一股与细胞纵轴平行排列的微丝骨架。这些微丝骨架对生殖细胞及精细胞可以提供移动的动力,这对生殖细胞或精细胞在花管内以及胚囊内的运动(包括独自游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细菌是原核细胞,通常认为它无细胞的复杂分化。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已报道的细菌超微结构有细胞壁、胞浆膜、鞭毛、纤毛、荚膜、核糖核蛋白颗粒、中膜小体、核区、芽胞等。可是最近我们通过电子显微镜在细菌细胞中还观察到一些真核细胞才有的细胞器,如微管、微丝、板层样结构等,现分述如下: 1.细胞壁是一个围绕菌体的致密结构,与保持细菌的固有形态及通透性有关。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类型的细菌其细胞壁有明显差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层次不清,厚150A左右。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通常由2—3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厚100A左右。而我们在牛型布鲁氏菌A_4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0株、酵米面黄杆菌Co33株观察到细胞壁有3—4个电子致密层组成。(图6)(本文图均见封三)  相似文献   

13.
用B_5培养基酶解分离出百合花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松胞素(5μg/ml)分别处理5、10、15、30、60 min,再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共焦激光扫描镜观察,跟踪了原生质体内的肌动蛋白微丝从一个组织复杂严密的网络转变为无数颗粒体的过程。松胞素处理过的原生质体移回至不含松胞素的培养基中后继续培养15 min,肌动蛋白颗粒快速地再延伸出微丝,重组成新的网络。存在于花粉原生质体中生殖细胞的微丝网络,在经松胞素处理后同样都形成为颗粒体。之后,如果原生质体再放入不含松胞素的培养基内继续培养,生殖细胞内的颗粒体同样会再延伸出微丝,重新组成网络。从原生质体胞质以及生殖细胞内所见到的微丝和颗粒相互转化的情况,可以断定,颗粒体不但具有凝聚微丝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重组微丝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乌龟外周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乌龟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在外周血细胞中,可分辨出红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7种细胞.红细胞核圆形,胞质均匀无细胞器.单核细胞的特征是核内异染色质多聚集于周边,胞质中含有许多囊泡.淋巴细胞的核质比例大.血栓细胞以具细长的指状突起,基本无细胞器为其特征.嗜酸性粒细胞仅含一种圆形颗粒,颗粒质地均匀,电子致密,大小不等.嗜碱性粒细胞颗粒环绕在胞核周围,有三种电子密度、颗粒大小不一的类型.嗜中性粒细胞含有两种电子密度、形态不一的颗粒.    相似文献   

15.
中国鲎变形细胞超微结构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鲎的变形细胞可在血液中发育成熟,根据其超微结构,可分为原始变形细胞、幼变形细胞和变形细胞三个阶段。 变形细胞受到外环境或内毒素的刺激后,第一型颗粒出现一系列变化,最终把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与此同时,细胞表面形成若干胞质性突起,边缘带分散断裂,质膜下和胞质性突起中出现微丝。第二型颗粒无变化,提示它们和血液凝胶化过程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应用透射电镜对花椒(X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珠心胚原始细胞,多细胞原胚和此时期的珠心细胞及其ATP酶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珠心胚原努细胞具厚的细胞壁,明显分为电子致密的外层和电子透明的内层,无胞间连丝,大的核中未见核仁,细胞质富含细胞器,多细胞原胚的壁比原始细胞的薄,电子透明,均质,具胞间连丝,核体积增大,核仁1至2个,细胞质中细胞数的数量明显增加,珠孔端的珠心细胞比胚性细胞体积大,细胞液泡化程度高,细胞质稀薄而呈现衰退趋势,ATP酶分布于液泡膜及液泡液中,与胚性细胞相接触的最内层珠心细胞胞质降解,核严重变形,最终细胞解体,此时无ATP酶活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对幼年、成年与老年Wistar大鼠大脑躯感皮质的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表明:老年大鼠胶质细胞脂褐素增加和卫星化增多;在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神经元的胞质膜和胶质贴近处出现表面下复合器的情况也增多。星形胶质细胞还有胞质肥大和微丝增多的倾向。在个别老年动物中见到一种特殊的多层平行膜板状髓鞘样结构出现于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  相似文献   

18.
文昌鱼卵子发生中成熟分裂时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方永强威.  U 《动物学报》1996,42(4):355-360
首次观察文昌鱼卵发生进入和一次成熟分裂前期联合会丝复合粗线期,双线期和网状期卵原细胞及卵母细胞生发泡及胞质的超微结构特点,在生发泡内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丝复合体中央出现重组节。不同发育类型的核样体及其相关线粒体是这一时期卵母细胞胞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I6h后核内可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内还可见少量“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1 6h后核内右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仙还可见少量“繁残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