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幼苗下胚轴的SOD活性主要存在于细胞溶质,约占细胞内总活性的87.3%,其次分布在线粒体,约占总活性的6.8~7.2%。细胞溶质的SOD以Cu-Zn-SOD(SODb_1b_2b_2)类型为主,它在细胞溶质中约占86%。线粒体的SOD主要是Mn-SOD(SOD_a)类型,它在线粒体中约占74~76%。大豆幼苗下胚轴的SOD同工酶活性,SOD_a(Mn-SOD)约占13%,SODb_1b_2b_2(Cu-Zn-SOD)约占77%,SODc_1c_2c_2(Cu-Sn-SOD)约占10%,表明大豆幼苗下胚轴的三组同工酶以SODb_1b_1b_2为最强。比较绿色与黄化花生幼苗子叶SODc_1c_2c_2的差异,证明SODc_1c_2c_2的形成与光照下叶绿体的正常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2.
结合<江苏植物志>的修订,作者对江苏境内植物做了补充调查并发现了一些江苏省分布新记录.本文继前文[1]续报分布于连云港和徐州等地的江苏新记录的属和种,其中,新记录种共计7种2变种、新记录属1属,隶属于7科.另外,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区系及分布范围以及外来种类的潜在危险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3.
According to plant investigation on Yuntai Mountain in Lianyungang of Jiangsu Province, two genera, nine species and four varieties belonging to nine families are reported as new records in Jiangsu Province, viz. Pilea microphylla (L.) Lieb. (Urticaceae), Thalictrum squarrosum Steph. ex Willd. and T. aquilegifolium var. sibiricum Regel et Tiling. (Ranunculaceae) , Phedimus kamtschaticus (Fisch.)'t Hart (Crassulaceae) , Sorbus alnifolia var. lobulata Rehd. and Malus manshurica (Maxim.) Kom. ex Juzep. (Rosaceae), Chaerophyllum L. and C. villosum DC. ( Apiaceae), Styrax japonica var. calycothrix Gilg and S. obassis Sieb. et Zucc. (Styracaceae), Paederia scandens var. tomentosa (B1.) Hand.-Mazz. (Rubiaceae), Borreria G. Mey. and B. shandongensis F. Z. Li et X. D. Chen (Rubiaceae), Dendranthema potentilloides ( Hand. -Mazz. ) Shih. ( Asteraceae), Allium taishanense J. M. Xu (Liliaceae). Some of them are simply analyzed on flora and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4.
结合《江苏植物志》的修订,作者对江苏省境内的植物进行了补充调查,发现了一些江苏植物区系中的新记录科、属和种.续前文[1-4],本文报道了分布于苏北徐州和连云港等地的新记录10种(其中包括1个归化新记录种),并从植物资源利用、分布范围及区系特征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凭证标本除已标明的外,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5.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对江苏境内植物做了补充调查并发现了一些江苏省分布新记录。续前文[1-2],本文报道了分布于宜溧山地的部分江苏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共计有10种1亚种1变种,隶属10个科11个属,其中有新记录属1个。另外,从植物资源利用、植物区系及分布范围等方面对部分种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野生花生和栽培花生叶内的超氧物歧化酶(SOD)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发现野生种有较高的SOD木平。当用除莠剂paraquat处理两类花生的叶片时,野生种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Paraquat处理导致两类花生叶内SOD水平的下降,但野生种内下降的幅度要比栽培种中小得多。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分析叶中的SOD同工酶后发现,paraquat主要破坏叶绿体SOD(栽培花生叶内SOD活性的主要成分),而对野生花生叶细胞内所含的细胞质SOD及线粒体SOD却没有明显影响,因而野生种花生的抗paraquat特性不仅由于其SOD水平较高,而且也取决于SOD同工酶亚细胞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结合《江苏植物志》(增订版)的修订,作者及同事对江苏省境内的植物进行了补充调查,发现了一些江苏植物区系中的新记录科、属和种。续前文[1-3],本文对分布于苏南(南京、宜兴、溧阳、苏州)和苏北(徐州、连云港、盱眙、盐城)等地新记录的4科6属6种进行了报道。其中,新记录科为胡椒科 相似文献
8.
何首乌(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叶Cu·ZnSOD经硫酸铵盐析、离子交换柱层析及葡聚糖凝胶过滤等步骤,被分离成两组SOD同工酶(SOD1,SOD2),它们被纯化到均一程度。SOD1分子量为32.4kD,亚基分子量为16.2kD,最适pH值为50,在60℃和65℃时的半衰期分别为14min和8min;SOD2分子量为305kD,亚基分子量为159kD,最适pH值为60,在60℃和65℃时半衰期分别为32min和16min,它由27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含Cys、Tyr和Try。SOD1和SOD2每mol酶都含有2molCu和2molZn,它们在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75nm。 相似文献
9.
小麦和花生叶细胞内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的特性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宝玕 《Acta Botanica Sinica》1989,(11)
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方法对小麦、花生叶内超氧物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栽培小麦叶中发现4条 SOD 同工酶谱带。证明位于图谱下方迁移率最大的强单带是叶绿体 SOD,其它3个可能是细胞质 SOD。对野生花生和栽培花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叶中包含3类不同的谱带(文中 A、B 和 C 带)。A 带及 B 带对氰化物敏感,是 Cu-Zn-SOD,C 带不敏感,可能是线粒体 Mn-SOD。栽培花生叶内 SOD 大部集中在叶绿体中,主要是 Cu-Zn-SOD。本文测定了各谱带的 PI 值,并就两类花生叶中 SOD 的不同特性和分布可能对其生物保护功能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陈又生 宋柱秋 卫然 罗艳 陈文俐 杨福生 高连明 徐源 张卓欣 付鹏程 向春雷 王焕冲 郝加琛 孟世勇 吴磊 李波 于胜祥 张树仁 何理 郭信强 王文广 童毅华 高乞 费文群 曾佑派 白琳 金梓超 钟星杰 张步云 杜思怡 《生物多样性》2023,31(9):23188-703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 是我国陆地面积第二大的省级行政区, 这里有世界最大和最高的高原, 也有世界上纬度最高的热带雨林, 该地区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植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的著作主要有成书于1983-1987年间的《西藏植物志》(1-5卷), 该书主要基于对青藏高原科考队的阶段性总结, 但是对于藏南地区植物的收录很不全面。本研究主要依据植物志、期刊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资料, 并结合标本数据, 辅以中国植物图像库的图片, 以及作者的野外调查编制了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名录以及县市级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的每一条记录即为一个分类群在具体某个县市级的分布, 包括类别、生存状态、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中文名、种拉丁名、命名人、县市级分布、文献凭证、文献备注、标本凭证、图片凭证等。截至2023年8月, 本数据集收录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50,525条分布记录, 完成了西藏维管植物编目。西藏维管植物名录包含维管植物252科2,049属11,853种(含种下等级), 其中石松类植物2科7属50种, 蕨类植物31科110属699种, 裸子植物6科19属84种, 被子植物213科1,913属11,020种。种数最多的前10个科依次是菊科、兰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杜鹃花科、毛茛科、唇形科、报春花科和伞形科。另外, 本研究也提供了一个西藏自治区维管植物分布存疑或排除的物种名单, 共121科454属900种, 供后续进一步研究。本文数据将为《西藏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本底资料和系统框架, 并将为西藏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监测以及植物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SOD对鼠伤寒杆菌攻击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SOD对鼠伤寒杆菌攻击小鼠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用IL-1作为佐剂,将伤寒杆菌Fe-SOD经鼻腔接种小鼠,再以不同剂鼠伤寒杆菌攻击,观察小鼠的存活情况,当用IL-1作为佐剂时,经鼻腔接种伤寒杆菌Fe-SOD的小鼠在2LD50鼠伤寒杆菌攻击后,3天和7天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当以5LD50鼠直菌攻击时,小鼠7天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说明伤寒杆菌Fe-SOD经鼻腔接种后对鼠伤寒杆菌的攻击可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也进一步说明了Fe-SOD是沙门氏菌的共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12.
经野外调查,采集标本与鉴定分析,汉中地区汉水流域共有水生维管植物69种,包括蕨类植物3种,种子植物66种,分别隶属于32科48属。其中挺水植物41种,浮水及浮叶植物11种,沉水植物17种。66种种子植物分别隶属于46属,有7种地理分布类型,其中以世界分布类型成分居多,共21属,占本地区水生种子植物总属数的45.7%;热带分布类型成分13属,占28.3%,温带分布类型12属,占26.0%。调查分析发现8种6该区域的新分布种,即:竹叶眼子菜,南方眼子菜,小茨藻,大茨藻,水毛花,穗花狐尾藻,有梗石龙尾的狸藻;新记录属4个,即:茨藻属,狐尾藻属,石龙尾属和狸藻属;新记录科2个,即;茨藻科和小二仙草科。 相似文献
13.
特异种质烟草HZNH的Fe-SOD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的金属酶,按其结合的金属性离子可分为Fe SOD、Mn SOD和CuZn SOD三种,它们通过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发生歧化反应,达到清除O·-2的效果,具有防御氧毒性、增强机体抗辐射损伤能力、防衰老,治疗某些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功效,在农业、医药、食品、化工等产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广受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1].而试图通过转SOD基因技术来培育高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和基因克隆与表达技术来实现SOD的大规模发酵生产,已成为国内外SOD… 相似文献
14.
It is shown that the genome of th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um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1388 contains a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gene (sod). The gene encodes an export signal peptide characteristic for periplasmic redox proteins.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showed high homology with iron-containing SODs from other bacteria. Electrophoretically pure SOD was isolated from the periplasmic fraction of bacterial cells by FPLC chromatography. Like other Fe-SODs, D. desulfuricans 1388 superoxide dismutase is inhibited by H2O2 and azide, but not by cyanide.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屈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结果表明:屈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共计50科108属15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4科8属13种;被子植物45科99属143种,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比较贫乏。保护区内植物科的组成以单种科和寡种科为主,单种科23科76属,占该区维管植物总科数的46.00%;寡种科22科31属,占该区维管植物总科数的44.00%。以蔷薇科(Rosaceae)、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卫矛科(Celastraceae)、榆科(Ulmaceae)和松科(Pinaceae)为优势科。在科级水平上,划分为9个分布区和2个变型,科以世界广布科和北温带分布占优势,温带科(42.00%)高于热带科(24.00%);在属级水平上,划分为12个分布区和6个变型,温带属(75.93%)明显高于热带属(9.26%),温带地理成分占绝对优势,尤其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研究屈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地理分布特征,为保护该区生物多样性和开展相关植...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大鲵15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后发现: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鲵体内只有H4和M4两种同工酶,红细胞只有M4一种同工酶;大鲵体内LDH同工酶中,以M4占绝对优势;除生殖腺及脑外,在幼体至成体的发育过程中,LDH同工酶未见变化;大鲵体内各组织LDH含量及前述两种同工酶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