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湖四种繁殖水鸟活动区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4-9月,采用彩色标记、无线电遥测和卫星跟踪等方法,对青海湖四种繁殖水鸟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和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的活动区域进行了研究。采用“绳套法”捕捉了45只斑头雁,其中6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6只于7月安装了卫星发射器;采用“拉网法”捕捉了104只棕头鸥,其中6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采用“绳套法”捕捉了51只渔鸥,其中2只于4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采用“扣网法”捕捉了75只鸬鹚,其中6只于5月和6月安装了无线电发射器,4只于8月安装了卫星发射器。通过研究,获得了上述四种繁殖水鸟在青海湖的活动区域,即:斑头雁有3个主要的活动区域,棕头鸥有1个,渔鸥有4个,鸬鹚有2个。其中从鸬鹚岛、蛋岛、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至泉湾区域是上述四种繁殖水鸟共有的活动区域,该区域也是春秋迁徙季节众多水鸟的重要取食地和停歇地。  相似文献   

2.
1978—1980年期间,我们曾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几种啮齿类作了些生态观察,现作初步整理,供有关方面参考。工作在陕北黄土高原(渭北黄土台原与榆林毛乌素风沙高原之间)、海拔高度800—1800米间的地区进行。本区由于古代地貌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推动下,在全国各地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下,育蜂治虫工作随着农业学大寨运动而蓬勃发展。许多有关单位深入生产第一线,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开门办科研,在改进赤眼蜂繁殖利用方法上取得了可喜的科研成果:如安徽省阜南县赤眼蜂研究所初步试制成功自动化繁蜂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与柳河县农业技术总站引用了浙江省余姚林场的经验总结出大房繁蜂法;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十一团农业科学实验站试验成功窗户明暗繁蜂法;河南省淇县农业局与城关公社东关大队创造了“田间蜂笼”繁蜂法,等等。现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4种水鸟途经北京的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阳  张正旺 《动物学杂志》2005,40(2):105-105
自 1 987年《北京鸟类志》出版以来 ,陆续又有一些北京地区鸟类的新分布记录。 2 0 0 3~ 2 0 0 4年 ,我们在开展“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研究”项目研究时又发现了 4种北京地区尚未记述过的鸟类。现报道如下。1 .阔嘴鹬 (Limicolafalcinellus)2 0 0 3年 9月 1 8日约 1 5 :0 0时 ,在北京市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记录到 1只亚成体水鸟。该鸟体型似滨鹬类 ,但喙基宽阔 ,喙长而尖端下弯 ;羽色似沙锥 ,具白色眉纹和黑色过眼纹。经照片鉴定 ,该鸟为阔嘴鹬的亚成体。阔嘴鹬繁殖于欧亚大陆北部 ,越冬于地中海、红海、印度…  相似文献   

5.
2007年10月13日至11月5日进行敦煌市湿地鸟类调查时,分别在南湖湿地与候鸟自然保护区及党河水库使用Leica apo77高倍望远镜观察到3种水鸟,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未见其分布于甘肃的报道,应为甘肃鸟类新纪录。笔者用500mm镜头分别拍下3种水鸟的照片。1.赤颈(Podiceps grisegena)2007年10月13日13:30时,在南湖湿地与候鸟自然保护区的阳关水库(渥洼池)记录到2只赤颈。当时水面上同时有凤头(P.cristatus)、黑颈(P.nigricollis)以及大量鸭类、潜鸭类游禽活动,赤颈体形较凤头小,而又明显比黑颈大。其中一只赤颈的…  相似文献   

6.
于2009年4-11月,对西藏夯错的水鸟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水鸟资源状况的了解,并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夯错全年共记录到水鸟26种,隶属于6目10科.夯错也是斑头雁和棕头鸥重要的繁殖地.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份和10月份,这也是水鸟多样性较高的2个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徙鸭类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卫星跟踪研究表明,在繁殖前期,斑头雁活动区面积较大,主要在夯错及其周围的湿地取食;进入繁殖中期,斑头雁的活动范围减少了许多;繁殖后期,随着幼鸟陆续出壳.父母随即带领幼鸟离开夯错,到其它湿地取食和育雏,因此此期的活动区面积较大.由于夯错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斑头雁对食物的需求,因此部分斑头雁选择其它湿地作为主要的取食地,但部分扩散到其它湿地的斑头雁在迁徙前期重新返回夯错,使得该时期斑头雁的数量有呈上升趋势.通过与青海湖水鸟资源状况的比较发现,夯错水鸟种类较少.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两个湖泊所处地理区划的不同,并由此带来的气候环境的差异,以及植被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夯错海拔较高.紫外线很强,气候干燥,植被单一,栖息地类型多样性较低,因此水鸟的种数也相对较少一些.  相似文献   

7.
浙江沿海几种海兽的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宇 《动物学杂志》1991,26(1):45-47
浙江位于东海之滨,沿海大陆架海区总面积为22.27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岛屿星罗棋布,大陆岸线长2200多公里。全国著名渔场就位于我省,不仅渔产丰富、海洋哺乳动物也甚  相似文献   

8.
水赤链蛇(Natrix annularis)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岛和四川等地,是一种习见的蛇类。1975—1978年我们对浙江中部的水赤链蛇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生活习性 水赤链蛇生活在丘陵地带的田野及平原田野池沼中。夏季多潜入有隐泉(俗称冷水田)的水稻田后磡糊泥中。在浙江中部出蛰时间为5  相似文献   

9.
1984年5月—1986年4月连续24个月对盐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长爪沙鼠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共解剖观察雌性成鼠2439只。结果第一年各月妊娠率都较高(13.2—87.2%),7月最高为87.2%,2月次之,为71.2%,4、5、9月均在50%以上(51.8—57.2%),11和1胡最低,分别为20.5%和13.2%。后一年妊娠率明显低于上一年,以6月较高,为52.5%,5月、7月次之,分别为34.6%和31.9%,11月未发现孕鼠,12月仅发现孕鼠1只。繁殖指数第一年2、4、7、9月超过1.50,而后一年各月均低于1.00。看来其繁殖与密度有关。1984年密度低(0.47只/公顷)而妊娠率高,1985年秋季密度4.6…  相似文献   

10.
1985年1—12月在灵武县临河地区共捕羽尾跳鼠184只、五趾跳鼠169只、三趾跳鼠136只。雌雄性比,羽尾跳鼠为1∶0.8,五趾跳鼠为1∶2.31,三趾跳鼠为1∶0.9。羽尾跳鼠雌鼠4—9月均可繁殖。五趾跳鼠雌鼠4—8月为繁殖期。三趾跳鼠雌鼠4—9月为繁殖期。几种雄性鼠中,羽尾跳鼠一出蛰就有很强的繁殖能力,6月份达到高峰。五趾跳鼠4月初出蛰就有较强的繁殖能力,5、6月达到高峰。三趾跳鼠4、5月的繁殖能力较强,6、7月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1.
湿地水鸟     
正湿地水鸟(Waterbird)是指在生态上依赖于湿地,生活史某一阶段依赖于湿地,且在形态和行为上形成适应特征的鸟类。它们栖息于湿地,依水而居。或在深水中游泳和潜水,或在浅水、滩地与岸边涉行,或在湿地上空飞行。不同的类群和种类,与湿地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许多种类不仅在湿地环境中栖息和觅食,还在湿地中营巢繁殖,也有些种类仅在湿地中栖息或觅食,但选择岛陆环境营巢孵育后代。但不论其生态习性如何,湿地水鸟在喙、腿、脚、羽毛和体型,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均显示出长期适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安徽5种辛夷的挥发油含量进行了测定;对紫玉兰、黄山木兰、天目木兰3种辛夷的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百分含量测定。通过不同砧木、不同方法、不同时间的嫁接试验,表明以夏季芽接和秋季腹接成活率较高,且以后者在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辛夷栽培则应突出增施磷肥,促进花蕾孕育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198 7~ 2 0 0 3年通过野外采集或室内饲养 ,对四川西部的几种攀蜥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变色现象、摄食和繁殖等进行了观察。发现汶川攀蜥卵在孵化过程中有逐渐长大、增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水鸟大观     
正潜鸟(Loons,Divers)潜鸟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海洋和河流,是中等至大型水禽。它们雌雄同色,腿部粗壮,脚趾上有很大的脚蹼,十分擅长游泳和潜水,并且能在水下游很长的距离。它们又长又尖的嘴巴,很适合捕食小鱼虾。常在水边堆积植物作巢。每窝产卵1~3枚,双亲分担孵卵工作。翅膀短小,飞行时头、颈、脚均伸直,与两翅成十字形。平时浮游在水面,起飞时,需在水面助跑后才能飞起;遇危险时,常潜水而逃,或沉入水中仅露头于水面。我国常见的潜鸟有红喉潜鸟和黑喉潜鸟等。  相似文献   

15.
印度地鼠(Nesokia indica Gray et Hardwicke)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天山以南,典型生境为旱生芦苇草甸,主要以芦苇的地下茎为食。国内对印度地鼠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作者于1984年12月8日至1985年3月2日在托克逊县设点观察,获取一些冬季繁殖方面的资料,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的水鸟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眼纹噪鹛(Garrulax ocellatus artemisiae),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夏季见于海拔2000—26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冬季降至海拔12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带。丛栖。鸣声粗犷,常发出“嘎—嘎”的鸣声。1984年5月14日,笔者在该区英雄沟发现此鸟一巢。营巢地为平坦阶地,海拔2400米,四周为四川红杉人工幼林及灌丛;人为干扰少,隐蔽条件好。巢筑在高7米的云杉幼树上,距地3.5米。浅碗状,巢高120、窝深50、外径200、内径110毫米;亲鸟将三枝树枝扭曲交叉于二个粗枝间作为巢基,用粗约4—6毫米的树根、树枝、草茎等筑成平台状,用细短的树根树枝、草茎筑成浅…  相似文献   

18.
全世界计有24种海雀。在中国发现的三种海雀(角嘴海雀Cerohinca monocerata、斑海雀Brachyramphus marmoratus和扁嘴海雀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中,只有扁嘴海雀在中国繁殖。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记载,该海雀仅繁殖在青岛附近的大公岛、千里岩和灵山岛等地。由于扁嘴海雀的繁殖地远离大陆,地形险要,其繁殖生态还有不少问题尚待研究。著者于1979—1981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外黄海中部的前三岛地区(包括在北纬34°59′—35°10′,东经119°48′—119°55′的牛山岛、平山岛、达埝山岛等邻岛),对扁嘴海雀的繁殖习性做了较全面的观察。现简报如…  相似文献   

19.
1984年3—6月和1985年3—6月,作者在四川省北川县对雪鹑、淡腹雪鸡、雉鹑、血雉、红腹角雉、绿尾虹雉、勺鸡和红腹锦鸡等八种雉类的繁殖习性进行了一些观察,结果如下。雪鹑(Lerwa lerwa callipygia)当地名石窖鸡,栖息于海拔3,800米以上,常见单只停息于陡岩边缘,受惊后立即向下滑翔。叫声响亮。繁殖在五、六月间。雏鸟孵出后呈家族活动。曾见一对成鸟和二只雏鸟在草甸上行走。发现险情后,成鸟即疾走逃离,雏鸟迅速向土洞中隐蔽。雏鸟羽色以灰色为主。淡腹雪鸡(Tetraogallus tibetanus henrici)生活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裸岩地带,五月底至六月…  相似文献   

20.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